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2200000009

第9章 寻觅阅读的乐趣——答《新京报》记者吴永熹问

【采访手记】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个嘱咐,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这篇致辞以《教育的意义》为题于2012年8月5日在《东方早报》刊载,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掀起了一场关于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大学生的价值与追求等议题的讨论。

与之同时,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的新书《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也在毕业季面世。在这本明显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文集中,陈平原从“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角度切入,以平和而明晰的语言,与读者讲述读书的心得与喜悦,探讨大学教育的意义与得失,语气谆谆,心意切切。

与王安忆一样,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警惕与远离主流价值观,养成独立的趣味和广博的审美。有感于当今大学教育的急功近利,陈平原重提,大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善交流、注重精神生活的读书人”。

为自己而读书

《新京报》:如今我们到了一个书籍很多的时代,像您书中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多”。在这样一个时代,其实读书的方法更重要了。

陈平原: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层次的经典。有两千年的经典,有两百年的经典,有五十年的经典;在我心目中,能够在读书人的书架上长期站立的,就算是经典。换句话说,经典的定义及含金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以及是否值得你我认真品鉴,是有时代性的。

但不管怎么说,“好读书”与“读好书”,二者应该有一个结合。这就带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林语堂说过,他喜欢读极上流的书和极下流的书。“极上流的书”好说,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极下流的书”为什么也值得阅读?不说超前的著作被打压,即便沙里淘金,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比整天背诵、引述名人警句更值得夸耀。

在噪音铺天盖地的当代社会,建立并坚持自己的阅读趣味,是很难的。相信你自己的立场、视野及趣味,不受周围各种声音的诱惑,用胡适的话说,即除了传统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外,还得添上一句“时髦不能动”。周围的人都说好,都说“非读不可”,都说不读就OUT了,你还能坚守自己的趣味,这就很不简单。

作为中国人,除了《论语》《诗经》等几十种经典著作,你确实非读不可,不读说不过去;其他的书,其实都是两可的。只是请记得一点,阅读可以消闲,但“消闲”不一定是“阅读”。越是时尚的东西,越容易过时。假如这个时尚碰巧是你个人的趣味,那我不反对;如果不是的话,需要保持一种警觉。读自己喜欢的书,为自己而读书,这就是我的基本立场。

找到你信任的读书人

《新京报》:要怎样建立自己的趣味和标准?

陈平原:在我的新书《读书的“风景”》中,有一篇《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提及如何重建人文学的自信,选择怎样的读书策略,以及“尚友古人”的好处。其中谈到金克木的经历,他在北大图书馆当馆员,认准几个著名教授,人家来借书,他抄书单;人家还书,他就跟着读。读得懂读,读不懂也读。

几年下来,金先生也成为一个眼界颇高的“学者”了。还有就是林语堂的故事。林语堂的中国文化底子原本很薄,经周作人指点,迷上了晚明文人袁宏道,并以此为基点,左冲右突,上挂下联,很快理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读书线索。日后撰《四十自叙诗》,有这么两句:“近来识得袁中郎,喜从中来乱狂呼。”

不管是追随五百年前的古人,还是结交现实生活中的师友,找到你信任的读书人,跟他们一起阅读、思考,就可以事半功倍。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交朋友、谈读书,会决定你的视野和趣味。

《新京报》:对一个普通读者来说,什么样的书是他最应该读的?

陈平原:这很难说。阅读最基本的经典著作,这上面已经说了。别的,那就取决于你的阅读目标,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公民立场,还是完善自家的审美趣味;是祈求良好的生活态度,还是促成专深的研究方向,这都影响你的阅读策略。

所以,很难说哪一本书是一定、一定要读的。另外,时代变化了,知识在更新,阅读视野也在转移,上一代人觉得必读不可的,下一代人不见得这么认为。除非是在大学讲专题课,否则,我不敢、也不愿意给人开书单。

寻觅阅读的乐趣

《新京报》:您在书中提到您很欣赏“爱美的”学问家,即“业余”的学问家,为什么?

