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6800000006

第6章 巨人的握手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

1844年8月,老费里德里希决定将恩格斯从曼彻斯特召回巴门,回国途中,恩格斯决定先到巴黎停留一下。亲身接触巴黎各阶层群众,实地考察法国阶级斗争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正式拜访他仰慕已久、并且已经建立了书信往来的马克思。

比恩格斯大两岁的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熟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马克思少年时候,父亲经常向他讲述这些著作的内容,使他从小就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熏陶。

1830至1835年,马克思就读于特利尔高级中学。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毕业前夕,写了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认为在选择职业时仅仅从利己主义原则出发的人,决不能成为伟大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幸福。一个人只有决心为人类服务,为人类最大多数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具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中学毕业后,志存高远的马克思怀着探索真理、掌握科学和艺术的抱负进入波恩大学,次年转到柏林大学。他学习的专业是法律,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哲学上,而把法律当作附属修业。他“专攻哲学”,一方面是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因为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主要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便深入研究法律和其他科学。

在柏林大学读书的时候,马克思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的活动,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著名人物布鲁诺·鲍威尔、卡尔·科本等建立了联系。这个时期,他大量阅读黑格尔的著作,深入到黑格尔哲学的大厦中,在那里发现了闪烁着天才光芒的辩证法,内心无比激动,决心紧紧抓住被发现的东西。1841年春,他写成毕业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异》,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他对黑格尔哲学有着精湛的研究,在学术思想上已经超越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原来打算在波恩大学任教,同布·鲍威尔共同编辑《无神论文库》,但由于普鲁士国王威廉第四登上王位后,反动统治加强,一些进步学者被迫离开大学,鲍威尔也被解除波恩大学教授的职务,这使马克思不得不放弃在大学任教的计划。于是,他把“批判的热情”转到新闻界。

1842年初,他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向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认为这个扼杀一切进步出版物的制度不需要放宽或改变,而需要根本废除。

不久,他又参加刚刚创建的莱茵地区资产阶级激进派机关报《莱茵报》的工作。在《莱茵报》发表的论文中,马克思还坚决捍卫“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当时,德国正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地主阶级对森林、草地和从前由农民公共使用的土地进行大规模掠夺。农民为了反对掠夺,便到处砍伐林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就所谓“林木盗窃”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马克思根据会议记录,严厉谴责林木占有者贪图私利的阶级本性和剥削阶级国家维护剥削者利益的反动实质,指出等级国家不过是大私有者统治和掠夺人民的工具,私人利益就是国家机关的灵魂,一切国家机关不过是大私有者的耳、目、手、足,为大私有者的利益探听、窥视、估价、守护、逮捕和奔波。正是研究“林木盗窃”和摩塞尔河农民的处境,推动他由纯粹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

从1842年8月15日起,马克思正式担任《莱茵报》主编。他主持编辑部期间,报纸的革命民主倾向日益浓厚,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他在报上发表的论文,矛头指向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表明自己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3年3月17日,普鲁士反动政府查封了《莱茵报》,马克思利用这个时机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6月19日,他与燕妮在克罗茨纳赫举行了婚礼,从此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结成革命伴侣。

1843年10月,马克思偕夫人燕妮来到法国巴黎。

巴黎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从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直是欧洲革命的中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这个城市也是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策源地,聚集着许多社会主义学派和工人运动活动家。

在这里,马克思参加了工人运动,研究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思想认识和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的转变。1844年2月他在自己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中,论述了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要求先进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武器的批判。这就表明,他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恩格斯到巴黎拜访马克思以前,在1842年11月已经与马克思见过面。当时,马克思还把恩格斯看做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同盟者,而这个派别的人由于深陷唯心主义的泥沼,醉心于不切实际的哲学和神学争论,马克思已经同他们断绝了来往,因而对恩格斯态度很冷淡。

但恩格斯一直对马克思心怀敬意,1842年6月,他在《信仰的凯旋》一诗中描绘了马克思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面色黝黑的特利尔之子,一个才智非凡的奇人。

他不是在走,不是在跑,而是在风驰电掣地飞奔。

鹰隼般的眸子,大胆无畏地闪烁,

紧攥拳头的双手,愤怒地向上伸,

好像要把苍穹扯下尘埃。

不知疲倦的力士一味猛冲,

好似恶魔缠住了身!

