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9000000001

第1章 父亲

阳光温柔地照在我的脸上,在这乍寒还暖的暮秋,这样的阳光,瞬间让我迷离起来。

走廊上很静,很少能听到人走动的声响。我静静地坐在这样温柔的阳光里,轻轻点一支烟,不经意地抽着,然后茫然地看着淡蓝色的烟雾在阳光中瞬间弥散开来并相互纠缠着向空中盘旋升腾的模样。这时,我突然想起我的父亲。这样的想念,让我毫无准备,犹如在黑暗之中突然亮起的灯光,让人猝不及防。

父亲去世以后,我对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强烈而清晰的感觉了。开车回老家行驶在蜿蜒的土路上,我时常会想起他拧着眉头的愤怒神情,甚至还能记起他第一次带我去县城的山路上,大骂着扔掉磨脚的新布鞋的怒火冲天,或者在他遗像前上香的时候,时常想起他去世前那痛楚的一幕,以及我和姐们为他穿丧衣时的慌乱情景。我记不清那次被他扔掉的那双新鞋是我哪个姐姐为他赶做的,反正不是母亲,但我能清楚记得被他使劲扔出去的鞋子在秋天的原野上空划出的两条黑色抛物线和鞋子落在棉花地里惊起的那群飞鸟,还有他被山路上的石子或者硬刺硌着脚掌的痛苦表情。那一次,我理所当然地没能去成我做梦都想去的县城,跟着光脚的他回了家。

父亲已经去世三载。去世前,父亲受尽病痛折磨。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左脑中风使他右侧肢体完全失去知觉而瘫痪。更残酷的是,他从此不能说话,有感而无法表达。这样,原本一个性格刚烈天地不怕的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只有靠着同样年近八旬的母亲维系着他的吃喝拉撒,在病床上整整躺了四年。最后,他因为长期卧床背部产生褥疮引起肺部感染而去世。他曾经住过的那个房间,飘散着浓烈的腥臭气味,飘散着母亲对于他无助的眷恋以及他苟延残喘的对于生的渴望。

想到这些,我的内心便生出一种无边的愧疚。这种愧疚,犹如一条河流,夹杂着一种深切的无奈,汹涌地向我袭来。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在他最需要人的关口,我却不能守在他身边,不能尽人子应尽的孝道。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完成了他最后的殡葬仪式。就仿佛去参加一个陌生人的葬礼,只不过这个葬礼的主角是我父亲而已。父亲的遗体火化之后,我在凄婉的唢呐声中抱着他的照片向村里走的时候,就有这种深深的愧疚。现在,我将年迈的母亲接到我的住所,不仅是我心灵上的一种平衡,感到不能再次失去对老人尽孝的机会,更是我在灵魂上对远去父亲的一种救赎性的告慰。

父亲读过完小。那时的完小,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很多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父亲上山打柴,卖钱读书,在附近是个出了名的文化人。父亲说,那时候家里很穷,吃上顿没下顿,国民党到处买壮丁,一个壮丁可以给家里换两斗粮食。父亲冒着被打死的危险,给奶奶换回了六斗救命粮。父亲最后被卖到四川胡宗南部,由于写一手好字,先是在连队当文书,后来擢升为准尉司务长。再后来,父亲所在的团队弃暗投明,在解放重庆时,全团起义。父亲考虑到母亲一直在家等他,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几十年来,父亲一直珍藏着他那张任职命令,在他看来,那是他值得荣耀的地方,或者说是他人生被承认的历史。但这件事情,让父亲在后来的“文革”中吃尽苦头。他被打成“四类分子”,整天拉出去游斗,打得死去活来。而且在寒冷的冬天,被强迫上山给军属砍柴,受尽屈辱。父亲的左脸,一遇阴雨天就隐隐作痛,那伤就是在“文革”中留下来的。父亲说,“四类分子”的帽子,就像一座山压在他头上,压得他抬不起头,喘不过气。直到“文革”结束,村里开会宣布给他平反,父亲大哭了一场,买了一挂鞭炮,当街爆放。

