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800000032

第32章 修身养性,完善自我(6)

积极进取是一种耐力与意志力的体现,一个人无论如何伟大,相对于奔腾不息的历史而言,总是渺小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是一帆风顺,出现逆境在所难免。对待逆境,不要逃避现实,既不要做以卵击石般的无谓牺牲,又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懂得积极进取。

曾国藩说:我在《杂著》中专门引用《周易》的“否卦”,我对这一卦的卦辞有不同于常人的理解:事业得不到发展,道路闭塞不通,是因为行为不正的奸佞之徒当道而造成的。奸佞当道,道德高尚、坚守正道的人是吃不开的。这种时刻,做什么事情总是失去的多,得到的少。

奸佞当道,小人得势,不会政通人和。正派而能干的人很难展示才干、发挥作用;如果直言或试图有所作为,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遭受陷害。大的方针政策不能变动,只好在具体工作的小地方做些补救。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一味顺从,人成为逆境的奴隶,也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处境,更谈不到有所为了。

两军对峙勇者胜,两军相持久者胜。曾国藩说:打持久战最忌讳的是“势穷力竭”。其中,力是指将士的精力,势是指大局以及整个作战计划。意思是说,只要坚持下来,就有抗衡的机会,积极进取的同时,要注意等待时机。

曾国藩从“湘军首领”到“中兴之臣”,可以说是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业,这与他不断进取有很大的关系。在曾国藩身上,特别体现出一种自我修养的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人只有敬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敬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

他还这样讲道:“遇逆境,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遇逆境,正可困心横意,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固愤废学。”他把学习作为提高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并且要求子孙后代不可抛弃积极进取的精神,要有志、有恒。

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敬德修业”,并且把“敬德修业”看作是每日有所进步的必要基础,这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他希望“德业并增”,这是他人生之所以进取的重要原因。他认为,要实现“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他主张:“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与子序言圣人之道,亦由学问、阅历渐推渐广,渐习渐熟,以致以四达不悖。因戏称曰:乡人有终年赌博而破家者,语人曰:“吾赌则输矣,而赌之道精矣。”从古圣贤未有不由勉强以几自然,由阅历悔悟以几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劳饿乏,拂乱动忍”等,语曰“若安熟也,须从这里过”。

曾国藩认为,若想成为成功者,就要“敬德修业”,积极进取,因此,没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生的进取,是从“学问”两字开始的,只要能够坚持下去,阅历就会逐渐广博,渐习渐熟,就可以获得成功。

积极进取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动力,是人生修养中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要求,曾国藩就是在这样一种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所以他终生都以全力为实现这个“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目标而锐意奋斗。

11.立志当坚,持之以恒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是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它决定着人生和事业。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会平庸一生,相反,那些志向高远,胸中始终怀有敬德修业之志者,不仅可以干成一番大事业,还会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

曾国藩说:“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他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于是,他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愿大志。他认为,君子当立志于宏,脱于流俗。他将“立志”看作人生成功的基点,因此才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曾国藩这样说过:“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往,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志向是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是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会影响人一生的成就。远大、坚定的志向是人的内在精神动力。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应该具有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的精神。当自己的远大志向和现实生活产生矛盾时,就需要适时地做一些调整。乘兴而立,遇阻而改,并非真正的人生志向。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志向坚定不移,是催人奋发的动力。一旦立定了志向,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就须坚守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如果仅是随兴而发,时过志迁,经常改变,就无法成为激励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志向是对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选择,是给自己划定了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一个人的理想,限制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与生活内容。志向有大小之分,王夫之说:“志不大则所成者小。”因为,“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小近之志容易实现,会使人轻易处于满足状态,不思进取,而远大的志向便能不断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曾国藩作为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儒家道统传承的自任者,他对志向深有体会,他为了远大的志向而矢志不移地努力,而且对其子弟、门生及同仁也谆谆教诲。他的成功是志存高远,坚定不移的结果。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读书进仕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寒门庶子无权无靠,若想有出头之日,大多会选择读书进仕这条通道来获取进身官场的资格,也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社会底层的人通过读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可以改变自己及家族的命运,“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上可追封祖、父,下可荫庇妻、子,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从此开始了别样的人生。

曾国藩曾说:“吾曾氏家世微薄,自明以来,无以学业发明者。”在曾国藩的青少年时代,曾家是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生活虽日渐宽裕,但却算不上是名门望族。因此,曾国藩从小就立志,要发奋苦读,求取功名。

