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4500000002

第2章 禅是什么

禅,古老而神秘。它以特有的方式教人开启智慧,感悟人生。千百年来,人们觉得它非常神奇。在古代,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喜欢禅的智慧。而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学习禅的热潮。那么禅学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呢?

禅,是印度梵语“禅那”(dhyāna)的音译,意译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用现代话简要地说,禅就是集中精神和平衡心理的方法。那么,为什么要学禅?学禅到底有什么好处?

我把禅的作用概括为七个字:减压、增定、开智慧。

减压:现在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喊,说自己很“忙”,很“累”。而禅可以帮我们把这些东西一扫而光,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把压力转变成动力。

增定: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太多,而禅可以把我们的心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加禅定的力量,从而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

开智慧:禅可以使我们从生命的最深层次,打开我们最根本的智慧,这种智慧对宇宙人生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

现代社会又一次兴起了禅学热,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层面来思考禅的意义,把禅融到我们的生活中来,那么禅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呢?禅学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我们深入地了解禅的智慧之前,有必要了解禅宗的来龙去脉。

禅是从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始的。

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正准备说法的时候,大梵天王就来到座前,献上一朵金色波罗花。这个大梵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他献上了这朵花之后,行了一个礼,就退坐在一边。释迦牟尼拈起了这朵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没说。当时前来听释迦牟尼讲法的人非常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面面相觑,唯有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大迦叶)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对大家讲:“我有纯正的禅法,清净的禅心,现在,我就把它传给大迦叶!”(《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安详地拈花,会心地一笑,就这样,禅,在拈花微笑中产生了;禅从师父的心上传到了弟子的心上。它的传承,没有任何机械的形式,没有任何语言的唠叨,有的只是心与心的相通。因为禅是活泼的,它超越了形式;禅是微妙的,它超越了语言。

大迦叶是西天也就是印度禅宗的第二祖,代代相传,传到了达摩大师的时候,他已经是西天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师了。达摩大师从西印度来到东土将禅传到中国,被称为中华禅宗第一祖,也就是开山老祖,达摩之后传了六代,传到了六祖慧能的身上,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禅宗。

达摩大师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出家后先是在本国说禅,后来师父告诉他,说中国有大乘禅法的根基。他就遵从师父的指教来到中国说禅。他是从海路来的,当时是从广州上岸的,那个时候大约是中国南北朝时的梁朝。梁武帝是一个非常喜欢佛法的人,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就派人把他接到了金陵的宫中。接到宫中之后,两人谈论禅法,但是机缘不合,达摩比较失望,就渡江北上,来到嵩山少林寺后面的山上,在那里面壁修行。由于他长时间的面壁打坐,日光照着他的影子,久而久之,就在石壁上印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这块石头现在叫做达摩石。

达摩大师终日面壁打坐,终于等来了有缘人,这位有缘人就是二祖慧可。慧可原来的名字叫神光,大约四十岁的时候,知道了达摩大师,就来到嵩山拜师学艺。达摩为了考验他,一开始时对他不理不睬。一天夜里,天空飘起了大雪,神光恭恭敬敬地站在雪地里,纹丝不动。雪越下越大,埋到了他的膝盖,一直埋到了腰部。到了第二天早上,达摩问他:“你在雪中站这么久,到底是想求什么?”神光说:“我什么都不求,我只求师父为我说禅。”达摩说:“历代大师为了求得真理,从来都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你用什么来证明给我看?”神光当时就自断一臂。达摩很感动,就问他:“那你到底有什么困惑?”神光说:“我的心不安,请师父为我安心。”达摩说:“你把这个不安的心拿出来,我来替你安。”神光找了好久找不着,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找不到这颗心。”达摩就说了:“我已经把你的心给安好了!”就这样,达摩收了神光作为他的弟子,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慧可。(智炬《宝林传》卷八)

从达摩开始,中国的禅学衣钵相传。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诞生了六位著名的祖师,他们分别是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慧能把禅学发扬光大,使得禅宗在中国兴盛起来。那么,慧能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有什么样传奇的经历呢?

