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22100000002

第2章 你自己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是个屌丝,你很穷,你很丑,你很矮,你很矬,你总是遭遇失败,一切倒霉的事都喜欢降临到你的头上。不错,你是很不幸,但有谁能够永远一天24小时地陪伴你,理解你,支持你?没有。即便是伴侣、父母、子女和最好的朋友也做不到。在这个社会上,不仅是贫穷落魄的屌丝,即便是那些大富大贵的成功人士,在某些时候,都像是心灵上的“孤儿”,都会有孤独无助的时候。

但,请你不要忘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总有一个人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你,那就是你自己。对于你的这个最忠实的“朋友”,你要理解他,尊重他,善待他,这才是你内心强大的基础……

尊重你现有的一切

离开学校这座象牙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遭遇过几次挫折之后,你才渐渐体会到,真实的社会和之前你在学校时所想的、书本上所学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于是,你开始嘲笑之前的自己太傻,太天真,你开始努力改变自己。

渐渐地,你感觉自己的改变很成功,你觉得自己变成熟了,大有“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感。

但偶尔参加初中同学聚会,你发现昔日的同学,虽然在事业上、相貌上,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他们的性格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外向的人依然外向,内向的人依然内向,沉默的人依然沉默,啰唆的人依然啰唆……

你感叹,你庆幸,自己如今已经变得这么成熟了,为何这些昔日的同学依然还是老样子?他们是被时间遗忘了,还是他们的觉悟能力太低?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嘲笑其他同学没有变化时,其他同学也在以同样的心态审视这样的你。他们也感到自己已经变了,而你却没有变。

实际上,毕业数年之后,大家都经历了许多心理上的蜕变,但性格的基本轮廓并没有变。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大部分人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将会伴随他们走完一生。

此外,不仅你的性格难以改变,生活中还有太多你无法改变的,比如你丑陋的相貌,比如你像曾志伟一样的身高,比如你一点也不白皙的皮肤,甚至你的出身、经历、身份等,都是不太容易改变的。

对于令你不满意的一切,你痛恨它,你诅咒它,你试图改变它,却常常像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一样遭遇惨败,甚至落得个遍体鳞伤!

其实,明智的做法是,对于你改变不了的,尽管你并不满意,你也应该学着去接受它,尊重它。尼采告诫世人:

一切都要从尊重自己开始,你要尊重毫无经验的自己,你要尊重一无所成的自己,你要将自己当个人看。

你只有尊重自己,才无法作恶,才无法做出不配为人的轻蔑举止。

所以,要活得精彩,活出精彩,第一要务就是要尊重自己。

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很冷漠,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去关心别人。

所以,真正关心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尊重自己,那么你还能指望谁来拯救你呢?

真正地认识你自己

“尊重你现有的一切”,是让你内心强大的第一步,有了这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让你内心强大”的这段旅程了。

旅程的第一课:真正认识你自己。

有一个年轻人,迷恋上了音乐,他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像刘德华、周杰伦那样名利双收,并拥有大把大把的美女“粉丝”。于是,大学上到一半,他就果断放弃学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伟大的音乐“事业”之中。

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没有什么音乐天赋,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过去了,他依然籍籍无名。在这个过程中,他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他从没有放弃理想,他自己都被自己的这种毅力感动了,他坚信总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成功。

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一直没有成功,他开始靠幻想来麻醉自己,最后他疯了……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性格、禀赋和灵魂本质,往往是随大溜,或者根据自己一时之爱好,而随便选择了人生,最后收获了一个失败的人生。

人们常常喜欢孔子的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这句话也是有误导性的,似乎你是个“乐之者”,就一定能够成功。

其实,要想成功,光有喜爱还不够,还要看你的性格、禀赋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所以,在进行人生的重大抉择时,你要认识你自己。为此,古希腊人把“认识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罗神庙上,而大哲学家尼采则告诉世人:

任何人都决不可糊弄自己,自欺欺人。

你必须要对自己永远诚实,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究竟自己有着怎样的喜好,拥有怎样的想法,做出怎样的反应。

那么,该如何认识你自己呢?尼采告诉世人:

如果你想认识自己的真正本质,那就请如实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你真正爱过的究竟是什么?让你的灵魂升华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填满你的心灵,让你的心中充满愉悦?你究竟对什么东西入迷过?

