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88000000008

第8章 善待孤独:孤独是座用之不竭的宝藏

有人费尽心思去结交各种人,拼命把自己融入人群之中,生怕被时代落下;有人避开喧嚣,一心一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人际往来,有取有舍。前者往往奔波劳累,使出浑身解数,仍然感到生命的真谛离自己那么遥远;后者懂得与人交往的妙处,更懂得在孤独中沉淀和挖掘自我的妙处。

没有人能脱离社会组织存在

在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1719年出版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里,主人公鲁滨孙酷爱冒险,经常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遇到大风浪,好不容易捡回一条性命。第二次又偷偷出海到非洲,并小赚了一笔钱。第三次被人俘虏当了奴隶,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可过了一段时间,他仍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鲜与好奇,决定再次出海。

第四次航海时,不幸惨遭意外,船上其他人全部遇难,只有鲁滨孙活下来,鲁滨孙只身漂流到一个几近荒芜并无人烟的孤岛上。孤岛上什么也没有,要生存下来是非常艰难的。然而鲁滨孙会游泳,他游到沉船的地方,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了下来。做完这些后,为了防止晚上有野兽侵袭,鲁滨孙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在洞里,他自己做了简单的桌、椅等家具,平时没事就提着猎枪打野味作为食物,渴了喝溪里的淡水。

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往来船只,回到大陆上的日子是那么遥远,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并且捕捉野山羊将它们驯服繁殖,他还自己制作陶器,在荒岛的另一端建了一个“乡间别墅”和一个养殖场。鲁滨孙一边在此生活一边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直至15年后,他在岛上发现脚印与人骨,他非常警惕地观察周围,并在第24年后救出了一个差点被野人吃掉的俘虏。救他的那天正好是星期五,鲁滨孙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此后,他们两个做伴,后又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夺回了船只,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

有人说,鲁滨孙的经历说明,人是可以脱离社会组织存在的,比如鲁滨孙就在孤岛上生活了将近30年,没有朋友亲人,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靠自己一己之力生存,单单从鲁滨孙的荒岛求生故事里,我们就要惊叹,一个人的能量居然是那么大!当然,这与鲁滨孙出色的个人修养也有关,他是一个坚强的勇敢的漂流者,天性永不疲倦,永不安生,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他三番五次地离开原本安逸无忧的生活,冒生命危险出海。每遇困境,总是理智勤劳,从不怨天尤人,只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改造荒岛生活,他一个人,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顽强生活了将近30年,并将荒岛开辟成自己的家园,这一点,多么令人惊叹啊!

谁说人不能脱离社会组织存在,鲁滨孙不就在事实上脱离社会组织存在了吗?他没有单位,没有领导、上司,没有朋友、妻女,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座荒岛一个人,甚至连活动物也少……

然而,所有学过马克思哲学的人,都会读到这样一句话:人类的实践是离不开社会属性的。换而言之,鲁滨孙虽然一个人活在孤岛上,但他在孤岛上的生存技巧,一刻也没有脱离过人类的社会性。他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井然有序的欣欣向荣的家园,这些生存技能都是从之前的社会组织里面学来的。他流浪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取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并且收服了一位忠心的仆人“星期五”,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典型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他一方面与自然为伴,与孤岛上不能说话的泥土植物相守,孤独到极端的生活让他只能与自己信仰的神明无声对话,渺无人烟的环境也并没有让他自暴自弃,恰恰相反,鲁滨孙在这孤独中强大地完成了自我生存的修炼,为他日后走出孤岛重新回到社会生活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如果我们置身荒岛,有几个人有鲁滨孙那样的勇气、胆识、智慧、生存技能以及耐得住寂寞的决心?人生路上,我们脱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即便周围遍是人,我们常常还要为得不到理解的孤独而痛苦颓废。无数人比鲁滨孙有更美好的天然生存环境,但跨不出心理的障碍,将磨难坎坷看得太重,绊在脚头,使自己不能好好地前进。我们总是憧憬着,如果逃离开眼前的社会,是不是能得到更多内心的安宁与幸福,是不是就能像鲁滨孙一样活得更好?

