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02100000001

第1章 概述

一、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困境和对策概述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毛泽东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但上了学是否就能就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实际的初次就业率约为50%,有一半人毕业即失业;即使找到工作的,很多人的月薪还没有初中生、农民工高。作者所居的河南省新野县有位“211”工程大学的本科生在郑州工作,月薪才500元,而我的侄儿侄女初中毕业,在深圳打工月薪1500元。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增劳力,正在取代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中国就业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要就业的人达到2400万,用人方面按GD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保持8%~9%的速度可就业约1200万人,就业缺口1200万人。农村还有1.5亿剩余劳力待转移。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2009年初,深圳8万家港企有37.3%正计划搬离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将使为外企配套的1.2万家深圳加工贸易工厂倒闭。2008年城镇失业人口突破5000万人,农村待转移的剩余劳力达2亿人。一边是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存在,一边是就业任务日益加重。我国16~60岁劳动人口将于2014年达到9.3亿人之多,并长期保持在这样高的数目上。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阶段性、地区性、群体性的高失业现象将长期存在。

中国教育改革30年来,在发展的同时,仍残留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形成与就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改革滞后,因其涉及文化传承、思想意识等,中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迄今为止的教育改革还不能说是涉及教育本质问题的改革。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在于量而在于质。美国2006年评出的近10年来影响美国教育的十大人物,竟没有一位是教育界人士。所以教改的希望在教育界之外的各界人士。应试教育的机械性、标准性无情地剥夺了学生们丰富的个性。

在转型社会中,在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理论,众说纷纭的道德取向、价值选择,既扩大了年轻人的思考空间,也同时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巨大冲击。什么才是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如何做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追求?都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到从未有过的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

物不在奇,缺乏则贵;才不在高,适用则优;施不在多,及时则好;道不在深,应机则妙。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揣杀龙之技不一定会屠猪宰羊;写锦绣文章的不一定是专家学者;懂宏观调控的未必是经济官员。即便是个人才,不见得日子过的一帆风顺。人才,一是得有市场的需求,二是得有伯乐式的领导。不但你自己认为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否则你就是璞玉浑金,却没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方面

学校的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理论脱离实际,学校和社会脱节,高校的专业设置错位,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学生毕业后对于现实社会现状认识不清。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应用能力又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拿来就能用的人才。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吃苦精神、敢想敢干的勇气等和专业一样,都如构成木桶的每块板,无论哪一块板长度不够容水量就会减少。这就是很多老师眼中的“尖子生”,毕业后为何多是“高开低走”,差生反而后来居上的原因。其实学生个个都可以成才,人才多规格,学生的才能是多样的,只要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就可成为有用之才。人生如马拉松长跑,高考只能算个百米跑。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因此有必要给国内的家长、老师、孩子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观念,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

“教”这个概念的成立前提是:这个问题有答案存在。但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在教育中就只能否定“教”这个概念了。在“学校没有‘教’的权利的丹麦,教育是‘学’,教育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抛弃先入为主之见,提出教育不是“教”而是“学”,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转换。国内学校的“尊师重教”,“尊师”是老师在上,“重教”是以“教”为主,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施教者为中心,显然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需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而人类大脑天生对强迫进行的事物有抵抗倾向。

全国高校260多个专业中,考生对其中90%的专业认识不足,65.5%的正在学习的大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减少择业的盲目性、被动性,从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中国教育是死记硬背式的。中国精英们是在“知识暴食竞争”中的胜者。在我国,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机器人型人才到处都是,反而缺乏异想天开式思考型人才,从某一程度上说,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封建社会的科举模式。

(二)就业方面

美国人掌握标准在产业链的上边,日本人、韩国人掌握技术在中间,中国人从事制造在底层。中国目前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因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新增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蓝领岗位(普工、技工)。按亿元GDP所需大学生,苏联和美国是160~180人,我国到2006年已达620人,超出他们近三倍。就是说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容纳不了那么多大学毕业生,使得大学生就业岗位(白领)与扩招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大大降低了大学毕业生们的谈判地位。大学毕业生很多人心高气傲,说的好做的差,和用人单位越来越追求实际、越来越现实的差距越拉越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我国多年的计划经济,造成人们“等、靠、要”依赖政府的意识根深蒂固。很多政策不利于人们自主创业,计划经济在人们脑海里的旧意识及其惯性也很难清除。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15%而我国仅为0.3%。我国很多学校仅是为学生就业找出路,没有提高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高度,也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职业教育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素质培育和多种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核心的教育。职业教育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基本技能训练,强化操作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职教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创业教育意识薄弱,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二是创业师资缺乏,教师大多学术出身,缺乏创业实践;三是创业教材非本土化,多不适应中国;四是创业实践教育流于形式,由于资金、资源等限制,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有效的实践。