父亲和母亲吵闹了一辈子。父亲是一个唯美的人,他对于任何事情,都怀着一种浪漫而美好的期望。他的这种唯美思想,与他在现实中遭遇的冷酷生活形成鲜明的反差。他清高得近乎幼稚,人情世故过于单纯。而别人却因为他的这种单纯和清高的秉性,疏远他,看不起他。他将这种生活的失落转化成对母亲的不满。许多年后的今天,我想如果母亲属于那种温顺的性情,也许就能改变父亲,我们的生活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模样,就不至于使我童年的生活那样的不堪回首。可事实恰恰相反。父亲对于生活的发泄遭遇了母亲的反抗,家里始终弥漫着硝烟,我们姐弟六人整天处于一种惊惧和不安的状态,生怕一句话说错就会惹他们吵闹。这样的家庭背景,使我在长大以后逐渐形成了忧郁和怕事的性格。父亲也曾尝试了各种办法,避免与母亲发生正面冲突。他曾装过疯,谁也不理,一个人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自言自语。但只有我知道,他是在背书稿学说书。我曾跟着父亲骑车跑到百里之外,去寻找那本《黄马案》,那是说书人用的手稿,回来后,我和父亲整整抄了一个月。

我不知道父亲退伍回家以后和母亲怎样度过的蜜月,也不知道他们在生下我五个姐姐时的窘困境况。我想,那时的生活,一定就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吧,我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母亲说,她生下我四姐后,地里颗粒无收,全村人外出逃荒。她用箩筐挑着我两个小一点的姐姐,大姐和二姐步行跟着她往前走,那情形,她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母亲还说,父亲和他一起吃过石头面。那年月,到处都是饿死的人,还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这使我惊愕万分。我想人的生活,一旦达到那样的景况,也就没有人性可言,更别说尊严和其他。父亲和母亲起码算是良善的人,至少在那样饿殍遍野的年月,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将质地柔软的石头碾成面粉做成食物,虽然吃后身体浮肿,粪便带血,但宁可饿死,也保持着良善。我听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突然产生一种敬重的感觉,为我父亲和母亲,还有那些在那个特殊年代所有吃过石头面的人们。父亲在外近十年,习惯了那种铁马铿锵不愁吃穿的生活,不知道当时是一种如何的心境,父亲从没有和我提起过此事,我也不便多问。父亲想要个男孩,母亲却一连给他生下我的五个姐姐。我想父亲当初和母亲打闹,也许还有这方面的原因。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到他四十三岁那年,母亲才生下了我。

父亲为我挨饿的事情,坐过监狱。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饥饿问题,一直是让父亲头疼的事情。我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家里唯一的男孩,仍然经常挨饿,更别说他人。我六岁那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天下大雨,父亲大骂了一声,说他妈的这不能让孩子饿死,然后就带着篮子和镰刀闯进大雨的夜里。那天晚上,我和几个姐姐美美地吃了他给我们带回来的一篮子红薯。那是我小的时候吃得最饱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第二天,父亲却被抓进监狱,住了三个月。回来后,父亲沉默寡言,主动申请去干最重的活,因为那样可以多挣工分多分到粮食。那时候,村上正在修建机井,引水灌溉,父亲要求去开采石头。自此之后,他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拉着架子车翻山越岭来回往工地运石头,一干就是一年多。

父亲为我们吃不饱的事情,经常和母亲吵。父亲说母亲不会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细水长流。母亲感觉委屈,说这咋能怨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此两人才开始争吵,而原来他们相当恩爱。后来发展到父亲动手打母亲,而且不分轻重。现在想起来,母亲也许是父亲在那个年月嫌自己窝囊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的唯一出气对象。我记得小的时候,父亲拿凳子砸母亲的头。母亲哭着领我回姥姥家,走到村外的麦地旁,母亲让我摸她的头,那地方鼓起来一个拳头大的血包。我于是恨父亲,从骨子里恨,恨得咬牙切齿。我说,妈你别难过,等我长大我为你报仇。母亲说,你长大不许打女人,没本事的男人才打女人。我说,我长大一定不打女人。许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不能算作有本事的男人,但我一直到现在没有打过女人,而且永远也不会,包括在我最生气的时候。我相信父亲也是气急了才动粗的,这当然不能说是母亲的错。

