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9000000001

第1章 蜡梅

阳历十二月和一月,成都是蜡梅的天下…很多时候种梅的花农剪了一大枝一大枝的半开的蜡梅进城贩卖:那时候,一座成都城,几乎就是家家梅香了。

前些日子,动完手术,刚能走动就到医院园中散步,看到一株半凋的蜡梅,以为在病床上错过了蜡梅花期。

出院后几天,遇到成都冬日难得的晴天,去浣花溪公园散步,远远就闻见浓烈的香气,知道那是蜡梅香一一这个时节,也不可能嗅到别的花香。循味而去,果然见溪边小丘上盛开着几树明亮的蜡梅。近前去看,小丘顶上可落脚处已被老年时方焕发了文艺热情的人们占据了,正咿呀歌唱。歌声自然不会好听,所唱曲子也是“文革”战歌,自然就更不好听了。揣想这些人都是当年的红卫兵吧。又想,这些人到了六十岁上下,又抖擞精神回头去唱三十多年前的歌,他们中间的这几十年上哪儿去了?这么一想,自然就止住了要在那里看看梅花的心情。

今天午后,笼罩成都平原多日的雾气散开,天空中难得地洒下来淡淡阳光,自然要出门沾沾地气,在小区公园里散步,眼无所见,却又闻见了浓烈的香气。结果在公园平常不大去的东北角上,又发现了十好几株蜡梅,有的正盛开,有的已然开始凋零。那些凋零的花瓣先是失去了明净的黄,失去了表面亮闪闪的蜡光,也失去了花瓣中的水分,萎缩在枝上,在微风中悄然坠地。但那盛开着的几树仍足以把心情照亮,使我有心情跑回家给相机充电,换上合适的镜头,去记录它们的容颜。

就在收拾相机的这一刻,忽然起了一个念头,该随时用相机记录下自己所居住的这座城市花朵的次第开放。这时正值阳历年头,阴历岁尾,正是开始做这事的好时候。

还想好了一个题目:成都物候记。

所谓物候,不想引辞书上的定义,还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味: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漸渐变黄,在秋风中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栽图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虽然说,物候并不止于各种草本木本植物花朵应时应季的开放与凋谢,而有更宽广的含义,但我喜欢这个词,便狭义地来用它一下。

过去,我也观察物候,拍花,并作文字记录,但限于一个范围,那就是青藏高原。但今年,身体情况也许不会允许我作惯常的高原之游,那就从身边开始,来学习观察自己所居住的这座城市的花木吧。

美国作家梭罗以《瓦尔登湖》为世人所知,却很少人读过他有关植物的书《种子的信仰》和一本观察物候的笔记《野果》。我想,我的笔记就应该类似于那样的东西。只是干上这活,寻芳觅香,要耽误许多喝酒和麻将的时间了,这在成都可是重要的社交。

一旦起意就拿起相机,到小区花园里去拍梅花。

不对,这么笼而统之说梅花其实很不正确。因为在植物学上,蜡梅自己独成一科,和在蔷薇科里有个庞大家族的梅并不相同。虽然它们同样在出叶前开花,虽然花朵看起来都直接从枝上绽放一其实它们本是出于叶腋,只是那叶子还要很长时间才会出现,待那叶子出现时,这些花朵与它们的香气都幽渺远去,无迹可寻了。

这一天,是2010年1月16日。

在我镜头所及处,尖瓣的蜡梅普遍在凋谢,圆瓣的正在盛开。

我是第一次这么仔细地观察蜡梅,才发现,以前以为就是一种的蜡梅,从花形上就有许多分别。按植物学术语,就是有很多变种。我不太确定这些变种是人工有意诱导出来的,还是当初在野生状态下就是如此?就我看到的有限的资料,好像大多为人工培育而出的变种吧。

蜡梅原产于我国秦岭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山谷。进人中国人的庭院的时间却渺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蜡梅的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品种众多。从花径大小来看,有小于1厘米的小花类,也有大于4厘米的大花类。从被片颜色看,有冰色、白黄色、浅黄色、鲜黄色、金黄色和绿黄色的种种微妙色变。从被片形状看,有细长条形、披针形、长椭圆形、阔橢圆形、近圆形等的分别。从内被片的颜色观察,则有紫心、红心、绿心、素心和晕心等多种类型。就花型看,又有碗状、钟状、磬口、荷花、盘状等。这些性状不同的相互组合,便形成了数量繁多的蜡梅品种。

中国的园艺,不是出于一种普遍的好奇心,而是在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寓意的少数品种上特别用心用力。好像园艺也是一种人文意义的拓展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可以驯化培育为美丽观赏花卉的野生种自生自灭于荒野;一方面,却在少数人工驯化成功的种上弄出相当数量有着细微差别的变种,和种种诗意的命名。

蜡梅正是其中的一种。

前些日子写过一篇博文《错过了蜡梅的花期》,几位网友来指教,说,“蜡梅”的“16”是这个“腊”。这里先谢过一字师了。也许他们说得都对,我写得也没错。腊梅是说其开放的时间在腊月。而蜡梅是说其花瓣上那层光如涂蜡一般。大家都不错,两种用法都有人用,都有各自的道理。这其实和中国人的植物命名的随意有关,到了植物学家们那里,为了准确表述,他们都用拉丁文的学名,那是一个科学的但我们看来未免生僻难解的命名系统。