外国人18岁后都要独立谋生,所以边上学边打工挣学费、生活费是正常的,上学不打工反而不正常。而国人大学毕业了长期靠父母生活的人不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有人给这种啃老族画像道:“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蹭饭,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没礼貌),七分人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常坐电脑旁不下线),十分无用。”

现在大学毕业生向上流动的渠道不畅。改革开放初期为什么人们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当时的机关多年没进人,大学毕业生又少,所以大学毕业就立刻能进机关。而近些年各级机关人满为患,一个人干得了的工作,几个人来干。2007年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录用公务员计划1万多人,但北京地区当年大学毕业生18万人,还不说外地回京的学生和进京的“北漂”大学毕业生,可想竞争之激烈。当高考入学率达50%时,发达国家出现:一是报志愿时不再拿考分作为最高选择原则,而是选自己喜欢的、更适合的专业;二是放弃上大学的人增多;三是职教成为每个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我国的政策导向歧视高职,高职院校都在追求升本。中国城镇工作人口1.3亿,具有中高技能人才不足500万,占3%,供不应求,而职业教育市场又很不规范。

上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就业。大学毕业了,还得找工作,只有就业他才能施展才能。——温家宝

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追到底是与中国的人多、经济基础差有关。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有13亿人,不管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我国人均占有资金资源少。就业靠投资办企业拉动,资源少、投资少就业率就低。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不要把上学、就业以“国家承认”、“国有企业”作为前提。“国家承认”不一定是幸福的保证书,谁最有权承认你的学历、经历、资历?不是国家、教育部,是人才市场和自己。人才市场看重能力。“国家承认”决定个人命运的日子已经过去,“国家职工”下岗的还少吗?

2.再富不能富孩子。财富过多孩子可能追求享受,缺乏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撑,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对物质的追求,要给孩子一个“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从孩子会走路起,他能干什么时就要有意识地教他学着干,要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的事帮助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要有凭本事打拼的意识,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重视日常生活行为和能力的培养。湍急浪花飞溅处能钓到大鱼,是因这里水中氧气含量高。所以孩子经些大风浪的苦难像大鱼的“给氧器”,那些人生坎坷和困苦不也是我们的给氧器吗?我们总是追寻生活里的和风细雨,那只能做潭里小鱼。命运沉浮,遭遇坎坷将砥砺出巨人。雨果说:“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没有理想的人,仿佛鸿毛漂浮于空气中,没有远大目标哪来的干劲?多数人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3.复读乃耽误青春,丢失机会,挤占他人的教育资源,对大多数复读生来说实不可为。在河南,尤其“三本”线以下者,因为复读一年,长30分以下占大多数,仍达不到“二本”线。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挤高考应试教育这条道。我们改改路走不行?对“二本”线以下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最好选择出国留学。可先去国内读国际预科,这样能提高外语听说水平,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消除出国后生活方式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还比在国外读预科节约10万~20万元的投资。

一次性拿不起出国一年费用的,可先到北京、上海等一些较好的应用型、技能型高职或技校学习。例如北京嘉木华学院依托北美技术资源,引进世界领先开发技术,长期为中国培养国际化软件开发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技能培养与经验培养并重,毕业的合格学生,无须实习直接上岗,保证就业。学制三年,最后一年进入公司化管理,承担项目实践集训。

经济条件实在特别困难的,可在县级争取上个“阳光工程”技校,国家拿学费,学几个月就可外出打工。打工挣到钱了再就近上个应用型、技能型高职,边工作边学习。北京佳佳乐援贫助教事业部招收贫困生到北京边工边读上大学,安置在北京合作企业工作,入学时只交押金3000元,入学挣到工资后逐月返还。工作单位管食宿,每月工资扣70%还学费,其余300~500元左右付个人作零用钱;并为高考分数达本科线的学生提供5000~10000元奖学金。边工边读既减轻了家庭负担,也磨练了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高等教育。毕业时已经拥有了4年的工作经历,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身份到社会人的转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

