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美丽可爱的土地上,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曾经不断地和大自然进行坚强的斗争。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落后,我们的祖先在斗争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阻碍,尤其是洪水泛滥,淹没庄稼,冲毁房屋,以致流离失所,过着悲惨的生活,遭受到重大的威胁。但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在任何困难前低头,大家联合起来对洪水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斗争中出现了不少杰出的治水英雄,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想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变水害为水利,修成了不少著名的水利工程。
在四川,有一个古老的水利工程,叫作都江堰。它是秦代李冰做蜀郡守的时候开始修成了,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还在为农业生产服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川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尤其是岷江流域,因为很早就修成了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使好几百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就成为我国农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巴蜀大地众多江河中,有一条古老的流水,它就是发源于松潘高原岷山南麓的岷江。这条江水穿过崇山峻岭,千回百转,从灌县城西进入成都平原后,河面骤然开阔,河床坡度锐减,流速渐缓。从上游带来的大量卵石和泥沙,逐年沉积,淤塞了河床。古时,每逢汛期,山洪咆哮,如野马奔驰、猛虎出山,人畜房舍付之东流,生息于两岸的人民深受其害。相传,在远古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曾率领部落人民疏导过它。到了春秋时代,蜀王杜宇对这个流域也曾开沟挖渠,排积引水,但都没有驯服它。真正驯服江水、化害为利与人造福的功臣,要算秦代李冰了。
在都江堰造成以前,岷江时常发生严重的水灾,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原来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很大的支流,发源在四川省西北部,它的上游在许多大山中奔流。由于山高谷狭,坡度很大,水里夹带着大量的石子和泥沙。进入平原之后,泥沙在河床里淤积起来,河水就容易涨到岸上。每年春末夏初,天气暖和起来,岷江上游许多大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岷江里,水量突然增多,造成了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淹没了田地和庄稼。农民们辛辛苦苦地忙了好几个月,眼睁睁看着就要到手的庄稼一下子都被洪水冲走。洪水造成了灾难,居民们不得不扶老携幼逃到别的地方去谋生。逃避不及的就被滔天的洪流卷走。等到洪水退了,逃难在外的人们回到故乡,那里田地荒了,房屋倒了,眼前只是一片荒凉,只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可是平安的日子又能过多久呢?当第二年洪水再来的时候,又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严重的灾难就这么一年年地重复着,人们就这么一年年地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
离岷江较远的地区,洪水退后,又会闹旱灾。地形较高的地方,灌溉用水更加难得,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地里的庄稼枯死。有些地形特殊的地方,还有一边涝灾一边旱灾的奇怪现象。这样的灾情,过去差不多每年都要发生。
在这水旱灾害的严重威胁面前,我们的祖先没有被吓倒。他们挺起胸膛,向大自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用石块和泥土筑起堤坝,在被淹没的田地里挖出沟渠。这样做,虽然效果并不大,有时还不免遭到失败,但是劳动人民在自然的威胁面前并没有屈服。他们毫不灰心,还是千方百计地进行持久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