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300000004

第4章 谈悠闲

这个题目呢,我认为自己确实能够胜任。我小时候有位先生教我接受知识的洗礼,每学期收九几尼学费——没有额外多收,他常说,从未见过一个花费时间更多而完成作业更少的学生。我还记得可怜的祖母有一次在讲解祈祷书的用途时偶然说过,我极不可能去做许多不该做的事,然而她深信不疑的是,每一桩该做的事我都会丢下不做。

亲爱的老奶奶的预言,我恐怕或多或少连一半也未实现。老天救救我吧!我虽然很懒,但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然而从许多不该疏忽而我却疏忽的事来看,我却完全证实了她判断的准确。安享悠闲一向是我的优点。我不能把它归功于我自己——这是一种天赋。具有这种天赋的人寥寥无几。懒惰的人和慢条斯理讲课的教师多的是,但是真正的闲人却很罕见。他并不是手插衣袋、没精打采、到处闲逛的人。恰恰相反,随时忙得不可开交倒是他最惊人的特征。

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就不可能充分享受悠闲。假如无事可做,那么不干事就并无乐趣可言。浪费时间便成了唯一的消遣,而且是最令人精疲力尽的消遣。悠闲好比接吻,一定要偷来的才香。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子,那时害了一场重病——我压根儿看不出得了那么严重的病,不过是重感冒罢了。但我想病情一定非常严重,因为大夫说我一个月前就该去找他,还说如果这病(不管是什么病)再持续一周的话,他就不能对后果负责。这是一桩非同小可的事,可是我从不知道有哪位大夫因治病而吃官司的,不过这也表明再耽搁一天,治疗就会毫无希望。我们的医师、哲人和朋友都像闹剧里的主角,总是恰巧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舞台上,既不早也不晚。这是天意,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好,我刚才讲啦,我得了重病,要我去巴克斯顿住一个月,并且严禁我在此期间做任何事。“你需要的是休息,”大夫说,“彻底的休息。”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前景。“这个人显然了解我的病情,”我说,心里为自己描绘出一段快乐的时光——四个星期的安逸生活,其间一点点小病。病得不太多,但恰到好处——足够使人有点儿受苦的滋味,使生病富于诗意。我可以很迟起床,一口一口地抿巧克力,穿着拖鞋和睡衣吃早餐。我可以到花园里的吊床上去躺着,阅读结局悲惨的感伤小说,直到书本从我疲倦的手里滑落掉下,而自己就斜倚在那里,两眼轻柔地凝望着深蓝的天空,看羊毛似的白云像船上白帆一样在天空深处飘然而过,耳边听着小鸟愉快的歌唱,树叶刷刷的低语。或者,因身体虚弱,没力气到户外去,我便背靠枕头坐起身来,面对着底楼前敞开的窗户,露出一副消瘦而引人注目的面容,因此凡是经过这里的漂亮姑娘都会发出一声叹息。

此外,每天两次还要坐着轮椅到下面柱廊疗养所去喝矿泉水。啊!那种矿泉水!当时我对那种水一无所知,还以为这主意蛮不错呢。“喝矿泉水”听起来又时髦,又高贵,所以我想我应当喜欢它。可是,呸!喝了三四个早晨就简直无法忍受!山姆·韦勒[1]形容这种水“有一种热熨斗的味道”,他还没有把那种令人恶心的可怕味道描绘出来。如果说有个办法能促使病人迅速康复的话,那就是告诉他每天得喝一杯这种矿泉水,直到身体复原为止。我接连六天都喝纯矿泉水,险些儿送了我的命。不过,自那以后我就采取一个对策,就是喝完矿泉水后马上再来一杯浓浓的白兰地加水,这样才觉得痛苦减轻了不少。从此各种杰出的医学专家都一再告诫我,酒精一定把矿泉水中铁的作用完全抵消了。我很高兴幸好做得对。