不要忘记了,鲁滨孙置身荒岛二三十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类社会的向往!最终他还是选择落叶归根,回到生他养他的英国结婚生子。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孤独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难以摒弃的自然属性。这个社会上没有不孤独的人,只是敏感的人孤独感非常强烈,而大部分人表面不当一回事罢了。低等动物也要分群居和独居两种,何况人呢?群居动物害怕孤独,独居动物都喜欢孤独。人本质上便是离不开群居生活的独居动物。所以我们往往既害怕孤独又喜欢孤独。对孤独的喜欢,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一般人都是点到为止的喜欢,因为过于沉湎其中,和整个世界脱离开来,回到现实中,又难以生存下去。只有如鲁滨孙一样,从不畏惧,但也从不丧失对人类社会美好的向往,才能安然处之。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人们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觉到孤独,怕由孤独感引发莫名的焦虑、恐慌与不安。

古版《圣经》里,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人原本是一体,上帝嫉妒人类无忧无虑的生活,把人劈成两半,一半为男,一半为女,这样人类一生下来就不得不面对孤独与不完整感,只有努力寻找到另一半,才能摆脱孤寂的折磨。

这说明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需要的,没有谁天生下来就是自成一体,可以与世界不打交道安然活到老去。何况,在现今的复杂大环境里,一个人,单枪匹马,想靠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显然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刘备三顾茅庐为请诸葛亮,唐三藏西天取经需要悟空、悟能、悟净和白龙马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到底。《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再清高也希望在秋窗风雨之夕薛宝钗过来和她说几句心里话。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形形色色,有的光芒四射,有的臭名昭著,更多的人平淡无奇。我们置身其中,或羡慕他人的光环或鄙夷臭名昭著者,而更多的是在平淡无奇的现实社会中,饱受成年世界灰色地带的打磨。活着一天,就得与世上之人打交道一天。我们任何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组织而存在的,即便是荒岛上的鲁滨孙,他也需要“星期五”的陪伴,脱离社会组织二三十年,回英国后第一件事居然是结婚生子。

毫无疑问,人的生存,需要其他人的互助合作,在奋斗的路上,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需要向他人学习,也需要处理好自己的社会关系。

懂得享受孤独很重要

1886年5月15日,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死于肾脏疾病。她在《孤独是迷人的》书中最后一则日记中写道:“我不会有肉体的子嗣,但我有神圣的安慰。上帝给了我一种不同的繁衍方式,我的小孩来自我的心灵,我永远的子嗣,我灵魂的狂喜。我欢迎这快乐的阵痛,让诗与创造者分离。现在让岁月见证它的成长,让未来为这个选择评断。这些事情我会向父亲解释,如果我可以的话,也请他耐心地等待将来的收获。”

艾米莉·狄金森,作为19世纪美国女诗人,青少年时代生活平淡无奇,受正规宗教教育。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她在与世隔绝的孤独中埋头写了30年诗,留下诗稿1700余首;生前只发表过7首,其余的都在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她的诗歌在死后面世,震惊整个美国文坛。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美国人献给狄金森的铭文是:“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

如果评比谁是美国最孤独的人,或许艾米莉·狄金森能被排为榜首。孤独,这一个敏感的话题,它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从某个角度来说,呼吸着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患者,每一个人在自我的世界写着给自己的孤独书。只是有人当孤独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有人却沉溺其中,把它看作迷人的正面力量。在这股力量里,艾米莉·狄金森幽闭在个人心灵深处,终身未嫁,未出过远门,一心一意地写心灵深处的诗歌,那些诗里有花,有树,有月光,有爱情,也有死亡。凡世间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美好情感,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里全都有,只因,她会享受孤独。

这里并不是规劝每个人都成为艾米莉·狄金森那样与世隔绝去写诗的自闭诗人,只是在告诉大家,当你在熙熙攘攘的时代旋涡里出不来,感到众人抛弃了你,你独自在孤独的黑宇宙中感到生的颓废与绝望时,不如想一想艾米莉·狄金森。这个世界上,比我们孤独的人,多的是啊!如果鲁滨孙在孤岛上不能安然享受孤独,估计他早在绝望之中将猎枪的子弹口对准了自己的头部。如果艾米莉·狄金森不能在孤独中感触到更多美好,那么美国的诗坛也将大失其色。

孤独的体验人人都有。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悲伤的情绪,“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凝聚个性的心境,在心平气和之中,能体会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重量,也便有了真正的自我。世界上许多艺术大师的灵感来自孤独,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从孤独中诞生而来。而最有成就的人,不管哪行哪业,多是在孤独中产生的。悉达多没有悟道前,在孤独之中痛苦,于雪山修行六年,从每天只吃一颗稻谷,到七天一颗稻谷,自己瘦得不成样子,直到有一天大彻大悟。没有极致的痛苦与孤独,他无法参透这人世间万象的智慧,也没有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悉达多。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便带着一种浓浓的孤独意味,不管是《古诗十九首》,还是屈原、李白、苏东坡、曹雪芹……在孤独的智慧里,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神圣的宗教情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诗词散文杂文,大多分为儒、释、道三家情结。李白、陶渊明偏向道家,王维则偏向佛家。东方的宗教,显然是一种诗意孤独的产物。而古今中外几乎所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往往都是经历了内心长时间的孤独,才沉淀出显达智慧。不要嘲笑孤独,也不要恐惧孤独,当孤独感压顶而来,我们无法摆脱时,不如遵循内心的意愿去好好享受。

