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天,老刘找到了我,给了我一大堆橡皮泥“你那个设计的东西,你能不能做出来?”
老刘抽着烟,一脑袋有些稀疏的的长发看着总是那么颓废。
我点点头“嗯,能做,咋了?”
老刘看着我,思考了一下,估计我这样的学生,他也挺头疼的。
“你做好了我请客,你做的好,我就多点几个菜。”
我一听,瞬间眼睛亮了,这尼玛好事儿啊···
“行···”我一脸的开心,随手抓过来几块看起来块头很大的橡皮泥,转身就出去了,那个图纸我都没看一眼。
今天画室没人,可能是因为假期,整个画室就我自己,小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看我,身后,颖也跟着,还有那个高三大大块头。
“你们三个怎么来了?”我一脸的好奇。
小天看着我“老刘没告诉你,今天放假啊?”
我摇摇头“我不知道啊,老刘让我做条龙给他。”
小天没说什么“你做完了,我请客玩游戏。”
我点头“对了,一会老刘请客,你去不去?”
小天疑惑“老刘啥时候,舍得出血了?”
我神秘一笑“肯定能请客,去不去吧?”
“去,怎么不去,卧槽,难得啊···”
一边的颖也点头,不过大块头却摇头“我就不去了,一会我还要回去上课呢。”
颖自己坐在一边,看着外面白皑皑的雪。
小天在一边偷摸儿的抽烟,生怕有人进来看到。
几块橡皮泥,在我的手中很快就变成了一条越出水面的巨龙,邻角狰狞,云雾相伴。
从二维的设计图到三维的橡皮泥雕塑,这一个过程在当年的我看来很正常,但在当年的老刘眼里,已经很是惊讶了。
历年,高三的学生参加冰雕比赛,基本都是老刘在设计,最后老刘自己做稿。
然而今天发生的一切,的确让老刘很是惊讶,而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老刘也是念念不忘的和后来很多年的学生津津乐道。
十几年后,老刘也很感慨的和我说,我是他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就是家里条件不好,拖了后腿。
“你确定老刘能请客啊?”小天好奇的问我。
“你都问几次了,肯定能,一会你两一起呗···”我感觉总不能剩下一个人不叫吧。
颖有些不好意思,没出声。
小天笑了笑“那当然,肯定带着啊···”
“我···”颖还想说什么,小天丢掉手里的烟头“哎呀,都是哥们,你不去也不好。”
说这话,放在窗口的橡皮泥也变得很硬了。
用过橡皮泥的人知道,这东西是一种快速的雕刻材料,和后来的油泥不一样,这东西热了就会很软,但冷冻后就会很结实,橡皮泥这是一种工业很落后的产物,在后来的发展中被很快淘汰掉了。
似乎是巧合吧,老刘叼着烟从外面回来了,看着放在窗台上的橡皮泥雕塑,一脸的笑容,招呼一声“吧那个放我办公室,咱们走。”
小天下巴都差点掉地上,颖也是不可置信的看着我···
毕竟在那个时代,让老师请客,还这么主动,挺难得,那几乎是太阳从西边飞过来了。
一顿饭,大家吃的挺开心,而我也对老刘的印象发生了不少变化,毕竟现在的老刘比以前似乎和蔼了不少。
但也就在那天后,大块头的高三大哥就再也没有来过画室了。
后来听说大块头的爸妈来过学校,还听说大块头哭了,不过在半年后大伙儿还是一起去了外地写生,喝酒,这些事情再也没有被提起来。
但这次国际冰雕比赛的名额就是三个人和一个导师,我的出现很意外,对于预定了名额的三个人来说,很是突然,但老刘做的还是很仁义,并没有将我丢开,但这一场背后的博弈中,高三的大块头是失败者,不论什么原因,至少事情的结果是如此了。
只不过这些在当初我是完全不知道的,甚至也想不明白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老刘都没有回来,我和小天依旧没什么事情就去玩游戏,而颖也是偶尔才会来画室,虽然大家关系很好,但我也能看出来,大家就是朋友而已。
·····
雪下的很大,那天老刘带着好多木箱子来到画室,告诉我,明天多穿点,来参加比赛,特地告诉我千万不要迟到。
实话说,我真的不怎么在乎,毕竟当年的我对这些的理解都是很模糊的,甚至没有概念,但这件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珍而重之。
但对于我来说,老刘的提醒还是好的,多穿点,带上手套帽子还是必要的。
第二天,我就大大咧咧的来到了画室,老刘的脑袋都急出汗了,看着踩着点儿来的我,差点没气死。
好吧,老刘也感觉我对这件事情估计不足,如此也只能忍了。
但还好,老刘给我准备了一个很厚实的围巾和手套,现在回忆起来,老刘对我还真的是比对其他人好很多。
比赛在兆麟公园,我记得这是一个抗日英雄的纪念公园,也是冰城最开始举办冰雪游园会的地方,更是最初的国际冰雪节一类的比赛现场。
我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冰块。
按照老刘说的,这冰块是自来水厂定制的,眼前这么一个巨大的冰块造价可是很高的,反正当年的我是没办法想象的。
无缝,无气泡的巨大冰块晶莹剔透,可以清晰的看到六十多厘米后的冰块对面。
“哎呀,别用舌头舔···”
刚刚伸出舌头的我,被老刘一把拽了回来。
“你不要舌头了···”
老刘一脸的铁青,这孩子,太特么调皮了有木有···
比赛一共两天,因为气温的原因,每天只有五个小时集中雕刻。
此时我才知道老刘的那些木头箱子里,都是冰雕的工具,都是老刘定制的,据说是合金钢的,为了让我们可以不会受到工具的影响,老刘可是足足拿了七八套工具。
每一套的定制当年都是两三千块,这么多的工具在当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这么贵的工具,当时老刘什么也没说更是没告诉我们,从头到尾一直强调安全,不让我们伤到自己。
那个时候冰雕的工具很少,基本脱胎于木雕工具。
后来的各种电动工具,甚至气动,热力工具在那时候都是不存在的,也一直到后来才有看到德国和美国的代表队用了一些电锯,电钻,角磨机一类的电动工具。
在当时,给我们很大的触动。
可在现在,国内的工具已经是国际一流了,有几家定制冰雕工具的厂家,几乎年年以出口为主,也算是给我们国家争光扬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