只要老实回答这些问题,便能了解自己的本质。这个本质,才是真正的你。

有人认为,认识自己非常简单。实际上,真正认识自己,是一件长期的、困难的工作。一旦你真正做到了,你过去经历的一切,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你将来的一切,也都会有明确的方向。你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屌丝没有悲观的权利

你爷爷是屌丝,你爹是屌丝,到了你这辈子,还是没有摆脱屌丝的命运——活着,对你来说就是一场悲剧。你堪称世界上最优秀的悲剧演员,正在以自己的人生,演绎一出世界上最悲痛的悲剧。

但是,你真的有悲观的权利吗?

这么说吧,就算你家从山顶洞人时就以屌丝的身份开场,但是历经千年的洗礼,你依然没有做土豪的权利——记住,你就是一屌丝。你可以快乐,可以幸福,就是不能悲观。

你也许会非常不满,作为屌丝,你没有权利去商场、酒店一掷万金,没有权利受人尊敬,已经够悲催的了,现在难道连悲观一下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对,你没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因为你越悲观,你的屌丝命运就越将变成一间囚笼,囚住你的灵魂,囚住你的人生,你这一辈子也别想摆脱做屌丝的命运。

所以,尼采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诉我们:

受苦的人,绝对没有悲观的权利。

一个受苦的人,如果选择了悲观,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其最后的结果就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屌丝们,你要明白,一旦你悲观了,你将不仅无法摆脱一辈子做屌丝的命运,而且你的整个人也会变得穷酸起来,不会有女人(男人)喜欢一个又穷又酸的伴侣。

看到年轻貌美的妹妹,一个接一个嫁入豪门,你总会忍不住酸溜溜地指责她们:“不尊重爱情,太物质!”

但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是美女,面前有两个男人:一个事业有成而又浑身都散发出自信的魅力,一个又穷又酸,你会做何选择?

屌丝们,你还要明白,一旦你悲观了,你还可能会把这种悲观,不由自主地传染给你的下一代。

虽然你不断鼓励你的孩子要勤奋自强,希望他摆脱屌丝的命运;虽然你已经竭尽全力给你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但是,由于你的内心是悲观的,在和孩子相处时,在不知不觉间,你已经把你心中的悲观,悄悄传递给了你的孩子。于是,你也把屌丝的命运,“成功”地传递给了他。

作为一个屌丝,你可能无法选择幸福,因为构成幸福的条件太多。但是,你可以选择乐观的态度,正如弗兰克尔——一个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所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屌丝们,为了你的人生,为了你下一代的人生,你不可以选择悲观,因为你没有这个权利。

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塞尔玛陪同丈夫驻扎在一处沙漠陆军基地。丈夫经常要外出参加演习,塞尔玛只好一个人闷在家里打发时光。

家,是温馨的代名词,但塞尔玛的家和温馨没有太多关系。房子是由铁皮建造的,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上面,令整个房间仿佛是一个大蒸笼。

比炎热、干燥更令塞尔玛受不了的是孤独。基地旁边,到处都是印第安人或者墨西哥人,他们不会英语,塞尔玛根本没办法与他们交流。

塞尔玛的忍耐已接近极限,她写信告诉父母,她要丢开这里的一切,尽快回家。

父亲在回信中,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安慰女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几十个字: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父亲这简短的回信,给塞尔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她决定在沙漠中寻找星星。

从第二天起,她走出铁皮屋,开始尝试着用手语或者简单词汇与当地人交流。很快,她发现,当地人非常热情:他们热情地教会了塞尔玛很多事;他们把不舍得卖给游客的纺织品、陶器,大方地送给塞尔玛。

除了与当地人交往,塞尔玛还开始研究沙漠里的植物、动物,欣赏沙漠的日出、日落。她很快发现,沙漠中原来还有如此多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美景。

