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37700000002

第2章 个体心理学原理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认为,真正的科学必须直接和人生发生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在一种和人生直接发生关系的科学里面,理论和实用是密不可分的。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所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态度、心理、生活风格,因此人生的科学也就成了一种生活的科学。还要指出的是,个体心理学把人生看作一个整体,把每个反应、每个动作、每种冲动都看作个人人生态度的一个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体心理学当然是比较偏重于实用的,这种心理知识可以帮助改变并且矫正不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个体心理学有两方面的“预测功能”,它不只预测什么事情将要发生,而且像预言家约拿(Jonah)一样,预测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以便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那件事情“不必”发生。

个体心理学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想要了解人生的积极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表现是个人发展、努力和获得成功的欲望——并且因为我们在一方面有了缺憾便想用其他方面的成就去补偿这种缺憾。可以说这种创造力目的性很强:它的表现是向着一个目标去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所以,我们不会孤立、抽象地研究身体动作和心理状况,必须把人视作一个整体。比如我们研究犯罪心理学,极力注意所犯的罪而不特别注意犯罪的人,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我们研究的主体是犯罪的人,不是他所犯的罪——无论把他所犯的罪分析得多么彻底,如果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犯罪者生活的一部分看待,那也就无法真正了解犯罪的成因。我们无法从外表上看出一个人是否有犯罪倾向,最重要的是要找出使那个人的一切行为倾向某个方向的人生目标。我们找出了这个目标,就可以读懂他的一切个别行为的隐含意义。请注意,分析中我们一直把那些行为看作整体的组成部分。反过来说,如果能做到把部分视作整体的有机组成去研究,我们对于整体就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个人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是因为做医生而被引发的。这跟医生的职业特性有关,医学实践为我提供了理解心理学必不可少的目的论观点。在医学上,我们的一切器官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它们到达了成熟期的时候,都有确定的形式。并且器官一旦有了缺陷(生理缺陷),生命体就会想出特别的办法来克服那种缺点,比如另外的器官更加发达,去代替有缺点的器官的机能。生命总能够找到出路,如果遇到了外来的阻碍,生命力是绝不会不抵抗而屈服的。

心理活动和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情况也差不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目标或者理想,想要超越现在的平凡生活,想为未来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去克服现在的缺憾和困难。一个人对于未来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他便会觉得眼前的困难无法阻挡自己,因为他心里有了一个未来成功的信念。一个人的社会活动如果没有目标,便没有什么意义了。

已有的一切证据已经证明了这样的情况:目标的确定——某种具体的取得形式——发生在一个人的儿童时期。从儿童时期起,就有一种原型(prototype)或者成年人的模型在开始逐渐形成。那种发展的过程,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一个虚弱自卑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于他的环境越来越忍受不了。因此,他便努力去发展,向着他所选定的目标方向去发展。在这个时期,决定发展方向的目标比他所用去发展的材料更为重要。至于这种目标是怎样决定的,我们很难说清楚,但是孩子有这么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在支配孩子的一切行动,却是确定的。对孩子早期阶段的力量、冲动、理智、能力和缺陷,我们所知道的的确很少,并且我们也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测定,因为孩子的发展方向要到孩子确定他的目标以后才能具体决定。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人的努力方向,才能猜测他的未来行动。

当原型形成了的时候,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便确定了,一个人便有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就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他的未来。从此以后,他的统觉【1】系统(scheme of apperception)便遵照他的发展方向步入了一个确定的轨道。这里要指出的是,孩子所感觉的情境,很可能不是真实的情境,他是根据自己的统觉系统去感觉的,也就是说,他对于情境的观察总是带着自身兴趣的偏见的。

我们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一旦孩子有了某种或大或小的生理缺陷,他们便会把从生活中所得的所有经验和有缺陷的器官连接起来。比如一个肠胃不太好的孩子对于饮食便格外感兴趣,而一个视力有缺陷的孩子对于视觉可见的东西就特别关心。这种情况和他们各自的统觉系统是相一致的,而统觉系统则是人人都有的。所以假如我们要想确定一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我们可能只需要看他哪个器官有问题就行了。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孩子对于生理缺陷的经验不像旁观者所观察的那样,而是受到他自己的统觉系统限制的。所以当生理自卑成为孩子的统觉系统的一个因素时,我们就无法通过外表去观察生理的缺陷而理解孩子的统觉系统。