孤独成就高贵,成佛修身也是在凤凰涅槃般的孤独里诞生。整天为世间的功名利禄忙得不可开交永远无法静下来,并追求肤浅的刺激快乐的人,是无法体验到人生那一种孤独智慧的强大的。大部分人的性格有多面性,有时开朗,有时封闭自我;有时活泼,有时安静。当孤独感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重重压在心头时,或许我们更该平静下来,将心放空,在这孤独里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在孤独中自在自得,那样的人生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在周围过于喧嚣热闹的时候,我们会说:“就想一个人好好地待一会儿。”人总是需要一个心灵空间的。如果会享受孤独,那么当孤独来临的时候,我们将心情调节到一种舒适放松的状态,在静静的夜晚,感受时间飞逝,领悟活着的真谛。或许我们会更加懂得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的生活。

我们不用刻意拒绝孤独,升华与净化孤独感比逃避更重要。诚然,不是所有人都是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更多的是平凡人。平凡人也有怀旧和品味孤独的必要,但是当孤独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又要学会超脱。

对于有些不合群的人,孤独是侵蚀心灵的一种心理状态,过于自闭也会成为一种病态。不管是学习还是与社会打交道,都有诸多不便。许多孤独感强烈的职场新人,不善言辞,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轻易地就陷入了“人群孤独症”中,这种孤独症,不仅影响一个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让心灵受到伤害,还影响学习与生活。学生过于不合群,影响学习成绩并容易和同学之间滋生误会和仇恨。震惊中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凶手无法摆脱的孤独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走入职场之后,“职场孤独感”更会让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此搁浅,真正的才华也无法发挥。

人是无法摆脱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每当融入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时间的调节。但有的人的工作性质以及个人性格,决定了那些人难以主动采取行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一群“孤独者”。

有人说,社会职场中,短期的孤独是有必要的,要融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必须与所有人都保持必要的心理距离。观察什么呢?观察一切,从人到公司内部,包括从领导到同事每个人的做事风格,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部门之间的合作运作方式。

我们常常听说“怀才不遇”,就是因为很多人往往吃亏在只考虑做事,没考虑到观察和在观察中做人。如果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进了新公司,急于做事表现自己,这样错了吗?主观上没有错,但对一个新人来说,客观上会损害别人。新人来了,有的老人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抢走,“抢走”就意味着失去谋生的本钱。如果新人态度不那么好,老人又担心自己费了半天劲,培养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白眼狼,如果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传给新人,新人将来也许会过河拆桥,这是老人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说白了,就是自我保护,以保证自己的生存本钱。所以自古以来,就好像师父带徒弟,大多师父往往留一手。所以职场上孤独感很强烈的新人一定要谦虚做人,与人为善,主动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为人处世是可以信任的,不是自私的,不会只考虑自己往上爬,而是兼顾大家的利益,大家都愿意来帮你,并且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好话。

初入职场难免会有强烈的孤独感。这些经历是每个工作的人必须经历的,但是学会挣脱职场孤独症,才能顺利融入新的集体中,才能在这一片领域有所突破和上升,而非一味逃避,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这样的孤独感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伤害。

说白了,世界上人人都是孤独的。强烈的孤独感,处理不当会变得比毒药的危害还大,处理得当,孤独就是一段云淡风轻的惬意空白。更多时候,我们应当坦然面对,坦然面对眼前的人生,也坦然将孤独化作一种享受。

你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吗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为了寻找心中真佛的苦行僧刚好走到一个偏僻的村子中。村子到处黑漆漆的,人们在小路上默默地走来走去做自己的事情。苦行僧小心翼翼地穿过这一段路,到转弯的地方,看见远处隐隐有灯光亮起,并且越来越近,人们看到灯光,高兴地说:“瞎子过来了。”

“瞎子?”苦行僧问。

“是啊,都瞎了很多年了。”村人回答。

瞎子又怎么会点灯呢?苦行僧不解,一个人双目失明了,今生无缘桃红柳绿的花花世界,白天和黑夜对他来说不是一样的吗?这样的人,在大晚上提着一盏灯笼,岂不是自取其辱?

灯笼越来越近,昏黄温馨的灯光从深深的小路上晃到僧人的鞋子上。苦行僧忍不住好奇地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挑灯笼的人说:“是啊,从来到这个世界,我眼前的世界都是一片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我能感到太阳已经下去,现在一切都在黑暗之中。我听说黑暗里,没有光亮,那些双目明亮的人也将和我一样变成盲人。所以我点了一盏灯,有了灯,夜晚总能看清一些东西的。”

僧人恍然大悟:“您真了不起,为了别人照亮这个世界。”

盲人一点也不领情地说:“不,我是为自己!”

