元为混元,为永恒,生一而平衡,一由虚生实,一在混元内,虚实相衡;虚实为二,一生二,相对平衡,混元为二;二元交错,生生不息而长,是为三,而形体具,万物生,三包含一二。万物虚实灵衍,衡也;道下象也,万物统一也。
物而实,生而灵。道,言不尽;名,无定名。生而有死,无始无终。若轮回、若无限,似而永恒,若悖论。文,可以述道;字,可以承情;参悟理解才能出于懵懂,人间演绎多是出于平衡;熙熙攘攘以获利,生生息息以存续;寂寂之远山,潺潺之流水,皆是自然。
平衡可以永恒,永恒却不止平衡。
题外:
道家,把天地、宇宙的最高的奥义理解和称谓为“道”,即是所有的起源。关于空间、时间、维度、大小、阴阳、虚实等相对关系的理解,古人和近人会有新的想法,不能绝对地说谁是谁非,很多观点不能考证,是一种宏大的宇宙观、哲学观和价值观,关键都是在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道”,可以理解为“道理、秩序、规则”等等,但是老子——李耳给我们的启迪深深影响着后人,是因为其理解简洁。可以抽象、可以具体,以相对关系地辩证理解,如大小之辨,有无、虚实、盈冲等等,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变,变化,乃是一个接续、持续的词语。‘不变’可以理解为‘变化’的一种情况;那么,‘相对’和‘绝对’仿佛有相似的关系,‘绝对’像是‘相对’的一种特殊情况。
那么,把宇宙维度分为“一二三等等”,采用类比的方式,多维兼容低纬度空间(在章节中有详述),倘若有最高维度的话,那么,势必,我们现在的‘空间维度’必然是处在‘最高维度’中的,之所以看不到更高的维度,是因为我们自身维度的局限性。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条线能够超越自身所在的面的理解吗’?这样是一个简单的理解“某种世界观”的思路。
(一)
天地所想,汝之所见
(广阔的天地如你所想、如你所不敢想)
至上无极,永恒无限?
山行迟迟,渊源穷远
没有归宿,道阻且艰
欣然回顾,不知往返
凡所有相,本就简单
仿若轮回,天地运转
诸相万般,生命眷恋
(二)
山上仙山楼外楼,
乾坤内外几宇宙?
日月星河生命转,
永恒平衡无止休。
(三)有参考的个别古籍::
《老子》、《庄子》、《论衡》、《山海经》、《神异经》、《海内十洲记》、《鹖冠子》、《黄帝内经》、《春秋繁露》、《麻衣神相》等。(个别书目只是拾人牙慧,摘录只言片语,具体故事情节皆为虚构和杜撰)
(四)打油诗和词
打油诗词纯粹癖好,鲜有改编和化用,多为原创,诗词意境或有不美,亦无妨之。
(五)凡人的故事
凡人追溯起源、空间、时间、过去、未来、平衡、永恒的故事告一段落。或没有激烈的打斗,明确的等级划分。若大小胜、大小乘、大小成的俗境,通于道、近于道的‘圣境’,其实都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理解起来可能便捷,但是生活、生命本就是充满可能性,为何非要划分那么多不平等的等级。“道”人人可求,“道”本就无死无生,本就永恒、本就平衡、平等,本就没有恁多的主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