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建筑装饰发达,是早在战国时代的事。陕西凤翔、西安等地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饰有奔鹿纹、凤鸟纹、豹纹、双獾纹的秦国圆瓦当,其艺术水平要远高于当时燕、齐等国的半瓦当。我们平时所说的汉瓦并不是房屋顶上普通的瓦,而是指的这些房屋檐头的瓦当。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屋上用瓦,应该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传说用瓦始于夏代“昆吾作瓦”,但无据可考。瓦的最早发现是西周时期。在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遗址曾出土过各类陶瓦,有板瓦、筒瓦和瓦当等。
古代,瓦的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筒瓦,如果再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瓦当即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亦叫筒瓦头,主要功能在于保护屋顶檐际的椽头,不被风雨侵蚀,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
瓦当有着强烈的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瓦当是西周早期的,为半圆形硬质灰陶,有素面和纹饰两类。到了战国时期瓦当的纹饰已是异彩纷呈,以秦国的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瓦当的图案更加丰富多样,构图饱满,形式也益加华丽。秦代瓦当,绝大多数为圆形带纹饰,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此外,秦代开始有了吉祥文字瓦当,例如咸阳等地曾发现“唯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12字篆文瓦当。
两汉瓦当直径多为15—18厘米左右,纹饰十分精美,画面仪态生动。西汉末年到王莽时期出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姿态雄伟,十分珍贵,堪称图像瓦当的压轴绝唱。当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文字瓦当,许多是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意识和愿望,如“千秋万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这些文字瓦当,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字之美,文物价值奇高。汉代瓦当的文字少则1个字,多则12个字,书写遒劲大气,笔法变化无穷,也是汉代书法的珍贵遗存。此外,汉人还擅长将表意的汉字,变成庄重典雅的装饰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