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务或琐屑,近年来,我少有闲暇亲近文学,更不消说完整地阅读一部小说了。
但是文学依然是值得我仰望的一片星空。
前不久,一位多年未曾谋面的同学将其脱稿的一部长篇小说送至我的案头。浏览数页之后,一股神奇的力量驱使我不知不觉深入到作品之中。《洈水谣》让我嗅到了一股久违的家乡味道。那山,那水,那片山水之间的风土人情,无不是我魂牵梦绕的所在,《洈水谣》摇动了我内心深处那根柔软的触角。小说中众多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际遇的悲欢离合令人嘘唏,而作品中弥漫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人情味又使我感到温暖。
先说《洈水谣》其文。
小说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一个南方小镇40年的沧桑变迁。作品中那个多情的小镇,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她经历了历史上绕不过去的贫穷。那里也曾发生过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也曾有过沉渣泛起的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小镇在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但是小镇始终沐浴着时代的阳光,在时代的大潮中一路前行,一路进步和繁荣。
小说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规模不大的革命风暴。九岭岗起义血雨腥风,可歌可泣。让人一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时期的星星之火和筚路蓝缕。后来,曾经向共产党人举起血腥屠刀的国民党西斋区团总雷新民的后裔雷一鸣,和壮烈牺牲的革命者的后人周小琼终成眷属。这样的传奇为一段历史的终结抹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也让人顿生“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慨。
小说以两位主人公的经历与命运为主线,辅之以众多底层人物的鲜活故事。既有主要人物的感情世界及心路历程的描述,也刻画了众多人物的生存状态。
王党恩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身上有着农村和农民的深深烙印,他所有的尝试和努力是为了改变命运和理想的达成。王党恩与相爱5年的恋人分手看似冷酷和不义,实则充满了英雄的悲情。他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肖遥这个角色是小说中的灵魂,是小说叙事和节奏的操盘手。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勾勒出一幅幅山村风景图和市井风俗画,串联起一群人物的命运曲线。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师,他身微言轻却心怀天下,文弱自恋却心地善良。有时似闲云野鹤,有时又像一位哲人。
周小梅貌美如花,至性至情。相爱5年的男人的最终离弃让她几近崩溃。她的孑然一身不能不说是对爱的守望。小说中写道:“至性至情的小梅似乎让肖遥能够相信,这个世界上爱情不会死亡。”
文学也是人学。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性格鲜明,他们构成了《洈水谣》中一道鲜活的人物风景线。
《洈水谣》是一部回肠荡气、旋律优美的长篇小说。作品从一条河开始,至河的终端结束。作者不惜笔墨对那条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既切合小说题旨,又与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息息相关。终年流淌的洈水宛若一首歌谣,一咏三叹,回味无穷,使得小说极富旋律美。
再说《洈水谣》的作者其人。
小说作者庄严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教师,是我的同窗好友。多年的不见,他的生存状态我不得而知。以对一个同学的了解,我认为他的书,尤其语文应该是教得不错的。我更相信,他一直在以他厚重的文学积淀影响着一茬又一茬的农村学生。在文学及小说似乎愈来愈边缘化的当下,庄严老师却不忘初心,痴情于文字与文学,默默守望他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足以让我感动。
诚然,作者也许是因为缺乏创作长篇小说的实践经验,《洈水谣》也难掩瑕疵。譬如说小说中一些人物的刻画尚欠丰满,比方说小说的语言还缺乏生活的真实性……
但是,瑕不掩瑜,《洈水谣》仍不失为一部散发着山水与泥土气息的好小说。
狗年春节,我会回到家乡,我一定再去看看多情的洈水。
胡思勇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经理,文学博士)
2018年2月 武昌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