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2100000002

第2章 序一:知青精神是我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田惠光

当我知道一些当年上山下乡的战友在组织编写《难忘的知青岁月》,回忆我们在内蒙金宝屯胜利农场的生活时,我为他们的热心、真情感动。接到希望我写一篇序言的任务,我陷入了良久的思考,四十五年前知青的生活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有离家的不舍和奔赴远方的激情;到农场后当一名农场职工的艰难与成长;和知青战友们结下的友谊;当地农场老职工和贫下中农、复员军人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泪水、汗水、付出与收获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怎能忘怀?

“知青”是当年千百万年轻人共同的身份。每一个走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经历,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我感悟知青生活时在问自己,几年的知青生活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种独特的知青精神。我认为“知青精神”就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热爱集体、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十五年前,我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奔向农村。乘火车离开天津赴农场的情景我永远记忆犹新,火车要开的瞬间,很多知青和送行家长流下了牵挂的热泪。过一会后,知青们平静下来,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憧憬,没有抱怨和不满。当年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今天同龄的孩子们在父母身边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呵护,是什么精神支撑年轻的我们?在那个年代,青年们对信仰的忠诚,自然地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自然地把个人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祖国发出号召时会自觉地服从祖国的需要。

昨天我们还是城市的学生,当火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时,我们就变成了农场职工。农场的生活是艰苦的:干农活、吃高粱米、玉米碴子饭,自己烧火炕,喝浑浊的水,春天经常刮黄色的风沙、冬季的严寒,对稚嫩的我们都是考验。说实话,当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想到还会有返城的这天,所以扎根农场一辈子的信念激励我们咬牙坚持。我们脸晒黑了、手上磨起了老茧、收工后累得直不起腰。有了这种锻炼和经历,使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对工作的勤恳、困难的克服、生活艰辛的承受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们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做工作的责任心,做事业的专注精神。

我难忘在农场的集体生活,一个屋住了二十多人,来自天南地北,朝夕相处,互相关心照顾。虽然知青生活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大家只要聚在一起还是十分亲,还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在那种特定的条件下,大家一同下地劳动、吃一锅饭、睡一个大炕,知青们互相之间就是亲人。这种经历使我们对集体的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当年农场的劳动是基于个人自觉的工作,没有工作指标、考核评估、物质奖励,甚至没有严格的考勤等规定。但知青的表现在今天可能难以想象:大家会自觉自愿把本职工作做好,没有人抱怨劳动的艰辛,没有人逃避枯燥单调的生活,也没有人计较报酬的微薄。因为,是一种报效祖国的责任和使命感,使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我们的行动中。

我们当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应该说经历了艰辛,见了风雨,但今天回想起来无悔无怨。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历程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知青精神”使我们一生受益。

2013年11月3日,写于天津

同类推荐
  • 内御直

    内御直

    身着青衣白袍,腰配横刀利刃,诛灭邪魔鬼修,唯我大梁御直
  • 大一统:中古时代:秦汉

    大一统:中古时代:秦汉

    本书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成长时期,约略相当于秦汉皇朝统治时期的历史。所谓中古时代,是指以封建制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同时还有别种生产方式存在的时代。秦汉皇朝统治时期,上限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下限到公元196年汉迁都许昌。迁都许昌后,汉仍保持着它作为一个朝代的称号,但实际上大权已归曹操掌握,历史已进入另外一个时期了。
  • 盗破天下

    盗破天下

    一个纵横现代社会的偷儿,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是混迹在西域道儿上继续做偷儿,还是横刀立马,征服西域?再来个偷天换地一统江山?
  • 召唤之国色生枭雄

    召唤之国色生枭雄

    闭月羞花起舞,沉鱼落雁添香。有大乔小乔唱吴曲,也有大小周后弄琴箫……水浒世界,隋唐演义,五代十国,汉末三国,楚汉争霸,春秋战国…… 一段段乱世纷纭,一个个国色天香,追寻历史的轨迹,创造新的王朝辉煌!
  • 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婶娘,小叔不会跟阿爹一样会死吧?”破旧的土屋前,一个显得十分消瘦的三四岁小女孩咬着小手指,朝一位同样清瘦的,只有十六七岁模样脖子上长着一小块胎记面容姣好的女子问道。“不会的,珞珞,你小叔会好起来的,一定。”女子看了看被一张芦席遮挡着的房门,抱着小丫头坚定地说道。——带着因为开发游戏需要的大量知识,计算机专业硕士赵原穿越到蜀地一草民身上,且看他如何面对原主哥哥的遗孤以及新婚的妻子,又是如何一步步地笑看风云变化。——“其实我只是想老婆幸福,顺便再把几个萌娃养大。”赵原如是说道!(新人新书,敬请支持!)
热门推荐
  • 全息之幻想

