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这两个字总是带给人无尽的遐思。是淡烟流水,是弱柳繁花,是粉墙黛瓦,是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竹伞悠悠步入雨巷时的回眸。
生于江南,生于苏杭,在外求学时,总有人问我,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江南又是什么样子?
我可以说断桥相会的许仙与白娘子,我可以说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我可以说和靖先生的梅妻鹤子,我可以说那些眉清目秀的姑娘惹人骨酥的吴侬软语,我可以说那些惹人垂涎的各色糕点?
我有这么多可说,可到最后,我却没有说这些,而是说了这样一个长长的故事。生于江南水乡(安乡)秦安镇的少女秦莫语,为了寻找十几年前其父打下的七支花簪,辗转霭安、蘅安、秦安、池安四地。在途中,她遇见了形迹可疑的外乡人莫之耹,共同达成约定,结伴寻找簪子的下落。在他们收集簪子时,却也拂开了簪子身上积攒的蒙蒙灰尘,揭开了被岁月掩埋的六段情和邂逅了六位性格迥异的女子。秦莫语与莫之耹一路相伴,一路走来,二人从相互猜忌、彼此利用到冰释前嫌、互为钟情。而他们各自暗怀的最后的秘密,却让这段情不知何去何从?
在开始写《七支簪》时,我没有预料到它会变成一个这么长的故事。
2015年,坐在乌镇的乌篷船里,看着夜色下踽踽前行的花灯,我几乎是像做梦一般,看见了一个气质温婉的女子在桥畔氤氲润湿的雾气里,用她忧愁善语的眸子打量着这河水。
仿佛被什么触动,翌日,我开始写第一簪的初稿。我给了这个女子名字叫若漪,给了她血肉,给了她一个等待了一生的恋人。这是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却不止于爱情,更多的是我报之以江南的感情。钟灵毓秀的江南将向往美好的初心融入我的血脉,而我想写下和她有关的美好,让更多无法来到江南的人看见她,看懂她。
抱着这样的想法,写完了第一簪,我没有停笔。女子是水做的,在与水为邻的江南里,有太多明媚温柔的女子,像春雨一般润湿了谁的心扉。江南的一大部分美好,由她们构成,所以只写一个定是不够的。
所以我便又开始我的旅程。乌镇、西塘、同里、塘栖这些水乡里,留下了我的足迹,而它们的影子也留在了《七支簪》里,像双簪里乘凉的菰雨轩的的确确存在于同里的退思园里,很多嫁娶婚俗也来自古镇的婚嫁博物馆。很遗憾最后没能把在这些古镇里“采风”到的很多东西写进《七支簪》里,只能粗粗地呈现冰山一角。
想起了在圣诞节看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那天主演马路的年轻男演员站在舞台上最后对我们说:“祝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到那些能为之坚持的、美好的事情。”
这也是我对大家的祝福。一生太短暂,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我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柔中带刚,待人温和柔软,却能坚忍不拔地追求自己的自由,坚持自己的理想。感激我找到了《七支簪》并坚持到了最后,希望你们也能找到属于你们的故事,并为之坚持。
2017年7月于江南杭州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