然而“喝矿泉水”仅是在那可纪念的一个月里我所经受折磨的一小部分,而那一个月,没有例外,却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在其中最好的日子,我虔诚地遵循大夫的指示,任何事都不干,只是在屋子和花园四处闲游,每天坐轮椅到外面去消磨两个小时。这一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生活的单调。坐轮椅闲逛令人感到的兴奋劲儿——特别是你不习惯于这种令人振奋的运动——比漫不经心的旁观者看来要强烈得多。坐在轮椅上心里随时都有一种危险的感觉,这是局外人体会不到的。他时时刻刻都确信,最为担心的事就是翻车,每当前面出现一条沟或一条新修的碎石马路,这个信念就变得尤其鲜明。他预期着来往的每辆车都会撞在他身上;在上山或下山时总是不知不觉马上产生碰碰运气的侥幸心理,料想——看来完全有此可能——掌握他命运的那辆脆弱的车子竟会失去控制,撒手不管呢。

但不久,即便是这种消遣也不再令人精神振奋,而无聊的心绪又叫人完全无法忍受。我觉得我的心在这种压迫下退却了。它不是一颗坚强的心,所以我认为使它负担过重并不明智。因此,大约在第二十天早晨,我很早就起床,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便迈步直接前往坐落在金德斯考特山脚下的海菲尔德——那是一个欢乐而繁忙的小镇,到达那里要经过一个美丽的山谷,那山谷里有两位非常漂亮的女人。至少她们当时是非常漂亮的;一个是在桥上不期而遇,我觉得她向我一笑;另一个是站在敞开的门边,正在亲吻一个脸色红润的婴儿,进行一桩无利可图的亲吻投资。但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我敢说,自那时以来她们俩已变成体态臃肿、脾气急躁的娘儿们了。返回的路上,瞧见一个老头儿在砸石头,这事激起我十分强烈的欲望,也想使用一下胳膊,因此一口允诺请他喝酒,好让我来代他干活。他是心地善良的老人,答应了我的要求。我便把积蓄了三周之久的气力全用来对付那些石头,半小时干的活儿比他一整天完成的还多。可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嫉妒。

大胆尝试了这一回,我便愈来愈放肆,每天早上出去进行长时间的散步,每天傍晚则到凉亭去听乐队演奏。但不管怎样,日子还是过得慢腾腾的。最后一天到了,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于是旋风般离开了那个治痛风病、结核病的巴克斯顿,返回伦敦,伦敦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严格而苛刻的。傍晚火车驶过亨登,我抬眼瞭望车外。大城市的上空一片火红的闪光似乎在温暖我的心;后来我雇辆马车嘎吱嘎吱驶出了圣潘克拉斯站。这时,往日熟悉的嘈杂喧嚷正在四周逐渐蔓延,听起来竟是多日以来从未听见过的最美妙的音乐。

这一个月的悠闲我确实没享受到。我喜欢在不该悠闲的时候来一次悠闲,而不是在悠闲成了唯一非干不可的事情的时候。这是我愚顽的天性使然。在桌上的催款信堆得最高而又必须在下次邮班前作出答复的时候,我最喜欢背靠炉火站着,一面计算欠账有多少。晚上有一大堆工作要做的时候,我喜欢在饭桌上磨蹭得最为长久。如果由于某种紧急原因,第二天早上应特别早起,那么正是此刻,比了其它任何时候,我都爱在床上格外多躺半小时。

啊!侧身又入睡:“只睡五分钟”,那是多么香甜呀。除了主日学校那些“儿童故事”里的主角外,我不知道有谁会自愿起床。有些人要他在适当的时刻起床,那简直就是办不到。假如八点恰是他们该起床的时刻,那么他们一直要睡到八点半。假如情况有改变,八点半对他们够早的话,那么要到九点才能起床。他们就像某位政治家,据说他总是迟到半小时,准确得很。他们尝试所有各种办法。购置闹钟(这是一个巧妙的发明,它总是在错误的时刻鸣响,把错误的人吵醒)。吩咐萨拉·简来敲门唤醒他们,到时候却咕哝着说:“走开!”然后又舒舒服服继续酣睡。我认识一个人,他确确实实起了床,而且还洗了个冷水澡;但即使如此,还是无济于事,因为他为使身体暖和,后来又跑回床上去了。

