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观测器的镜头,万海峰看见车里坐着四个男人。司机是基地派出的,是张熟脸。此刻,司机用双手在方向盘上做了几个规定动作,这表明他的“客运”任务一切正常。
后座是两个年轻人,一高一矮,矮的那个很秀气,文质彬彬;高的那个身材魁梧,发际线那一块的压痕暴露了他职业军人的身份。
副驾驶位置坐着的那个男人,从神态上看应该是这三人中的头儿。这是个自信而睿智的人,年纪和自己与杜凯山相当,帅气,阳光,戴着一个鸭舌帽。
汽车已经过了大弯,万海峰将观测位置转到了另一边。
那个坐在副驾驶的男人摇下车窗,神态轻松地往这边看了一眼。他取下头上的帽子向草帽山坡顶这边晃了一下。
这个气质阳光的帅哥居然剃了个光头。
万海峰在观测镜后面笑了,这个人对所有的流程心知肚明。
……
这辆车开进了“选矿厂”的一间设备仓库,杜凯山和木笙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他俩身边还站着一个男人,也穿着陆军作训服。这是基地内部安保连队的负责人汪杰,36岁的陆军上尉。
如果不是今天来了军方领导,他绝不会走出基地的地下部分。
一辆商用SUV开进了仓库。
车上的三个男人下了车,那个光头帅哥立刻脱下帽子。
杜凯山赶紧迎了上去行了一个军礼。仓库里的六个军人互相以军礼致意。
杜凯山笑嘻嘻地说道:“过长伟,过科长,您好!您可是中校,我只是少校。”
过长伟挠挠自己的光头,“杜队长不用客气,大家都是军人,我俩同年,都是33岁,你比我还大三个月,叫我长伟就好。”
杜凯山:“恭敬不如从命,同志们也互相认识一下吧。”
过长伟身边那个文静的小伙子名叫萧北,像是个技术方面的文职干部。高个的叫做周铁山,一看就是负责保卫的。资料里显示,萧北和汪杰一样是上尉军衔,从他的年龄判断应该有高学历背景。
见面后,汪杰立刻返回了基地的岗位。木笙带着萧北和周铁山去办理入驻手续。杜凯山和过长伟走出车库,悠闲地坐在了门前的长椅上。
杜凯山掏出香烟来递给过长伟,过长伟笑了笑,拒绝了。
杜凯山自己点了一根,“到底是首都军区下来的,不像我们野战军的大老粗。”
过长伟:“以前也抽,三年前戒了,在实验室里不方便。”
杜凯山:“别误会,开个玩笑,咱不找理由,应该戒掉,不过不是从这支开始。”
两人都笑了。
过长伟:“杜队长的履历极佳,看得出来,上边对这个基地的重视。一周前我知道的时候也吓了一跳,没想到国内最高等级的秘子研究基地竟然选址在这座大山里。不过一路上看过来也不奇怪,这里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山地丘陵地形,有大面积需要严格管理的库区和大范围稳定的花岗岩和红砂岩地质构造,适合秘子研究实验内需、外延的全部环境配套条件。”
杜凯山岔开了话题,“长伟,在军中的绰号是‘过三冠’,当年的高考状元,拿过好几个军用和民用科研的最高奖,居然还是军事技能冠军,厉害啊!我要是你的领导,我最起码给你提个上校,大校也不为过。”
过长伟:“那我以后就指望老哥混了。”
汪杰正坐在监控房的监视器前,他实在想不通这刚见面的两个人怎么能聊得这么开心。过长伟:“杜队,下面那个空腔你什么看法?”
杜凯山:“哟,这个我可不好说,不是我的专业。这些年在离山,尤其在地下,常总他们挖到过自然岩洞,还有暗河和动物巢穴什么的,但是都不值一提。这次我看他的神态好像越来越觉得难以置信。老柯和老吴也很重视,这不把你也请来了嘛。”
过长伟:“之前基地建设的时候有挖到过岩洞吗?”
