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53200000031

第31章 菜篮子工程(二更)

“盛儿,起来吃早餐了!”徐母端着一碗浓稠的小米粥走进帐篷,轻拍着某人的背。

“娘,让我再睡会吧,我不饿。”徐盛迷迷糊糊的。

“不行,这都快午时了,快起来,你妹妹都比你起的早!”徐母温柔的劝到。

看着极不情愿起床的徐盛喝着熬制的粥,徐母一副有子万事足的表情。夫君已经去世了,留下了这孤儿寡母的。原本还担心将来这日子只怕是过不下去了,没想到天意弄人,自家大小子竟然获得上仙垂青,进了那啥科学派。

徐母现在生活有了奔头,俨然一副女主人的做派。每天起来就去徐盛的地盘四处巡查,然后把徐三这憨货也指使的团团转,另外就是提拔了那个叫甘远的汉子成了外事管家。也正是有了徐母的指挥和安排,徐盛从皇宫回来后,自己的地盘没有一团糟,各项事务都在稳步推进。

“盛儿啊,以后少逞强,听到徐三回来说你受伤了,为娘可是急坏了,要是你也有个三长两短的,为娘可怎么办啊!”徐母柔声说。

“娘你就放心吧,以后不会了,这次是意外,意外!都怪程叔,把我吓的掉下去了,才弄伤了屁股。”徐盛享受着这浓浓的关爱,心里十分温暖。

“不许胡说,那是宿国公,你呀,就长点心吧。”

“娘,我知道,程叔不是外人,不会计较的。”

“。。。。”

母子两坐在帐篷里,徐盛一边喝着粥,一边跟徐母唠嗑。这不就是生活吗?

柴米油盐酱醋茶,上有父母,下有小妹,住有别墅,多好的生活,此刻徐盛觉的,穿越到大唐也没什么不好的。除了屁股伤口还有点痒痒麻麻的感觉,徐盛知道那是伤口在愈合长肉。

“娘,娘,大哥还没起床吗?真是个懒哥哥,幺妹都起来好久了。”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小女孩跑了进来。

进来看到徐盛和自己母亲正在聊天,小丫头一时间似乎感觉到不好意思,一下就躲到了徐母的身后去了。小丫头知道徐盛是自己的亲大哥,可是早年失散,还是有点陌生。

“怕什么,这是你亲哥,来,过来。”徐母扯过躲在身后的徐幺妹。

“别怕,哥哥我最喜欢幺妹了!”徐盛柔和的对着还有点放不开的妹妹说到。

仔细打量了这个母子相聚后还没来得急好好看看的妹妹,身形相对年龄来说显小,精致的小脸还略带菜色,徐盛估计是一路奔波营养不良引起的。五官看起来英气中带着一股柔美,是个比李丽质那小萝莉不会差的小丫头。

“真的吗?哥哥真的会喜欢幺妹吗?”小丫头扑闪着圆圆的大眼睛说。

“那肯定啊,哥不喜欢幺妹喜欢谁呢,哥就你这么一个宝贝妹妹啊!”

“那哥哥以后会给幺妹弄好吃的吗?”小丫头一路颠簸,看来是饿怕了。

“会,必须会,哥以后给幺妹弄好多好多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

徐母慈祥的看着自家大小子跟闺女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随后接过话头告诉徐盛,建房的队伍那开始材料不足了,需要徐盛安排。那什么大棚那也完成建筑了,要徐盛去验收,因为徐母不懂。

最关键的是自己救下的那些百姓,现在无事可做,得徐盛安排。眼看着就要入冬了,得准备大量的粮食。因为不单单有大几十号人,还有一百多匹战马。

听着徐母一桩一桩的事,徐盛一个头两个大。这些都是自家事,想躲都躲不开。在大唐这个时代,自己的便宜老爹已经去世,那自己就是家主。好吧,起床干活去。

一出帐篷,就看到不远处的甘远快步走来说:“少爷,马肉这阵子吃的差不多了,少爷得准备人的粮食和马的饲料了,还得安排一下这些下人的事物,总不能天天让他们无事可做,这样会出乱子的。”

“粮食我会处理的,你有统计没,一起多少人?有没有一个个咨询这些人,有没有谁有一技之长,各自都擅长什么?”