我想我自己倘若一旦起身,准能不再回床去,我发觉最难的是把脑袋从枕头上挪开,头天晚上下了再大的决心也无法更容易办到。我消磨了整个晚上,然后对自己说:“好啦,今晚我不想再干任何工作;明天早晨早些起床”;于是下最大决心非办到不可——当时确是如此。可是第二天早上对这个想法就不太那么热情,心想要是昨晚不上床睡觉,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得多。于是想到穿衣的麻烦,而且这事考虑得愈多,你就愈想把衣服脱掉了事。

床,这个模拟的坟墓,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我们只消把疲倦的躯体四肢往上面一躺,就会那样悄然无声沉入寂静,得到安息。“床啊,床啊,甜蜜的床,对于倦怠的脑袋你就是人间的天堂,”正如可怜的胡德[2]所吟唱的,对我们这些躁动不安的少男少女来说,你就是仁慈的老保姆。不管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淘气的还是听话的,你都一概搂在你那慈母般的怀抱里,把我们任性的哭叫一一止住。身强力壮的人有重重忧虑,身患疾病的人有种种痛苦,小姑娘为了不忠的情郎而哭泣——我们这些人都像小孩子一样把疼痛的脑袋靠在你雪白的胸前,你就轻轻地安抚着我们进入梦乡。

在你转身离开,不愿安抚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苦恼确实烦人。不能入睡时,黎明的到来似乎是多么缓慢啊!哎!那是多么可怕的夜晚,我们翻来覆去觉得浑身又发烧又疼痛,我们像死人中间的活人躺在那里,瞪眼凝望着那些黑暗的时光在我们和光明之间那么慢吞吞地流走消逝。哎呀!还有更可怕的夜晚,我们痛苦万分地坐在另一人的身旁,时不时地听见炉火里燃完的灰烬忽然落下就吓一大跳,而时钟的滴答声则似乎是一把锤子正在把我们守护着的这条性命不停地敲碎。

好,关于床和卧室已经谈得够多了。我跟它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太久,即使对闲人也是如此。让我们出去,抽一口烟吧。这也同样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看来还不太坏。烟草对我们这些闲人自来就是一种福音。瓦尔特爵士[3]时代以前的那些文官们用什么东西占领他们的心灵,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我认为中世纪年轻人爱吵架的性格完全归咎于缺少这种具有安抚作用的烟草。他们无事可做,又不能抽烟,所以总是不停地斗殴和吵架。假如由于非同寻常的机会而无战事的话,那么他们就跟邻居挑起不共戴天的家族世仇;尽管如此,假如仍然有点空闲时间,他们就会全部用来讨论谁的意中人长得最漂亮,而双方所使用的论据都是战斗用的斧子、棍棒等等。当时鉴赏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确定。12世纪的青年人谈恋爱,他并不后退三步,直瞪着女方的眼睛,告诉她长得太美了,不该活着。他却说要走到外面去断定美不美的问题。假如他出去遇见一个人而且打破他的头——我指另外那个人的头——那么这就证明他的——第一个人的——意中人是个漂亮的姑娘。假如另外那人打破了他的头——不是他自己的,你知道,而是另一人的——对第二人来说的另一人,这是因为另一人当然只能是对他而不是对第一人来说的一个人——好啦,假如他打破了他的头,那么他的意中人——不是另一人的而是这个人的——好,这么说吧,假如A打破了B的头,那么A的意中人就是个漂亮的姑娘;但假如B打破了A的头,那么A的意中人就不是个漂亮的姑娘,而B的意中人才是。这就是他们进行艺术批评的方法。

如今,我们点燃烟斗抽烟,让姑娘们彼此之间通过打斗去自行判断吧。

姑娘们干得很不错。我们所有的工作她们都在干呢。她们当大夫,当律师,当艺术家。她们管理剧场,提拔骗子,编辑报纸。我盼望着这一天早些到来,到那时我们男人将无事可做,只好在床上睡大觉直到十二点,每天可读两本小说,下午五点的可口小茶点全归我们独自享用,而且还不必费脑筋去思考更难的问题,而只讨论一下最新的下装款式如何,辩论一番琼斯先生的上衣是什么料子做的,以及这种上衣是否适合他穿。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前景——对于闲人来说。