4.要解决中国就业难的问题,单靠计划生育,把住入口还不行,要想办法向国外移民输出劳力,把中国的人口资源变成人才资源,中国人才会生财。两者并举为国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增至两万亿美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257亿美元,超2007年全年187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海外投资前景很好,企业到海外并购正当其时。历史上日、德企业都是利用本币升值,外币相对廉价的时机,扩大对外投资和海外生产,实现了贸易和投资的联系互动。本币升值也意味着出国留学费用降低。

5.奥运会、世博会带来了全球各国人们来中国的旅游热,目前导游人才缺200万人,现在有导游资格证的才8万,全国旅游学校每年毕业50万。小语种导游更是奇缺。因为国内成年人学外语的人中97%的是在学英语,多是为升学提职而应付。未来中国最需要的人才必须要有与世界各国的人进行沟通的能力,除了外语,还要掌握建立于事实基础之上的创意、讨论、说服技能,这恰是我们现行教育欠缺的。

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邓小平

6.新兴的电子产业,需要大量要求不高的员工,高中毕业就行,却很难批量招到,而很多农村青年出来打工,因学历不高去做农民工很浪费。世界500强、国内一些大企业都需要大量这类蓝领,就业市场前景很可观。搭建一个平台培训农民工,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协助他们进行职业转换,另一方面向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大量合适的员工。

现在全球性技工荒。欧盟正筹备立法新移民法,鼓励通过技工移民来解决欧盟国家的技工不足的问题。德国技工占工人总数由上世纪60年代的45%降至目前的不足10%,中国技工年收入3万欧元,是德国工人的一半,技工的工作不涉及核心技术,不怕泄密,只怕你学不好。

发达国家博士乐当蓝领。国内的大学教授、医生移民到发达国家后改行干蓝领技工的也常有所闻。原因是发达国家蓝领技工工资高,美国大学刚工作的教授年收入在4万~6万美元,而通用汽车公司的普通工人年薪5万美元。

7.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淹没,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实现自身文化与西方现代价值的合理对接。除了中国人要了解世界,还需要让全世界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近几年全球性中国热(无论对方出于什么目的),使中国翻译人才缺口达95%。现在英译中(让中国人了解世界)每千字50~60元,而中译英(让世界了解中国)每千字达300元。翻译一些小语种的价更高。

每个人在学校里所受到的规范教育都差不多,个性差别常是在业余与自学中,而不是在职业与专业中形成的。随机的、有意的、主动学习最有效。朱熹说:“无时不可学,无处不可学,无人不可学。”如果学习变成生活方式,一如饮食睡觉,成为习惯,到时必须完成,这人想不成功都难。而出国留学可以调动人的学习兴趣,出国后生活逼着你得去学习语言,不学就无法生活,一旦过了语言关,其他的学习也就容易上路了。

综上所述,说明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要想学好外语,必须有国外的语言环境,就是需要到国外留学。而到哪里留学最经济,最易申签成功,就业前景又好呢?我建议去韩国和俄国、澳大利亚。

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邓小平

胡锦涛主席在奥运会结束的第二天,2008年8月25日访问韩国,报道公布:2008年前5个月两国贸易达758亿美元。中国是韩国投资的首选,占韩国在世界投资的1/4。韩国人长住中国的有70万人。在韩国生活学习工作的华人达53万。中国经济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感冒。中国GDP降1%,韩国对中国出口就降2.5%。两国矛盾是发展迅速的结果,一些感情上的矛盾不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这和兄弟俩吵架一样,只有住的近了交往多了才容易吵架,但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和韩美的牛肉风波、韩日的领土之争相比较,中韩矛盾属正常。尽管有部分韩企因我国颁布新劳动法而撤离,那是一些靠中国廉价劳力赚取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技术密集型企业仍在不断进入中国。2007年4月底,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时,公布中国有韩企三万多家,到2008年底是五万多家。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2007年4月底是两万多人,到2008年底估计也在五万左右。再加上中国在韩国的企业,中国国内和韩国有交往的企业都需要会韩语的中国学生,就业前景很好。

俄国地广(相当于中国和美国面积之和)人稀(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物产丰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一切资源完全可以自给的国家。人口出生率低,外流量大。近些年人口每年以70万的速度递减。俄国鼓励生育,生第三个孩子的称“英雄母亲”,两个以上的孩子由国家抚养。20年内俄国每年将吸纳80万外国务工人员。俄国在占其国土大部分的亚洲部分仅生活3500万人,另一边的亚洲却生活着35亿~40亿人。只有将投资和人口吸引到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俄国才会有希望。到2025年中国人可能会成为俄远东和西伯利亚东部的主要民族。中国拥有大量剩余劳力,这为双方开展就业领域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基础。河南省新野县郭营村就有人在俄国包地种菜、规模很大。俄方希望通过提供贷款,为中国学生提供到俄大学或中职学习的机会,鼓励学成留俄工作。全球气候变暖受益最大的也是俄国。