苦行僧非常诧异:“为你自己?”

盲者缓缓地问僧人说:“夜色混沌,双目成盲,您是否因此撞到过别人或者别人因此而撞到你?”

僧人说:“这是难免的,黑灯瞎火的,刚刚还被两个人不小心碰到,大家都差点摔了。”盲人微笑着说:“您看我,从来没有在夜晚被人撞到过,虽然我的双眼看不见,但是因为挑了这盏灯笼,照亮了别人的路,也照亮了自己的路,别人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如醍醐灌顶,仰天长叹:“我长途跋涉,远走天涯,只为寻找心中真佛,我以为佛在极远处,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眼前和身边,人之佛性,就如明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佛也会看到我自己的。”

是啊,是谁说“瞎子点灯——白费蜡”呢?人性里许多大智慧,都是藏在最寻常不过的生活里,瞎子点燃了手中的灯笼,也是点燃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不仅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就是在照亮自己。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容易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对别人的要求太多,潜意识里就希望他人都以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处世方式跟自己打交道。我们容易一点不顺心就对整个世界上的人抱有强烈的敌意,认为他人一点也不理解自己,整个社会是这样冷漠与残酷。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等待别人的靠近,我们现代社会有太多的提防与猜测,却恰恰没有想到: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将心比心,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己修为的升华。

亚洲首富李嘉诚曾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欧洲著名银行家罗斯柴尔德由开旧工具店起步;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马克斯—斯宾塞最早只是一家寒碜的西装店;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靠在酒精中添加药用生姜液制造姜汁啤酒发家而步入国际市场;日本浅野建筑的创始人浅野总一郎靠在神田卖水起家,后成立浅野水泥公司,被称为日本的“水泥大王”。

商场如海,沉浮熙攘,唯利是图,有人说无商不奸。但是如果一个人怀着做大事业为民造福之心,而不仅仅满足于赚几个钱,如果能够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考虑,让利益出面调动别人,而不仅仅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反而更能使万事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展。而在此期间,无疑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财富。还有什么比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更能打动人心呢?

许多世界有名的董事长能将生意越做越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懂得善待他人,熟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事业。他们掌握了那种出售好像没什么大利的物品却能从中获取利润的智慧。他们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马上回收资本,即使是看似垃圾的废品都有可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源泉。比起只是寻求看似精美的成品,还不如重新审视、发掘旧物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商业活动,就有机会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观念。生意人尚且能将站在别人角度考虑当作自己的谋利智慧,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呢?

有一位迷茫的年轻人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幸福,同时又能带给别人快乐?”

白发苍苍的禅师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

年轻人说:“禅师的意思是,在我感到非常痛苦的时候,把自己当作别人,痛苦就不会那么强烈;当我感觉到非常开心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么再热烈的情绪也会变得平和淡然一点,您是这个意思吗?”

禅师点了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在别人痛苦的时候,将心比心去领略别人的痛苦,懂得别人的难处,救别人于危机之中,禅师您这个意思我明白了。”

禅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年轻人说:“只有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每个人,保持每个人的独立性和独立思维,人与人之间才能相处得更加和谐。因为人际关系就像刺猬一样,靠得太近了会互相伤害,离得太远了又会冷到。”

禅师赞许地说:“你说得非常好,那么,我这里还有第四句话,就是不要忘记把自己当成自己。”

年轻人想了很久,但还是不明白如何把自己当成自己。因为他发现禅师送他的四句话,总结起来是互相矛盾的。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都是在教一个太把自己当自己的人,如何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多多考虑。

年轻人说:“我不懂,要怎样才能把自己当成自己?”

禅师高深莫测地一笑说:“这个嘛,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

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叩谢离去。

多年以后,年轻人才渐渐明白,以自我为中心会让人失去朋友,陷入无人之境般孤独,而完全以别人为中心,则会失去自我,同样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一样陷入无人之境般孤独。一个人,只有尊重每个人的独立空间,坚守好当下位置,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春风得意,时刻都不要忘了换位思考,想想别人,反思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才能把敌人变成朋友,把朋友变成手足,并且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在成长道路上,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面对纠纷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我们是否常常反思自我,将心比心,像关心自己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他人的利益与情绪呢?我们无数人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作为座右铭,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就如去寻访禅师的那位年轻人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如此微妙复杂,离得太远过于寒冷,靠得太紧又常常互相伤害,唯有不远不近,保全自我,为他人着想,才能走得更加长远。瞎子眼前无光,而手中执灯,照亮了别人,也是照亮自己。同理,不要以为为别人着想那么难,老人常言吃亏是福气,人心都是肉做的。

