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
在莫里哀留下的三十余部剧作中,《伪君子》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奥尔恭是个善良的老实人,热心肠,但轻信固执。有一天,他去教堂做弥撒,注意到跪在他旁边的答而丢夫。他虔诚祷告上天、狂热亲吻地面的模样,令奥尔恭感动。奥尔恭走出教堂时,达尔丢夫赶到门口献上圣水;奥尔恭送他钱,他当面散给穷人。奥尔恭认定这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圣人,把他接到家中,奉为良心导师。
奥尔恭本来已答应把女儿玛丽亚娜嫁给一个小伙子瓦赖尔,现在他改变主意,决定选塔尔丢夫做她的丈夫。
奥尔恭的续弦夫人爱米尔十分贤慧,要桃丽娜去约塔尔丢夫过来谈谈,想叫他放弃这件婚事。达米斯不顾劝阻,躲到套间内准备偷听。塔尔丢夫来了,面对美貌的少妇心荡神驰,看四下无人,便情不自禁向她百般调情。
这时,达米斯从藏身的套间里冲出来。他像往常一样既暴躁又轻率,认为这事就该告诉父亲才是。正好奥尔恭来了,达米斯便把一切都告诉父亲,揭露这个骗子的面目。爱米尔料想她丈夫不会信服,于是走开了。
塔尔丢夫在奥尔恭面前装出一副甘心受到羞辱的殉教徒样子。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一个可恨的败类,自古以来最大的无赖。上天有意惩罚他,才借这个机会考验他一番。当奥尔恭责骂儿子造谣生事时,塔尔丢夫却跪下来求奥尔恭饶恕达米斯。奥尔恭宣布取消达米斯的继承权。
奥尔恭撵走儿子后,进一步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塔尔丢夫。
奥尔恭带来了一份婚约,对玛丽亚娜的哀求,不作让步。于是爱米尔选择了唯一可能的办法,她保证要让奥尔恭亲眼看见他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
爱米尔要桃丽娜去把塔尔丢夫找来,别人都走开,叫奥尔恭藏在铺着一张大毯子的桌子底下,并预先声明,为了说服奥尔恭,她不得不暂时向塔尔丢夫献媚,让这伪君子放胆胡作非为露出真面目。
塔尔丢夫来到爱米尔身边,有点疑神疑鬼。爱米尔施展她全部的魅力,果然让答尔丢夫露出了贪婪好色的本质,更有甚者,还要她立刻满足他的兽欲。
奥尔恭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他看清了事实真相,他要撵走塔尔丢夫。但塔尔丢夫却显得异常镇静,反击道:“现在房子已属于我了,该出去的是你。”
奥尔恭垂头丧气,懊悔不及。最使他着慌的是他把一只装有政治文件的小箱子也交给了塔尔丢夫,他担心会连累寄存这只箱子的朋友。
但太迟了!塔尔丢夫告发了奥尔恭,不久便带着侍卫官一道前来,得意洋洋地要把奥尔恭送进监狱。然而事情发生了转机,路易十四早已觉察出塔尔丢夫是一个著名的恶棍,作奸犯科,不计其数,这次他告发恩人,自投罗网正好逮捕他。路易十四念及奥尔恭早年忠心报国,宽恕了他保存秘密文件的过错,并宣布奥尔恭先前立的赠与契约无效。结局圆满:奥尔恭终于同意了瓦赖尔和玛丽亚娜的美满姻缘。
《伪君子》于1664年5月12日在凡尔赛宫初演时为三幕。这部喜剧大胆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一——天主教会,以致一贯以诗人的保护者姿态出现的国王路易十四在教会的压力下也急忙下令禁演。有个教士甚至要求对莫里哀施以火刑。莫里哀没有被威胁吓倒。他加写了两幕,成了五幕韵文剧,剧终时伪君子被当众戳穿、逮捕。这个修改本在路易十四北征前得到了他的口头批准,于1667年8月5日上演,但第二天又遭到代理国政和最高法院院长的查禁,巴黎大主教也张贴告示,禁止教民“演出、阅读或听人朗诵”这出喜剧,违者开除教籍。1668年,由于天主教内派系斗争加剧,教皇颁布“教会和平”的诏书,加之莫里哀三次上书,据理力争,经路易十四批准,1669年2月5日《伪君子》终于公演,盛况空前。
《伪君子》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成熟的喜剧,揭露的是当时反动的天主教组织“圣体会”,它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进行危害法国人民、扩展教会势力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