陈平原:晚清西学东渐以后,我们整个教育制度都变了,世人对于“学问”的想象,也跟以前大不一样。过去说,读书人应博学深思,“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现在呢,专业分工这么细,人家问你什么问题,回答“不懂”,这很自然,也很正常。好处是大家都“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能找到专家来解答。

可作为具体的“读书人”,你一辈子就从事一个小小的专业,就精神层面而言,未免有点可惜。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深的专业研究之外,保持对于宇宙、对于人生的广泛兴趣,这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生活态度。过分学科化与专业化,导致知识之间的明显隔阂、人们对世界理解的不完整,以及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巨大鸿沟。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欣赏“爱美的”学问家,就是主张专业之外的读书。为专业而读书,这不必你强调,任何一个接受过学院训练的人都会这么做。缺的是专业以外的阅读。是的,从专业角度,天文我不懂,地理我不懂,考古我不懂,宗教我也不懂,可我有兴趣,会阅读那些我感兴趣的书籍。

不满于封闭的专业小圈子,穿越各种学科的边界,不是希望从事“跨学科研究”,而纯粹是出于求知的欲望。前者如今成了另一门“学问”,而我想说的是个人的“修养”,一种无关学位与学历,不能拿来评职称、报课题的“阅读的乐趣”。

构建丰盈的精神生活

《新京报》:在今天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的条件下,尤其是您读到博士,以学术为业,好像路确实越走越窄。这好像是一种普遍的困境,很难打破。

陈平原:是困境,但不是不能打破。看老一辈学者的学养及趣味,就不是这个样子,那是他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决定的。走到今天这一步,跟最近20年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密切关系。中学文理分科,大学突出实用性,人文学日渐边缘化,这决定了一代人的学养及趣味。

人家问我,关于“读书”有什么建议,我常回答“读文学书”。为什么?因为“文学”没用。在一个以赚钱为第一要务的时代,连大学教授都以赚钱多少来决定认不认自己的学生,你还能说什么?如何赚大钱,不归人文学者教;编写“商战手册”或“股市指南”,那也不是大学教授的责任。我们能做的,是培养有文化、善交流、注重精神生活的读书人。

作为中文系教授,我谈《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或者撰写《“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关于重建“大一国文”的思考》(2012年5月9日《中华读书报》),很容易被嘲笑为“自我保护”。可母语教育的滑落、人文修养的缺失,长远看,危及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是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民众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这完全可以理解;可本该成为“精神圣地”、“指路明灯”的大学,也都变得如此急功近利,不能原谅。

《新京报》:您更提倡博雅而非专深,这是不是您认为中国大学不应盲目学习国外大学的原因?

陈平原:不对,今天中国大学的教学理念及课程设计等,之所以过分实用化,并不是学习欧美一流大学的结果。人家不管是综合大学还是文理学院,都注重博雅课程,要求大学生对人类、对历史、对艺术、对人生有比较好的了解,然后才进入专业研究。我们过早地专业化,小小年纪,就画定了一条红线,把很多知识排除在外,并贴上标签,注明“这不归我管”。这样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从制度上说,除了中学的文理分科,再就是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过分侧重技术性知识,美其名曰“与市场对接”。我再三提醒,“职业培训”不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修养、眼界、趣味。当然,如果你认定,我们的“大学”本来就应该是“职业培训学校”,那我没得说。

(初刊2012年8月10日《新京报》,原题《陈平原号召学子多读“无用”之书》)

同类推荐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

    本书收入王尔德两部著名的童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是唯美主义童话的代表作。作家除遵循一般童话中应有的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以及褒美贬丑等主题外,还以他的唯美主义观点,探讨“幸福”、“心之美”、“灵魂、肉体与心灵”等重大命题,而且在童话写作形式和内容表达两方面都取得突破,取得实绩,创作出“世上最美的童话”。
  •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艰难而沉默的时光。但只要咬牙撑过去,一切便会不一样了。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经历什么,只要坚持住,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记住,上天没有给你的,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这些人,这些故事,是他们脆弱或坚强的人生,也是我们共度过的美好回忆。通过这些流泪的瞬间,我们可以触摸别人的伤感、孤独和痛苦,感受别人的狂喜、温暖和力量,抚慰你的心灵,让你找到坚强的自己。
  • 不动声色地成长

    不动声色地成长

    时刻保持对这个世界和对自己的怜悯心,认真看清生活不断为你揭开来的一层层委屈和苦痛,然后轻轻告诉自己,你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你可以向现实低头,可以低头哈腰,也可以承受胯下之辱,但你不可以趴在地上跪舔,因为你要让自己相信总有一天能站起来,再看看这个理想世界的美好,然后开始追梦。我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心中的理想世界。于是累了的时候可以稍作休息,喘息过后怀揣着一颗真挚之心继续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因为我知道,如果不努力,没有人能帮我。
  • 进步的回退

