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大约于公元前340年生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里。名平,字原,汉代以后,人们习惯于用他的字相称,他的本名反而暧而不彰了。屈原有个罕见的奇特生日,他的名和字也有一段来历。
屈原在其代表作《离骚》中开篇写道: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诗意是:
我是古帝高阳的子孙,伯庸是我已故的父亲。/正当寅年的寅月,庚寅那天我出生。/研究了这个吉祥的生日,先父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给我起的名叫正则,给我取的字叫灵均。
“高阳”,古地名。传说楚人的始祖颛顼做过高阳部落的首领,于是以高阳为号。“摄提”即指“摄提格”,12地支中“寅”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日摄提格。”“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岁星相应。如逢甲子年,甲子即是“太岁”;乙丑年,乙丑即是“太岁”,以此类推,至癸亥年止。故“太岁”每12年一循环,地支有方位,“太岁”因而也有方位,迷信者因此生出许多说法。
“孟陬”,指孟春正月;夏历正月建寅,“孟陬”因此代表寅月;“庚寅”指正月里的一个寅日。这样,屈原即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据姜亮夫先生考证,在楚人的世俗迷信中,寅日是个很吉祥的日子,这天出生的男人寿运好。屈原不仅在庚寅日出生,而且巧逢寅年、寅月,三寅之日,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天文日历,屈原此时诞生,更意味着此人不同寻常,将有了不起的作为。(参见《楚辞今译讲录》)。这就给屈原的诞生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生日应三寅之吉,屈原自己也觉得天独厚,与众不同,超凡脱俗。
他的父亲仔细研究了这个不寻常的生日,给他起了相应的美名正则,字灵均。“正则”是“平”字的引申义(“平”本为“秤”之本字,古以水为平正,故平与正经常连文,而“则”有法度之义,与“秤”为衡量之法同义)。“灵均”的“均”,为古“畇”字的别构,实即“原”字。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就是地的象征。这样,屈原的名字和生辰就包含了天地人三者统一的意义,而屈原自己也深信自己先天的道德品格和自己的名字一样具有承天之则、载地之德的意义。
屈原的始祖颛顼(前2514~前2437)中国历史中的一位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相传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是九黎族的首领。父亲是昌意,昌意相传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颛顼。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15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20岁。传说在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断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颛顼生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据说颛顼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楚国的远祖和屈原的远祖同源,屈原和楚王又是同姓。楚国创业始封的君主是熊绎,其后代皆从熊姓。屈家始祖屈瑕,是楚武王熊达的儿子,受封于屈地,后来便把这一地名作为这一支脉的姓氏。严格地说,熊和屈都是氏而不是姓,他们共同的姓是芈姓(读米,羊叫的声音)。
楚的世系从高阳开始到陆终,陆终有6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季连,芈姓,楚国就是他的后裔。春秋时代,屈氏人物在楚国非常显赫,自屈瑕以下,在春秋时代,屈氏人物可考的有屈重、屈完、屈建、屈丐等在楚国多任要职。在楚国王族中,屈氏受封最早,族人最盛,绵世最久。除屈姓外,还有景、昭两姓,在楚国当时为王族三大姓。屈原在楚怀王时做过三闾大夫。据说,三闾之职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可见,屈原作为楚王族屈、景、昭三大姓氏成员之一,在血缘关系上是高阳氏族血缘的自然延续和直系继承者,这是先天的不可外求的素质。因而,具有这种血缘关系在楚国社会中无疑是高贵和优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