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1800000003

第3章 导论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各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首先胜利论”之争,如果从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算起,至今整整100年了;如果从联共(布)党内发生“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算起,至今也已90年了。纵观这个争论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论战双方的意见分歧,往往是由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因此,搞清“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对于深入研究“各国同时胜利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本身,对于正确评价二者之间的争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革命,其本义,就是指政治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的革命。列宁说:“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1]这个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以前的一切革命的共性。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在内的以往的一切革命在开始发生时,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在旧社会的内部生长并成熟起来。因此,这些革命的基本任务,就是夺取代表和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国家政权,并以这种政权去适应和加强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换句话说,政治革命的胜利,就标志着这些革命的完成。

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或曰社会主义革命,与以往的一切革命根本不同;它在开始发生时,旧社会的内部并不具备新的生产关系。因此,社会主义革命面临两个方面的变革任务:一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2];二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进行社会革命”[3]。可见,“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方面的含义。当然,人们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时,往往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看作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政治革命的胜利就是社会革命的开端。但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二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而且从前者的胜利到后者的完成之间还隔着一个“过渡时期”,不能混淆起来。

有人断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向来未对“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概念作过区分。其实不然。1847年,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被消灭以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必然地发展成为全面的革命。“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4]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5]可见,马克思是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看待的。恩格斯也是如此。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指出:“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6]1874年,恩格斯又指出:布朗基是一个政治革命家,他企图夺取政权,但没有关于改造社会的确定的实际方案。[7]在这些地方,恩格斯不仅严格区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概念,而且对二者的含义的解释更加明确。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完全一致。1905年,列宁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种由于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8]他这里所说的“革命”,就是指政治革命。而在某些地方,他又提到社会革命。比如1902年,列宁指出:“工人阶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进行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发展中自然产生的社会革命,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把它变为公有制,组织由整个社会承担的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9]由上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眼里,“社会主义革命”包含“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又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视为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1852年3月,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0]在这里,马克思把政治革命看作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政治革命的成果,又是实现社会革命的过渡阶段。1846年8月,恩格斯在同“真正社会主义者”的论战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三点宗旨,这就是:“(1)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11]他把夺取政权和消灭私有制看作实现解放无产者这一最终目标的两个最基本的手段,而夺取政权又是实现消灭私有制这一未来目标的手段。在这里,恩格斯明确地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划分开来。1921年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将俄国革命的任务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通过革命手段退出世界帝国主义战争,揭露两个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强盗集团的大厮杀并使这场战争打不下去;第二,建立苏维埃制度这一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第三,从经济上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他说,第一方面的工作“已经完全做到了”;第二方面的工作“有世界意义的转变已经完成”;第三方面的工作“最主要最根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12]可见,列宁是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不同的阶段和任务看待的。

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未对“社会主义革命”下一个十分规范的定义,但是从他们的著作中,人们不难领会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可能有不尽相同之处,但对其基本含义的理解并无多大分歧。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是否一贯地赋予它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而事实上,他们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有时指包括社会革命在内的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有时则仅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这就需要我们做具体的分析和认真的鉴别。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和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争取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斗争,必然集中地表现为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政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力量;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才能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所以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3]。

鉴于政治革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决定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政治革命。他们在使用“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等概念时,也往往仅赋予它们政治革命的含义。马克思说:“为了把社会生产变为一种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的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社会制度基础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把社会的有组织的力量即国家政权从资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实现。”[14]他认为,政治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只有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才能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变革。恩格斯说:“在各文明国家,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实行一切共产主义措施的首要前提。”[15]他认为,争取政治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首要前提和唯一入口。列宁则说:“要完成这个社会革命,无产阶级应当夺取政权,因为政权会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宰,使他们能够排除走向自己伟大目的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革命的必要政治条件。”[16]他认为,政治革命对于经济变革具有决定意义;政治革命的胜利是完成社会革命的必要的政治条件。

总之,不管现在人们如何给“社会主义革命”下定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把它们看作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他们在使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时,经常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这就要求后人在考察和研究他们的革命理论时,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将误入歧途,曲解他们的思想。

笔者认为,国际共运史上“各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首先胜利论”之争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混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区分这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是正确理解“各国同时胜利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关键。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各国同时胜利论”。可是,马克思明明说过“先于其他任何国家解决问题和消灭矛盾是英国的使命”;恩格斯明明说过“德国有可能成为欧洲无产阶级第一次伟大胜利的舞台”。这不矛盾吗?传统观点认为,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修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时的”旧结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可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明明说过“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明明说过“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有几个先进国家的工人的共同努力”。这不矛盾吗?

如果区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这些观点和说法都不矛盾。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的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各国同时胜利论”,他们并不否认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可以在一国内首先取得胜利;列宁提出的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国首先胜利论”,而他始终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即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是“各国同时胜利”。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的有关章节里作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只简单地做个引子。

注释

[1]《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7页。

[2]《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3]《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24页。

[7]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8—589页。

[8]《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页。

[9]《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9页。

[12]参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7—248页。

[13]《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1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06页。

[16]《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3页。

同类推荐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公民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公民篇

    “爱国、诚信、敬业、友善”是立足个人层面提出的公民个人的道德价值准则,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本书运用大量实例,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新时期的实践要求、实施的着力点入手,系统解答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内容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开展、落实。本书对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人的权利(译文经典)

    人的权利(译文经典)