渐渐地,塞尔玛发现自己爱上了沙漠。

沙漠还是那个沙漠,土著人还是那些土著人,但塞尔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眼中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此,尼采说:

人们会用带着有价值色彩的眼睛,观察他周围的事物。

也就是说,若你把它往坏了想,你的心情也会跟着变坏,事态就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反之,如果一开头你就把事情往好了想,可能你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也会变得相对容易起来,你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好起来。

往好了想,与往坏了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小,人们所处的环境也大致相同,但最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心态不同。

你认为你行,你就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最后你成功了;你认为你不行,你就会给自己的不行寻找原因,你不会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最后你失败了。

最后,请你记住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话: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你怎样对待社会,社会就会怎样对待你;

你在一项工作开始时的心态,就决定了最后你将取得多么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要重要得多。

不要整天抱怨

80后,90后,00后,心中有太多的抱怨。打开新闻网页,随便一个腾讯新闻下面的评语,动辄就有几万条充满抱怨的评论。

不错,大家确实都有抱怨的理由,夫物不平则鸣嘛,看到那些“房叔”“房姐”动辄几十套房子,你却正在做“房奴”,甚至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看到那些国企、外企高管年薪动辄几十上百万,你却干着收入微薄的工作,过着月光族生活;

……

个别人生活在天堂里,你却如同生活在地狱里,你受了如此大的委屈,如果连抱怨几声都不允许,那简直不让人活了!

但抱怨完了,发泄完了,你要了解,你抱怨的动机是什么?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喜欢经常把“平等”一词挂在嘴边的人,一般都包含两种欲望:一是将他人降低到和自己同等的水平,二是将自己提高到和他人相同的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搞清楚人们所叫嚣的平等,究竟是什么样的平等。

尼采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你为什么会有抱怨?因为你不满意。抱怨,也就成为了你发泄不满的方式。

不可否认,抱怨有时也会有点作用,例如你对某人不满意,天天向其他人抱怨,于是你获得了些许同情,而那个被你抱怨的人口碑变差了。

但仔细想一下,把你不满的人名声搞臭了,你又能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呢?

抱怨会让你一事无成。

遇到不满意的事,你要么接受,要么改变。要改变,就要付出许多辛勤的汗水。

而抱怨则像一剂毒药,你不断地抱怨,不断希望通过抱怨来获得别人的同情。渐渐地,抱怨腐蚀了你改变现实的兴趣和勇气。大好的时光,就在你不断的抱怨声中悄悄地溜走了。

抱怨会令周围人将你放逐。

抱怨这副毒药,不仅会腐蚀你自己的意志,还会腐蚀周围人的。

一和别人聊天,你就开始抱怨单位,抱怨领导,抱怨邻居,抱怨社会。

听了你的这些抱怨之后,对方的心情也逐渐变坏了。

几次之后,对方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正能量,被你的不断抱怨给榨干了。于是,他们就会有意识地逃避你,远离你,将你从他的圈子里放逐。

所以,以后当你想要抱怨时,你就要告诉自己,抱怨是一剂毒药,它会腐蚀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你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改变现实的行动。

不可沉湎于过去

小C在大学里表现非常优秀,有一个漂亮而又温柔的女朋友,两人在校园里牵手漫步,引来了不少男女学生艳羡的目光。

踏入社会之后,小C的工作普通,女友也离他而去。本来凭借他的条件,可以找个一般的女孩,过上幸福的人生。但他不甘心,每当他迫于现实,打算接受一个普通女孩时,他就会很痛苦,自己曾经的女友多么漂亮啊!当初在学校里,有多少个美丽的女生都曾经对自己暗送秋波啊!