孩子的统觉系统不是绝对的,这一点跟我们这些成年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谁也无法掌握绝对的真理,即使我们的科学也不行。科学的根据是常识,而科学是不断地在改变的,它只要不断地进步,错误越来越少就够了。谁都有错误,谁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改正错误。而一般来说,在原型刚刚形成的时候改正错误比较容易。如果我们在原型形成的时候没有改正,那么后面也还有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回忆进行“复盘”,重现往日情境,并且改正错误。比如说我们要诊治一个神经症病人,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弄清他为什么会在后来出现错误,而是研究他在原型形成时期的基本错误。一旦发现了他的基本错误,我们便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改正那些错误了。

在个体心理学看来,遗传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小时候对待自身遗传的行为和态度。换句话说,是他在儿时所处的环境中所形成的原型。遗传得来的生理缺陷,确实是由遗传造成的,但是孩子面临的更大困难是其所处的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点,我们把孩子放到一个顺利的环境里面就行了。事实上,只要我们发现了问题,我们就能对症下药,纠正错误。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些健康的孩子,自身是没有一点遗传的缺陷的,但是因为营养不良或没有被好好抚养,成长情况反而更糟。

生下来就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调整他们的心态。这种孩子因为处境糟糕,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原型形成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于专注于自己,而对社会缺少兴趣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也会依然维持这样的原型。生理缺陷可能会导致原型出问题,但它并不是原型出问题的唯一原因,其他情境也可以产生同样的问题,如被溺爱的和被憎恶的孩子就是这样。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后面还要详细地叙述,至于三大不良情境,即有生理缺陷的孩子、被溺爱的孩子和被憎恶的孩子,后面也要举出实例说明。现在我们所要说的,只是这种孩子的生长受到阻碍,他们因为生在一个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自立的环境里面,每时每刻都害怕受到外来的侵袭。

我们对于社会兴趣,从小就应该有所了解,因为社会兴趣是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医治方法的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有勇气的、有自信力的、淡定自信的人,才能从人生的困难中得到好处,同时从人生的顺境中也能得到好处。他们无所畏惧,知道前路一定有困难,但是他们也确信自己能够战胜那些困难。他们对于一切人生问题都有准备,人生问题总归就是社会问题。从人类的立场看来,对于社会行为的准备是不可少的。我们上面所讲的三种孩子,他们原型的社会兴趣就实在太少了。他们的心理态度不能帮助他们完成人生事业,也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人生困难。他们的原型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败,于是对于人生问题采取一种错误的逃避态度,把自己的人格沿着无用的人生方面去发展。要治疗这种病人——是的,我们称之为病人——就要使他们的行为沿着有用的方面去发展,使他们对于人生与社会采取一种有用的、积极的态度。

缺乏社会兴趣就等于过着脱离现实的生活,在社会上,我们常看到的缺乏社会兴趣的人是问题儿童、犯罪者、癫狂的人和酒徒。我们诊治这些人的时候,就得想办法使他们回归到有用的生活中来,使他们对于别人感兴趣。从这点看来,所谓的个体心理学实实在在就是一种社会心理学。

除了社会兴趣以外,我们的第二步工作就是找出个人在发展的时候所遭遇的困难。乍看起来这项工作似乎比较复杂,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麻烦。我们知道那些被人溺爱的孩子,在某个时候都会变成被人憎恶的孩子。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不可能永远地溺爱一个人。一个被人溺爱的孩子,很快就会遇到人生的问题。他走入学校,就碰到了一个新的社会组织、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他不愿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因为他过往的经验并没有给他去过学校的社会生活的准备。与之相反,他在原型时代的经验是使他怕这种情境的,他总是在努力寻求更多的溺爱。这类人的特性,不是从遗传得来的,我们可以说这和遗传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他的特性可以从他的原型的性质及目标中推理出来。因为有了某些特性,使他向着目标所在的方向去行动,自然不可能再有使他走向另一个方向的特性了。