父亲和母亲年轻时闹腾的原因,我归结起来,大致有五点。一是父亲养活不了我们,因为我们经常挨饿。二是父亲得不到尊重,有种虎落平阳的感觉。他在队伍里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回家后却得不到村人的尊敬。三是父亲敏感,喜怒无常。他经历复杂,精神创伤严重,经常在正高兴的时候大发雷霆。四是他不放心母亲。父亲从队伍上回来之前,母亲就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工作上经常接触男人。五是父亲不满意母亲。父亲希望女人温柔细腻,体贴男人,而母亲风风火火,不属于这种类型。我初中二年级那年,父亲和母亲离了婚,我和姐姐跟着母亲,而父亲却远离家乡,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扛木头。

我上军校的第一个寒假回老家探亲,本来一家人团聚,高高兴兴的,大年三十那天,因为鸡子将灶火案板上的一碗辣椒蹬倒了,父亲便暴跳如雷,叫骂母亲。我突然想起那次我对母亲说过为她报仇的话,顿时火冒三丈。我捏着拳头,冲到父亲面前,高声呵斥着父亲。父亲仿佛被震慑了,紧蹙着眉头愣在那里,半晌没有再说话,黑着脸睡觉去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在那个特殊的日子,想起他那个无辜死去的妹妹。

父亲说,我小姑是因为他才死的。父亲年轻时干过自卫团。那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日军买通了土匪,在那年的除夕之夜,闯入爷爷家抓我父亲。家前门被土匪围得水泄不通,父亲一家在慌乱中逃命。我八岁的小姑被土匪的乱枪击中腹部,血流不止。土匪撤退后,我小姑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而亡。于是,爷爷将父亲赶出家门。父亲跑去跳崖,被人救起,之后远走他乡。父亲因为这件事情,精神受到重创,以致影响到他以后的生活。

高二那年,我和父亲的矛盾激化到巅峰。父亲和母亲离婚后的出走,让我更加深了对他自私和狭隘的印象。一个父亲,怎么能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呢?我开始越来越痛恨父亲。但母亲给予我的爱,局限于吃饱穿暖,至于我的学习,她根本无暇顾及。况且母亲目不识丁,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我。这样的母爱,对于已经渐渐长大需要精神抚慰的我,已经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而同学的歧视,又让我强烈感觉到单亲孩子的屈辱和自卑。我开始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课堂上经常看小说,学习一落千丈,以此作为对父亲的报复。在此同时,我深切地感受到父爱的缺失。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那封信写得情真意切,读得我自己声泪俱下。父亲接到信后,半个月就回了家。父亲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两样东西。

然而,父亲的归来,以及他给我带回的自行车和手表,并没有减轻多少我对他的怨恨,也没能改变我在学校的顽劣表现和对于学业的态度。我依然我行我素,上课不是迟到早退就是睡觉或看小说,直到那年冬天我在二楼学生宿舍“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尿在了楼下路过的校长头上而被学校开除学籍。那次,我惹恼了父亲。他在被请到学校仔细聆听了校长的激动陈词后,重重地打了我一个耳光。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

父亲给我的那个耳光,并没有使我清醒,相反更增加了我对他的仇视。我将我的错误完全归于父亲。我恨他出走,恨他狠心不管母亲和姐姐。我甚至不敢听到他的声音,他一说话我就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在他走的三年中,母亲带着我两个没有出嫁的姐姐,给我盖了三间新瓦房。母亲的双腿,为盖这座房子,累得红肿。工匠和村邻看我母亲盖这座房屋受的磨难太大,在正屋的梁上用毛笔写了以下几个大字:

母亲赵秀香率女谷鸟娃谷群娃

于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将此房落成;