“回少爷,全庄一共77名男女老少。其中18-35岁的壮男22个,妇女31个,儿童12个,35岁以上的12个。其中夫妇有13对,至于擅长什么这个老奴没问,等下就去。“甘远看来还是有点能力的。

“行,最近你就安排这些人先搭几个大点的棚子,结实点。暂时当做他们的零时住处,等庄子建好后再搬进去,搬家后棚子还可以用来养马,养猪,养羊。其他的,等我熟悉情况后再安排吧。”徐盛思索了下说到。

“好的,少爷,老奴这就去安排!”甘远行了一礼就走开了。

徐盛首先走到自己的别墅工地上,看着主体结构已经慢慢成形的别墅,对老工匠的施工进度还是蛮满意的,找个无人的地方弄了一大堆水泥后,跟老工匠瞎扯了几句,就一步三摇的去往温室大棚区域了。

一排排的矮墙整齐的排列在山坡上,高的有三米多高,矮的刚刚过两米,每一个大棚顶都呈斜坡状,便于采光,排水。墙体内,高的一侧,沿着墙壁一长条的火炕修的整整齐齐,地上的菜土也起垄了。只有顶上还是一个个粗木制成的格栅还透着风。

没办法,温室大棚除了温度,关键就是采光了。温度用火炕就可以解决,这采光,除了徐盛可以从系统里弄来玻璃外,大唐可没有这么大块玻璃弄。至于透明塑料?塑料薄膜是啥玩意都没人知道。在前世,农村的大棚一般都是塑料的,胜在便宜方便。

但是徐盛认为,既然是做菜篮子工程,那做就做好点,做永久性的大棚,免得塑料薄膜经常坏,还用不了两年就要换。反正最费事的主体结构由老程包了,不心疼。

老程那管家看着徐盛转悠了半天,没有不满意,提着的心也放下了。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负责弄这样奇奇怪怪的房子,心里没底啊。

“程管家,做的很好,只要使用没问题的话,验收合格了。”徐盛对着小老头说。

“少爷请放心吧,质量老奴是盯着的,要是出了问题,老爷会扒了我的皮的。”程管家拍着胸口说。

“恩,好,那这事就这样了,麻烦程管家了,对了,回府后麻烦程叔转告下秦伯伯,弄十来车石炭来,另外把能弄到的蔬菜种子都弄来。”

“好嘞,老奴记下了!”

然后徐盛走回了帐篷,兑换出了玻璃,拿着激光剑开始切割玻璃了。玻璃的硬度极高,徐盛兑换的还是钢化玻璃,免得大棚被雨雪压垮。除了玻璃刀外,要把玻璃弄成合适的大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激光剑倒是个好东西,徐盛现在把这玩意当成了万能的切割工具。至于它本身的武器属性,徐盛已经不记得了。

整整弄了一下午,徐盛才切好堆满了整个帐篷的钢化玻璃。也辛亏有激光剑,要么就徐盛这样的体质,要用玻璃刀切,还不知道得弄到什么时候。

不过使用激光剑的代价就是此刻徐盛的眼睛被激光刺的通红,就像急眼了的兔子。

晚饭的时候,徐母是心疼的不得了,关切了半天。徐盛也不想啊,那激光剑已经基因绑定了,别人也用不了啊。关键是这个时代,钢化玻璃没人可以切割啊。就靠打磨宝石那种方法,想着那庞大的数量,那估计得百十年以后才能弄的完吧。

“娘,小妹为什么叫幺妹啊?还有小邓子也要起个名字吧,好歹是娘的义子啊。”徐盛吃着咸菜说到,没办法,天天吃肉,腻味。

“幺妹是小名,长兄如父,你父亲没来的急给幺妹取名,那就你取吧。”徐母也深以为然。

“大哥,我想要个好听的名字!”徐幺妹现在放的开点了,手里抓着大块的马肉一脸油腻。

“我也想,我是男子汉,不想叫小邓子。”虎头虎脑的小邓子倒不怕生。

“好,哥一定帮幺妹想个好名字。”徐盛柔声说到,然后转头看向了这个一点不怕生的小男孩:“哦,男子汉,不错,那小邓子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啊?”

“我想以后做个大英雄,保护幺妹,保护义母。”小邓子一脸认真,小脸满是坚毅,看来从小受苦,让小邓子的心智开始早早的成熟了。

“哥哥,小邓子可聪明了,会用树叶编小船,编的可好了。”徐幺妹插嘴。

“小邓子,你喜欢船?”徐盛蛮意外的。

“恩,很喜欢,而且我会水,可以游很远,还可以下水捉鱼!”小邓子显摆着。

徐盛没想到这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会有这样的爱好,在大唐这个时代,喜欢船和水的人还真不多。想到自己在大海上还有一艘巨舰,难道这是命运的安排?想到这里,徐盛有了想法。

“小妹,以后你就叫徐诗惠了,大哥以后希望你温柔贤惠,心有诗书气自华。”徐盛对着幺妹说。

“好名字!”徐母很满意。

“好也,好也,幺妹有名字了。”小丫头高兴的不得了。

“大哥,那我呢?”小邓子一脸期待。

徐盛看着面前这个虎头虎脑,眉目坚毅的小男孩,心想着或许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吧,于是朗声说到:“你以后,就叫邓世昌!”

