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4500000002

第2章 引论

汉赋乃“一代文学之胜”,雄霸中国文坛四百多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但由于文本阅读的困难及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类型化、模式化等特点,汉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被研究者重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局面才被打破,有关汉赋的研究逐渐升温,汉赋的渊源、发展、形态、及相关特点等都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是这些讨论多局限于文学层面,多是从文学角度出发,注重文本的解读,很少关注社会学术文化对其出现和发展所给予的影响和推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汉赋的创作当然要汲取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遵循文学特有的创作规律,同时也不可能不接受特定社会学术文化的影响。因此,探讨汉赋与两汉社会学术文化的关系,对于汉赋研究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尚需进一步拓展的领域。而在两汉社会学术文化中,经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两汉学术的骨干”是经学[1]。两汉社会,经学极盛。

何谓经学?“顾名思义,经学是研究经的学问。故为诸经作传说、作笺、作注疏、作训诂或阐明义理、详述大意者均称为经学。”[2]简言之,经学就是指儒家学者利用《诗经》、《尚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元典阐发儒家思想的学术形式和学术内容。汉初,虽然中央政府奉行黄老之治,但由于诸侯王中“颇有倾心养士,致意于文术者”[3],藩国经学发达,当时有名的经学大师如《诗》学者申公、《易》学者丁宽等均浪迹于藩国。武帝即位之后,接受名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遂从藩国走向中央,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和统治思想,开始为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提供着基本的评判标准和发展参照,致使当时出现了“上无异教,下无异学,君之诏旨,臣之章奏,无不先引经义,所用之士,必取经明行修”[4]的社会发展格局。此后,虽然经历过经今古文学之争,历汉一世,经学的独尊地位基本未有撼动。在这种背景之下,两汉政治道德和社会学术无不深深打上了经学的烙印,作为意识形态精神力量的文学进而作为两汉文学正宗的汉赋自然也就难脱经学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冯良方在《汉赋与经学》一书中也作了非常显明的表述。他说:“在经学隆盛的时期,经学以其无与伦比的强势地位规范、控制着汉赋,汉赋亦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经学的规范、控制”[5]。

当然,经学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学术系统,在汉儒眼中,由于元典文本的不同,各经的功用也不相同。《汉书·艺文志》云:

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

而在诸经之中,他们认为,《诗经》与赋存在着渊源关系。这一点,《汉书·艺文志》有着比较详细的论述。“六艺略”云: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诗赋略”云: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这里,作者从表达方式和功用上论述了赋与《诗经》的渊源关系。《汉书·艺文志》是班固采刘歆《七略》并删其要而成的,其观点代表了两汉学术思想界的一种普遍认识。班固在《两都赋序》中也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在这些认识的影响下,两汉赋家写赋时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诠释《诗经》的思想和方法来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创作。而《诗经》学是汉儒用儒家思想文化来诠释《诗经》的学术内容和学术形式。因此,汉赋创作主要是接受《诗经》学的控制和规范也就是必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了。这在汉赋家从事赋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中均已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如,汉儒认为《诗经》是由古之“采诗之官”采集,王者用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汉书·艺文志》)的,担负着极大的社会政教责任,汉赋家就赋予赋“抒下情而通讽谕”(班固《两都赋序》)的政治功用;等等。因此,汉赋的出现和发展与汉代《诗经》学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的,探讨汉赋的成因及特点时不应该忽视《诗经》学给予的影响,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冷落的。

具体说来,到目前为止,关于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研究并不多,专门论文和专著基本没有。章沧授写过《论汉赋与诗经的渊源关系》(见《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2期)。在文章里,章沧授具体讨论了汉赋思想内容、形式等与《诗经》的关系。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作者指出,汉赋的讽颂思想来源于《诗经》;《诗经》有关苑囿、田猎等内容的诗篇,“从题材到方式,都可视为汉赋叙事之源头”;在形式上,作者赞成陈子展的《诗经》“虚词滥美,已开汉世辞赋夸诞之渐”的说法,并指出《诗经》大量的现成语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等都为汉赋所袭用。但正如文题所言,作者讨论更多的是汉赋与《诗经》文本的关系,对汉赋与两汉《诗经》学的关系涉及不多。一些有关汉赋与汉代经学关系的论文和著作,在讨论汉赋与汉代经学关系时,也谈到了《诗经》学对汉赋的影响,如冯良方的专著《汉赋与经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钟涛的论文《西汉经学对文学的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张涛的论文《经学与汉赋的发展》(《殷都学刊》2000年第1期)、苏瑞隆的论文《论儒家思想与汉代辞赋》(《文史哲》2000年第5期)、刘培的论文《经学的演进与汉大赋的嬗变》(《南开学报》2001年第1期)、谭德兴的论文《论学与两汉辞赋观的发展——经学与文学关系之考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等。但所谈的内容也主要是集中在汉儒以美刺说《诗》对汉赋主题表达和两汉赋学批评的影响上,至于汉儒通过《诗经》具体阐发的儒家思想及其说《诗》传《诗》的方式方法对汉赋创作的影响则基本未有涉及。