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的人,别人也心甘情愿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

世人的优缺点就如自己的镜子

照镜子,是每个普通人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情之一。通过镜子,我们能及时修正面孔上不得体的细节,整理凌乱的发型,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个时常热爱镜子的人,一定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必然得体,走在人群中必然自信,镜子是如此寻常又美好的物件,它能让别人眼里的自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自己眼前。然而,普通镜子只能照清面孔是否整洁,心灵镜子才能照出人性的美丑。

什么是心灵的镜子呢?唐朝宰相魏徵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徵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唐太宗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与脾气,有时候也会被魏徵说得勃然大怒。可魏徵从不看君王的脸色,毫不畏惧,照旧该说的说,该指责的指责,他从来不怕说出来的话皇帝不爱听,甚至专挑唐太宗不爱听的说,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唐太宗也很了不起,能忍耐下来将魏徵的意见听到心里去并付诸行动,魏徵为唐朝初年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平常,唐太宗有时候对魏徵是又怕又厌恶的,然而,等魏徵病逝后,唐太宗却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做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失去的这面珍贵镜子,便是魏徵的直言之镜。魏徵的言语多是针对唐太宗的言行展开,总的来说,唐太宗还是在借魏徵之口以自己的优缺点为镜,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无处不成镜子,他人都可成镜。

理想是一面镜子,现实也是一面镜子。理想的镜子告诉我们前头景色美好,值得为之奋斗努力,现实的镜子告诉我们要面对生活的残酷与生存的竞争,我们要学会正面现实,而不管是理想之镜还是生活之镜,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明确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让自己更自信。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指一个人要善于反思总结,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镜子。以自己的行为做镜子,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司空见惯的。而以他人做镜子,则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到达这个境界。

什么是以他人做镜子呢?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各国讲学,宣传“仁爱”思想。由于当时各国诸侯混战,孔子师徒一行经常遇到危险。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依靠的时候。”

在这个故事里,孔子以颜回的品格照见人类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便是以他人为镜子。

通过别人的言行照见自己的缺失,这是睿智者的选择,是有社会责任者的人生使命,是人格健全者的自我修养。人这一面镜子,照亮的不仅仅是脚下的路,还有前面茫茫的未来。有什么比眼前鲜活的例子更加生动呢?

以人为镜,他人身上的优缺点都能借来观照,拿着这面镜子,对于他人身上讨厌的习气和言行,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是否同样有;他人身上美好的品德,我们同样可以拿来勉励自我。有了这面镜子的观照,我们更有勇气和智慧走完当下的路,拿着这面镜子,在前面的路上就能少走许多弯路和错路。

只要活着总有好事情发生

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我们总会绕回这个问题,在夜深人静无眠的时候,在窗外冷雨渐歇的时候……我们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究竟是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呢?为什么会有眼前的纠纷与困境呢?人生既然还长,活着就有困扰,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如此辛辛苦苦奋斗,成功又怎样失败又怎样?最后都是随着时间流逝变成散尽在人世间的尘埃……

有一位女性朋友,从小到大在学校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令人艳羡的家庭和安逸生活。可是这个思想丰富的女性朋友,备感人生没有意思,她不快乐,又找不到解脱的方式,她失眠很严重,想到死,是不是死才是唯一的解脱呢?

她在后半夜辗转反侧,严重失眠影响她白天的工作状态和日常生活,她不得不去求助心理医生,流着眼泪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会一直想死,而不是想好好地活着?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遇到灾难死里逃生的人,有那么多活在贫穷恐惧里被迫放弃自己意志的人,有那么多背着沉重的负担或天生有什么缺陷被人瞧不起的人,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这样健全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好的人,却非常痛苦,感到没法活下去了?”

心理医生告诉她,平静下来,偶尔出去旅游看一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与人打交道,有一份平常心,并且让自己忙起来,忙得快乐。因为活着,并不是为了一个终极目的,活着就是活着,每一天都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听归听,道理谁不懂?也只能好当下那一会儿,过后还是先前的样子,被想死的念头苦苦纠结,一边纠缠的同时一边拉着自己劝:要活着,要好好地活着,不论发生什么都要活下去!生命还没绽放就想着死去是不可以的。

直到有一天,她很久不联系的另一个朋友给她电话,倾诉内心的苦,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工作,还是丈夫、双方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同事关系……每一个亲密得分不开的人都有让她觉得痛苦的地方,并且是不能解决只能硬着头皮面对的痛苦,无可申诉又难以名状……先前总是想着死的女性朋友静静听着自己闺密的烦恼,完全理解对方那种绝望的感受,对方提到了死,说真的恨不得一死了之,这样没完没了的下去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又不能死,因为孩子那么小,她死了她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还有父母与其他的亲人,她死了,谁来替她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家里那一大堆不能解决的问题,又有谁来修补呢?……