“愿你以后能护佑家族世代平安,让大唐繁荣昌盛!”徐盛认真的看着小邓子。希望这小子以后能真正对得起后世那个民族英雄的名字。

“好名字!好才气!好志气!一个盛,一个昌,小子不错,朕心甚慰!”

“老程喜欢搞突然袭击,这李二怎么也不正经啊!”这是徐盛心底的想法。

同类推荐
  •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唐朝末年,成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在这波云诡谲的乱世,他将要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选贤任能,治理一方;如何统帅千军,北伐中原,结束乱世……一切尽在南国江山。ps:qq群94610602
  • 汝城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汝城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汝城人文昌盛,历史悠久。《汝城史话》系统地呈现了汝城由古至今的发展轨迹,概述了古城的特色文化、历史沿革及现代风貌,有利于人们全方位地领略千年古县的文化魅力。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调教大宋

    调教大宋

    庆历六年,歌舞升平的赵宋王朝。迎来了一个疯子....亲眼见识了大宋的雍容华贵与温情。起初唐奕只想享受这个时代,什么靖康之耻、蒙古铁骑都与他无关。反正再怎么闹腾历史都有它自己的轨迹。千年之后中华还是中华!亡不了!但当那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心变了...他想为那个老人做点什么顺便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于是怎么把大宋这只羊,变成呲着资本獠牙的狼!成了唐奕唯一的目标!!吐槽群:492610427;全订群:531461799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
  •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传说中南诏古国的开国之秘,地下九天之城的诡异神奇,南诏人信奉的精灵之神……在云南腾冲神秘的火山洞穴中,我和战友们再次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神奇历程,只存在于南诏古国传说中九天之城的神奇诡异,遭遇上古生物龙和凤凰,揭秘古南诏国兴衰之谜……继绝密军队在九天之城探秘的结局又会是怎样一场意外?
  • 重生浪潮之巅

    重生浪潮之巅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于是重回1990年的方辰,一头扎进了时代的浪潮中。这一年岁月正好。群号:705270966
  • 救伤秘旨

    救伤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导演进化论

    导演进化论

    奥斯卡颁奖典礼,后台采访现场。记者:“李川导演,请问怎样才算一名成功的导演?”李川:“拍商业片有票房,拍文艺片能拿奖。”记者:“怎样才算一名伟大的导演?”李川:“拍商业片能拿奖,拍文艺片有票房。”记者:“那您认为您现在算是一名伟大的导演吗?”李川:“你觉得呢?”记者:“说实话,如果连您都不够伟大的话,我不知道全世界还有谁能配的上这两个字。”李川:“嗯,我的看法跟你差不多。”记者:“……”
  • 穿越之虫族主宰在异界

    穿越之虫族主宰在异界

    获得星际争霸世界锦标赛五连冠的虫族之王赵云杰,在对手打出GG后,还没来的及退出时,面前电脑突然爆炸,赵云杰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赵云杰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穿越附身在一个被丢入妖星的少年身上,而且拥有了主宰的身份,那么面前这个亲昵的添着他的脚的大怪物,难道就是虫族的工蜂?赵云杰顿时雄心壮志,豪情万丈的说:“我必将把整个修真宇宙中所有冷艳高傲的仙子都调整成刀锋女王!”好吧,此文越来越暴君了……
  • 青蛙搬家

    青蛙搬家

    拉勾就拉勾,叫铃子伸出手。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俩大声念着,两只青蛙大概被我们吓着了,它们噗地一声蹬着腿游到塘的另一边去了。我和叫铃子同时念起了另一句话:大雨大雨就要下,青蛙青蛙快搬家。大雨大雨就要下,青蛙青蛙快搬家……
  •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杨贵妃究竟死于马嵬驿,还是逃生日本?大诗人白居易根据杨贵妃的秘闻写就名篇《长恨歌》,不想竟引来杀身之祸。各路僧、道、官、匪先后出动,齐齐盯上了《长恨歌》中的明文暗码……大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诗人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游玩。在皇太后族兄王质夫所讲的宫中秘闻的激发下,白居易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文人陈鸿也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十年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一名中年歌女弹奏琵琶,惊为神曲,遂写下名篇《琵琶行》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