注释

[1]狄更斯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一个喜剧性的人物。

[2]胡德(Thomas Hood1799-1845),英国诗人。

[3]瓦尔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1771-1832),英国19世纪历史小说家、诗人。

同类推荐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生命的“护花使者”

    生命的“护花使者”

    郭传火彭飞八年做一件事,你能坚持多久?没有什么报酬,你愿意做吗?——题记。倪龙事迹简介倪龙,今年40岁,在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从事掘进工作,从未出过工伤,甚至连手脚擦破皮的小伤都未曾发生过。从1998年开始,倪龙不计报酬,坚持在工作之余检查安全隐患,并在检查隐患的同时动手消除隐患。倪龙下井时还担当着义务安全检查员的职责,为工友们开辟出安全的“绿色工作环境”。并且,倪龙还给自己订下了规定:只要下井,就要检查安全隐患。自1998年以来,经倪龙排查并得到整改的安全隐患达到500余条。
  •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作品由三首长诗组成:上部《长河一滴》、中部《汶川之歌》、下部《山魂乐章》,诗人生活在汶川这个上古时期称为昆仑的岷山岷江上游地区,以一个民族后裔和汶川人的身份,充满深情,对羌族、汶川、世界和人生进行深度理性的思考。
  •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在本书,作者记录下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南极科考行动。作为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随队医生,他和队员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在南极冰盖高点Dome A成功建立了昆仑站;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医疗保障和医学研究任务;他在进入冰盖的征途中全程驾驶雪地车,并主动“客串”了厨师、机械师、摄影师等多个角色……130多天的一点一滴,作者都用录音笔每天如实地记录了下来,并原汁原味地诉诸于文字。从他的记录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冰盖的广袤、冰山的肃穆、海豹的闲适、企鹅的慵懒;也能感受到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艰辛,有时甚至充斥着残酷的绝望和无助。
  • 到城里去

    到城里去

    父亲十五岁那年,被爷爷送到温州城里,拜一个做铜器锡器的师傅做学徒。父亲的老家,在乐清北白象镇前黄村。以现在的距离算,到温州城三十来公里路。开上车,上了温州大桥过瓯江,上高速路,抽一两枝烟的工夫就到。当年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这点路程走起来很费工夫。父亲从村里动身算起,走到温州城东门外的船埠头,没有一天是走不到的。那时,父亲挑了一副担子,前边一只木箱,后边一只笸箩;木箱里放换洗的衣服,笸箩里放一只鸡和一个猪头。鸡和猪头是拜师傅用的。父亲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爷爷腋下夹着一双布鞋,赤着脚走路。
热门推荐
  • 浮生千面

    浮生千面

    一座北方小城里犯罪案件频发,人心惶惶,且看临危受命的女警官如何组队“打怪”升级。
  • 1974年那桩案子

    1974年那桩案子

    谢兰知道自己迷路了。脚下的路蚯蚓般弯弯曲曲,爬进远处的庄稼地。几棵高大的树木不规则地分布在坡上。热风浪一股股扑面而来,带着成熟的麦香,杂草的青气,还有各种奇异的味道。这些都不错,只是周围静悄悄的,别说是同学们,连个人影也看不见。只有树上的知了在拼命嘶叫,单调乏味仿佛来自远古,聒噪得几近无声。谢兰站在一棵梧桐树下,茂密的树冠遮住了正午的阳光,只漏下一些细碎的光斑。她眯眼躲开晃动的光斑,焦急地四处张望。一个影子一晃,从前面一棵老槐树后闪出来,是一个敦实的男孩。他肩挎草箕,手抓镰刀,短发乱蓬蓬地像只鸟窝。
  • 十世琉璃