他青少年时期刻苦读书,为了考取功名,毅力坚定、百折不挠。在远大志向的激励下,他从小便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而且他颇有才华。在他的弟弟曾国潢出生时,祖父即景命题《兄弟怡怡》,叫他做一篇八股文。年仅10岁的曾国藩,居然很快就做出来了,这令祖父非常高兴,祖父高兴地赞赏他说:“文中有性格,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

1833年,曾国藩23岁,他第一次参加科试就考中了秀才。全家对于曾国藩的功业早成欢欣鼓舞,高兴万分。但是,曾国藩认为,这离自己的远大志向还相差甚远,他不想就此贪享安逸。小小的秀才是不足以使他沾沾自喜的,他决定继续努力。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他不惜背井离乡,继续求学深造。

1834年,曾国藩进入湖南最高学府岳麓书院读书,是年乡试,他得中第三十六名举人。这年冬天,曾国藩独自北上,等待参加次年春天的会试,遗憾的是,他没有考中。当年恰逢皇太后六十大寿,便照例增加会试恩科一次,于是,他在京留住一年,等待参加第二年的恩科。

在京生活的这一年,曾国藩增长了许多见识,使这个生长在消息闭塞、文化落后的湖南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在此期间,曾国藩不仅刻苦读书、认真准备应试,而且对韩愈的古文发生了很大兴趣,因为古文可以任意发挥见解,而八股文的限制较多,古文比枯燥的八股文多了一些生气与意义。于是,他开始专研古文,并且从中获得许多乐趣。

1836年,恩科再次报罢。两次会试落第,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磨练与打击。曾国藩自知功力欠深,于是悻悻而归,打算继续苦读书。拥有远大志向,却没有实现的机会,这经历不仅促使他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形成了孜孜以求的品格,也使他养成了对历史和古文的爱好,也为他更好地探讨学术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奠定了基础。

1838年,经过了刻苦的学习与专研,曾国藩又到北京参加会试,这一次,他得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此后,他参加了朝考,结果他的成绩非常好,列为一等第三名。他的试卷呈道光御览之后,道光皇帝非常满意,特别将他拔置为一等第二名。于是,他很幸运地被选入翰林院深造,当了庶吉士。靠着自身的勤奋努力、刻苦攻读,曾国藩取得了进身资格,逐步进入了上流社会。

曾国藩在涉世之初,就显示出了其处世之大端。他从小就深受家风、时代之熏染,在父亲曾麟书的耐心指导下,从小就养成刻苦读书的习惯,直到他中了翰林以后,以至后来为官为相仍然一直坚持。他把握住自己的人生阶梯,志存高远、刻苦自励、百折不挠,也正是这坚定不移的志向使他能够在人世浩茫的迷宫里找到通往光明的大道。

很多人到了翰林院,就不再用功读书,只消钻营门路,或者做做诗赋日课,便坐等散馆授官。曾国藩却恰恰相反,在京十余年,他的志向更加坚定,经常勤读史书,形成了一股“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气。为此,他将名字子城改为“国藩”,暗寓“为国藩篱”之意。

关于为学之志,曾国藩有这样的见解: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下流。就是因为一直矢志不移,曾国藩的学问功底造就了他“不甘下流”的成功人生。

曾国藩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坚定,他非常反对做学问趋时若鹜的做法,他认为,学问虽然要与时代合拍,但不能随波逐流,没有立场与根基。他说:“现在做学问的人,不把有利自己身心的作为要务,总是看到一时的风尚就涌了过去。要不了几年,风尚又变了,又丢下现在研究的,去研究新的。像汉学、宋学、词章、经济,和那些只是一门技艺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门派,轮流着兴盛衰亡。探究它们的源头,其实都含有圣人之道,如果一心想得到天下的赞誉,树立永世不灭的名望,那么却恰恰丧失了自己的操守,成为社会的危害。”

对于读书做学问,曾国藩不仅经常自省,还常常警诫后人不要“一心为这些奔波劳碌。”在给家人的信中,他这样说:“我近日来读书没什么收获,应酬太多了,每天都顾不过来,真是令人讨厌。”

由此可见,他读书不趋时尚,而是“有定志”。影响志向实现的因素可能有许多种,但像曾国藩所说的“追风尚”的那种浮躁心理则是其中主要的一种,这会影响整个人生价值的实现。

“志守一井,力求及泉”的做学问方式,也使曾国藩成为了学问上的“大家”。他认为,宋代的范仲淹就是一个始终坚信“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立大志,即使吃饱喝足,生活舒适,也没有多大意义”的好榜样。范仲淹的家境十分贫寒,他上不起学,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把这种艰苦当作一种磨砺,他可以“超我”地战胜自己本能的需求和欲望,不管生活条件如何恶劣,范仲淹的志向从来没有动摇甚至改变。

