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彭羽的要求,万海峰一行人来到了县气象站。
经过气象站领导的介绍,他们得知这边有两个人工观测员。查询工作记录后,他们找到了2009年12月19日的值班观测员李栋。
因为常年的室外工作,李栋黑瘦黑瘦的。他从没经历过公安局的领导来找他了解情况,表现得既兴奋又紧张。
万海峰主要问了12月18日夜到12月19日上午的情况,李栋调出当天的卫星云图和记录数据说道:“我是18日晚18点到岗,20点向区台做了当天的数据汇报,当时气温7度,湿度59%,风向46,风速3.7米/秒……18日晚23点41分开始的雷雨持续到19日凌晨2点35分。19日上午3点,坡上就起了强浓雾,直至9点20分才恢复正常能见度。”
万海峰:“当晚雷击情况有观测吗?”
“有”,李栋答道:“按照气象站要求,打雷时我们要做人工观测。还有,因为国家气象中心的扶贫政策,我们园区里有一台最新的闪电定位仪,可以利用闪电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放电参数,并记录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度和极性等指标。这是当晚我录入的记录数据。那天夜里的雷击时间和地点这里都有记录,一共15次,23点50分有一次出现在庆山镇东北与邻县交界区域的小熊岭,是距离县城区域最近的一次。”
万海峰:“不会有遗漏吗?”
李栋:“万队,这个绝对不可能。当天气象条件恶劣,我值夜班,一小时到园区巡查一次。我们在县城还有五个观测哨点,我们六个人几乎同时做的室外人工观测,和闪电定位仪的记录一致。”
到了李栋去园区抄录数据的时间,万海峰一行人跟着他出了门。
室外观测区里最显眼的就是十多米高的风向风速器,在方形的园区草坪上,它和干湿球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地温表、蒸发器、雨量器、日照计等气象监测设施等距离分布着。
无意之中,彭羽和万海峰都走到了离金光路8号最近的那道钢丝网围墙边。
万海峰指着那片松林说道:“那些孩子们把这处林子叫做‘金光路8号’。“
彭羽说道:“小时候都是这样。我老家在南昌的梅岭,住的地方在红崖丹井景区里。小学时我们也有不少据点,都自己取了名字。每一代人童年时受到的流行文化熏陶不同,我们那个时候取名都叫‘少林寺’、‘花果山’或者‘上甘岭’。我同学姓林,家里开了个杂货店,我们都就叫它‘林家铺子’。”
说到70后共同的记忆,两个人都笑了。
彭羽注意到脚边有块白色地基,按照等距原则,这里空荡荡的铁架子上原来应该也有台机器,就问道:“李技术员,这里原来放着什么?”
李栋跑过来说道:“这儿原来有台微脉冲激光雷达,这个也是上次国家气象中心扶贫的高级机器。可惜水土不服,那雷达老是跑错字。去年12月底送到省里修去了,还没修好呢。”
彭羽:“我知道这种机器,简称MPL,用于监测云底、多层云时空分布,边界层时空分布和气溶胶垂直分布以及时空演变。这种机器正常情况下故障率很低。你说跑错字是什么意思?”
李栋:“去年春节后就放上了,连续有十几次夜间出现数据错误,最近的一次……”
李栋的脸色变得惊愕起来,接着说道:“最近的一次出错就是12月19日凌晨,又记录了一段巨大的突发脉冲,有些莫名其妙。”
彭羽:“那次出错的原始监测数据还在吗?”
李栋匆忙从办公室里取来一台笔记本,调出数据。连志鹏和陈亮都围了上来。
彭羽开始操作起电脑,熟练地从MPL自带的软件里倒出一批数据。
李栋指着其中一个数据说道:“各位领导,我可没瞎说,你们看,这儿有一次巨大的、突发的、宽带电磁辐射的高强度脉冲,持续了三秒,瞬时带宽超过了200MHz。”
彭羽没有说话,掏出U盘来拷贝了一份数据,接着和万海峰等人下了山。
四人回到车上,坐在后排的彭羽长出了一口气。
连志鹏:“彭队,你别憋着了。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那个雷达记录的数据很惊人吗?”
彭羽:“是的,这就好比那天凌晨,有5艘装载着最新型‘宙斯盾’雷达的美国驱逐舰排着队经过了那片松树林!”
