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2500000009

第9章 公孙弘:我的心意你们都不懂

端木赐香

历史其实不像正史中那样一本正经,

它有悲壮,也有振奋,

更有戏谑,和意想不到,

我们了解的故事,

其实只是一个个历史中的点而已,

远远不是历史的真相。

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年),字季,西汉时薛县人。

公孙弘自幼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在薛县监狱做狱吏,后因为犯了错误被开除而不得不以替人放猪为生。

到了40多岁,不甘平庸的公孙弘开始发奋读书,专心攻读《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公孙弘奉养后母也十分恭谨孝顺,逐渐成为当地的名人。

公孙弘60岁时,被地方推选为贤良文学,因为他的对策,也就是对学术或时政问题的见解,跟汉武帝相谋合,被任命为博士。公孙弘花甲之年,终于混成了钦命网红,但他一直摊不上什么好活儿。后来好不容易出使了一趟匈奴,回来后的汇报却让汉武帝很不满意,只好上书称病,回家去了。

60多岁辞职回家抱孙子,对一般人来讲,政治生命也就这样了,但公孙弘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朝廷下诏征召贤良文学,70岁的公孙弘再次被推荐。

公孙弘推辞再三,但人民群众就是不答应,粉丝团就是要推他,他只好再入长安。参加朝廷的策问时,对做官没抱希望的公孙弘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倒了出来,提出了治民八条,并希望皇帝能以德服众,注重“仁、义、礼、智”的实践及运用,最后指出,皇帝顺应天德,社会便和谐兴旺,皇帝倒行逆施,灾害就会降临,言外之意是说,要想治理好国家,教育好臣民,就看皇帝您自己了,跟吃瓜群众没有关系。主持策问的太常卿看了之后吓傻了,呈皇帝御览时特意把他的策问卷放到了最后。可能是别人写的都太假大空了吧,汉武帝竟然很欣赏他的答卷,将他定为第一,并再次封他为博士。从此,公孙弘的官途一发不可收拾。

这次,公孙弘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在朝廷议事时,只是提出问题、说明情况,闭口不谈解决办法,让皇帝自己决定取舍。一旦皇帝指明了方向,他再立马给皇帝找理论依据。这样玩下来,居然得到了汉武帝的喜欢,数年后就升迁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

皇帝喜欢他,但一些同僚却很看不起他这种做派。尤其过分的是,有时候事先大家约定好的事情、观点,到了武帝面前,一看风向不对,公孙弘马上顺从武帝的意思进行现场发挥,这让性情耿直、经常被他忽悠打头炮的主爵都尉汲黯很不满意。

汲黯曾在廷议时指责公孙弘:建议是咱们一块提的,你现场临时变卦,为人也忒不厚道了。汉武帝问公孙弘可有此事?公孙弘面不改色地回答说:了解我为人的人认为我厚道,不了解我为人的人认为我不厚道。

汉武帝也不是好鸟,就喜欢大臣们被自己当猴耍,让他们围着自己团团转,反而越发厚待公孙弘。

如果仅仅是溜须拍马,或许还不算大毛病,反正汉武帝这种智力优越感爆棚的皇帝也没准备听大臣们多少建议,可恶的是,公孙弘还有点阴。

刚正忠直的汲黯多次指斥公孙弘虚伪奸诈,阿谀奉承以博取皇上欢心,“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公孙弘很恼火,挖空心思想要扳倒汲黯。思来想去,公孙弘使出了“为国荐贤”的阴招,他向汉武帝建议,右内史这个地方太乱,皇亲贵戚不听政令,一般人治理不了,请派汲黯这样德高望重的大臣去治理——他想等汲黯出了差子让汉武帝治他的罪。汉武帝不明就里,反而认为很有道理,随即调汲黯任右内史。汲黯不傻,知道这是公孙弘要陷害自己,可皇命难违,只得赴任。好在汲黯将右内史治理得井然有序,政绩斐然,公孙弘的阴谋没有得逞。

打击汲黯,多少还有点原因,谁叫汲黯折公孙大人的面子呢。但在另外两个人身上,公孙弘的阴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是才高于他的董仲舒,一个是影响他独自受宠的主父偃。

董仲舒是汉代首屈一指的儒学大师,有人把他比为姜太公,认为其有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经天纬地之才,管仲和晏婴这些人加起来都抵不过。和他比起来,公孙弘这样一个四十岁才读《春秋》的半吊子,无论从年龄、学识、能力还是声望上来说,都不是一个级别,这让公孙弘很是生气,欲置董仲舒于死地。