在弘忍的门下,出了一位中国禅宗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这就是六祖慧能。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被贬,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在那里生下了慧能。慧能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过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慧能深受触动,赶紧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里面的句子,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慧能一听,安顿好母亲,就风尘仆仆地前往黄梅拜见弘忍大师。

当弘忍知道慧能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验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暗高兴,但是不露声色,让他到碓(dui)房里去干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工。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到底怎么样,并且也想借这个机会物色一个接班人,他就对弟子讲,你们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给我。谁写得好,六祖的位置就是谁的。当时他的弟子里有个叫神秀的担任上座的职位,上座在寺院里面的位置是仅次于住持的。并且神秀这个人水平非常高,很有才华,大家都很服他,心里都想这个继承人肯定是神秀了。神秀确实不负众望,偈子写得也非常好。这个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神秀的名字,但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弘忍听了之后就赶过来看,看了之后,对大家讲:“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你们要好好地去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里面,神秀将人的身体和心灵比作菩提树与明镜台。人的身子、人的心灵本来清净。但是由于执著,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至于经常为尘埃、也就是外在的烦恼所污染。如果你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拔的学习、修习,你才能渐渐地获得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里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在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虽然写得很不错,但还不够彻底,还欠那么一点点火候。于是他自己也写了一首,请人抄在墙壁上。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非常惊奇,这首偈子的水平确实很高。它是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菩提树,也没有什么明镜台,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首偈子是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他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慧能和神秀其实代表了禅学的两个发展方向。神秀代表了传统的禅学,他认为,学习禅要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而慧能认为禅是一种顿悟,那么对待慧能的这种创新,他的师父弘忍是什么态度呢?慧能又是在怎样一个机缘下把禅学发扬光大的呢?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之后,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知道师父是什么意思,就在半夜的时候悄悄地来到了方丈室,弘忍就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慧能传授了禅法,并且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弘忍知道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特别的重,害怕引起争执,担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弘忍说:“我来渡你过去吧。”慧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渡。”弘忍就知道这个弟子修行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心里很踏实。

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了广东,隐遁了十余年。十余年后,他来到了广东的法性寺,看到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慧能就插了一句,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个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赶紧去报告印宗法师。印宗法师听了之后,立即就把慧能请到了寺里,问道:“我早就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慧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一见,纷纷礼拜,请求慧能升座说禅。就这样,慧能开始正式地出山说禅。慧能在韶州曹溪宝林寺(现在的韶关南华寺)说禅三十余年。

慧能的门下有四十余名弟子,其中有两个非常著名,一个叫南岳怀让,一个叫青原行思。在青原行思的门下,后来产生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在南岳怀让这一支下面,产生了临济宗、沩仰宗。这样,中国的禅宗就有了五个宗派,正好就应验了达摩大师传法的时候说的两句诗。这两句诗是“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是一个预言,而这个预言至此完全实现。就这样,禅宗在中国蓬蓬勃勃地兴盛起来。

禅是一种生活,一种智慧,一种身心的修养艺术。人们把禅与诗歌、美术、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得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禅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禅宗史的匆匆一瞥,我们可以发现,禅宗历代祖师的生命体验,禅风禅骨,都体现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达摩《悟性论》)。可以说禅宗所有的公案、机锋,都是直指人心,为什么呢?为的就是让我们见到本心本性。禅宗既有离于红尘世俗的超越性,又有关注现实生活的当下性。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可见,活生生的禅意,就存在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就存在于穿衣吃饭、举手投足、行住坐卧中。如果离开当下去寻觅佛法,就像寻找长角的兔子,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么,禅对现实人生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到底要怎样将禅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呢?在下一章中,我们再与大家探讨。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 善观法性:洗心禅4

    善观法性:洗心禅4

    人人都身处多个环境,家庭,工作,社会,如何游刃有余的处理这些关系,同时还保持自己宁静的心性?又有多少人在这些繁琐和鸡毛蒜皮中丢失自己?或许禅修将为我们提供解决之道,贤宗法师认为禅修可让生活回归简单,看透某些问题,获得智慧,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热门推荐
  • 剑星惊鸿

    剑星惊鸿

    司晨若星(剑星惊鸿),在剑帝被杀之后,经过改造,最后练就剑神,剑仙,剑皇,剑尊,剑邪,剑帝,剑族六大剑界绝学,并得到神天一族的帮助,消灭了得到六种最终神器的异血魔主,和入魔的刀尊,以及麟蟒邪神,蓝血教主,复兴剑界,也恢复了武林秩序……
  • 十年一诺

