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81500000001

第1章 人生意义的终极探索(代序)

王天成

历史是否像基督教文化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不断获得个体自由的过程,还是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像一团永恒的活火不断燃烧和熄灭,这只能由历史本身来检验。但是,有两点是确定的,一方面人的创造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的智慧未必也相应地增强。当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人的智慧不断消弱,二者处于失衡状态时,人的创造力就会变得像洪水猛兽。我们当前所面对的资本逻辑统治的世界大致就是这样一种状况。被资本逻辑所驱使的创造力就像受了莫菲斯特的魔咒一样,把我们的世界搅得混乱不堪。可悲的是,我们很多人还处于无法将创造力和智慧区分开来的迷茫状态。

当然,智慧的最高点是人对自身终极意义的觉悟。一般来说,人生的意义问题是永恒的问题,但它的提出往往在人们无家可归的时候。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伦理底线一再被突破,可以看作人无家可归的最经典的表现。对于这样一种状态,历史上可以有两种治疗法:一种可称为外在治疗法,另一种可称为内在治疗法。这两种治疗法的预设前提不同。前者的预设前提是整体先于个体,强调通过社会治理来调整人心;后者的预设前提是个体先于整体,强调通过树立人的良心来调整社会。其实,世道和人心的关系最为复杂,究竟是世道决定人心还是人心决定世道,历史上谁也没有搞清楚,实际上也没办法完全搞清楚,因为这两者是缠绕在一起的。如果用哲学名词“渗透”来说,也可以说它们“渗透”在一起。这也决定了谈人心必谈世道,谈世道也必谈人心。康德承继英国经验论的个体性传统,讲良心的重要性,但最终也意识到由于人根本恶的存在而不得不求助于神之道,上帝的诫命。黑格尔不从良心出发,认为良心的发现依赖世事的熏陶,但是,他也不得不把良心看成伦理有机体的一个环节。张龙革先生有关个体本体论的研究,可以看作从个体性方面来探讨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之作。

从个体性方面来探索人生的意义,探索人的超越之路,最重要的是复归本心,它的路径多多,几乎难以统计。如果以通行的“内”“外”关系的范式来把握,我们可以列举在西方内外分离互补的途径和中国内外合一的途径。按照通行的理解,西方的主流学派遵循的是柏拉图的传统,强调个体灵魂的外求,他的洞喻说所喻的就是这种灵魂转向的大致过程,最终的解脱止于“至善”。柏拉图所开拓的这种向外的超越之路,在逻辑方法的强化下曾长期占领者西方的思想阵地。但由于它脱离了内在讲超越,也使人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变成了分裂者,从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有很多,但总根源还是对人的智慧的把握出了偏差,过分强调智慧的外在方面。这种偏差的出发点在于对感性的单纯外在性的理解,以至于它所理解的感性往往指的是外感,而外感的有限性又促使它贬低感觉而崇尚某种抽象的知性或理性。知性和理性优于外感的地方恰恰在于能够提供一个最高的共相,以充当人生意义的寄托。但这种共相又恰恰因其脱离了感性而变得不那么有切身性。与这种外在性倾向直接对立的是对内在性的强调。在出发点——对感性的把握上它排斥外感而强调内感体验。我们通常说的经验主义、感觉主义,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到外感主义,而不知尚有强调内感的经验主义、感觉主义。在这一点上,黑格尔早有清醒的意识,在谈到经验主义时,他曾以培根和波墨为代表区分过外在的和内在的经验主义。威廉·詹姆斯也曾经严格区分这两种经验主义,认为英国经验主义强调的只是空间化了和碎片化了的外在经验,这种外在经验恰恰割裂了经验的整体,使经验变成了一些抽象的“元素”,因而不能算真实的和彻底的经验,彻底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的、不间断的生命之流。对经验的这两种把握方式,相应地也演化出通达人生意义即人从有限通达无限的不同路径。外在经验主义强调经验的有限性无法满足无限性的要求,因而必超越感性,诉诸知性和理性才能通达无限本体,找到人生意义;内在经验主义者则强调人可以通过内心的体验通达神或本体,所以他们认为,感性的体验就可以完成外在论者或理性主义者所谓“知性”或“理性”所完成的任务,可以实现人生意义的把握和人的超越。一般来说,生命哲学家往往持有这种观点。本书作者试图综合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并以中国和西方文化融合为喻彰显这一创新的尝试,提出个人具有内在本体和外在本体两个方面,这两者又借助于对“本体是无”的发现而能够实现两极相通。

如果像康德那样将感性的形式归结为空间和时间,它们分别为外感和内感的直观形式,也可以说将感性外在化的倾向成就的是一种空间表象意识,在这种空间表象意识之中,成就了整个知性和理性的大厦,包括我们现在的科学;相反,将感性内在化的倾向成就的是时间性意识,它又往往和生命意识紧密相连。

