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的僧,
叶落在身,
无人扰他清修。
静坐的僧,
可是在参禅悟道?
不,不是的。
可是在思念谁吗?
嗯,是的。
他可有在见那人?
不曾。
他可有成佛?
不知。
他是僧,是九命的第一任主人,法号元悟。元悟捡到九命时,九命才十六岁,与九命猫而言,十六岁还宛如新生的婴儿般。元悟一袭僧袍,手中挥着扫帚,扫着满地的落叶。九命趴在一旁的石桌上,眯着眼睛,一副懒洋洋的模样。
元悟扫完地,寺里的钟声也正好响起,元悟去做早课,九命跟在他身后。用完早膳,元悟在偏殿诵经,敲着木鱼,九命在外头嗮着太阳。
一个打着油纸伞,身着红色衣裙的姑娘,迈着莲步,进了正殿,九命好奇地跟着。
进殿后,姑娘收了伞,跪在团蒲上,闭眼许愿。
九命蹲在一旁,看着姑娘的面容出神。容颜若出水芙蓉般清丽,鹅蛋脸,略施粉黛;墨发飘飘,梳着未出阁的姑娘发鬓。
姑娘拜完佛,九命依然在看人家姑娘。姑娘伸手,揉了揉九命的小脑袋,笑道:‘“你是谁家的猫儿,生得这般可爱?”
“喵~喵~”九命惬意地朝姑娘的手心拱了拱毛茸茸的小脑袋。
“你说的我也听不懂。罢了罢了。”姑娘捡起地上的伞,起身往外走。姑娘顺着长廊来到了元悟所在的偏殿。
偏殿虽不比正殿大,但还是有些大的。偏殿中回荡着清脆的木鱼声,还伴随着低沉的诵经声。元悟仿佛不知姑娘的到来,继续着他的事情,连闭着的眼睛也不曾睁开过。
姑娘继续拜佛,一如之前。可是等了好久,九命也没有等到姑娘起身。九命早在姑娘拜佛前就进了偏殿,还在元悟的肩头坐下了。
“喵~喵呜”九命抬起肉爪,推了推元悟,看元悟睁眼看它之际,用前爪指了指姑娘。木鱼声、诵经声皆停了,姑娘睁眼看向九命和元悟。
“原来猫儿是小师父的呀!”姑娘看九命的模样,好似和元悟很亲近。
“嗯。”“喵~”
九命跳下元悟肩头,蹭了蹭姑娘跪在团蒲上的腿。
“呵呵。”姑娘轻笑出声,抱起九命,一下一下的轻抚着它的身子。
元悟看九命并无不耐,便又开始敲木鱼,诵经。
姑娘起身,走到元悟面前,跪在元悟面前的团蒲上,并将九命放在一旁的地上。
“小师父念的是《般若心经》吗?”
“是的。”元悟停止了诵经,放下了手中的木鱼,双手合十。九命立坐在一旁。
“小师父,你一整天都在这殿中,不会无聊吗?”
“阿弥陀佛,在此静修,与佛祖相伴,怎会无聊?”
“那小师父,你可否诵别的经啊?”
元悟应了一声,便开始念起了清心咒。
“这是清心咒。”待元悟念完,姑娘便道出经名。
“嗯。”
元悟话少,不愿多说,更何况眼前的女子还未出阁,世俗最在乎女子的清誉了。
“猫儿呢?小师父,你的猫儿不见了。”姑娘一转头没见到九命的身影,四处瞧了瞧。
“它应当在殿外的菩提树下打盹了。”元悟养九命已经一年多了,知晓了它的一些习性。
“如此啊!不过小师父的猫儿真的很聪明呢。”
“·······”元悟未再接话了。
“小师父,你可会还俗?”
“不会。”
“为什么?”
“······”
“小师父,回答我嘛。”
“为何问这个?”
“什么?”