    十年一诺

    唐诺的十六岁到二十六岁,青春的所有真情,都付诸司徒南一人。十六岁的唐诺因父母离异逃到爷爷家,意外结识司徒南,她的心底便对他埋下了仰慕的种子。高考后,她考进司徒南所在的大学。她偏执倔强,无数次同他表白,哪怕是在他前女友的葬礼上。唐父大怒,将她送到澳洲。可惜这十年,唐诺远走异国又归来,人生的种种变故,都不能改变她的初心。唐诺一门心思爱着司徒南,从前他有姚玫拒绝她;后来唐父强硬反对这段关系。可是没关系,她唐诺有的是时间,一天,一.,一年,甚至一辈子,她都要等他。唐诺二十三岁,司徒南终于爱上她,却还是冷漠推开她。两年前,一次建筑工地化工爆炸,司徒南身遭感染,他不愿拖累她。唐诺却以为,他不爱她。他多想做一次执长枪披盔甲的勇士,做一次她的盖世英雄。上天是否愿意成全一堆恋人的十年?怕发生的,是否永远都不会发生……
  • 死亡手机

    死亡手机

    李成安在一间电脑公司上班,算个小白领,每月交完房贷,钱就剩不了几个。好在老婆柳燕姿也做了一份菜市场收费员的工作,又没有孩子,两口子精打细算下来,日子也就过得还可以。这一天傍晚,李成安先下了班,在卧室看足球直播。这是本市劲旅加森队与国内另一支有名的足球队的比赛。两队拼得正凶,手机忽地响了,是短信铃声。李成安打开一看,上面简简单单几个字:一进一、二进二、三进三,归零。这是什么意思?他知道现在有很多诈骗短信,越是奇怪的越不能回复,随手就要删掉。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与例文分析

    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与例文分析

    特级教师胡勤多年教学、阅卷经验的高度提炼;一部囊括命题思路、解题技巧的作文指南;15年命题趋势深度解读,30篇高分例文独到评析。本书由浙江省特级教师胡勤所著,是对十五年来浙江省高考作文的一次隆重巡礼和深度总结,是高中学子应对高考作文的启迪书。这部作品凝聚了胡勤数十年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尤其是作文教学上积累的宝贵经验。作品对2004—2018十五年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进行了详尽分析,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变化进行了独到解读,同时,对每年的高考优秀例文进行了剖析,挖掘高分作文的奥秘。作品旨在帮助高考学子提高对作文题目的解读能力,找准写作的切入点,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 洪荒之冥河问道

    洪荒之冥河问道

    推荐新书《洪荒之逆天妖帝》盘古开天,无极洪荒,道祖鸿钧、三清、十二祖巫、西方二圣、女娲、帝俊太一·····,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而身为血海之祖的冥河却没留下什么真正的传奇,一个来自后世的技术宅男表示很不服,看我大冥河问道求仙,终成无上大道。凡尘众生群号:536965310
  • 英雄出世

    英雄出世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书中以清末民初为背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入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 心灵鸡汤全集

    心灵鸡汤全集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启人深思。故事后附的“心灵小语”画龙点睛,是最贴切的指示,让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可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关爱自己。通过阅读本书,将会使您活得激情满怀,爱得深沉博大;会使您更加自信地去追逐内心的憧憬与梦想。
  •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提供了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现代版本,它的努力在于参悟人生,吕读人生,进而获得人生。本书对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条件与理想人生作了详细的论述。
  •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发迹史

    武则天14岁入宫,历经12年的蹉跎,26岁却身处感业寺,只能青灯古佛。美人心中的那一计,让李治相思难忍,这才令武则天的人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次进宫后,武则天自导自演了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忍的权力大角逐:昭仪,皇后,天后,临朝称制,改唐为周,天下升平……如此82载,谁堪比之?武则天何以从单亲女孩成长为三国皇后,以女儿之身君临天下,令无数粉黛、朝臣尽折腰?不妨看看她的心术操练和宫斗绝技。畅销书作家池墨将通过《武则天发迹史》一书为读者揭秘武则天的发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