下一步研究的就是情感。一个人的目标路线图不只影响他的特性、身体动作、语言和外表,还制约他的情感生活。比如一个人想做好事,我们发现他的做好事的观念被无限夸大了,占据了他的全部思绪。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的情感总是和他对于自己的工作的看法相一致,情感会增强他对于自己的活动的倾向。我们做事的时候,只要是想做的,就是没有情感,我们也会去做,情感只是我们行动的附属品。

关于这个事实,我们从梦里面就能看得很清楚。梦的目标的发现,也许是个体心理学最近的成绩之一。以前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但是无论什么梦其实都是有一个目的的。

梦的目的——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会创造出一种情感的或情绪的行为,这种情绪的行为又转而促进梦的目的。一直以来大家都相信梦是一种骗局,这就是一个有趣的注释。我们在梦里的行为,就是我们想做的行为。做梦是一种情绪的演习,演习我们醒时的计划和态度,但是实际的行为是绝不会从那里出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来,做梦确是一种骗局,因为梦里的情绪的想象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种行为的敏锐感觉,而实际并没有发生。

梦的这种特性,在我们醒时的生活中也是有的。我们常常极想在情绪上欺骗自己——我们总想使自己遵照在四五岁时所形成的原型去行动。

原型的分析是个体心理学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我们说过,人在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原型,所以我们就要在四五岁或四五岁以前找出他们所得到的印象。这种印象的种类很多,远超过我们成年人所能想象的。对孩子普遍造成印象的,有一种是来自父母的过度责罚,这让孩子生出一种被压迫的感觉。这种影响使得孩子努力求解脱,有时候使孩子在心理上排斥异性。比如我们知道有些女孩,因为父亲脾气大,她们的原型就是排斥男人的,认为男人都是脾气暴躁的;有些男孩因为母亲过于严厉,便排斥女人。这种排斥异性的态度,其表现的方法自然可以不同,他也许变得很害羞,也许性欲变态【2】(性欲变态只是排斥女人的另一方法而已)。这种变态的性欲,并不是遗传的,是从儿时环境演化出来的。

我们知道孩子在小时候所养成的错误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事实虽然如此,但孩子所得到的指导仍是很少。做父母的或者不懂得,或者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子女,做子女的也就只好自己去摸索。

最奇怪的是:没有两个孩子是在同一环境里面长大的,就是一个家庭里面的两个孩子,其生长的环境也不一样。一个家庭里面环绕每个孩子的空气都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第一个孩子和其余的孩子的环境便大有分别。第一个孩子最初因为是独生子,所以收获了全家人的注意力,成了家庭的中心。而等到生了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地位突然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他来说是很难接受的。第一个孩子曾经在家庭中拥有独特的权力,而现在他突然就失去了这种特权,这给他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件悲剧使他的原型的形成受了影响,到了成年的时候,这种影响就成了他性格的一部分。事实上,从病史看起来,这种孩子会更经常地承受着失败的痛苦。

此外,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由于重男轻女引起的歧视。很多父母总是把男孩看得太重,认为女孩只能相夫教子,一生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容易变得自卑怯懦。她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的洗脑,长大后会习惯性地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是怯懦无用的。

继续我们上面的话题。第二个孩子的地位也是特殊的,他的地位和第一个孩子完全不同,因为他的前面总有一个孩子在引领他,同时也在与他竞争。通常来说,第二个孩子总是更加争强好胜,而且很多时候也会比第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容易被第二个孩子强悍的竞争吓倒,做事也失去一贯的水准。结果父母越来越轻视他,第二个孩子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孩子喜欢反抗权威,因为他们从小就不认可第一个孩子的权威和力量。

在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权力的幼子的事情。约瑟(Joseph)就是一个例子,他要在全家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优越感。虽然后来他又有了个弟弟,但那是在他离家多年以后发生的事情,他并不知道,对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影响。在他看来,他的地位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是一家最小的儿子。我们知道,其他神话里面也有同样的描写,幼子总是主要的角色。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性格实际上是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的,除非后来这个人的见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否则这种性格就会永远伴着他。因此,如果我们要改变一个问题儿童,便应该使他明白他在儿童时期遭遇过什么事情,并且还应该使他明白,他的原型已经变成了他的负累,影响了他目前的生活。