两个人聊了许久许久,直到几小时之后,彼此心灵都安静明净起来。挂掉电话之后,这位女性朋友想起自己安慰闺密的那些话,居然说出了这些令自己都惊讶的:“一个人有权利和责任活着,不要说为了小孩子,为了自己父母,或者为了什么听上去很高尚很有责任感的理由,你死了,你孩子就不活了吗,他还是要成长的,只不过生活里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你死了,你的父母就不活了吗,他们还是要过生活的,只是那种悲痛;没有人能够体会,但是痛苦过后,还是要平静地生活。一个人不要把活着的理由建立在其他人的身上,好像你是为了其他人活着似的,你是为了自己而活;同样,一个人不要把痛苦的罪责加诸到别人身上……”

这一番无意识发自肺腑的话,同时点醒了两个人。不管是电话那头听的人还是电话这头说的人,都承认人活着其实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我们总是把生活里遇见的痛苦感受的罪源归于其他人。可是,谁也不用为别人的痛苦埋单,人生是残忍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痛和迷惘付账。

既然同样的生活,痛苦也是过,乐观的享受也是过,为什么不转变一种心态好好活下去呢?

既然连死都不怕了,为什么不干脆朝着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方向痛快地活一把呢?

艾尔弗雷德·苏泽曾说过一段名言:“长期以来,我都觉得生活——真正的生活似乎即将开始。可是总会遇到某种障碍,如得先完成一些事情。没做完的工作,要奉献的时间,该付的债,等等。之后生活才会开始。最后我醒悟过来了,这些障碍本身就是我的生活。”

在琐碎的烦恼前,有人选择轻生,更多人总是将生活的期望放到以后,心甘情愿地痛苦着,过着自己并不最想要的生活,他们说,等等吧,未来都会好的,等结了婚,生了孩子,生活大事都办好了,什么都定下来了,一切就都好了。可什么是定下来呢?真的定下来我们就老了。或者等有了孩子,又因为他们不懂事还不会照顾自己而牵肠挂肚,以为等孩子大些了,他们能独立了,自己就轻松了。可等孩子们进入青少年时期,当父母的还是同样苦恼,只是想着过了这个叛逆阶段,孩子进入大学了,进入社会有责任感了,幸福就会到来。人永远这样憧憬着,将就着眼前,等到孩子进入社会了,又担心孩子成家立业,担心孩子的孩子……人们在无止境的埋怨与期待中活下去,想着等有更多钱,就能去度一次美妙的假期,等退休后,生活一定会完美的……而事实的真相是,没有任何未来比当下活着的这一刻更为宝贵。与其活在无止境的期待里,为何不接受眼前的现实,保持快乐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苦也好,乐也好,离别也好,相聚也好,只有喜怒哀乐都集全了,眼前百味杂陈的现实生活,才是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所谓的困境,也是生活里的一部分。我们畅享欢乐,更应珍惜艰难时的动人时光。

人人赞美牡丹盛开时的艳丽动人,又有谁看到牡丹在孕育的过程中,是如何努力地吸收阳光雨露,是如何把根深深地扎入泥土中汲取养分,又是经过多么漫长的成长,才收获了那短暂的烂漫花开?大自然中的草木在生命的过程中尚且知道吸取精华茁壮成长,不畏过程的艰辛,又何况我们人呢?

何必去计较种种不如意,一山更比一山高,你努力,永远有人比你更努力,你以为自己很优秀,永远有人比你更优秀出色,若是比凄惨,也永远有境遇比你更凄惨的人。我们没有必要自卑也没有必要自负,以平常的心态,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珍惜所遇见的一切,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就是很大的奇迹。

人生易老,百年光阴,这短短的一生哪里还有那么多时间去等我们难过与绝望,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所以又何必为生活中暂时的苦与难意志消沉?这世界上哪一样情感不是千疮百孔,哪一个人不是历经艰辛才攀上某一领域成功的顶峰?