关于修身之志,曾国藩一生着力效法圣贤人物。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家、哲学家、著作家、文学家重新评价,共得32人(实际上是33人),作成《圣哲画像记》一文,并命儿子曾纪泽画其图像,悬诸壁间,作为终身效法的榜样,使自己的人格更臻于完善。曾国藩从自身成就大事的角度,对立志有独特的阐述,他认为,立志是一生的大事,不应少年热血,中年凋零,晚景凄惨,而要有矢志不渝的精神。

关于人生之志,曾国藩有从“雉卵变姣龙”到“国之藩篱”的自信,又有“未信君山铲不平”的豪迈,因而他被称为“中兴名臣”。

曾国藩认为,凡做事,都要有志向。人生当有人生之志,为学当有为学之志,修身当有修身之志,无论何种志向,志向一旦确立,就不要轻易改变,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否则,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在摇摆,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或者人云亦云,这样不利于自己目标的实现,这样的人立志不坚,最终也难成一番大事。

曾国藩认为,人生有了一个高远的志向,自己的一些行动,诸如或进或退,或去或从,或取或舍,都不失为高明之举,成功之举。但是,若无破釜沉舟之志,没必要远行百里之外。王安石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之。”的确,曾国藩一生不渝本志的做法及以此对子孙的教育,使曾家后代多有所成。

曾国藩的一生的确是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一生。他继承了中国历代圣贤重“志”的思想,堪称“立志”与“行志”的楷模。这位出身湖南穷乡僻壤的普通农家子弟,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证明了“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的壮语。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 南怀瑾的故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怀瑾的故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今日中国,有几人堪称“国学大师”?又有哪位国学大师能促成汪辜会谈,牵头修建金温铁路,让世界级管理大师年年前来听课学习?本书反映了南怀瑾传奇的人生及其重大贡献。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杜月笙全传(下)

    杜月笙全传(下)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意场上,他机灵诡诈,善敛财,会散财;社交场上,他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解人意、附庸风雅,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黑白两道,游走于商界、政界……杜月笙所塑造的黑帮神话,早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人其事也因历史的重重迷雾越发充满传奇色彩。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热门推荐
  • 君子如斯

    君子如斯

    多年屹立于华国顶端的千金大小姐,竟也会被青梅竹马背叛,坠海而亡?如果你觉得,天之骄女苏兮的生命会因此而终结,那就大错特错了,苏兮是上帝的宠儿,甚至死后也是如此。当苏兮意识到的时候,她发现她穿越了!没错,就是穿越了!这种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惊人桥段,竟然发生在苏兮身上!!!令人咂舌啊!!!然而,穿越过来的苏兮虽然逃避了死神的追捕,但命运女神却不太眷顾她了,她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废柴!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她好胜的心,她披荆斩棘,执意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啧啧啧,后生可畏!勇气可嘉!等等!这个突然闯出来扬言要和自己闯天下的人是什么鬼啊!竟然大言不惭地说要自己嫁给他?不可能!啧啧啧…某人的追妻路漫漫啊……请看一介穿越女和刁蛮姐妹的争斗!一介废柴的修炼记!在这条路上,她携手美男,虐人渣,学炼药,制服灵兽,修为蹭蹭蹭往上涨!一介女子的传奇之路!
  • 天国权杖

    天国权杖

    荒野上长大的维伦拥有一个显赫的姓氏。身为王国最优秀的“演员”,他背负着古老神衹的诅咒,为报教父养育之恩,踏上尔虞我诈的复仇之路。新书《帝国后裔》已发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书友群:299958817)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国师大师惹不起

    国师大师惹不起

    林钰,神医世家之后,一朝穿越成身份不明的弃女父不详,母亡故。身份被人顶替,还要暗杀她?养父救人致残,刚穿越就被人退婚?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若不整得那些人身败名裂,求死不能,岂不是当她是好欺负主。
  •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老公深夜加班,我去给他送汤,可是……我气得跑到酒吧买醉,意外遇到了一位身份神秘的男人……人生种种,猜得到开始,却永远猜不到结局。
  • 下堂妻之玉面金凤