当时,汉武帝的胞兄胶西王,骄横狂悖,杀人如儿戏,即使是二千石的高层官员也不放在眼里,想整就整。于是公孙弘举荐董仲舒“使相胶西王”,企图借胶西王之手除去董仲舒。董仲舒虽然明白公孙弘用心险恶,可皇命难违,只好前往赴任,好在“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董仲舒知道自己的处境,格外谨慎从事,最后以“病免”告退,平安着陆。

主父偃为汉武帝献过“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为汉武帝排除了最大的政治隐患,对巩固中央集权功不可没。此后,又在铲除异己、抵御匈奴等方面也提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计策,深得汉武帝赏识。有时,即使公孙弘极力反对,汉武帝也唯奉主父偃的主张行事。公孙弘对主父偃恨得要死,时刻等他出错。

机会终于来了。

主父偃没有入朝为官时,曾辗转于燕、赵、中山等诸侯国,遭遇的都是冷落,所以对那些藩王们有些愤恨。为了报复,主父堰在查处燕王刘定国乱伦案时,逼其自杀。接着,主父偃又弹劾齐王“淫佚行僻”,吓得齐王畏罪自杀。其他藩王“皆畏其口”,纷纷向他行贿,他照单全收不说,还顺势做起了卖官鬻爵的生意,激起了王公贵族们的强烈不满,终于激怒了汉武帝,将他下狱惩办。可主父偃毕竟是“功狗”,汉武帝也只是想警告他一下,并没想要他的性命,可公孙弘急眼了,一改过去唯皇命是从的做法,坚持要将主父偃处以极刑,“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意思很明白,皇帝您要是不杀主父偃,您就有贪图齐国领地,故意指使主父偃残害宗室之嫌呀。话说到这个份上,主父偃还有活路吗?汉武帝最终下令将主父偃处死。主父偃心胸狭隘,外巧内嫉,也算咎由自取。不过,公孙弘的阴损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阴损的“小人”,公孙弘是如何获得汉武帝的赏识为相多年并善终呢?要知道,在汉武帝时期,丞相可不是好做的,其在位时所任用的十三个丞相中,三个自杀,三个被杀,其中公孙贺听说武帝要他做丞相时,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而公孙弘在宰相的位子上,没受到皇帝的责难,做得顺风顺水不说,而且还开了汉朝无功封侯的先河。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

首先,处事谨慎,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汉武帝当政时,进行了官吏制度改革,由身边的左右近侍组成了内廷决策机构——“中朝”,军国大政的决策权在“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只是执行“中朝”决策、处理一般日常政务的机构。虽然贵为宰相,公孙弘提出的主张和见解常常得不到采纳不说,还常常遭受挤兑与责难,为保住得之不易的相位,他不得不做一个唯皇帝意志为行为准则的忠臣,曲意奉承汉武帝。

其次,投武帝所好,适时提出了君王最大的毛病在于不敢追求奢华,人臣最大的毛病在于不知道节俭,“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这迎合了汉武帝铺张奢华的做派,为汉武帝的侈靡提供了依据,而他自己又恰恰是个重权欲而不贪图享乐之人,“身食一肉,脱粟饭”,盖麻布被褥,俸禄大都用来安顿亲朋好友,“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这简直堪称大汉廉政干部、先进典型。这样,武帝怎能不对他喜爱有加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将“人主病不广大”理解为人主最大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够广大,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试想,如果是这样的话,公孙弘把它作为口头禅不是找死吗?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孙弘迎合了汉武帝外儒内法的专制需要。作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明白儒学有助于纠正酷法弊政,但他以前当过狱吏,熟悉文法吏事,知道在实际的官场事务处理中完全按照儒学根本行不通,还需要施用法令,故强调用儒学来“缘饰”冰冷僵化的法令,正好迎合了汉武帝个人专制的需要。

可见,这样一个公孙弘的存在,不仅不会给武帝的专制集权带来麻烦,还能为儒生们起到榜样的作用,武帝当然对他宠爱有加了。

至于公孙弘的阴损,站在宰相的角度,似乎也不是那么的不堪。杀主父偃,作为同僚,公孙弘煞是绝情,但站在宰相的角度,主父偃这样一个借公事报私仇、收受诸王贿赂而毫不愧疚的“倒行暴施”之徒也是死有余辜。董仲舒是德高望重的大儒,除了让他“使相胶西王”,还有谁能让无法无天的胶西王有所收敛,少祸害百姓呢?这和现在纪检干部要选清正廉洁者一样,没什么大的过错。至于汲黯,深受武帝信任,疾恶如仇又有办法,让他去治理右内史,也算人尽其才。从结果来说,胶西王善待董仲舒,并没有很为难他,说明董仲舒为相,胶西王多少还是有些收敛的;汲黯将右内史治理得井然有序,政绩斐然,更说明公孙弘的举荐是正确的。即使公孙弘的举荐夹带有私心,从国家大局来说,也是应该肯定的。