工匠和村邻的意思,是等我成年以后,娶妻生子,住在这座房子里,时刻铭记母亲和姐们对我的恩情。父亲回来后,觉得颜面扫地,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我当兵走后,在我一再声明不要为我再盖房的情况下,父亲重新给我盖了一座平房。

母亲不仅为我盖了新房,还为我定了一桩婚姻。女方是山里的姑娘,盼着到我们这里稍微平坦的地区落户。这门亲事,付出了我五姐嫁往山区的代价,尽管我并不同意。母亲怕我日后打光棍,逼我答应这门亲事。母亲说,要么你娶了这姑娘,要么你就没有我这个娘。父亲听说这件事,一方面为我五姐日后嫁往山区恼羞成怒,一方面又担心他的影响真会耽误我的婚姻,所以,他也没敢过多干涉。我知道父亲的矛盾心情,因此每逢过节的时候,我假装很乐意兴高采烈地去看我未来的岳父大人——那个皮肤黝黑头发蓬乱身患哮喘的病老头,气得父亲好几天不想搭理我。好在母亲并没有要求我立刻完婚,只是暂时先定下来。后来我去当兵,上了军校,那姑娘自感与我不再般配,在我写信表明真实心意后,很快就嫁了人。但这件事情却左右了我五姐的命运,导致了她以后的不幸。

在被学校开除之后,我痛苦不堪。我感觉我的前途一片漆黑,看不到边际,也没有希望。我无所事事,整天与村里的老头打牌、下棋耗费时间,然后吃饭睡觉看小说。父亲和母亲在对待我的问题上,意见破天荒地一致。我甚至还看到了父母因为我的问题而相互有了笑脸。父亲对我呵斥,母亲则整天对我喋喋不休,这在我本来就迷惘的心情上又蒙上一层灰蒙蒙的惆怅。村里人都开始议论我,说我是个好吃懒做的流氓。

父亲看我自甘颓废,去找他的一个同学商量对策。父亲的同学在县城一所中学当教师,他对父亲说,让我去上县城的农业技术学校。那是地区设在我们县专门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的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不包分配。我为逃避父母的责骂,去了那所学校。在那里,我有了我的初恋。不,至今我也弄不清楚那算不算是恋爱。也许那只是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的相互关心,而敏感的我竟然动了真情。那女孩有着一双清澈的眼睛,是教导主任的女儿。我还没有来得及拉她的手,这段感情就因为被她父亲发现后终止了我的学业而戛然而止,就像正在播放的一首曼妙动听的音乐,被突然强行关掉了开关。

父亲这一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恐怕就是我去当兵没有阻拦我,鼓励我到外面闯天下,而且我还真的就没有再回到他“憎恨”的那片黄土地上。尽管我在外二十多年,脑际一直萦绕着故乡苍凉的山岭、飘荡的炊烟、此起彼伏的牛叫羊咩,以及那热情奔放的唢呐阵阵,尽管在我灵魂底层依然深切地眷恋着故乡的山水,以及那些纯朴善良的我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们,但我毕竟走向了父亲希望我走向的远方,过上了他想过但一生没能过上的生活,这使日渐苍老的父亲扬眉吐气的程度远胜于当年为他的平反昭雪。

那天傍晚,月色清亮,微风徐徐。我偷偷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后,怕挨父亲吵,先跟母亲说。父亲得知后,让我搬个凳子坐在他身边。月光下,他用异样的目光久久凝视着我。他说,我和你妈这辈子没有给你创下家业,你别怨我们,希望你能白手起家,闯出属于你自己的天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父亲说出这样轻柔的话,这句话犹如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我冰封的心,我内心所有对于父亲的怨气和痛恨在一瞬间烟消云散。那天晚上,我和父亲聊到深夜。我听到了父亲爽朗的笑声,感受到了他身上荡漾的我很久没有感受到的父爱以及这样的父爱所表现出来的开明。许多年后,当父亲瘫痪在床,年迈的母亲用孱弱的身体扛着他下床两个人倒在地上哭成一片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初对我去当兵的支持,当父亲一口口吃着母亲喂的饭菜傻傻地笑着用手打自己脸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为过去对于母亲的粗暴行为而忏悔。我只知道,每次我回老家,回到他的身边,他都会举着颤抖的手摸着我哭。我知道,他的眼泪不仅是为自己在流,更是为他感到自己余日不多父子不能长聚而流,也更为在他病后一千二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他操劳扶持的母亲担忧。