    进步的回退

    演讲、对话、接受采访是释放思想、感觉的明快方式和“简易程序(韩少功语)”,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界为数不多的一位。韩少功学养深厚、思想敏锐、具有勃勃的创造活力,总是走在时代思潮与文学的最前沿。《大题小作——韩少功、王尧对话录》精彩纷呈,其第一章《革命追问》获2005年《当代作家评论》年度奖。
热门推荐
  • 七秒钟的爱

    七秒钟的爱

    第一年,他与她很偶然的相识在网络里,成为了所谓的‘蓝颜知己’,保持着有些暧昧却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距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第二年,因为一个特殊的赌约,让他们在大街上相遇,面面相觑,互不认识,可这场在现实中的相遇,让他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一边是早已立好的赌约,一边是残缺不完美的她,是要违背赌约?还是完成赌约,接受走路不方便的她,可心里还想着网络那边的她?当他无意中知道虚拟世界里的她与现实中相遇的那个她竟是同一个女孩后,又会怎样抉择?一起来看残缺的灰姑娘怎样上演一场爱的谎言,最终她是否会得到完美王子的谅解呢?
  • 完美对抗

    完美对抗

    她说:“我呀?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睡觉”;而他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戏弄朱喜喜!”恶魔,黄靖磊就是这样一个恶魔!朱喜喜狠狠地想;“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会在这里?”朱喜喜顿时变成“十万个为什么?”,“瘟神,瘟神,恶魔,恶魔……”朱喜喜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他说:“朱喜喜,你是猪吗?哦,对了,你就是猪,不仅姓朱,还长得很像猪,整天睡个没完,就连学号都是八,真是猪八戒一枚!”他嘴角抽抽,然后轻轻勾起,一脸轻蔑。朱喜喜涨红了脸,转过身来,一脸“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北”的模样。黄靖磊又喊了一声:“猪!”“你才是猪呢!你全家都是猪!!!”朱喜喜大吼着,这是她第一次发脾气总之,这个梁子不知从何时开始就结下了。然后,就看朱喜喜的完美对抗吧,么么哒~~~~
  • 崩坏世界的寻觅者

    崩坏世界的寻觅者

    吾以五十年的代价,出现吧!我的女王!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响以及保底九十九,果不其然女王出现!还没高兴多久,何伍穿越了,还穿越到了终焉律者灭世的时候。我叫何伍,我现在有点慌,我屁股下面就是终焉律者,现在起开说对不起还来得急吗?在线等有点急 。 本小说有大量到魔改情节,作者也是一个游戏党如果是原作党的话请慎重。 欢迎加入小⑤书友群,群聊号码:595453610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

    北方毗沙门多闻宝藏天王神妙陀罗尼别行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成王妃做团宠

    穿成王妃做团宠

    夜国摄政王冷血无情,却单单对她宠爱有加,柔情似水,妖界第一美男雪陌天人之姿,温润如玉,痴情千年,却甘愿为她做凡夫俗子,相伴一生,钰国第一美男子东陵凰容貌倾城,惊才绝艳,府中妻妾无数,本是天下皆知的薄情之人,却执意立她为妃,痴恋如他,深情如他,温柔如他,最后,究竟谁人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 帝主星河

    帝主星河

    所谓命运,不过是强者强加给弱者的规则。白骨堆成的王座,谁主沉浮?看少年如何从一个破落的少主逆天改命成就一位无双的魔君的!
  • 氏族之王

    氏族之王

    霜狼酋长之子萨尔被刺客抛弃在荒野中,嗜酒如命的布莱克摩尔捡到了他,作为奴隶将他抚养长大。在敦霍尔德的囚室与角斗场上,萨尔一方面浸泡在布莱克摩尔阴晴不定的恶意中,另一方面也从塔雷莎和军士长的身上学到了仁慈和爱。逃离敦霍尔德的萨尔在与自己族人接触的过程中,重新学习了兽人种族的历史与耻辱,继承了古老的萨满传统。在他的带领下,兽人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
  • 长乐六里志

    长乐六里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