研究个人早期记忆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可以了解个人的原型,并且还能进一步了解个人的天性。从所有的知识和观察来看,我们都不能不断定回忆是属于原型的。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比如有个第一类的孩子,即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不一定是严重的生理缺陷,我们就假设这个孩子肠胃较弱吧。假如他记起看见过什么东西,或者听见过什么东西,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东西说不定便和食物有关系。或者以一个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为例:他因为是左撇子,看法也就跟着不同。一个人或许会告诉你,说他的母亲本来很宠爱他,但后来又生了一个弟妹;假如他的父亲脾气大,他也许会告诉你,说他被家暴;假如他从前在学校是个讨人嫌的孩子,他也许会告诉你,说他被同学欺负。假如我们能够理解这种种现象的意义,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极有价值的。

要了解个人的早期记忆,就必须有种强烈的同情心,把自己放到孩子年幼时的环境里,替孩子设身处地想一下。我们要有这种同情心,才能理解一个孩子有了弟妹后生活上的转变,才能理解一个暴躁的父亲所带给予孩子的强烈的心理印象。

我们可以说,责罚、惩戒、干枯的说教,都是没有用的,这并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如果孩子和成年人都不知道从哪里去着手改变,那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孩子无法认清这一点,他就会变得更油滑、更懦弱。他的原型是不能够用责罚和教诲的方法去改变的。原型不能仅仅用生活的经验去改变,因为生活的经验已经遵照了他自己的统觉系统。唯有从根本的人格着手,我们才能改变这个孩子的人生。

假如我们看见一个家庭,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那些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假如你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能够答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只要我们一看他们的特征和表现,就知道他们有种严重的自卑心理。聪明不一定就是常识。那些孩子的心理态度,和神经症病人一样,完全是固执己见的,我们可以把它叫作精神态度。比如强迫症患者,自己知道常常数窗子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总是停不下来。一个把注意力放在正向事物上的人就绝不会有这种行为。精神态度和自言自语也是癫狂病人的特性,癫狂的人说话往往不合常识,合乎常识的语言所代表的就是社会兴趣的极致。

假如比较常识的判断和精神态度的判断,我们就可以知道,常识的判断差不多总是对的。我们用常识就可以区分好坏;我们在复杂的情境中常有错误,有了错误,常识也可以使我们自己去改正。但是只注重私利的人,对于是非的区分便没有别人那样快。事实上他们已经将自己的能力不足表现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动作在别人看起来是一目了然的。

以犯罪为例。假如我们研究犯罪者的智力、理解力和动机,我们就可以知道,犯罪者总把自己所犯的罪看成既聪明又英雄的行为。他们相信自己达到了寻求优越感的目标,这就是说,他们比警察还聪明,能够征服别人。这样一来,他们便自命为英雄,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表现并不英雄,说实话,和英雄行为是南辕北辙。因为缺乏社会兴趣,他们过的是脱离现实的生活,同时因为缺少勇气而更加懦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一般来说,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人,通常都会害怕黑暗、害怕孤单——他们希望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陪伴。这就是懦弱的典型表现。这就是我们想要说的,阻止犯罪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人人都知道犯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有些年轻的犯罪者到了30岁的时候,就开始像正常人一样就业、结婚,并在之后洗心革面,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拿一个小偷举例吧。一个30岁的小偷论眼聪目明哪能争得过一个20岁的小偷?而且三十而立,生活目标和以前不同了。结果,犯罪不能满足犯罪者的心理需求了,他也就觉得应该放弃犯罪这件事,他的生活也随之走上了正轨。

关于犯罪者,还有一件事情应该注意,就是我们单纯地加重对于犯罪者的刑罚,不但不能恐吓犯罪者,反而会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是个英雄。我们不应该忘记犯罪者所处的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勇气、自信、社会意识或共同价值,这类人是不能够融入社会的。

神经症病人很少有积极组织活动的,至于有着广场恐惧症的人或者癫狂症的人更是做不到。问题儿童和自杀的人很少有真正的朋友——很多人无法解释其中的缘由。其实是有理由的,他们之所以没有朋友,是因为他们的早年生活所择取的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向。他们的原型是朝向错误的目标的,是跟着脱离现实的生活方向走的。