军校毕业后,我被分到郑州的一个部队。在这里,我娶到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把家安在了省城。我将父母接到我身边,住了五年零六个多月。

我将父母接到身边,本想让他们享享清福,可年迈的父亲为了不给我们增加负担,硬是不和我们住在一起。他和母亲住在郊区一个纸厂,靠扫地捡纸,攒钱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父亲学会骑三轮车后,便天天上街。起初,我以为他是因为新鲜,看景致去了,直到有一次,他在火车站小商品批发市场被一辆轿车撞伤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为我们拉货挣钱去了。

我曾经为他去拉货的事情,大声吵父亲。父亲却笑呵呵地对我说:你别担心我,我现在享福着呢,别看我整天蹬着三轮车替别人拉脚,要不是你,我一辈子也不可能来到这繁华的都市。

父亲来郑州后,一心向善,始终想着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一些陌生人。

父亲整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替人拉货。父亲载人拉货从不开价。每次到了目的地,总是让别人看着给,给多给少从不计较。偶尔也会遇到真不给钱的客人,父亲也不生气,说就算交个朋友吧。有一次,一位女士要搬家,父亲帮她将家具和煤气罐从五楼抬下来,又拉到很远的西郊,那位女士很感激,掏出十五块钱塞给父亲。父亲嫌多,坚决不要。直到围上来许多看热闹的人,父亲才算收了她五块钱。回来后,我得知此事,很不理解,还狠狠将父亲吵了一顿。一个姓朱的驻马店姑娘来郑州找姐姐,那姑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父亲拉着她在大热天大汗淋漓地整整跑了一天,也没帮她找到姐姐。晚上,父亲又将那姑娘拉到家里住,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将朱姑娘送到她姐姐那里。父亲跑了两天,却分文不收。两位姑娘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非要认父亲做干爹,那几年,她们每年都来郑州看望父亲。

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应该是父亲一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在他看来,儿子有了出息,娶妻生女,一家人团聚,他整天高兴,还托姐夫从老家将当年说书的小鼓和简板捎来,每天晚上都要在纸厂热闹一阵,以至于父亲后来不小心煤气中毒被我强行搬到身边后,仍有不少纸厂的人来听父亲说书。

然而,那段时间我却和妻子在闹矛盾。为不想让父母跟着我生气,我让父母暂时回老家。父亲不愿意走,但看我心意已决,提出想到开封相国寺看看。我当时正在气头上,冷冷地对父亲说了一句让我今生后悔一辈子的话。我说:要去你自己去,我现在哪有闲心陪你去旅游啊。最后,父亲带着愠怒离开了郑州,也留给我今生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父亲回老家后,和当时住在我老家的五姐夫生了一场大气。母亲的意思是他们年龄大了,身边需要人照顾,儿子不能守在他们身边,但有个头疼脑热总需要人照顾,所以,母亲想让我五姐一家继续在那里住下去。再说,也不能因为父母回去就立即撵人家走。可父亲看不惯姐夫的行为,因为姐夫当着父亲的面经常对我五姐大打出手,所以父亲坚持让他们一家离开。父亲和姐夫吵了一架,当时就气倒在地。大家都以为父亲是在装病,没有在意,母亲还用话诅咒父亲。现在看来,父亲当时已经患上高血压,有偏瘫的前兆。

那年五一放假,我带着女儿回了老家。父亲的身体远不如从前,经常头晕,坐着的时候,想站起却起不来。我和女儿走的时候,父亲硬撑着,骑着三轮车将我们送到县城。那天乌云密布,仿佛要下大雨,大风卷裹着尘土和落叶,弥漫了整个车站。我大声催促父亲,让他赶紧回家,父亲答应着转身离去。我买了车票,和女儿上了车,坐在座位上等候车开。父亲这时又突然出现在车窗下面,手里举着一兜香蕉。我看着苍老的父亲,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父亲叫着女儿说:爷爷身体是不行了,估计再也去不成郑州了,你和爸爸要经常回来看看爷爷。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在你暂时放下或者暂时转过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将重聚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的,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昨天、今天和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