我国海南三亚市2006年接待俄国越冬游客7万人次,是2005年的两倍多。中国物价低,气候好,适合俄国人疗养的地方很多。俄国的教育科技排世界前茅,美国西欧大量学生到俄国留学。中俄互认学历。但我国中学时学过俄语的人到2009年全部到了退休年龄,俄语人才已出现缺档断代。到2006年我国俄语导游才2196人,85%集中在黑龙江。到俄国留学,年学费生活费约5万多元人民币。俄语是独联体15国和东欧各国的通用语,使用人口2.3亿多。

澳大利亚地域面积约是中国的4/5,人口只有中国的1/65。资源丰富经济发达,雅思成绩达5.0分即可办签赴澳。学两年大专就可获得移民资格,年薪约人民币20万元。学本科三年,春秋两季开学。除一线大城市外,读大专年学费生活费在10万人民币左右。因在国内已过语言关,到澳后经过短期适应就可利用课余合法打工,解决后续学费生活费。从工作、移民角度看,赴澳留学性价比较高。

理论和实际统一。

——毛泽东

二、出国留学的误区分析

(1)出国留学费用几年需几十万,一般工薪层想都不要想。

现在到韩国首尔以外的城市留学,年学费加生活费约4万~5万元人民币,一年后学生课余合法打工的收入可包全部后续资金,总投资可控制在8万~10万元。

(2)低分生出国留学等于留学垃圾。

注意以下几点即可避免产生留学垃圾:一是学生本人无论分多低,只要本人接受以前的教训,奋起直追,愿意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二是高考后的一年时间只学一门外语,可集中精力,待有些突破后再学其它课程;三是避开自己学习成绩差的课选专业;四是愿意到国外课余打工挣钱供自己学习,除成行费用外,不再依靠家庭供养;五是出国后不要长期生活在华人圈内,要勇于接触当地人,早日融入当地社会;六是远离赌博,控制网游时间。

做到上述六点,尽管因为课余打工影响点学习,可能会延期毕业,但不会成为留学垃圾。因为课余打工,能接触当地社会提高语言水平,了解当地社会。通过打工劳动知道自己挣钱不容易,从而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人的才能多是逼出来的。现在世界性的缺乏技能型人才,留学上个高职,不但低分申请容易成功,而且毕业后国外就业的机会也多。

(3)先上好国内的学再说出国。

这里的误区:一是很多学生因分低被国内大学拒之门外。二是就是进入“三本”或“二专”,有些就是近几年扩招后大专升格的本科,中专升格的“二专”。根本学不到有用的东西。我从事四年多的留学咨询就有几个学生,统招进入国内大学,学习半年或一年又退学,选择去韩国,去俄国的。三是国内“二本”、“一本”培养出的学生也还存在就业难(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肉、武小锋卖糖葫芦)。要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经济上允许的话还是要早点跳出中国教育落后、人多就业难的困局。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接受国外的先进理念、意识,积累丰富的人生经历。

有的放矢。——成语

(4)父母在不远行,父母对孩子出去闯世界不放心。

现实是不远行就没有工作,在韩国工作和北京、上海、深圳工作同样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一日还。沿海地区人为什么富?就是乡土观念淡,敢于出去闯世界。守在家门口考分再高,上的学再好,能有多大出息?中国孩子不易成才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把孩子把得太紧。在家看不顺眼,又不敢放出去(父母在不远游,只有在家玩网游)。在家不争气,出去几年混得很好的例子,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少。对“不争气”的孩子还是放出去“闯”、“创”运气之后再说。因为只要肯走出去,就走出了人多工作岗位少的困局,只要坚持住,就能成功。未来的年轻人,只有出国工作才能挣大钱。

(5)中国人大多缺少超前意识

要有超前的意识,世上没有靠有样学样而成功。必须靠自己研究尽可能学习面对挑战的本事,自行判断讯息的真伪并为自己作出决定。如果你看到人家这样做成功了,你再去照着做很可能就已经晚了。做什么都得有超前意识,什么叫“先知先觉”?就是思想领先一筹、行动先走一步。做的事情如果和时代结合得好,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热门推荐
  • 名臣碑传琬琰集