痛苦地挣扎了很久之后,他还是无法接受普通的女孩。

时光在一天天流逝,也顺便带走了他脸上的青春光泽。他明显老了,他痛苦,后悔,彷徨,愤恨……渐渐地,他像一个没落的贵族一样,需要依靠回忆过去的“辉煌”,来慰藉他那颗受伤的心灵。

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点慰藉就如同秋风中的一点小火苗,是那样的微弱。他的心情变得忧郁而灰暗,他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对工作也失去了兴趣……

在当今社会,像小C这样曾经“辉煌”过,后来变得不如意的人很多。尼采告诉这些人:

如果过度沉浸于往事,那么你的心就会被往事束缚。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留意以后的各种新的人生经历,当然也就更不会得到这些新的经历带给你的新认知、新体验。

所以,有人说,不能忘记过去,也许是人类最高贵的愚蠢。

有时候,这种“不能忘记”还会被社会赋予圣洁的、值得赞美的外衣。例如一个男人在失去了妻子之后,长久地活在痛苦之中。这种男人,常常被大家认为是用情专一、至情至性的好男人。

当然,短暂的悲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长时间地活在回忆之中,活在悲痛之中,其实是一种病态。

他却以爱的名义,继续活在回忆之中。他凭借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编造出一张破烂不堪的网。他心甘情愿地被网束缚着,永远不愿出来。

他从这种近乎自虐的生活中,体验着宗教徒赎罪后的快感,连他自己都被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感动得无法自拔,感动得无法再一次去面对现实。

慢慢地,他习惯了这种生活,他害怕开始新的生活,他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他生活在自我编织出来的一种虚假之中,他企图用这种看似伟大、正确的虚假,来麻醉自己,甚至企图欺骗别人。

这是一种可悲的留恋!

因为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还要去承担活着所要承担的责任,任何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应成为他逃避责任的借口。

以宽容的心处世

活在社会上,不管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都会被迫去参加一些自己不想参加、又必须参加的社交活动。

在这种场合,你常常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露出虚假的微笑,装作似乎心悦诚服的模样认真聆听某位重要人物的讲话。

在这种场合,你不再是真实的你,你是被社交礼仪、被功利、被社会原则统治的奴隶。你感到很累,很厌烦。

你也许会想,等有一天自己成功了,就再也不参加这些活动了。

实际上,能吗?

冯小刚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最近喜欢的行业是画画,而不是拍电影。

著名导演对画画的喜爱,竟然超过拍电影,为何会这样呢?他解释道,画画的人,他们不需要和别人进行合作,面对自己就行,我对不起我自己,不用对不起你,很简单。而拍电影,则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指挥、商议、协调,甚至看各种各样人的脸色,很累人,很累心。

冯小刚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吧?就连他都无法逃避一些自己不太愿意参加的场合,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年轻人!

所以,尼采说:

只要你活着,你就会有很多不得不做、不得不接纳的事情。

因此,很多事情,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屌丝们。

当然,如果你真想逃避,那也不是不可以,但代价是巨大的。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你不和人,尤其是和你业务息息相关的人打交道,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逃避的代价,就是你要准备做一辈子屌丝!

那么,如何面对那些不喜欢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呢?尼采说:

也许,你可以抽身而去,也可以选择应付了事。

但我却始终认为,无论如何,你还是应该学会以宽容之心,去接受你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并充满耐心地把它完成。

完成之后,你才会发现,那些看似你无法完成的工作,竟然远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很多。

此外,你做过这些事的经历,也一件一件地构成了你的人生。你的人生也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更加精彩。

有人说,生活就像是被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这个观点并不是懦夫的自我精神麻醉,因为生活毕竟不同于被强奸,只要换一个心情,生活也许就会变成醇酒。

面对无法逃避的事,消极抵制,或者宽容面对,这两者的区别是一个被动,一个主动,而这个区别,正是弱者与强者的区别。

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摘自冰心《繁星·春水》里的诗句。而尼采也有类似的论述:

向着高处不断努力,这绝不会令你白费工夫。

或许,你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可能会徒劳无功,但请你不要怀疑,你每天都在一步步接近成功的顶点。

或许,今天的你,距离顶点还非常遥远。然而,通过今天的努力,你就会积蓄起明天继续勇攀高峰的力量。

尼采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告诉世人,应该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不可否认,长久地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可能会有些枯燥,因为你似乎感觉不到你的进步,你感觉目标距离你依然太遥远。

那么,请你看看尖茅草的故事吧!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尖茅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它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半年旱季,它只会生长3~5寸。

但半年过后,在雨季到来之际,尖茅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0.5米的速度向上疯长,仅用三五天的时间,就能长到两米高,从而成为最高的“草原之王”。

前期看不到生长,半年后却长势神速,到底是什么原因?