综合上述来看,西方探索人之超越之路,实际上是在内在和外在两种路径的对立中行进的。但是,由于起于外在化倾向的理性主义占据上风,所以内在论的倾向往往通过被冠之以“非理性主义”而遭到贬抑。这里,我们不对它们的利弊得失做详细评价,只是想说明,西方在追寻人生意义、实现人的有限性的解脱方面,内外两种倾向往往是对立的。但话又说回来,正因为对立,所以它们也在互补。外感和体验、概念和直观、理性和非理性、超越者和内在,以至于它们的综合形态科学与宗教,都在进行着互补,从而实现着一种在对立、冲突和互补中自身持续的过程。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倾向与西方不同,往往是合外内为一的。内外的和谐使中国文化有一种十分稳定的旨趣,不像西方那样,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总是互补性地交替出场。但中国近代以来,由于受西方列强的骚扰,中国人在骚扰中吃了亏,变得躁动起来,崇尚西方文化成了一种风气。我们很难说这是不是崇洋媚外,因为学习西方好的东西,这是应该的。这样,科学就成为我们第一学习的对象。但殊不知,科学恰恰源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外向性的空间表象意识,它的世界是抽象的,它的绝对化也会产生负面效应,我们通常说科学是双刃剑就是这个意思。在西方,由于内外两种倾向时时在斗争和互补,所以理性、科学往往时时受着某种制约和批判,它的缺点也往往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是,我们却在不成熟的心态下缺少了这种抑制。所以,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外是和谐的,但中国人在近代的西化中却大大强化了外向型思维或空间表象意识,而这种外向型思维由于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结果就是世界的抽象化和人在抽象化世界中的终极价值及意义的失落。人总是某种有限的存在者,人生的意义往往体现在有限通达无限的过程中,意义的失落往往不在于无法确定这种通达的界限,而在于站在这个过程之外。应该说,在民族精神的范围内,找到一条确立人生价值、通达人生意义的途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张龙革先生的这部著作,尽管名为探索科学哲学之根,但是所展示的却是人对自身本体性的一种理解,他从个人具有本体性的假设出发,指出了个人自觉其本体性的可能性和道路。在他看来,不仅自觉本体性旳个人可以超越身命局限,从慧命的角度看清人生的意义,理解生生世世身命背后慧命生长的规律是无限循环,尽显个人身命的完整性。而且不同个人之间的完整性,也通过每个人慧命的觉醒,智慧相通,使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感通。人类借此可以建立起完整性,个人由独在形式升华为共在形式:类的存在形式。作为世界公民的个人胸怀全人类。人类的完整性体现在文化上,而不同人类文化之间正如不同个人之间一样,完全可以借智慧相通,彼此融合。不仅如此,他也指出,一生之内自觉内在本体性的个人将经历四个阶段的演变:无我有私、有我有私、有我无私和无我无私。恰如蝶变一样,在慧命生长周期中,身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阶段,并论述了这些阶段的间断和连续性的关系。这些阶段实际上揭示了人对自身本体性的觉解的发展过程,当然,也是人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狭隘性、确立它们自身的终极意义的本体的自我意识过程。

孔子曾感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尽管我们不能绝对确定古今之学为己为人的比例,但可以确定的是,今人为己之学还是比较少的。张龙革先生的著作中试图从真实个人出发,把研究者自己放入研究中,以体验式认知和名相实相合一的原则展开本体论研究,这实际上为本书奠定了真情实感。尽管作者也借用了中外许多思想家的概念、术语,吸取了生存论哲学、现象学等方法,但这些东西在书中也在作者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得到了融合,所以,本书最有特色的还是作者真实体验的流露。愿本书的这种真实的精神能得到应有的共鸣,产生其应有的影响。

2014年8月31日

同类推荐
  • 忏悔录(上)

    忏悔录(上)

    《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含义。奥古斯丁此书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历述一生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世人一般都注重其第一种意义,将其视为奥古斯丁的自传和个人忏悔,“忏悔录”遂成为“自传”的别名。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纯粹神学和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前者是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后者则讨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宇宙的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在《忏悔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罗素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对奥古斯丁评价甚高,认为奥古斯丁虽然并不专心致力于纯粹哲学,却很好地表述了它,并显示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忏悔录》就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
  •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本书是介绍禅宗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禅宗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本书不涉宗教内容,而是重点讲述了四五百年来,源自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的禅文化,如何走出中国,积极影响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作者还探讨了运用禅宗智慧有效纾解焦虑、推进教育并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庄子》释义