好好活下去吧。连漫画片里的樱桃小丸子也总是说:“只要活着,一定会遇上好事的。”

感恩生命里的所有苦难

美国著名演员西尔维斯特·史泰龙1946年生于纽约,1970年跻身演艺圈。1976年自编自演《洛奇》系列电影首部。1977年凭借电影《洛奇》获得第49届奥斯卡与第3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提名。1982年自编自演《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部,凭《洛奇》和《第一滴血》两个动作电影系列成为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的代表。1984年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1992年获得第17届荣誉恺撒奖。2002年被授予“千年动作明星奖”。2003年以《第一滴血》中的兰博当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评出的“影视作品中的十大铁血猛男形象”。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被授予“电影人荣誉最高奖”。2010年获得好莱坞事业成就奖。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而是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这样一个事业辉煌、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您若惊叹于他人生顺利,一定有令人艳羡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才能取得不一般的成就,那就大错特错了。

史泰龙的家庭成长史曾是一部苦难史,他的父亲嗜赌成性,母亲酗酒厉害。父亲在赌桌上输了钱,回去就打老婆和儿子,母亲喝醉了酒,也拿儿子出气。儿时史泰龙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鼻青脸肿,皮开肉绽,横眉竖目。这样地狱般折磨的环境中,他无心学习,很快就离开学校,终日在街头游来荡去,混一天算一天。

混到20岁那天,发生了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对史泰龙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刺激。他反思自己,难道一生就这么混下去,和父母一样,酗酒赌博,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这样陷入地狱一样的生活之中吗?然后自己的家族永远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

史泰龙挣扎了许久,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他要成功,要受到社会尊重,要成为与父母完全不一样的人!可是去做什么呢?白领?那要文化,是没有可能的。商人?那需要本钱和智慧,对一无所有的他来说也太难了!后来他想到了演员这个职业。

当演员,不需要文凭,也不需要本钱,一旦成功,名利双收。虽然他的长相并不是很出色,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也从无任何“天赋”的迹象,但史泰龙太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为了这生命里唯一的一线光,他决不能放弃!

为了梦想,他来到好莱坞,到处找人,到处哀求机会,明星导演制片都认为这个人一定是疯了,对他压根儿就不搭理。

拒绝的次数越多,他心里的信念越坚定,他想:世间所有失败都有原因,找准了原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将每次拒绝都当作学习的机会,从中总结各种经验,一遍又一遍琢磨练习,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两年过去了,他身上带的钱都花光了,遭遇了1000多次的拒绝,依然没有人愿意给他机会,连尝试一次的机会都不给。他在黑夜里捶墙痛哭,难道赌鬼的儿子就只配当赌鬼吗?

不,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除了这条路尚有一丝希望,其余都是死路。

他在好莱坞打工,靠做粗重的零活来维持生存。繁重的劳动之余,就琢磨着怎么继续朝目标前进,后来他决定换个方法试试: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因为两年后的他,早已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两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都是一次学习与进步的机会。加之在好莱坞摸爬滚打观察了整整两年,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种导演:“这部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人们看了他的剧本,认为内容非常不错,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史泰龙激动而紧张。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做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拼尽全力地投入其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千锤百炼的总结。

没想到,第一集电视剧就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史泰龙成功了!

史泰龙的故事告诉许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想要做成一件事,总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但看你怎么面对困难与挫折。如果是消极的态度,所有失败都是吞噬生命能量的恶魔;如果是积极的态度,百折不挠,把每次被拒绝都当作总结学习的机会,不断努力,不断尝试,意志在这些失败中越来越刚强,最终你会成为生活的强者,收获内心最渴望的成功。

所以,我们感恩生命里的欢乐,更要感恩疼痛与愁苦,世间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我们感谢困难和失败,便是感谢其中所孕育的成功。当你克服了困难时,你的经验、心态、能力等都会有所提升,这就是困难给予的最大财富。人类一旦把困难当作成长的助力,而不是视之为洪水猛兽,便将多一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会多一些收获和建树。

世间万物生长均有规律,想收获回报先得付出。农民春天在田野里播下种子,忙忙碌碌整个炎热的酷夏,秋天才能获得累累果实;被人们踏在足下的平凡无奇的小草,也得经过寒冬漫长的等待,积蓄整个冬天的力量,才能在春天拼尽全力破土而出,当一片绿意盎然闯入我们眼帘之中,当我们为野草的生命所震撼,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的顽强可贵。草木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

时光如此匆匆,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错过许多……因此学会感恩地去生活,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平常人的快乐,不要总是在踌躇满志与万念俱灰的大悲大喜之中度日,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里细细体会,越体会,越珍惜,越感恩,心怀柔软与爱,快乐感染给旁人,身边又聚集了更多的美好。

时间从不因一个人感到日子过不下去了就会停留,逝去的时间回不来,流下的泪水不能浇灌出欢乐的花朵,与其沉湎于郁郁寡欢之中,不如睁开眼睛去发现奥妙。生命之中从来不缺美,只缺发现美的眼睛。