“······”
······
姑娘貌似十分喜欢缠着元悟。太阳已经挂在山顶了,不多时候就要下山了。
殿外来了一男一女,看那衣着,应是山下城中首富的侍卫与丫鬟。他们从正殿一路过来,该是在寻人吧。
“小姐,时辰差不多了,咱们该回府了。”
姑娘朝殿外看了一眼:“原来已经这么晚了啊!”又转头朝元悟说道:“小师父,我该回去了,来日再见。”
姑娘起身,双手合十,朝元悟鞠了一躬,便领着二人出了元悟所在的偏殿。
期间元悟不曾回她一字半句。
原来姑娘是山下城中首富的千金,名唤君依莲。
在姑娘走后,元悟又诵起了最初的般若心经。
殿外,姑娘在菩提树下看到了九命。九命眯起眼睛,朝姑娘“喵喵~”地叫唤了叫唤了好几声。似乎在与姑娘道别。
姑娘快步走向九命,捏捏它的小耳朵,“猫儿,再会。”
姑娘带着两人,打着她那把油纸伞离去了。
九命慵懒地在菩提树下打了两个滚,总觉得还会与她再见。
第二日,一如往常,元悟仍在诵经。
姑娘又来了,只是她来时是午时三刻,也不知她可用过午膳。仍是油纸伞在手,一袭红裙。
姑娘依旧在偏殿缠着元悟。
姑娘让元悟诵经。每每元悟诵完一篇,她便能说出经名。这让元悟对她高看了一些。
“不必惊讶,我自幼身子不好,家中父母及兄长经常为我祈福诵经,我自己也会。”姑娘开口道。
“阿弥陀佛,施主只要虔诚许愿,必能得佛祖庇佑。”
·······
两人之间一阵沉默。
“小师父,你心中有什么?”
“佛。”
“小师父,你怎么这般无聊呢?”
“阿弥陀佛,施主该下山了。”
姑娘朝殿外看了一眼。原来太阳快落山了啊。
“明日,我还要来听小师父诵经。”留下这样一句话,姑娘就欢快地下山了。
“喵~喵呜~”九命在元悟身边转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元悟。呆和尚,人家姑娘是喜欢你呢!
只是可惜元悟听不懂猫语。
一连三月,无论刮风下雨,元悟身边总会出现姑娘的身影。二人只谈佛经,交流得十分融洽。
九命看这二人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和谐。九命暗自道:呆和尚,你要再不开窍,姑娘就要嫁人了。为了元悟,九命甚至将外头的花折来,叼到姑娘手中。
已经入冬了,天白得晚,黑得晚。但是姑娘依旧每日都来,只是每日只能待一个时辰。
过年的前十日,姑娘告诉元悟和九命,她暂且不会来了,要到上元节才会来了。九命不知元悟如何想的,那一天姑娘离去后,元悟一直在念清心咒。九命心想,呆和尚,总算是开窍了啊。
十日很快就过了。
正月初一,下了大雪。之后几天,也是时停时下。
正月初十,君家请方丈去为定亲的幺女君依莲祈福。
元悟被方丈叫到跟前:“阿弥陀佛,元悟,你与君家小姐相识,便一起去吧!”
“何事?”
“是君家幺女要定亲了,君员外请老衲去为她祈福。”
“她······”
“阿弥陀佛。元悟,红尘之中,无你的一席之地。”方丈双手合十,告诫道。
元悟已经动了凡心,只是不自知罢了。
“是,元悟谨遵师父教诲。”元悟心中清不清楚,做了怎样的决定,只有他自己知晓。
元悟与另外四位师兄,同方丈一起去了君家。
在祈福时,元悟见到了君依莲。他只看了她一眼,便收回了目光,专心为她祈福。他愿她幸福。
姑娘在见到元悟的瞬间,原本黯淡的双眸,就亮了起来。但当她发现元悟仅看了她一眼就不再看她时,她眼眸中的光消失了。
就这样,直到元悟回寺,两人都不曾有过交流了。
上元节那日,天还未亮,姑娘就上山了。
当元悟快扫完积雪时,姑娘便出现了。
菩提树下,两人见了面。一阵沉默。树上的九命,被雪打了一身。“喵~喵!”跳下树,踩在元悟肩头,抖抖身子,将身上的雪弄掉。
“小师父,可以为我诵经吗?我想听清心咒。”
“阿弥陀佛。施主请。”
元悟放下扫帚,请姑娘进去偏殿。
元悟诵了三遍清心咒。也许不仅依莲需要冷静,元悟也需要吧!