人们惊奇地发现,尖茅草在干旱的前半年时间里,在默默地长着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尖茅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它无声无息地为将来做着准备。

一旦雨季到来,那长长的、发育旺盛的根,拼命地吸吮着泥土里的水分,滋养着整棵草的生长。

用28米长的根,来供养出2米高的草茎,这就是尖茅草的故事,也是大自然厚积薄发的智慧典范。

尖茅草如此,大自然如此,人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耐得住寂寞,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到累了,千万不可放弃,想想那生在非洲大草原上,在长达半年的干旱中,默默坚持,默默向下扎根长达28米的尖茅草,也许你就可以获得继续坚持的动力。

人生最重要的事

秋日的黄昏,玩累了的小明,在公园的长椅上打起盹来。突听“咔嚓”一声,一个陌生人坐坏了小明放在长椅上的玩具。

小明大怒,刚想开口指责对方,却发现这个陌生人原来是一个盲人。顿时,小明心中的愤怒被同情取代了。

小明的反映,体现的就是心理学领域非常著名的情绪ABC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情绪C,并不是由激发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对激发事件A进行解读的B引起的。

换句话说,并不是一件事引起了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而是对这件事的理解引起了相关的情绪反应。

比如,同样是心爱的玩具被坐坏,如果是普通人坐坏的,小明的解读是因为这个人的行为,导致了自己的玩具损坏,所以他就会愤怒。

如果是一个可怜的盲人坐坏的,小明就会想到对方挺可怜的,再说他看不到,不是故意的。这样一来,小明就不会太生气了。

其实,尼采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说:

人们总以为,快乐与不快是外界强加给自己的。其实,快乐与不快是从你自己的思维中产生的。

例如,做完一件事之后,你若想:“如果当初努力一些做,就好了。”那么,你心中就会开始不快起来。反之,你若想:“正因为当初如此做了,事情才会这样顺利地完成。”那么,你的心情就会快乐起来。

生活中有很多无奈。你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度,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甚至无法选择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学历、自己的人生经历。

但你要知道,就像《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一文所说的,你还可以选择快乐。尼采如是说:

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你都要兴高采烈!

请你不要害羞,不要忍耐,不要推迟,现在就快乐吧,现在欢笑吧!

你要像孩子一样,畅快淋漓地欢笑!

因为欢笑,能够令你神清气爽,能够提高你的免疫力,能够让你忘记那些无聊的、令人心烦的琐事,能够淡化厌恶与仇恨,能够感染周围的人。

所以,尼采告诉世人,让喜悦永驻心中,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快乐吧,让你的人生充满欢笑!

快乐吧,让你在欢笑中度过人生!

寻找轻快的人生

悲怆的哲学家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有这样几句话:

因为你所追求的,一天还没有获得,在你看来,它的价值便超越一切。

可是,一旦已经拿到手,立刻又另有所求。

总是那一渴望紧紧掌握着你,这些渴求生命的人们。

所以,叔本华认为人生本是苦的。得不到时的渴求是苦的,得到之后的索然无味也是苦的。一个渴望得到满足之后,新的渴望又将出现,人们又将承受新的渴求之苦。

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渴求之苦与满足之后的无聊中来回摇摆。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

你走得再远,站得再高,得到的再多,都脱离不了苦与累的纠缠。在如此黑暗的人生中,在如此之多的危险中,只要此生还在继续,你的人生就是如此地度过!