    全息之幻想

    人生最幸运的是,莫过于可以重来。如果可以挽回上辈子的遗憾,那该有多好?本来是打算靠着这上辈子的记忆,轻轻松松赚赚钱、打打擂,拿个首富加冠军的。不过……为什么这游戏玩着玩着,自己却变得越来越非人了?这怎么跟记忆中的不太一样啊?幻想之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存在呢?她的重生到底是……
  • 私服之主

    私服之主

    之前写的太乱,重新开个头,还是老实写正常的剧情吧。
  • 似单恋的思念

    似单恋的思念

    余天源:“我那时候是真的喜欢你!”陈颖:“嗯……我也是。”
  • 听说我还在种田

    听说我还在种田

    长音在上辈子觉得还没有活够的时候,穿越了。一个会掉珍珠眼泪的妹妹,一个树屋,一本上尚经。若是能成为那修灵士便是人上人,看她如何左手一把菜刀,右手一把利刃,在这个神奇的大陆上逆转风云。第一次他是她的教书先生,第二次他是黑心的不良商家,第三次他是学院的不变神话。第四次她救赎了他,她眉眼弯弯,盈盈一笑"小白我们回去了"从此她便是他的朱砂痣。“我的男人,他是这个世界的神。”拥有着玄幻文女主的资质却一心只想要好好赚钱的女人。男主前期出现频率较低哦,中后期才会出现的多,主要是女强文,清水女强文。一半都是玄幻种田文
  • 诸天之从大唐开始

    诸天之从大唐开始

    主角行走于诸天万界之间。与知己对饮,与对手博弈,与红颜抚琴......自由自在,逍遥行走于那些小说、电视、电影所构建的波澜壮阔的世界。PS:白马弄了个Q裙……有兴趣的一起脑洞啊548754833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间之沙

    时间之沙

    谢尔顿最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荣登《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在西班牙这块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土地上,禁欲、遁世的修道院显得格格不入。政府的一次搜捕行动迫使四名修女走出一度庇护她们的高墙:一个是意大利黑手党头目之女,一个是美国工业寡头的遗孤,一个美艳不可方物,一个拥有天使之音却丑若无盐。她们带着各自的秘密,与几个热衷独立的巴斯克人一起,开始了横跨全国的大逃亡……
  • 超级无敌强化

    超级无敌强化

    恭喜+13生锈的小太刀强化成功!进阶为破风刀!恭喜+13小蚂蚁强化成功!进阶为风火蚁!恭喜+13练气术强化成功!进阶为御气诀!因为一个变废为宝的强化天赋,从此走上了收废品的不归路……
  • 丁香弄

    丁香弄

    老炳死了,谁都没想到老炳会死,更没有人想到,老炳是把自己吊在晾衣架上死的。没有遗书。窗台上有一个空酒瓶,白色透明玻璃,540毫升容量,商标完整,正面写着四个字:乙级大曲。此种中国酿酒厂上海出品的熊猫牌乙级大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停产,这瓶酒,老炳是从哪个年头留到现在的,无法考证。可以确定的是,老炳死前喝了很多酒。老炳开一爿“老炳烟杂店”,作为丁香弄里的一道风景,老炳常年以坐在一张发黄的藤椅上笑嘻嘻地抽烟的形象示人。老炳不胖不瘦,不高不矮,抻直了大概有170厘米,却习惯于把自己塑造成一副弯腰曲背的店小二模样,这让他看起来像一只弓着背假装卑微的大虾。
  • Passing On

    Passing On

    Booker-Prize winning author Penelope Lively is that rare writer who goes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in book after perfectly assured book. In Passing On, she applies her distinctive insight and consummate artistry to the subtle story of a domineering and manipulative mother's legacy to her children. With their mother's death, Helen and Edward, both middle-aged and both unmarried, are left to face the ramifications of their mother's hold on their lives for all of these years. Helen and Edward slowly learn to accept what has been lost in their own lives and embrace what can yet be retrieved. "The richest and most rewarding of her novels." - 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