许多年前,读席慕容《小红门》中的这段话,我曾经为席慕容的细腻情感而感动。那种感动,只是作为一个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上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感动于作者对于自己失去当初在那扇小红门里目送自己远行的外婆的深深眷恋。但是,我永远也不曾想到,父亲在车站说的那句话,竟成为他最后与我们诀别的话语。

2004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傍晚七时,父亲永远停止了他的心跳。他在弥留之际,几次挣扎着,坚持着,等待着我妻子从远方回去,一家人到齐他才离开。那天晚上,天降瑞雪。纷飞的大雪,将整个世界变成一片无垠的素纱,伴送着父亲西去的魂灵。

今年春节,母亲患脑出血住进医院。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对我说,她想看着我将父亲的骨灰埋在地下。母亲坚持认为,人死之后,入土才会平安。母亲和我爷爷奶奶之间由于过去的种种原因,积怨很深。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母亲作为童养媳,是在父亲被抓壮丁后进的门,在爷爷奶奶家住了近十年,痴情地等着没有见过面的丈夫回来,但爷爷奶奶却在父亲生死不明的情况下,想把母亲卖掉。这样的诸多原因,导致母亲恨我爷爷奶奶,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和他们埋在一起,所以,母亲一直坚持反对父亲进老坟。母亲说,这也是父亲的愿望。而叔叔的意思,想让父亲和爷爷埋在一起。父亲去世时,我为了平衡母亲和叔叔的关系,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暂时将父亲的骨灰存放在殡仪馆,这样使母亲和叔叔之间暂时都没有了意见。母亲似乎意识到自己这次病情的严重,她郑重其事,像是在交代后事一般。我当时即刻答应母亲,等她病好出院,就立即将父亲下葬。母亲那几个月,为了这件事情,拄着拐杖,翻山越岭,到处奔波。母亲请来阴阳先生看风水,新选了一片坟地,安葬父亲。

父亲下葬那天,母亲静静地坐在对面的山坡上,远远地望着送葬的队伍,直到将父亲安葬完毕。

母亲终于又完成了她一桩心愿,将父亲安葬在了她最满意的地方。

愿父亲在天之灵安好!

2007年11月8日

同类推荐
  • 大唐的裂变 遍地诸侯

    大唐的裂变 遍地诸侯

    从891年到907年的十六年间,大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各路诸侯虽名义上仍奉唐朝正朔,实际上是打着勤王的旗号纷纷坐大。经过分化整合,天下逐渐形成了十二座力量强大的藩镇,号称“十二星君”。907年,十二星君中的朱温废唐自立,其余诸镇慑其威力多向朱温称臣纳贡,只有河东、凤翔、淮南和蜀四镇不认其年号。
  • 俄罗斯陆军腰带

    俄罗斯陆军腰带

    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巧妙地利用腰带这个象征性物品,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因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准确地刻画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至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通过他们的碰撞、理解、合作和感悟,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军人伦理的思考和认识。作品延续了短篇小说写作的优秀传统,小中见大,显示出对复杂经验宽阔、准确的把握能力和精湛机敏的叙事技巧。秦冲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到鲍里斯,更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见到鲍里斯。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
  • 双城记

    双城记

    本书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伦敦为背景,围绕巴黎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巴黎圣安东尼区,讲述马奈特医生因给朝廷写信举报侯爵兄弟草菅人命而锒铛入狱18年,但憎恶自己家族罪恶的侯爵的侄子夏尔·达奈却爱上了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西;马奈特医生以德报怨,为了女儿的幸福,将对艾弗勒蒙德家族的憎恶压在心底,以宽容宽恕之心接纳了夏尔·达奈成为女婿,而深爱露西的卡屯为了露西的幸福,代替夏尔·达奈上了断头台。本书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深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阶级对立及人性冲突,体现了作者的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堪称狄更斯暮年的巅峰之作。
  • 司马天下