叔本华的这个观点是悲观的,是黑暗的,是残酷的,但也成功地道出了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渴望找到一份既不累收入又高的工作,渴望拥有一套大房子,渴望娶到一个温柔漂亮的妻子……

太多太多的渴望,像蛰伏在你身上的恶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

年轻的你,真的应该这样活着吗?当然不能!尼采说:

在工作中,如果你能怀着轻快的心灵,那么你的工作便会顺利。

进行创造,更是如此。保持轻快,可以让你的心灵不被无谓的限制束缚,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

那么,轻快的心灵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你留心一下身边那些快乐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爱笑,一个微不足道的玩具,就能让他们高兴地玩上半天。他们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灿烂,因为他们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所以轻快的心灵,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只是长大后,我们的心被生活扭曲了,轻快被沉闷、乏味取代了。

那么你该怎么办?尼采说:

轻快的心灵,是与生俱来的。你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它萎缩。

不过,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没有了轻快的心灵,那么,你就多学习知识,多接触艺术吧。渐渐地,你的内心便会慢慢地轻快起来。

同类推荐
  •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美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浓缩康德、黑格尔、尼采、佛洛伊德等众多哲学家思想精华。本书缘起于作者主持的“周二哲学研讨会”。在四年时间里,通过围绕“美与决定,美的决定”这一问题的讨论,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选择提拉米苏,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减肥?一个老实人为什么会喜欢黑帮片?一幅举世闻名、众人称赞的油画又为何无法触动我?我们有太多需要选择的时刻,那些非此即彼的选项,每次都在拷问内心,让我们恐惧未来,怀疑自己,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这一次,放下对自己的怀疑,让美的愉悦指引我们直面自己平常害怕的东西,直面神秘,直面自我的黑暗面。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出发,运用古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种方法,对宋代经学范式的发生、特质及主要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特征、思想内涵及理论体系等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经学范式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演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其思想的特征与内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1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1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以2016年第七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与会论文为基础汇编而成。书中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进展”为主题,按照各篇文章所论的侧重点,分为五个板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梦研究”“‘四个全面’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反映了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展现了当时的学术研究进展。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热门推荐
  • 孩子学习的黄金期:父母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

    孩子学习的黄金期:父母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

    《孩子学习的黄金期》从激发兴趣、学习环节、各科学习、才艺培养等多个方面,就广大父母如何帮助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科学的指导,以帮助家长引导孩子一入学就很快适应学枝的生活和学习,并且努力在各方面出类拔萃。以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并具极强的指导性,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期》的一大特点。同时,书中字里行间溢出深厚的文学和学术功底,处处折射出深思熟虑后的简洁与深刻,读来轻松易懂,常有欣喜。可以说,这是一本集指导性、操作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本的家庭教育读物。
  • 老婆竟然是重生的

    老婆竟然是重生的

    前世被渣男渣女残害,重生归来她被容城七爷盯上。他说:“我可以给你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帮助你铲除一切的障碍!”她说:“为什么?”他说:“有颜有钱任性!”然后她成了渣男的小婶婶,从此各方面高他一等!后来她才知道,第一次是意外相遇,后面的交集才是他的精心算计……
  • 定鼎奇闻

    定鼎奇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范子计然

    范子计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沉默更是一种智慧,它往往比雄辩更有力量。沉默,是一把含蓄的剑,它胜在以柔克刚的技术和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沉默暗藏着高瞻远瞩的眼光,蕴蓄着胸怀大局的气度,显现着以退为进的策略。它是心灵深处的慧智,是从容淡定的外现,它为进攻做好了缓冲……
  • 三国之春秋大业

    三国之春秋大业

    又是穿越,又是三国,相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且看主角如何从一个乞丐混到位极人臣……交流群913192006
  • 恰若流年已转

    恰若流年已转

    宇流西蜀巴中地,苏婉江南草木生。花期不遇终难解,执此星文倚长君。雨季引一缕青烟作葬,时光援几分相思为念。冯宇流或许还在生活中努力奋进,苏婉儿却早淡出远方的轨迹,纪念我们曾经的青春,映像中的我们或许早已模糊,我们的时代或许早已天翻地覆,我们的当下或许千奇百异,我们的我们确实真实的存在那小河纵斜的小城市。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