这种研究情况和态势,与当前汉赋研究的发展形势显然是不相称的,它势必会影响和妨碍我们对汉赋本质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的探求和把握。要想全面科学地认识汉赋,就必须弥补当前汉赋研究中所存在的这些缺陷,通过考察汉代《诗经》学的学术内容和形式特点,深入把握汉赋创作的内在本质。这种考虑,也就成为本文写作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本文将主要讨论汉儒论《诗》的精神主旨和说《诗》传《诗》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诗经》学的影响下汉赋创作所表现出来的诸方面的写作特点,尽可能通过对汉赋与汉代《诗经》学关系的考察,对汉赋的创作规律作一点本质上的描述。

具体说来,本文的写作,分五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主要讨论汉代《诗经》的兴起和发展。《诗经》学肇始于先秦,真正兴起却是在汉代。汉代《诗经》学的兴起是以四家诗的出现为标志的;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和汉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为汉代《诗经》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武帝之后,《诗经》学继续得到发展,到东汉时期,随着马融、郑玄等沟通四家《诗》说,才逐渐走向衰败。本部分将对汉代《诗经》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作一详细的描述。第二个部分主要讨论汉代《诗经》学的思想内容及说《诗》传《诗》特点。汉代《诗经》学研究实际上是四家诗的研究。四家诗学者通过对《诗经》的诠释和发挥,系统地阐发了儒家思想,并在说《诗》传《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本部分将从整体上讨论一下四家诗对儒家思想的阐发情况及其说《诗》传《诗》特点。第三部分是关于两汉赋家赋作的考察。讨论汉赋与《诗经》学的关系,应对两汉赋家赋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赋的兴起不始于汉,但两汉赋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使赋具有了不同于他代的一些特点。考察两汉赋的创作情况,离不开对赋体特征的讨论。赋这种文学体裁,古今讨论极多,也讨论得比较充分,对此,本文不准备多花笔墨。本文将只着重讨论一下汉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两汉赋家赋作作点系统的考辨。第四部分是关于两汉赋家《诗经》学渊源的考察。高尔基说:“文学即是人学”,人的思想和思维决定着文学的创作态度和创作实践。汉代《诗经》学对汉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两汉赋家的影响实现的。从文献看,两汉赋家,或师出齐、韩,或膺宗鲁、毛,与四家诗,一般都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本部分将对两汉赋家与四家诗的这种渊源关系作一系统的梳理。第五部分是关于汉赋与汉代《诗经》学关系的讨论。汉代《诗经》学对汉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汉赋主题、题材、写作技法等方面。本部分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讨论一下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

汉赋与经学关系的探讨,在学术界已经有了起步和发展,但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这些探讨多是针对汉赋与大经学的关系进行的,对汉赋与经学的分支系统的关系则基本没有涉及。经学与其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等同划一的;分支系统既遵循了整个经学系统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汉赋与经学的关系并不等同于汉赋与经学各分支系统的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化和拓展。因此,从创新点上说,本论文既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又有研究视角的转换。

另外,与已有成果相比,本文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也有推进。一是对汉代《诗经》学阐发的儒家思想及其说《诗》传《诗》特点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开掘。有关汉代《诗经》学的研究,古今成果颇多,但多集中在汉儒说诗时所表达的政教功用观及围绕这个观念而出现的诸如“四始”说、“正变”说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和考辨上,对四家诗阐发和表现的丰富的儒家思想关注不多或基本未予关注。在汉儒说诗传诗的特点方面,古今学者也有涉及,但都过于简略而不够全面和细致。这里面当然有文献缺失的原因;清人虽然作了大量的辑佚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通过详细的考证尽可能挖掘更多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汉儒说《诗》所表现出来的儒家思想文化以及“取《春秋》、采杂说”说诗、用“传”、“章句”等方式解《诗》、守“师法”、“家法”说《诗》传《诗》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二是对两汉赋家的《诗经》学渊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两汉赋家中,有的如刘向等,由于在经学史或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诗经》学渊源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但大部分尚不明了;而已经有了讨论的赋家,存在争议的地方也颇多。本文通过采用不同赋家引用《诗经》文词习惯和接受或表现出来的具体诗篇思想的不同等方法,系统考证了两汉赋家的《诗经》学渊源。三是全面探寻了汉赋创作特点与《诗经》学的关系。关于汉赋的创作特点,学术界讨论得比较多;但尚存在挖掘的空间。而且这些讨论对汉赋创作与《诗经》学的关系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比较深入的探讨了汉赋的创作特点及其与《诗经》的关联。