    十世琉璃

    三千年的等待,十生十世的轮回,等的是谁?轮回的又是谁?他是高高在上的仙人……又怎么会在意如同蝼蚁般卑微的她的死活?然而他却对她说:“谁说我不爱你?我觉得我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爱你。”她冷笑一声:“可惜,我不爱你。”多年后,她神色凄惨的望着他,她的身后是一具面色惨白的尸体,看不清死活。她咬咬唇,双膝重重的跪下:“师傅,我错了。”他淡漠如水的目光扫向她;声音平静“哦?知道错了?错在哪儿?”她颤抖着嘴唇,声音里甚至带着一丝祈求:“师傅,求你救救他,求你,只要你能救他,怎样都好。”“若是我不愿救,你又当如何?”她忽然抬眼定定的看向他,目光中甚至带着一丝决绝;“若是这样,那么你我师徒,从此恩断义绝。原谅我简介无能……
  • 重生之婢女谋

    重生之婢女谋

    将军府四姨娘婉碧被陷害,罚终生待在后院不得出门。两月后其产下一死婴,郁郁而终。再次睁眼,她回到了十五岁那年,她依然是大夫人身边的小丫鬟。这一世,她誓要把大夫人的真面目昭告天下。第一步就是解决姨娘的问题,她慢慢的凑近丫鬟玉鸢的耳边轻声说道:“玉鸢,能救你的只有我。偷偷告诉你,老爷的腰间,有颗黑痣……”
  • 玄冥天宗

    玄冥天宗

    玄天之名,立于周虚,古传诸圣布道,施于天下,后因争帝之机,万道崩湮,于万载后,诸圣道揭,帝路可将开,圣迹临世,诸天骄崛起,古之祸患重起,大世契机已现,异世少年……众生最后一博,于璀璨中凋零泯灭,或踏足不朽扭转乾坤,当看诸君之争渡@義之息
  • 背后的凶手

    背后的凶手

    因韩艺雪父亲工作原因,韩艺雪被带回国,三年没有回国的她,回到这个地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家里为她铺的路从来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渐渐地她接触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上天为她安排的另一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与情感的交织中,究竟是怎样的复杂……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鬼白帝姬

    鬼白帝姬

    东来大陆玄州城城主的女儿南玄星罗,坐拥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十二岁那年却被自己的亲妹妹害死,死后怨气横生,灵魂被无间地狱的鬼王收留,从此踏上修神复仇之路。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白衣女孩,女孩为了复仇,无意之中为人类铲除了很多的恶人和魔兽,深受世人的追捧。“吾名鬼白帝姬,我以鬼神的名义替天行道!”此书原名《无间逆鬼行》,并非灵异恐怖小说。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收留怨魂并让怨魂修炼之后到人间复仇报恩的地方,那里的鬼被阴曹地府视为逆天而行的逆鬼,他们势把所有的逆鬼都拿下,为人间和三界的平衡除害。
  • 满树繁华止于你

    满树繁华止于你

    两人家境困难,境遇相同,偶然间开启了一段情感纠葛。当她被所有人诬陷的时候,他不管不顾,为了她挺身而出,哪怕之后被所有人看不起。他可以为了她,喝酒喝到胃出血,干活干到手臂骨裂,事后却只字不提。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会为了这么一个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女孩子,这么拼。他听后轻轻一笑。因为她值得。
  • 限时离婚,二手女人不打折

    限时离婚,二手女人不打折

    挚爱和苦守,换来的是背叛和欺骗!在前夫的婚礼上,她携新欢出席,笑容灿烂的对新娘道:“能被人抢走的东西,向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最狼狈不堪的一面总是被他看见,他毫不羞耻的开口:“我们俩一直狼狈为奸!”求婚时:他说:“嫁给我,我可以帮你打击那个背叛你的男人!”结婚时:他说:“放心把你交给我,我保证不会背叛我们的婚姻!”事业折翼时:他说:“狼是狈永远的前腿,我会让你搭一辈子的肩!”众叛亲离时:他说:“别怕,我会一直守在你的身边!”......后来,当她知道他娶她并不如他所说的那般简单,她才终于明白——她跟沈致远哪里算得上是夫妻?其实连朋友都不是,只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