    下堂妻之玉面金凤

    这篇文是超强女主,甚至强于她所爱的男人。女主琴棋书画,排兵布阵,商战谋略,领袖天下,堪称完美。前半部分为女主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商战谋略,下半部分为女主为统一天下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她是九天之上的仙子,只为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她与他因天规被迫分别,经历三千年情劫,如果,在三千年之内,她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并在最后一世找到他,爱上他,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这一世,她有绝美的容颜,她是天定的女皇,她是百姓爱戴的侠女玉面金凤,不满十五岁,已富可敌国。还未出生就身染奇毒,出生时因为半面黑斑吓坏接生婆,三岁时母亲遇害,离家出走巧遇琴棋书画四君子,四胞胎兄弟待她如同亲生女儿,甘愿为她停下自由的脚步。她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却不见得拥有完美的爱情,她的夫君,在他们的成亲之夜,大打出手,一夕之间,妻贬成妾。此时,三国风云突变,战事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她将计就计,诈死离开夫家,为了平定三国,殚精竭虑,终于达成心愿,并报了母仇。只是,她的爱呢?她能找到他吗?会爱上他吗?到底哪个才是他呢?………………◎上官澜:齐国京城第一美男子。因为她的半面黑斑,让他觉得她配不上自己。奈何造化弄人,他爱上了女扮男装的她,一心一意爱着她。为了这份爱,在他们的成亲之夜,他再次羞辱了她,搂着丫鬟说:“我今天的洞房花烛想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我要让她做正妻,那关碧芸就做我的小妾吧。”后来,他知道了真相,知道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就是写下了休书的妻子,他还有机会吗?◎尹寒哲:楚国第一公子。只因为那双清亮的星眸,他和她成为了朋友,从她11岁开始,他就一直追随着她的脚步,为了这份爱,他甘愿等她长大,他们彼此之间都付出了很多,只可惜世事无常,不知他们到底有没有缘分。◎宇文麟:他是她的师弟,她也一直把他当做师弟看,只是他只是不是这样想的,他不要当她的师弟,他爱她,就算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爱。无论她易容成什么样子,他都能第一眼认出她,他自信的说道:“芸儿,你就是变化一千种一万种样子,我也能一眼认得出是你。”◎本文虽然有三个男主角,但最后我只会选择一个人,我的人生观点就是:一个人只有一颗心,因为只有一颗心,所以爱是唯一,也只能是唯一。
  • 南风吹过露台

    南风吹过露台

    他现在瘦下来了,头发蓄起来了,穿上她给挑的衣服,带出门去,也不赖。回到家里,他便窝在厨房研究孕期食谱。房产证上的名字,变成了她一个人的。她再没在售楼部看见那个叫宁宁的售楼小姐。他所有的干系,不管有的没的,都断干净了,就连肉粽,他也辞退了,换了一个表侄来店里帮忙。被她抓到把柄,她只需欠身作些妥协,他这一辈子都会被掐得死死的。现在她自在啦,女人在婚姻里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自在么,要是换一个,走一样的程序,得到的,还不一定是这个结果。
  • Station Island

    Station Island

    The title poem from this collection is set on an island that has been a site of pilgrimage in Ireland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A narrative sequence, it is an autobiographical quest concerned with 'the growth of a poet's mind'. The long poem is preceded by a section of shorter lyrics and leads into a third group of poems in which the poet's voice is at one with the voice of the legendary mad King Sweeney. 'Surpasses even what one might reasonably expect from this magnificently gifted poet.' John Carey, Sunday Times
  • 莫得然之一映

    莫得然之一映

    莫然在位两年,身边多亏西南王的辅助才得以坐稳帝位,却不想一直最信任的兄长最后就是选择皇位,把自己这个皇弟直接抹杀,仅存的求生欲促使他毫无目的地跑,直至体力不支而倒下。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不在熟悉的国家,四周都是自己没有见过的铁具木具,第一眼看到的更是一名神色清冷,五官精致的女性。凤昭映的父母是一段传奇,传说中的国民第一cp,受尽期望的她却一反而行,乖乖上大学还选读了极冷门又极具难度的地质学。在一次实习中来到一个神秘的晶石洞穴,不想还给自己捡回一名后来对她死缠烂打的痴情未婚夫。莫然:“映儿是在下的救命恩人,在下不才又没有财富,只能以身相许。”凤昭映:“抱歉,我不需要。”
  • 末世猫行

    末世猫行

    21世纪长大的乔米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却意外死亡,因为害怕投胎,和垂怜孟婆美色,赖在孟婆那里,被恶鬼拖入随时都有魂飞魄散危险的超凡界,成了一只刚出生小猫。这个世界和乔米前世的世界有些相似,发展也很相近,只是这里之所以是超凡界是因为末世到来。大半人感染病毒,变成丧尸。动物变异,植物也不负从前的安静,祥和。这里的丧尸和小说中类似,被抓咬都会感染病毒,后来经过专家研究,丧尸将身体原来的主人囚禁在晶核中。经过核实准确性后,将这个消息公布了出来。各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全球哗然!长达十几年的人类与丧尸的战争正是开启这也让人类的发展从佣兵制度,到军队,从散沙到凝聚。让人类在这场进化中没有沦落到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