一生中能有多少个春夏秋冬轮回?活下去,心怀感恩,只要活着,就能看到希望;只要心怀感恩,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同类推荐
  •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这是我们强烈的生活感受,这感受中有执拗的过去,有热烈的今天,有摇摆的未来。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而又总是伴随着小小的纠结、迷茫和挣扎。谁的生活没有呛鼻的酸辣?谁的生活少得了匆匆的笑与泪?生活给我们以最初的自觉,我们在生活里种下希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收获的喜悦,可我们总得为明天留下点深刻,比如拼搏的汗水,以及挫折的痛。生活,并不是遥远的梦。在生活里坚持的人,一定是最美的。
  • 成功处事

    成功处事

    和君子交游,如冬至后的白昼天天加长,而自己不觉得;和小人交游,好像在薄冰上走路一般,每踏一步,冰层便下沉一点,哪会不掉到冰层里面呢?没见过好学而怠惰下去的人!没见过喜欢教学生像照料病人那么勤慎的人!没见过天天自省而每月就能取悦于朋友的人!没见过勤于学习而不能改过的人!“性格就是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境由心生。征服自己,是人生最辉煌的胜利;超越自己,是生命最艰难的洗礼。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意味着不断追求前进,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出前人没有开创过的新天地。
  •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的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迷茫。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走向哪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很多人期待着自己成熟,但是从思绪上和行动上却难免犯一些糊涂。年轻,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我们甘于失败。年轻可以失意,却不应该为今后留下悔恨。站在这个崭新的十字路口,你能自信坚定地走出每一步吗?
  • 淡定:现代人的必修课

    淡定:现代人的必修课

    本书是《国学智慧丛书》中的第二本。本书作者把古代圣贤这种系统缜密的修养大智慧开发出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优美温馨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例子,奉献给读者。本套丛书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 书香女人:女人是本书值得永远阅读

    书香女人:女人是本书值得永远阅读

    女人是一本书,而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女人的书。全书以“女人书”为脉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外”,下篇重“内”。上篇首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女人书”,然后从形象、言谈、举止等方面入手,让女人学会为自己的“封面设计”加分;下篇则涵盖了女人在家庭、事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指导女人成为自己的最佳“撰稿人”。愿所有女人都能像本书一样“内外兼修”,让人百看不厌。
热门推荐
  • 一个月的想法

    一个月的想法

    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想法记录下来吧。这里只是一个月的而已。
  • 《精灵宝可梦Go》干货宝典

    《精灵宝可梦Go》干货宝典

    热门手游Pokemon Go干货宝典。全程干货,手把手教你最高效的技巧,让你在最快时间内晋升为大师级训练师。主要内容:快速升级、组队找怪技巧、节省手机电量、道具介绍、增强现实技术、稀有精灵捕捉技巧、其他秘技。
  • 雾中萤

    雾中萤

    新书《鸩赋》上传了,书号2455649,欢迎亲们来玩 --------------------------------------------------------------- 一桩离奇的命案,二个为她而亡的男人,三段暗流涌动的婚姻,四个背负沉重回忆的青年。记忆依旧鲜活如昔,爱人却已真的逝去。忠诚本是必须,猜忌这把利器只将人隔离,友谊还是爱情?永远难解的命题。谁最有嫌疑?当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时,谁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谁都不能在逃避的阴影下躲藏一生,无情的真相,终将改变回忆里暧昧不清的甜蜜,而痛苦,才是成长中必要经历的艰难旅程。揭开过去朦胧的面纱,那些黑暗里不能痊愈的伤口,唯有阳光与新鲜的空气,才能带来重生的希望与契机。
  • 阿弥陀经通赞疏

    阿弥陀经通赞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萧先森又追我了

    萧先森又追我了

    前世,顾欢颜眼盲心瞎,误入渣男的温柔陷阱,没想到最后却落得个摔下悬崖粉身碎骨的下场。重生后,她看着曾经被她无意救下的萧祁深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这个一直被她忽略的男人竟然生的这般好看。只是,一心想要报仇,手刃渣男的她没有发现,可是当她察觉她每次的计划都那么天衣无缝,顺利无比,就像是暗中有一双手总是在帮她化险为夷,她才知道她救的这个一直赖在她家里不走的男人身份并不是那么简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魔女boss联盟

    我的魔女boss联盟

    终于有一天,正义的勇者和十几位顶级玩家突破了魔王的层层防御,满身伤痕的进入了宫殿。看着风尘仆仆的勇者和玩家们,来自不同世界的数十位终极boss从王座上站起了身,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 江南如歌

    江南如歌

    从儒听闻塞上不如江南繁华。塞上人镇守边疆为人豪爽刚强,而江南人擅长经商,人娇弱却衿贵。“如歌,为何你如此不同?”如歌只想安静的翻个白眼。“我未来可是要做将军的!”娇贵塞上王子×俏皮南方姑娘“喂,小王子。我看上你了,要不要跟爷回家呀。”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