    名臣碑传琬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日此时

    明日此时

    战争中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只为一个女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哥哥离别女友上了战场,弟弟趁机追求未来的嫂子:手足之情与男女之爱,爱情与背叛交织纠缠。战争中,兄弟二人不同的命运纠葛、爱恨情仇,战事升级也将故事推向高潮。这场大戏的来龙去脉,精彩场景与对白,就等着您来欣赏,您来品味。
  • 诸天第一强者

    诸天第一强者

    主神已死,轮回犹在!游历诸天,证道青冥。零号轮回者沈零的证道之途……
  • 我的老婆亚瑟王

    我的老婆亚瑟王

    “你就是我的骑士么?”银发的少年看着眼前的金发少女微笑着问道,这是少年十岁时的邂逅。“你就是我的新娘么?”轻轻的揽住了和他十年结伴同行的金发少女,少年疑问而肯定,这是十六岁的物语。“你就是我的国王么?”半跪在王座下,抬起头来微笑地看着手持胜利之剑的少女,少年的微笑一如十年前的男孩。“我可以没有眼睛,但是你,但是整个卡美洛不能没有眼睛哦。”微笑着永远的将眼睛送给了因为红龙的诅咒而失去了双眼的女孩,少年不后悔,这是二十年的快乐。“那么,亚瑟?彭?德拉贡?阿尔托莉亚啊,骑士王啊,少女啊,你愿意……和我一生结伴同行么?”微笑着对少女伸出了手,银发的少年在两千五百年后仍然如此问道。这是两千五百年的羁绊。新书:《末日最终帝国》,书号:3142828,求支持!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
  • 重生后偏执大佬黑化了

    重生后偏执大佬黑化了

    重生前,陆悠然一手好牌被她打死了,浑身马甲却甘愿为了渣男放下一切,被所谓爱情蒙蔽了双眼,不识人心,对他的爱视而不见,厌他,弃他,伤他,直到害死了那个爱她入骨的男人,被挖了双眼,葬身火海,她才知道,她的一生过得有多悲哀,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会让害死她的渣男贱女血债血偿。然后狠狠的宠他,爱他,可好像自己卸了马甲之后某位大佬似乎是……黑化了????
  • 三千位面:病娇男神离远点

    三千位面:病娇男神离远点

    【爽文,双处,偏执,男女互宠】她是与世隔绝的灵修,自小就天资聪慧学什么都快,别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她却甘于享受平淡的生活。似乎老天也看不过眼她这般浪费自己的天赋异禀,一觉醒来,来到陌生的时空,绑定了一个不怎么靠谱的系统。从此她穿梭在各个时空,纠正时空发展轨迹,她活的肆意,活的随性,却没想到一个神秘的人物突然闯入她的生活,彻底扰乱了她波澜不惊的心湖和平淡的生活。第一次遇见:他暴虐邪魅的掐着她纤细脆弱的脖颈,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杀意,她不惜重伤自己才逃离他的魔抓。那一次,她发誓一定要远离他;那一次,他发誓一定要捉到她。第二次遇见:他被围剿,她偶然闯入莫名的成为众矢之的,无奈只能和他并肩作战,踹了一锅人。那一次,她看他的目光有些无语,避无可避;那一次,他看她的目光带着深意,神秘莫测。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某女精致淡漠的脸上出现裂痕,咬牙切齿道,“怎么哪都有你。”某男惊艳绝世的脸上浮现一抹邪佞魅惑的笑容,“小灵儿,去哪,我都能找到你。”【男强女强,本故事纯属虚构,涉及专业领域不要细究,作者玻璃心,不喜欢右上角点叉】
  • 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娇妻别太甜,花开一夏

    娇妻别太甜,花开一夏

    初次见面,对关总第一印象冷漠自私,她只想敬而远之。谁知一次意外醉酒后被他吃干抹净反咬一口,是你先动的手。成为男友才知道A市呼风唤雨的关总,原来是伪装在高冷人设下的小狼狗。“苏苏,做我的女朋友做梦都要笑醒。”然后他就忽然来A大代课,当两天她的老师,给她一波惊吓。夫人年轻貌美大长腿,有人追怎么办?“毕业后进关氏,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才能放心。”“那我怎么独立的了。”“只要我还活着你就没必要独立。”当一切归于尘埃,她说:“有你在三生有幸,阿澈。”“我才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