1844年8月下旬的一天,在法兰西剧院广场旁边的“摄政咖啡馆”里,两位年轻人正在热烈地交谈着。其中一位身材修长,相貌英俊,举止颇有风度,他是恩格斯。另一位结实有力,头发漆黑,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两人对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结果表明,他们在所有问题上的观点完全一致,在对待青年黑格尔派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两人也发现了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之处。马克思的理论思维更深刻,恩格斯则更敏锐;恩格斯总能迅速地发现新现象、新事物,马克思则擅长以批判的态度把握他们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建立在崇高的、共同的理想之上,所以两人在巴黎尽管只相处了短短10天,却彼此认定对方是终生的同志和战友。

正如列宁所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同类推荐
  • 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家世背景及他们走向革命道路光辉历程的生动故事。
  •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抗日英雄名将的传奇故事。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本书分为荷马、屈原、司马迁等部分。
  • 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

    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

    《52位世界著名将帅生活写真》选择了二战前后的52位外国将帅,对其爱情、婚姻、家庭、爱好及退休生活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记叙,其中有许多令人称奇、感动、捧腹、回味,也有一些令人叹息、同情、生厌、可笑,读来感到回味无穷。将帅是军队的骨干和核心,是构成军事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军事历史,就要了解将帅及其个人生活。因为,将帅的个人生活可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其个人生活状况往往还可能决定将帅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奇遇系统,成为一代王者。主要选材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 重生1994,悍女飞阳

    重生1994,悍女飞阳

    在阳城流传着一句话:宁得罪阎王勿惹景少!阳城景少多金帅气荷尔蒙爆棚,可惜,二十三岁就终结了单身生崖,令全城漂亮姐姐伤心不已。可谁能想到,那个被景少捧上手心的女人,竟然是个不要脸的恶妇!而在阳城还流传着另一个传说,草根大小姐高阳是阎王转世,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小小年级就单挑了一整个帮派,可偏偏她二十岁就被人娶走了!其实……高阳是挺惨一女的!上辈子她家破人亡,连个凶手都没抓到,是老天垂怜,让她重生回到小时候,给她一个报仇的机会!亲手将歹徒送入监狱是她最骄傲的事!只是这小子是怎么回事?这是赖上她了?!
  • 北京时间的背针

    北京时间的背针

    对于当下有些年轻诗人来说,写作好像变成了对经验的复制和对技艺的迷恋,而不是对才华的激活,才情的释放往往被认为是青春期写作的佐证,一旦越过了这一阶段,某种更为稳固的风格,也许会被诗人们自己认领。安然诗歌的谱系,似乎并不属于这样一种写作的传统,她力图在多元的美学接受和自我训练中不断地靠近心目中的诗歌殿堂。她看似依靠才华和天赋在写作,可实际上,她仍然潜移默化地受着地域文化的影响;她迷恋词语的奇幻组合,但总有一种深情暗藏其中,似有却无,若隐若现。她是一个很难被捕捉的诗人,我们也无法在既有的范畴内给其定位,这种漂移感源于抒情者的唯美气质。
  • 家有两萌宝:只要宝宝不要夫

    家有两萌宝:只要宝宝不要夫

    第一次见面,这个妖孽男拉着她挡桃花说她是他女朋友飞机上她睡着了,他偷袭她,说她是他未婚妻机场大厅,为了不让她离开,这个混蛋说她是他老婆一天之内,她从单身成了混蛋男的女朋友、未婚妻、老婆秦墨涵觉得这天是自己二十三年来最倒霉的一天她恨不得掐死这个妖孽男池司阳却觉得这一天是他二十六年来最幸运的一天老天爷让他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人秉持母亲大人的教导,看上了就要紧紧的圈住这个女人他是娶定了
  •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为历史哲理剧,以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生平为题材,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20世纪现实斗争结合起来,表现在新旧交替时刻,科学与愚昧、变革与反动之间的争斗。
  •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苍龙帝五官精美妖孽,是个邪佞之人,二年的独宠,他为她杀了上万人,焚烧了一座城,待她真正爱上他时,将她掳出宫丢到军营做军妓的是他……狂肆的夜受辱,她从棺中爬出,缩在墙角,精神崩溃……本书讲女主与皇帝几兄弟那点破事。一朝入宫,俩番为后,最终与爱她的相守。女人要嫁爱你的男人,不能让你爱的男人让你痛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陷阱:你早已是我老婆

    豪门陷阱:你早已是我老婆

    一场无意的错误,她怀了他的孩子。三年后,她的婚礼上,那个男人突然而至,傲然浅笑:“你早已是我老婆,带上儿子跟我回家。”她执意和新郎交换戒指,结果引起了争执,他们都受了伤。最后,他终于答应不再纠缠她。可是,三天后,她的儿子被确诊患了白血病,只有同胞的脐带血才可能救活。这,多么戏剧性……她,憎恨豪门的她,该如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有你才有风景

    有你才有风景

    曾经的女君凤歌,沦落人间,差点被抓去当和亲炮灰,小奶狗魔头甘之如饴伺候,要复仇是吧,他就把敌人按在地上,拔刀给她,可是为什么一个花神挡住了她的目光,他磨刀嚯嚯指轻澜,轻澜跑了,凤歌就只能找他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