所以,评价一个人,要看坐标系,或者说,角度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选自“搜历史”公众号,文章原名《大汉廉政干部先进典型公孙弘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端木赐香。)

同类推荐
  • 温故(之八)

    温故(之八)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 回忆朱蕴山

    回忆朱蕴山

    本书收录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组织的纪念朱蕴山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纪念文章二十余篇,朱蕴山文章和诗词若干篇,以此缅怀朱蕴山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贡献,学习他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此次加入我社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重新包装、修订再版,是对朱蕴山同志的又一次致敬。
  • 东流儿

    东流儿

    刘山眨巴眨巴眼,目瞪口呆的盯着眼前的一切,好长时间都没有出声,就这么呆呆的看着校园全能高手。怎么说刘山也曾经是一只漫天扑腾的天之骄子,想当年享受过村里众乡亲火辣辣的目光,在懵懂之中度过了神仙一样的四年大学生涯。只是眼前这副像风像雾又像雨的凄美画面,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架得住的。
  • 历史的诡计

    历史的诡计

    本书以著名的三十六计为框架,描述历史上的三十六种诡计。每计后的注释,是依据《易经》中阴阳变化之理和古代兵家刚柔、奇正、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统一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写成的。
  • 风起晚唐

    风起晚唐

    唐,一个海纳百川的朝代!她武功无双,四夷臣服!她文化璀璨,引领各国!她豪迈包容,汉夷大同!异族皆翘首仰望,恨生不为唐人!然而让人叹息的晚唐,正所谓是:心中遗憾何时了?国事知多少。昨夜短梦里烽火,朝夕心惊泪醒山河破。若是当年雄心在,朱颜或不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热门推荐
  • 迷失小说

    迷失小说

    两年后的除夕,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报社宿舍的小径上,走着一个步履沉重的中年男人。他的头发上、肩膀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但他似乎没有知觉,一双苍凉的眼睛注视着前面宿舍楼的灯光。他是张凡,他从巴黎归来了——带着事业的成功,带着肠断魂销的伤痛。两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这个被他深深伤害的女人,无时无刻不在重温旧梦。她那温柔的、明媚的微笑是他生命中仅存的“阳光”,阳光既失,生不如死。他要来向她忏悔,他宁愿用自己的一切来赎回她的爱。
  • “钱途”:有钱人是这样炼成的

    “钱途”:有钱人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阐述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理财方式等内容。
  • 我的英雄学院之铁拳修女

    我的英雄学院之铁拳修女

    “忏悔吧!为自己的弱小和无能......赎罪吧!为自己的狂妄和自大......这个世界不需要废物般的英雄,我会用双手贯彻自己的正义,为社会带来新的秩序!”一位穿着修女服的少女如是说道。
  •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一见到你就想笑

    一见到你就想笑

    你是我的太阳,你向我走来,从此我有了阳光——梁隽她想,青葱时期的暗恋,年少时的喜欢,就跟青橘一样吧。就像青橘一样。酸味居多,但那么一点点的甜,就能冲淡那酸涩的味道。青涩而美好——卫溪舞
  • 不可不读的最悬疑的侦探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悬疑的侦探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萧月寒枫

    萧月寒枫

    神魔之战,月云之战,这两场是同时发生,规模最大的战争,她,便是正方的主力之一。徒弟背叛,神族几乎被灭,她也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一个转生咒,使她的灵魂依附在了一个小少爷身上,还被测出是一个不能修炼的废柴。真的是废柴吗?时经六年,再一次的背叛又压到了她的头上,“奸细”“叛国者”两词时常回荡在她的耳边,这不是误会,是不信,也是最彻底的背叛!四年后,她从神殿回来,朋友相见,是原谅,还是新一轮的背叛
  • 菜鸟道士俏猫妖

    菜鸟道士俏猫妖

    好不容易修炼成精,却被道士所捕,好在路遇仙人相救!当她对仙人暗生情愫之时,仙人却莫名失踪。她寻了他上百年,却只遇到一个菜鸟小道士!乾嘉年间,盛世难再,旋即又战乱不休,妖物四起。痴情的鬼魅、幻想长生的妖兽、意图修仙的精灵纷纷活跃起来。在这之中发生的一件件绮丽深情的故事在梦安居中上演,梦安居主人类无烟以旁人姿态看尽悲欢离合,殊不知自己命运中的劫数正在这一件件奇事中初露端倪。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