但更多的时候,植物学书上,还是都用蜡梅。

在我印象里,从古到今留下的文字里,还是写作蜡梅为多。

苏轼、黄庭坚都写有“蜡梅诗”。

黄庭坚在《戏咏蜡梅二首》诗后写道:“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也有类似的说法:“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这种花的花瓣外层为黄色,的确有点像蜂蜡,可见写作“蜡梅”,是就其花瓣的颜色与质感说的。

同在宋代的谢翱有一首写“蜡梅”的诗:

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归。

这是说赌梅以蜡为衣,以避雨雪的侵凌。诗人意犹未足,又进一步以“蜜房”来比喻蜡梅枝头的花朵,并说这儿是蜜蜂躲雨避寒的好去处。诗人这一奇思妙想,虽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当也与“蜡梅”这一写法有关。

关于寒冬里这种馨香黄花的命名之字,古人还有说道。明朝的《花疏》中写道:

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拍了蜡梅回家,又看到小区中庭中两树红梅已经满枝蓓蕾,一旦蜡梅隐身,它们就要在春节前后热闹登场了。

还看见,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初冬都不知疲倦在开着喇叭形花朵的洋金花(木本曼陀罗),差不多掉光了硕大的叶片,质感介于草木之间的茎上,枝上,都已绽发出细小娇嫩的新叶了,如此说来,洋金花就是2010年最早吐芽的园中植物了。

阳历十二月和一月,成都是蜡梅的天下。今年冬天奇寒,花信来得更晚,二月间,蜡梅才盛开。出点好太阳的时候,人们都奔到东郊的一个新农村样板叫做幸福梅林的地方去喝茶。更多的时候,是种梅的花农,剪了一大枝一大枝的半开的蜡梅进城贩卖。那时候,一座成都城,几乎就是家家梅香了。如此情景,黄庭坚早有诗写在几百年前: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春节时候,我也从街头买了一大枝蜡梅回家,插在一个大瓷瓶中,每天夜里,都闻到强烈的香气流动,就知道,那是密密攒集在枝上的花蕾又绽开了。这枝蜡梅真的一多半都是“到家”开放的。我还为这枝蜡梅拍照一张,发在微博上,向大家祝贺新年。

同类推荐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共有四幕,内容为主人公吴凤鸣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则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 山野的日常

    山野的日常

    那些在乡野里度过的时光,如此美妙轻灵。看水流,听鸟鸣,摘野果,晒太阳;云在流,风在走。作者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写下自己的生活,也呈现出那时那刻与自然对话所领受的感悟与体验。那样的诗意生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一一呈现。阅读这些美好的文字,身在闹市,心也可以去过一段山野的日常。
  • 所有生命都不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所有生命都不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本册选篇为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讲述的是季老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笔下的世界万物。作为一个心怀慈悲、向佛向善的人,他对世间万物的感受比大多数人都细腻、独特。所以他有很多写小动物、写花花草草的文章,从中可以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好以及众生平等。
  • 捧墨赠友

    捧墨赠友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历年受朋友之请题写的各种隽语联楹。所有内容均为作者自撰、自选的人生格言、境界描述。作者自己认为,由于状态轻松愉快,本书在书法水准上很可能高于前面的碑书和经典抄写。此外,本书还选录了作者的“行世十诫”和作者自填自书的七阕词作。
热门推荐
  • 生活新纪元

    生活新纪元

    “杀敌的最好方法就是连他身边的人一起砍翻”盖伦的前线战略
  • 御兽修仙帝

    御兽修仙帝

    一场婚礼,新郎英俊帅气,新娘美丽动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请新郎亲吻新娘!”新郎洛小猪正要吻上自己的新娘时,“啪!”“流氓!”……洛小猪眼前一片黑暗。睁开眼时,眼前羞涩的猪猪美女正温柔的帮洛小猪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夫君,今后我就是你的人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凰与传说

    凤凰与传说

    谨以此书献给姚女士。我爱你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
  • 我与我的对话

    我与我的对话

    刘以鬯为香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学创作者,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多种门类。1936年开始创作。此后一直致力于严肃文学的创作,主张文学创作要有试验和实践。本书稿汇集了作者迄今创作的小说、散文名篇。
  • 煎熬下的香火传承

    煎熬下的香火传承

    抗战年间,普通老百姓在死亡面前。念念不忘的是香火传承不能断,老祖宗留的根不能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人脉决定命脉全集

    一个人被众人接纳和认可,并不一定是这个人能力超群或者才华横溢,很多时候,一个事业上成功的人背后往往有着一群人在为之付出努力。自古以来,总有不少怀才不遇者,却鲜有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而找不到出路的人。本书在告诉人们人脉的重要性的同时,教会人们如何去编织、完善、维护和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从而最终为读者追求成功打好基础。
  • 觉醒

    觉醒

    肖班以主人公艾德娜·庞特里耶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为主题,大胆而又直率地从深层次探索了已婚女性的内心世界。
  • 太子须大拏经

    太子须大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