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4000000031

第31章 内官监掌印高起潜

高起潜?

丁原一边皱眉愕叹,一边赶紧搜索关于这人的信息。之前他拿到的内官监令牌便是此人的,不过当时也没多想,便没太在意,现在竟然能结交上了,自然要知己知彼。

出神片刻,丁原大致了解了。

这个高起潜跟王承恩还有曹化淳一样,都是崇祯皇帝十分信任的太监。而且这位高公公还有一个特长。此人颇懂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能够跟地方上的军政大员们对答如流。虽说只是纸上谈兵,但也实属不易了。

赵丹看丁原双目直视前方,一幅恍神模样,干咳一声道:“丁兄弟是不是有些担心,怕自己礼数不周,怠慢了这位内官监掌印太监高公公?”

他还以为丁原是在担心面见一位大人物而紧张。

丁原讪笑几声,道:“小子初出茅庐,第一次进京就要面对如此显赫之人,确实有些露怯,赵叔叔见笑了。”

赵丹非常豪爽的拍了拍丁原的肩膀,宽慰道:“丁兄弟莫慌,我打听过了,这个高公公认钱不认人。只要钱给够,没那么多讲究,到时候我来主持会面,你在一旁,他不问,你也不必主动搭话。如此便是了。”

丁原微微抱拳:“赵叔叔,有劳了。那,咱们准备多少钱孝敬这位高公公呢?”

赵丹从怀中摸出京城票号的银票,舒展开放在丁原面前:“我打算用三千两做见面礼。”

丁原的蜂窝煤生意在京城统共也就赚了六千多两银子,现在需要一口气掏出一半去,着实有些肉疼。

不过要是真的做他们的靠山,提供官场上的保护,三千两倒也值了。

丁原咬了咬牙,点头道:“三千两,没问题。除此之外,我再备下两千两银票备用。若是不够,给他凑个五千两白银!”

赵丹闻言微笑道:“丁兄弟考虑的周全,如此甚好。”

“还有什么需要叮嘱的么?”丁原问道。

“这位高公公喜欢兵事,但丁兄弟你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提起此事。”赵丹正色道,“年中的时候,刚刚闹出一个乱子,兵事乃是高公公的心头的伤口。”

“详细说说,怎么回事?”

“我朝历来有安排得宠的公公外出到地方做监军的惯例,如今战事频繁,自然也有许多宫里的人被排到各地军中担任监军一职。不过年中的时候,各地方军政要员联名写折子,说这些监军们吃拿卡要个个在行,于正事却毫无帮助。更有甚者,有的监军竟然侵吞克扣军用物资,还有甚者遭遇敌军后临阵脱逃,酿成兵败。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朝堂激愤,最终天子圣裁,召回了派往各个军中的监军。这位高公公便是回京后领了内官监掌印的差事。因此,提及兵事,便是在揭他伤疤,切记,切记。”

听完这些,丁原连连点头。

过了两天,丁原和赵丹沐浴更衣之后,怀揣银票,来到了高起潜在东四胡同置办的宅院里。

门人带领下,二人走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丁原终于见到了这位深得崇祯信任的内官监大太监高起潜。

高起潜约莫四十岁上下,小麦肤色,皮肤粗糙,跟丁原想象中面白无须养尊处优的太监不太一样。他模样消瘦,穿着一身狐毛大氅,背负双手看着墙壁上的一幅地图,似乎正在出神。

赵丹显然并不是第一次见高起潜了,因此他不慌不忙的弓腰作揖道:“小民赵丹,见过高公公!”

丁原不敢怠慢,也赶紧学着赵丹的样子说道:“小民丁原,见过高公公!”

“不必多礼!”高起潜阴柔的嗓音响起。

赵丹直了直身子,上前一步,把怀中的银票双手奉了上去。

“小民的一点心意,孝敬公公!”

高起潜眼角瞥了一眼银票,微微颔首,接过银票之后,塞到了大氅内里。

见对方收下了钱,赵丹精神一振,赶紧说明来意:“承蒙公公关照,小民的蜂窝煤成了御用之品。之前也挺公公念叨过,说蜂窝煤这个物件是好东西。小民听了心中感激,这回便把蜂窝煤的发明者,这位丁原丁兄弟带给公公瞧瞧。”

高起潜朝门外招了招手,几个丫鬟立刻端上了三杯热茶。高起潜抬手指了指下首的两个椅子,道:“坐下说吧。”

三人落座,高起潜一边饮茶,一边扫视着丁原道:“蜂窝煤乃是出自你手?”

丁原如实答道:“回公公的话,正是小民研制的。”

高起潜努了努嘴,缓缓道:“杭州巡抚送的西湖龙井,味道尚可,你们也品品吧。”

赵丹和丁原刚呷了一口茶,便听到高起潜继续道:“你的蜂窝煤成御用之物,不是我关照的,那是皇爷圣恩,你别出去胡说八道,乱我名声。”

赵丹赶紧起身弓腰:“小民一时失言,还望公公不要怪罪。”

“嗯。记得就好。”高起潜压了压手,示意赵丹重新坐下,转头看着丁原,“蜂窝煤是个好物件,它好就好在助皇爷一臂之力,让大臣们捐出了一些家产冲了军资。因此丁原你做出的蜂窝煤,可以记上一功!”