    《人的权利》是托马斯·潘恩极为成熟与系统化的政治思想作品,书中驳斥了埃德蒙·伯克在《法国大革命之反思》中对法国大革命的抨击,点出了法国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并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它冲破了当时笼罩于整个西方先进思想界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迷信,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政体,给当时还处于摸索状态的法国革命指明了共和主义的崭新方向。”该书曾被英国媒体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著作”之一,与《资本论》齐名。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古今中外,绵绵数千年,在人类政治史上,政变夺权如同上演的历史活剧总是一幕接着一幕。围绕国家最高权力这个魔杖,不知有多少人曾禅思竭虑、拼死搏杀,也不知有多少顶王冠落地和新朝崛起。而这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恐怕也不会绝迹。因而,后人可从一幕幕政变悲喜剧中得到教训和启迪,也可从政变的幕后考察国家的兴衰存亡之道、社会演变进退快慢的奥秘等。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热门推荐
  • 包容:好心态好情绪快乐一生

    包容:好心态好情绪快乐一生

    本书指出人应当有一颗包容之心,包容可以让我们结交众多的良朋益友,能够帮助我们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如果我们学会包容自己、包容生活以及包容我们接触的一切人和事物,那么在包容的过程中,伴随着好心态和好情绪,就会在快乐中幸福一生。
  • 深夜咨询师

    深夜咨询师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能让你的精神放松下来,能做你的知心朋友,或是你的人生导师。人的思维和情绪非常的微妙,有时候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能体现出你内心真正的含义。而在众多的人群中,总会有一些没有办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在深夜的小巷总是有一家店开着长明灯,对于内心孤独的人来说,在此静下心来喝杯咖啡也许就是最温馨的瞬间,或许在此刻的你正在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每天无数的事情会发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修理员,一个穿梭在夜晚为无解答案解密的深夜咨询师。
  • 不良鲜妻有点甜

    不良鲜妻有点甜

    顾烟终于提出了离婚,语气轻淡的像是在说“今天天气很好。”江辰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带着狐朋狗友一顿花天酒地,醉酒后回到家中,面对的只有冷清的房间与冰冷的家具,他感觉心里好像少了一块。等他回头想要看一眼顾烟的身影,却发现那个女人早已消失不见。江辰希问顾蜜:顾烟呢?顾蜜:她已经死了……
  • 收个神仙做徒弟

    收个神仙做徒弟

    呼吸唤醒了记忆,有的人,是关不住的,因为他属于天空……
  • 汉律

    汉律

    群号:537095056。新书《我家二师兄很怕死》,请多多支持 大汉律,桎梏世人之法,是为行事做人之守则。一少年穿越到西汉名臣苍鹰郅都之子郅正身上,身为末流刑狱小吏,坚守本心,不惧权贵,时刻谨记亡父遗言:人命大于天!时值大汉武帝对外不断用兵,致使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遍地之间,魇人食禄,虎狼之辈,荼毒百姓,奸佞之徒,草菅人命,冤案迭起,一桩桩离奇的命案后面藏着一只看不见的黑手,郅正见此誓要拨云见日,让浑浊的世道变的朗朗乾坤。且看窗外阴雨连绵,且听屋外鬼哭狼嚎,剪一只秃笔写下正道沧桑。
  • 佛系美人攻略,太师人设倒了

    佛系美人攻略,太师人设倒了

    都说一代权臣闻望霁风流成性,直到他逼宫谋反,众人才突然回神,自己已经落入他人股掌之中肆意玩弄,夺兵权,弑天子,身后还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都说女大不中留,但是贤妃娘娘表示,自家女儿可谓是稳稳妥妥地留下了!王朝第一美人,可就是嫁不出去,眼看着就要二十了,佛系美人表示:不慌不慌。闻望霁抱着怀里哭的惊天动地的小包子不知所措,完全摸不着头脑,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公主怎么会像受了委屈一样扑到他怀里“求安慰”。萧弥枝当然委屈,重生前未来夫君为自己挡刀而亡,她也殉情自杀,重生归来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抱着相公好好哭一下,委屈!太委屈了!腹黑心机权臣×佛系美人公主(众人:请你们快去成亲!)食用指南如下:⒈1v1独宠颜值双商超能打夫妻俩,并肩夺权⒉婚后有小包子,架空的很无理取闹(bu)谢绝考据
  • 新反经(下)

    新反经(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清烟缈·壹

    清烟缈·壹

    颖然,现在该叫盈雷姑娘,又一个穿越到大清的同志:出身不高——汉军旗;长得还不错——据说仍比不上原装大姐柯吟秋;学问——现代心理学的明日之星,可是在古代……貌似还没这个学科。但她号称大清朝满腹才华的才女,写出来的毛笔字就颇有些……惨不忍睹……一个21世纪新青年要在大清朝活着且活得不憋屈,情况可想而知。选秀尘埃落定后,颖然的后宫女官生活正式开始。十三阿哥,只是惊鸿一瞥便让她冲上去紧紧从后搂住,只因他长得像前世的“他”,她这缕异时空的孤魂才得以紧紧拽住生命中一度最重要的人?
  • 诺亚四公主VS四王子

    诺亚四公主VS四王子

    好吧,不就是一间贵族学院嘛,哦,还有四个风格各异的超级大帅哥嘛。他冷漠、他温柔、他腹黑、他阳光,遇上四个从法国归来智商接近满值的MM,她搞怪、她淡漠、她热情、她可爱,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没事没事,就当游戏一场吧。此文喜感,若实在不能接受人士请直接用鼠标点击右上方的红色叉叉离开此页面。
  • 豪门星光

    豪门星光

    摇身一变成为豪门千金,坐拥大把财富……谁知辉煌背后,暗潮汹涌,家族恩怨!娱乐黑幕!HOLD不住啦! 幸好咱有秘密武器,用不完的未来科技,想不出的随心所欲~ 这位从天而降的帅哥,你难道就是哆啦a梦? 矮油,来都来了,不如从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