众人面面相觑,坐在驾驶席上万海峰转过身发动了汽车,“去轧石厂!”
……
轧石厂里,徐小山带着几个便衣刑警已打开了被封的仓库大门。
万海峰最近的调查都是避着警队的同事秘密进行的,突然让徐小山来轧石厂执勤,小山有些莫名其妙。他心想,就韩青这破案子还没完没了了。结果,万海峰的车子进到内院后,他发现车上居然还有省厅的领导。
四人又围在仓库边那个浅坑旁,曾经的水洼已经干涸了。万海峰说了上次技术科的鉴定结果,这个浅坑和松林里的轮廓和成因一致。
彭羽从车上拎下一个大包,徐小山连忙过来接。要不是彭羽提醒了一下,他差点闪了腰。这包够沉的,徐小山没想到彭羽那麻杆似的身材居然力量这么大。
四人进了仓库,彭羽没有细查各处的痕迹,直接从包里拿出各种机器的部件,拼装了一台机器。这机器有点像建筑公司用的激光定位仪,只不过块头大了点。折叠支架上垛着圆柱形的探测器,四面和顶部有五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下方都有一个激光灯组。彭羽用数据线将这台古怪的机器连上了电脑。
机器通电后开始自转,不停的用激光灯扫描着墙面。彭羽把功率开到了最大,仓库里只听见“嗡嗡”的机器运转的声音。
机器最后扫描的是仓库底部那面墙。彭羽很镇定,拿出一包“点5中南海”发了一圈,用他的ZIPPO打火机给大家点着了烟。
四人还没吸上两口,那台机器的提示音就响了。笔记本屏幕上出现一张整个墙面的透视图,墙后的一个门形的黑色区域显示了出来。
万海峰有些气馁,说道:“彭队,抱歉了,我们没有找过气象站的人员了解过情况,也没想过在这个仓库里还有暗道。“
彭羽:“万队千万不要这么想。大家的工作面不一样,我们关心的线索对你们处理基层的刑事案件豪无参考价值。如果我做你的工作,指定得瞎。”
接着,扫描仪在石墙右边标出一个细长条的隐蔽区域,一直伸向上方的横梁之后。彭羽拿出一只白色的信号笔,在墙上把那个区域标注了出来。
万海峰在那个区域上下敲了敲,指着下方起始位置说道:“这里好像有个空鼓位置。”
连志鹏按着石条,使劲往上推,努着腮帮子,啥动静没有,其他人都笑了。
徐小山拿进来一把人字梯,他们五个人十只手都按上了石条,嘴里喊着号子,“一二三”,那石条总算往上移动了,接着,石条后的指纹锁解码面板露了出来。
徐小山:“我CAO ,还TM挺先进的,指纹解码呢。”
彭羽:“大鹏,通知省厅,让和我同来的那一组兄弟赶紧过来。万队,您这边请支援我些人手,一是外围警戒,二是调两个技术人员过来,尽快将这个解码面板上的指纹提取出来。”
万海峰点点头,徐小山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去布置去了。
仓库里又剩下他们四人,彭羽拱了拱手,说道:“陈队、万队,现在我得和你们撂底儿了,对您二位我还得当面做个自我介绍。兄弟彭羽,来自903。两个部里都发了文,通知在路上,咱们四人,今天就正式组成‘1219案件’专案组了。”
陈亮:“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连志鹏:“海峰,这回你满意了吧?上次拿走点证物,他恨不得跟我翻脸。”
彭羽:“陈队万队这几个月搜集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太珍贵了。你们在韩青胃里发现的那张卡,也到了我们那儿。那是一张技术先进的安全卡,带有密钥解码功能,与他匹配的肯定是一个通讯系统,由基站和终端组成。那张卡应该是和那个基站适配的。韩青随身带着的那个塑料箱里应该放着基站和配套的手机。因为缺失基站主机,我们没法逆向研究他们使用的到底是怎样的通讯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已经属于‘超自然’的范畴了。因此,韩青拐卖儿童的事情也就不是一般性的刑事案件了。我们觉得韩青在庆山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一个他和上线的约定。但是韩青从被捕到突然病亡,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我今天过来是想从源头捋一遍,果然在这就有了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