现在让我们看看个体心理学对于神经症病人——有神经症的孩子、犯罪者、酒徒和那些借酒避世的人——的教育和训练所贡献的计划吧。

我们为了快速且顺利地懂得问题所在,开始便问问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人们通常习惯于把问题归咎于某种新环境,但是这是不对的,因为问题在于病人——我们诊断一下便知道——对于那种环境没有良好的准备。身处顺境的时候,原型里面的问题无法显露出来,但是每个新的环境都像一种考验,病人对它的反应是根据原型所生的统觉系统得出的,于是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个人面对新环境的反应不仅仅是反应而已,而且是有创造力的,是和支配他的一生的目标相一致的。我们在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时候,经验早就告诉我们这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原型对于经验的答复是根据它自己的统觉系统的,我们要得到结果,就需要从这种统觉系统入手。

上面就是个体心理学近二十五年来的发展综述。我们知道,个体心理学指向一个全新的方向,而现在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了。现存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派别很多,他们的主张和看法各有不同,而且谁也无法说服别人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在此建议读者,你们应该自己去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说。但是在这里希望读者知道,我们个体心理学反对“冲动论”的心理学,因为他们把遗传趋势看得太重要了;我们同样也不赞同行为主义派的“制约”和“反应”。假如我们不懂得“冲动”和“反应”的目标,仅仅从“冲动”与“反应”去判断并修正一个人的命运与性格是没有用处的。这些心理学家没有谁考虑过个人的目标。

说起“目标”,读者可能还无法理解我们想说的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应该重点讲解一下。父母和教育界人士应该注意一点,不要把自己和孩子教得像上帝一样,总是过分关注一些过分的终极目标。

事实上我们知道,孩子在个人成长的时候,会先找到一个比较具体的、贴近生活的目标。孩子会在环境里面找出最强的人,做他们的模范或是目标。他们的目标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母亲比较强势,就是男孩也可以受她的影响,主动去模仿她。再长大一点,因为孩子喜欢到处去玩,于是他们便想当个马车夫,他们相信马车夫是世界上最强的人。

孩子树立这种目标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感觉和打扮便像个马车夫一样了,一切行为都是合乎这个目标的。但是警察一出现,马车夫便没有一点办法了。于是他们后来或者把医生当作目标,或者把老师当作目标。因为老师能够处罚孩子,所以引起他们的尊敬,认为老师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孩子选择目标的时候,他们所选定的目标其实就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兴趣指数。比如有一个男孩,老师问他未来想做什么?他说:“我想做一个行刑官。”这种回答就是没有社会兴趣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想主宰别人的生死,而这不是常人会思考的事情。他的优越感过强,他希望能超越整个社会,所以便走向脱离现实生活的方面去了。当然,做医生也可以主宰病人的生死,但这种目标是正常的,因为实现目标的方法是治病救人、为社会服务。

同类推荐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同时又蕴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因此我们必将超越自卑。
  • 怪诞心理学大全

    怪诞心理学大全

    当有人提起“心理学”三个字的时候,会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有些玄乎微妙并若即若离的字眼。其实,事情的真相不是如此——心理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场景:你闭上双眼,伸出两手呈平行状,掌心向上摊平。然后,你被告知,你的左手放了一个铁球,右手牵着一个气球,铁球越来越重,气球越来越轻。在这样的语言引导下,你睁开眼睛后,会惊奇地发现本来持平的双手已经发生了变化——左手明显比右手低。
  • 你是自己的全世界

    你是自己的全世界

    你身边肯定有一类人,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总被人评价“这人挺好”,但其实你自己并不想这样。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却经常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心思敏感,不自觉地去猜测对方的想法,担心被别人讨厌……具备讨好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过得很累,明明自己也不愿意这样,但却总是下意识习惯性地去迎合对方、取悦别人。因而时常觉得自卑,甚至讨厌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包袱和社交压力。
  •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卡伦·霍妮作品集)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卡伦·霍妮作品集)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经典力作。本书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系统批判,阐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内容包括: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观念的一般前提;力比多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女性心理学;文化与神经症;神经质的内疚感;精神分析疗法等。
  • 洞悉人性:读这本就够了(套装共4册)

    洞悉人性:读这本就够了(套装共4册)