学术研究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据法和比较法,把学术思想和文学现象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考察,通过文献资料的挖掘考证,对比求证,借助分析、归纳等逻辑推理方法获取结论。

这里有一点还是要做个说明。《诗经》在先秦一直称《诗》或“《诗》三百”,直到西汉才开始称《诗经》。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行文的方便,可能有的地方称《诗》,有的地方称《诗经》,其旨均是指《诗经》而言的。

注释:

[1]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2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页。

[2]孙筱:《两汉经学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3]鲁迅:《汉文学史纲》,《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95页。

[4]皮锡瑞:《经学通论·序》),商务印书馆,1930年。

[5]冯良方:《汉赋与经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同类推荐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

    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落在沼泽地里的花瓣》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一颗土

    一颗土

    山东郊县傅二虎一家闯关东谋生,碰到“九一八事变”,傅家回到山东。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一个偶然的机会傅二虎参加了革命,先后当过地下党员、游击队员、武工队员、八路军独立团战士,凭着一腔热血和对人民的忠诚,与日伪军做特殊斗争。九旬抗战老兵口述的纪实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热门推荐
  • 冰心难

    冰心难

    女大学生无意中穿越到明朝,意外进宫,邂逅了跋扈太子、诗情画意四皇子、阴险腹黑八皇子,与宫女小柔、霜儿建立友谊,并与太子和四皇子产生感情纠葛,最终四皇子登基,晴宜与太子浪迹天涯。皇子你爱哪个?
  •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在时下,全国各级企业都以学习中央的安全生产与管理精神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的学习与教育高潮,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稳定地发展。
  • 智谋与孙子兵法

    智谋与孙子兵法

    人非智不得以独善其身,无谋不足以兼济天下,君子退则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以得人生之理;进则迎风斩浪,奋力拼搏而求志向之逞,这一切都缺不了智谋。中国古代论述智谋的书籍,当以《孙子兵法》为高。孙子所著十三篇兵法虽然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是其中的许多哲学思想和观点却都古今通用,足以为今人之师。而且,《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军事学著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里面却大量涉及道德修养、社会科学、行为学等内容,并且与很多西方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更胜一筹。自成书以来,孙子兵法任凭两千五百余年的洗礼,历经无数烽烟战火的磨砺,依旧展现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难怪被称为“镇国之宝”“兵家之祖”。
  • 慕少,乖乖就宠

    慕少,乖乖就宠

    “想救你妈妈?嫁我!”冷酷而不容反驳的语气!为救母亲,乔悠悠迫不得已嫁给阳城帝少慕唯琛。原本以为只是逢场作戏,各取所需。谁知道他竟宠她上天。乔悠悠咬牙:“慕唯琛你的宠爱让我压力山大!”慕先生笑了一下:“那是你还不够习惯慕太太的身份。”
  • 为祸

    为祸

    阿追醒来时发现,她失去了记忆,却看得见未来。彼时天子权力式微,诸侯鼎立,以戚国最为强盛。戚王心狠手辣,威慑其余六国,权势直逼帝王。而据说,她正是被戚王所救。过了几日,阿追觉得世人真是糊涂,这样温柔的男人,何来残暴之谈呢?
  • 大唐逆天狂少

    大唐逆天狂少

    李临本为名将李靖之子,一场春秋大梦,魂穿蓝星,历经百年沉浮。一朝梦醒,誓要颠覆命运,打造一个煌煌盛唐!
  • 忌敏之落尽梨花月又西

    忌敏之落尽梨花月又西

    而今纔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一篇属于忌敏的民国爱情小短文。
  • 幻想轮回空间

    幻想轮回空间

    该死,我当初就不应该进入这幻想空间这里根本不是天堂,这里是地狱,是深渊但幸好,我找到了从来的机会。
  • 综艺至尊

    综艺至尊

    综艺在手,天下我有。看重生人士江陌如何玩转地球综艺。让《我是歌手》,《华夏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等一个又一个综艺节目闪耀在地球的舞台。……………………新书《万能数据》已发布,请诸位移步!
  •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