    《庄子》释义

    本书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庄子》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解读。除了一般同类著作中所具有的词语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对《庄子》的每一段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篇的主旨进行概括,对每篇的结构进行相对合理的划分,对前人在个别地方的误读(如对“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之非指”的理解)也重新进行阐释,以期读者能更顺畅地阅读《庄子》,更加准确地把握庄子的思想。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系列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的阐述,又有从微观角度的分析。本书由13篇演讲稿构成,每篇讲演稿都各具特色。
热门推荐
  • 伏案司轶事

    伏案司轶事

    南州,白云县。成年男子的尸体堆满了山前巨大的天坑,每当夜幕降临,村子里便缭绕起勾人心魂的淫声浪语。江州,青川镇。九位新郎官在新婚之夜无故失踪,并且都在家中留下了一只稀奇古怪的牛角,上面刻着新郎的生辰八字。湘州,张家界。五位壮士勇赴神堂寨,三人死亡,一人失踪,一人癫狂。甘州,新柳村。每月十五,村口池塘边的柳树下总能挖到一麻袋死人肢体。……
  • 因为是卿未来可期

    因为是卿未来可期

    青春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回忆,爱过、痛过,然后一起成长;生命中路过的那么多人,有人走了,有人停了下来。林楚恩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求在这未知的一生里,遇到一个人,遇到一个可以心有灵犀,哪怕,那个人来得晚一点也没关系。李克维斯一个人挺住了那么多孤独的日子,终于遇到了一个人,他深深爱过,也忍痛割爱过,可是后来他如梦初醒,想要一次来过的机会,这一次,他一定要好好把握,不再放手。你生命里遇到的,都是为你而来,不管是已经离开的,还是还留在身边的,伸手好好拥抱,对你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遇见……
  • 鸳湖用禅师语录

    鸳湖用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疯狂次位面

    疯狂次位面

    一次探险,一个诡异的庄园,一张神奇的石桌,开启一段异世界的旅程。昏暗的地下城中恶魔与野兽共舞;听!漆黑的深渊中魔鬼在低语;灼热的炼狱中恶龙在咆哮低吼。神的荣光不曾在这里照耀,但生命无不渴望太阳的光辉……
  • 神断天涯

    神断天涯

    段天涯乃大明嘉靖年间武林一位侠客,人称无痕公子,不仅武功高强,还好打抱不平。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仅仅明朝帝都燕京一地,人口就达到百万。疆域西达葱岭,北达蒙古,南至越南。随着高达六十六丈,象征着志高皇权的通天塔渐将完工,嘉靖皇帝的祭天大礼已就绪,世人皆知“通天落成之日,嘉靖成仙之时”不料,匪夷所思的命案接连在帝都燕京发生,死者无故中毒,不日,身体变的焦黑如残枝废炭。更让皇帝心惊的是,受害者几乎都是他修仙之后提拔的亲信。显然,凶手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嘉靖皇帝深知只有找出凶手,才能安定人心。六扇门总捕头金九龄,锦衣卫指挥使欧阳天琴将携手无痕公子调查此事
  • 猎明

    猎明

    大明的锦衣卫与忠勇将士、朝鲜的僧人与青楼义女、日本的忍者与武士,共同激荡在四百多年前的东北亚战场上,万历皇帝、丰臣秀吉、朝鲜王子、努尔哈赤、西洋传教士等各大派别人物陆续登场。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三尺寒锋开天地,一腔热血为谁流?!
  • 我等来自地球

    我等来自地球

    四十六亿年前的一场布局,四十六亿年后全球步入修真时代。当整个地球上的人类,降临到尔虞我诈的修真界时,他们究竟会翻腾起多大的浪花?(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关注!)
  • 生命的密码

    生命的密码

    亘古永恒的时空舞台演绎着如梦如歌的天地玄妙,充满着神奇的千古谜团,而生命本身就是其中之一。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解读身体语言,认知你我他……本书分生命的历程、人体的奥秘、人体趣闻、健康与生活四部分。
  • 贞观大帝

    贞观大帝

    《贞观大帝》以李世民夺取皇位后的一系列文治武功为主干,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熔铸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多种创作技法,从新的视域和角度观照历史,历史情境和思想内涵交融互动,格调新颖别致,李世民等典型形象栩栩如生,艺术感染力强烈,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新型历史小说。
  • 柳暗花明客家村

    柳暗花明客家村

    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梦想与你的距离就缩短一点点。南方某大山里住着二十几万客家人,他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群居生活。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能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他们似乎看不到希望——1996年七岁的陈遂兴因父亲突然离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没有气馁,胸怀航天梦,在妈妈的鼓励和国家的低保政策扶持下,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客家村里第一个考上北京名校的人。他的艰苦奋斗成为客家村的神话,以及客家人的榜样。陈遂兴实现理想,成为航天人以后,回到家乡鼓励客家村的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