“小师父,日日对佛诵经,不无聊吗?”
“心中有佛,自然不会。”
······
一阵沉默漫延开来。
“小师父,小师父,你还俗娶我可好?”
“施主,不可胡闹。”
“小师父,你还俗吧!”
“施主,你该回了。阿弥陀佛。”
僧与红尘,必为陌路。
“小师父,你真无情。”依莲不大开心,但还是下山了。
依莲走了,许久都不曾来过了。
五月端阳,九命再度见到了依莲。她手中依旧是打着油纸伞。
她在菩提树下抱起打盹的九命,“猫儿,你可真悠闲啊!”移步进了偏殿,此处还是只有元悟在诵经。
依莲听完一篇经文后,便对元悟道:“小师父,今日我不想听佛经,你陪我在寺中走走,可好?”
“阿弥陀佛,施主请。”元悟起身道。
正殿前有一荷花池,此时荷叶才露尖尖角。
依莲打着油纸伞,与元悟并肩走在荷花池旁边。画面一片祥和。
“小师父,这里风景不错。”依莲语气极为欢快,就连步子都轻了不少。
“阿弥陀佛。施主为何要来此处?”
“只是想和小师父走走。”依莲欢快地跳了几步。在元悟面前停下。
“小师父,你转过身去。”元悟不曾问缘由,照她的话做了。依莲也背过身,背对着元悟。
“小师父,你向前走七步,我若是还能抓到你的手,你就还俗娶我,可好?”不给元悟反驳的机会,直接开始。
“我要开始数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元悟走了七步,但是并未停下步子,“君姑娘,请回吧。”
依莲抓不到他的手。她站在原地看着他离去,身影是如此寂寞。手中的油纸伞落了地。九命将油纸伞叼去偏殿,给了元悟。元悟看着油纸伞,不言不语。
僧,只在佛界容身,红尘之中无处容身。
六月十二,君家幺女出嫁。
山腰处有一座凉亭,可以看见城中之景。城中一对火红,那是君家嫁女的队伍。元悟带着九命,在凉亭看着,看着那女子的出嫁。
他想,倘若那日,依莲跟着后退,抓住了他的手,他应该会毫不犹豫地还俗,娶她。
如今,他后悔了。可是,那又如何?他心中的姑娘已经嫁给了别的男子。
凉亭中,元悟的身影,一如那日依莲看他离去的身影般落寞。
元悟将那日依莲留下的油纸伞留在了凉亭中,抱着九命离去。
凉亭中,精致的油纸伞如此孤独。
元悟回了寺中,回到偏殿。冷清的佛殿,让他想起了依莲。
“阿弥陀佛。”如若依莲知道元悟心中有可会欢喜。可惜的是,她不知道,以后也不会知道。
“依莲······南无阿弥陀佛······”殿中的诵经声断断续续,偶尔还唤着“依莲”。元悟落了红尘。
“师父,弟子想云游四方,今日特来辞行。”方丈面前跪着前来告别的元悟。
“阿弥陀佛。你不该入红尘的。去吧!切记,莫再动凡心了。”方丈挥挥手。
“你便留下吧!她喜你,应当是愿再见你的。”元悟对菩提树下的九命道。
元悟走了,九命依旧留在寺中。
数着一年又一年的花开叶落,元悟终是未归,依莲也未再来。
时光匆匆,独留九命回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