    司马天下

    古代中国改朝换代的根本性内幕、情由,也许可以被浓缩到晋朝这一百多年里。从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魏主“受禅”,到420年刘裕逼东晋恭帝“禅位”,从曹魏到两晋,从司马到刘宋,160年的弑篡轮回,折射了封建中国2000余年的踽踽蚁行。王族与皇族、奸佞与贤良、权谋与血腥、诡异与清朗,司马家族统御天下的历史遗痕及其文化逻辑,被这部精彩纷呈的小说生动可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 同福客栈

    同福客栈

    公司女白领为在同福客栈众人的帮助下,梦境的真相渐渐水落石出,故事是以先知为技,破悬案,突破重围,惩恶扬善,最终收获真爱。
热门推荐
  • 案例:风险投资的逻辑(第34辑)

    案例:风险投资的逻辑(第34辑)

    在投资人眼前:投什么?投给谁?这样的两个问题在风投领域被抽象的概括为赛道逻辑。“虽说赌赛道是美国红杉的老传统,但到了中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领域,看清楚赛道在哪儿都不易,更别说赌了。”“所谓会花钱,其实很简单,就是投到牛X的公司,然后为LP带来高额的回报。”“天使依然混乱,A轮比以前难,B轮很慢很慢,C轮变得困难。”风险投资的大佬们各有自己的投资经,有投了半个中国互联网的沈南鹏,也有投必精品的林欣禾。
  • 早晚都是你呀

    早晚都是你呀

    积极向上的软萌妹子戏精向晚;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腹黑毒舌重度**的的高冷男神凌渊;外表高冷内心却很柔软的校花江浸月;阳光开朗心思细腻的大男孩颜早~四小只的温暖故事~“你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男生笑得灿烂,突然转过头来深情地看着女生的侧脸说道,“上辈子。”她脱口而出:“胡说八道,我们小学那会儿还不认识呢!”“向晚你懂不懂浪漫?”女生立刻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来,捂着嘴巴,微微摇着头,眼睛里一下子就盛满了泪水。颜早叹了口气:“戏过了啊,你是个画漫画的,不是演员!”
  • 卧龙教师

    卧龙教师

    杀手古浪因为背后阴谋不得不从纽约回到国内,他在洛阳大学当起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接管的是名声并不好的201班,古浪凭着自己的手段和性格不仅将201班带上了正轨,而且还结交到了许多美女朋友,可是他的敌人竟然从纽约追到了国内,古浪一边发展自己的集团一边对付来自敌人的威胁,不仅将自己的事业发展的很好,而且成功将敌对势力清理干净,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鼎

    灵鼎

    强烈推荐玄幻作品《狂武神帝》,欢迎大家阅读观看!落魄少年被活埋意外获得逆天小鼎,化作他的本命法器,助他迅猛修炼,等级狂升,走上一条强悍的修真之路!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似水流年,你依旧是我的此间少年

    似水流年,你依旧是我的此间少年

    青春是一场短暂而又深刻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是否会有一个人让你疯狂过呢?
  • 犯罪画师

    犯罪画师

    看中国年轻刑警,如何用智慧与信仰,还世界一个真相。一张画像、二十张草图、上万张草稿、三十多条被残害的生命;一丝痕迹、几十种测试、上千种推断、六个狡猾的凶手和独一无二的真相。模拟画像专家张驰和痕迹专家顾世携手走上冒险之路……
  • 女神她不佛系

    女神她不佛系

    闲来无事的安慕希开了家侦探事务所,做起了八卦小记者的工作。她每天要做的事不是为西家不公平财产的分配找证据,就是南家的主人丢了猫,北家的夫人要寻狗。挣得不多,还吃力不讨好。所以,当有客户花大价钱买某个大佬的日常消息时,安慕希没有丝毫犹豫,这活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