丁原早就知道崇祯皇帝利用蜂窝煤敲大臣们竹杠的事情,因此面上平静如水,淡淡回道:“能为天子分忧,乃是小民的福分。”

高起潜赞同的点了点头,拱手朝紫禁城虚虚一礼,道:“你这话说的在理。如今朝堂之上,奸佞当道,不少封疆大吏也各怀鬼胎,就说有些军政要员吧,稍微有点战绩便居功自傲,不尊王命,比起他们,你们这份心才是难能可贵啊。”

丁原仔细听着,总感觉高起潜似乎话里有话,但他到底所指何事,丁原也不好猜测。

放下了双拳,高起潜说道:“所以我说,你这蜂窝煤有功!”

不过高起潜说丁原乃是有功之人,也并不会赏赐丁原任何东西,基本只是一句口头表扬而已。

丁原谦虚回道:“高公公过誉了!小民受之有愧!”

眼看谈话进展顺利,赵丹便打算趁热打铁,说出了此行目的:“高公公,丁兄弟有功,但也惹了些得红眼病之人。最近便遇上了一些麻烦,希望高公公可以替丁兄弟做主,不要让好人蒙冤。”

同类推荐
  • 乱世英豪之草莽崛起

    乱世英豪之草莽崛起

    看遍三国英雄,笑看当下人生。看过三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偶像,小作带你入围三国,与诸侯沙场争霸,体验属于自己的另类三国剧情
  • 风雨战歌

    风雨战歌

    武王伐纣,火焚鹿台,东海大军,时空穿越,征服异世,流传百代,压迫良久,服从?反抗?大争之世,群雄并起,时空涟漪荡漾,许久不见的时空大门再次打开,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 秦·君临天下

    秦·君临天下

    人常说功高莫过救驾,白宣不仅救了皇上还一直竭尽全力保护皇上。他让皇上从质子变成了太子,再变成王最后成了皇帝。皇帝一直管白宣叫大兄,即便皇帝把白宣关进死牢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这个称呼。而满朝文武敬他的称白宣为君侯,怕他恨他的称他为权奸。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可是皇上被白宣指着鼻子骂的时候不仅没生气还低头认错,想办法哄白宣开心。白宣,前世是顶尖杀手,现在是大秦人屠之孙,他努力改变着大秦,他能成功吗?本书纯属虚构,并非正史。
  • 齐国故城临淄

    齐国故城临淄

    《齐国故城临淄》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唐代年间

    唐代年间

    唐代。一个和谐安宁,却又暗藏着矛盾,冲突与纠纷的时代。一个嘻嘻哈哈,却又阴冷森然的杀手,降临在了这个矛盾的时间点,恰好是那李世民发动完玄武门之变之时!李世民登基,杀手穿越到了其长子李承乾的身上,帝王,不?我的目标,是世界各地,星辰大海!
热门推荐
  • 我真的不会打球

    我真的不会打球

    这是一个跳高运动员在篮球场上混日子的故事
  • 快穿:浴火重生,太傲娇

    快穿:浴火重生,太傲娇

    研夭从未如此喜欢过一个人,喜欢到就算等了千年也从未想过放弃。为了复活他,研夭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做交易。“想重生吗?我帮你啊。”本文是女主让别人重生,讲的也是别人重生后的生活不喜勿喷。
  • 在华五十年

    在华五十年

    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记录了中国近现代最风云激荡的历史,对于毛泽东、蒋介石等历史人物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画和分析。从当今的视角去审视那段历史,会有一种别样的体会。
  • 异世美味人生

    异世美味人生

    (不甜你拿我脑袋扣篮这是一个讲述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兽世遇见四只兽然后过上蜜里调油的幸福生活的故事。楚挽卿穿越到了外星,这里到处都是可以变成人的野兽,比如她家里的那只会撒娇的老虎、木块脸的蟒蛇、小傲娇的花豹还有大暖男信天翁。都太可爱了吧!一定要抱起来亲!兽世太危险?生活太艰苦?怕什么,万能女主光环在!每天美男环绕,轻松闲适,实在不能太开心!
  • 宅女成魔

    宅女成魔

    这个故事讲述了女主角的心态渐变的感受;当眼泪换不回一切,当低崛的气压布满了她内心的世界时,发现它早已千仓百孔,满目苍凉;抓不住崩裂的线,留不住时光的沙砾.漫长的黑夜降临了,脚下的路只要勇敢的走过去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是阳光或是……泥泞下的孤单。再苦再累的过程都要咬牙坚持,哪怕让心门冰封,哪怕没人站在你的身后。
  • 至尊魔君纵横都市

    至尊魔君纵横都市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时,上一世在修真界掀起血雨腥风的魔君重生了,且看一代魔君重生都市,张狂无敌,逍遥花都。
  • 万花筒从声之形开始

    万花筒从声之形开始

    新书《从雄兵连开始骇入无限》已发布,欢迎移步观看。穿越到火影位面宇智波一族的九夜,在惨经灭族之夜时,意外激发了万花筒,被一个特殊的瞳技带到了了声之形位面,以此,一段穿梭诸天的旅程,悄然开始…群号:878675270新书《日综店长生涯》,欢迎大家观看
  • 女权之我的正公脾气超火

    女权之我的正公脾气超火

    这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男子穿越到一个女权世界的故事。(本书非正常更新,已经有一位书友心态炸了,慎点。)
  • 茅山捉妖师

    茅山捉妖师

    战争年代,出身寒微的茅山术法沐天阳和自带一条白绫神器的小织偶然结伴捉妖。看尽了人间丑恶繁华,最后平淡归真。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