    每个人都可能被他人的言语以及隐藏在言语之中的某种行为摆布着,每个人也可能就是隐藏着的交际操纵者。操纵者们戴着各式面具,潜伏在你身边,以种种手段,将你玩弄于鼓掌之间。本书就是让你识破情感勒索、心理绑架、隐形操纵等等困境,从而有效地提高警惕,并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巧妙应对人生困境。本套装包括:《怪诞行为心理学》、《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欲念心理学:抓住人们行为里的逻辑》、《洞悉人性: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导权》。
热门推荐
  • 苍痕纪

    苍痕纪

    苍天已为道,乱世已为雄。枪舞起风云,亦为天之痕。纵天骄众多,谁敢言第一?叹大道万千,何人说通晓?大道的终点是什么?巅峰强者为何模样?当天穹出现了裂痕,当大地出现断裂。虚空谁为王?岁月无情刀。破樊笼,脱轮回!
  • 婚变

    婚变

    午后。阳光密密麻麻的从空中照射,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的忙碌着。温诺挺着已经有了九个月大的身圆滚滚的肚子,在人行道上快步走着,让人看的有些心惊胆战。虽然一幅黑色的眼镜框遮住了她大半个脸庞,但是她脸上散发出来的喜悦还是无法掩盖!站定脚步,她抬头看着“依恋咖啡馆”几个字,嘴角轻轻的笑着,好有格调的名字,她喜欢。右手扶着腰间,左手领着黑色的包包,温诺推开了玻璃门。……
  • A Tale Of Two Cities

    A Tale Of Two Cit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如烟

    三国如烟

    那胜利之酒,芳香扑鼻、清冽甘醇,不知用多少鲜血酿就。孤高王座,累累白骨,留名者又有几何?功名利禄、酒色财气、仁义礼信、一生一愿,何为?
  • 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就在你身边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乞丐得到100块施舍,他就觉得幸福;烈日下的民工在空调屋里待一会儿,他就觉得幸福;房奴突然之间把贷款都还了,他会感到幸福;独身多年的老光棍突然之间取到了媳妇,他会感到幸福;亿万富翁治愈了绝症,他觉得幸福;罪犯刑满释放,他也会觉得幸福……幸福是一个人极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得了,幸福是一个人的奢望变成了现实。幸福又是对生活的理性认知,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平常心态。农民把“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当成幸福;而商人则把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当成幸福。幸福没有标准,幸福没有尺度,只要我们平和得对待我们身边的一切,我们随时都能得到幸福。
  • 最强都市剑神

    最强都市剑神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霜寒十四州!天元界第一剑神至尊易天行,被敌人暗算渡劫失败,灵魂意外穿梭虚空,附身到地球一名普通少年身上,开始从走修仙路。剑神归来,一剑凌天,邪魔外道,一剑斩之……!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 圣母中篇小说

    圣母中篇小说

    二奶奶端坐在一条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单人沙发上,望着东方升起的灿烂朝霞。太阳透过落地窗帘的花格拉出了若干变形的彩条,很随意地铺洒在客厅里。琴琴在泡茶,林孩儿在抽烟,两人在二奶奶身边晃来晃去,发出各种声音。二奶奶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悄无声息地用身子投放出一个不规则的斜影。凝视着窗帘那面的鲜亮太阳,二奶奶的下巴稍微翘起,这是一个最适合于她的角度。这个角度构成了一副傲慢的目空一切的模样,传达出一种古老的静态之美。这是二奶奶面对世界的基本表情。
  •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大燕国,第一钱庄。偌大的厅堂里,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拍卖会,数件珍宝统一用精美的盒子包装起来,整整齐齐摆放在展台上。拍卖厅分三层,一楼是寻常客人,二楼雅阁是有拜贴的常客,三楼雅阁是金贴贵客,能得金贴的客人要么是皇亲国戚,商富巨甲,要么江湖高手,隐世高人。叶飘飘坐在三楼的雅坐里,顺手拉开纱帘,向楼下望了一眼,展台前,站着一名红衣美人,身材极是惹火,曲线窈窕,纤指指着……
  • 世事凡尘

    世事凡尘

    万千大陆,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人们忘记了过去,更是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有魔法!一名没有魔法的少年,自幼双目失明,经历生与死的磨难,爱与舍的抉择,毅然选择找回不为人知的历史,也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秘密,亲人、爱人、兄弟无一缺席,最终站在世界之巅,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