杜凯山:“三年前出现了几个,还没到岩基,都属于迷你空腔,单个体积不超过一百立方米。常总说是岩层内矿物晶体被侵蚀后造成的,属于正常情况。”
过长伟:“轨道甲号线C点那一块有出现过迷你空腔吗?”
杜凯山:“施工8个多月了,只发现这一个,而且它可一点都不‘迷你’。”
过长伟:“常总是个什么样的人?”
杜凯山:“老资格的工程兵,是个老西儿,暴脾气加驴脾气,工程施工技术登峰造极。我们开玩笑说给他一把铁锹,他能挖进五角大楼去。”
过长伟没说话了,眼睛静静地看着前方。
杜凯山:“你们只有三个人?”
过长伟点了点头。
“乖乖”,杜凯山说道:“三个人带了十八吨装备啊!”
……
按照过长伟的要求,他们的临时基地被设置在了地下第27层,配备了一个1000平米的仓库和1600平米的工作房,在轨道甲号线的C点还备有两间办公室。
杜凯山实在想不通:他们三个人干嘛占这么大块地方?
中饭后,地下17层吴晓恩的办公室里,杜凯山正在请教这个问题。
吴晓恩:“人家要了那么大的面积,肯定有他的用处。你眼红了?基地里就是房子多,你们是不是再多要点?”
“吴书记您说到哪儿去了!”杜凯山打了个哈哈,“我不是来向领导您请教吗?”
吴晓恩:“过长伟不是个一般人。你来之前我一直在和他谈话,你以为他是个军人,他像个科学家;你觉得他是个科学家,他又像个军人,才三十出头,涉猎之广范,心智之成熟,罕见啊。总之,人家是来帮助我们的,我们就得给人家创造最好的条件。对了,你也看看这个。”
吴晓恩从办公桌上抽出一份图纸,递给了杜凯山。
杜凯山一看,吓了一跳,“这是个什么东西,像个宫殿。”
吴晓恩:“准确地说,这是一个穹顶大厅。这张图就是根据工程中心的遥感勘测数据绘制的,轨道甲号线C点侧下方岩基空腔的平面和剖面。这个空腔目前基本可以确定为穹顶方厅,底部边长640米。它的最高点是120米,最低点也在100米,面积约为41万平米,体积超过4500万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洞穴大厅是我国贵州的苗厅,它的面积不到12万平方米,约为这个空腔的四分之一;苗厅的容积约为2000万立方米,还不到这个空腔的二分之一。苗厅是外形不规则的喀斯特岩溶洞,我们基地身边的这个空腔却形成于红砂岩岩基之内,面积等于57个足球场,可以同时停放96架波音747飞机!从它的构造来看,我们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天然洞穴,在地下100多米的压力条件下,造型规整,穹顶跨度640米,这完全不科学,而且这个洞穴的地基区域和南北两端的延伸部分无法进行遥感勘测。这些疑问,我们只有依靠过长伟和他的团队来为我们解开。”
杜凯山看着图纸,感觉额头上开始冒汗,“可他们只来了三个人。”
吴晓恩:“这只是前期队伍,需要人手的话我们基地有的是,但是探明这个空腔里的古怪不靠人力啊。”
杜凯山小心地问道:“领导,您说的古怪是?”
吴晓恩:“现在没法定性,我相信过长伟能够通过他的科学手段解开谜底。”
杜凯山:“他的资料上写着首都军区7科,我是不了解这个单位。为了基地的安全考虑,我还是需要知道过长伟的身份。”
吴晓恩:“要不要我给你看上头的文件?”
杜凯山连忙摆摆手,“领导您别吓唬我,……您一点儿都不能透露?”
吴晓恩:“凯山,你记住,我们和他的保密等级是对等的。7科也叫‘信号科’,只能告诉你这些。他在下面27层和甲号线C点作业面上的工作区域的保卫等级都是I级。他刚才提出来了,他的后续工作需要你们中队的大力配合,你要随叫随到。”
杜凯山:“我一定配合,被你说的,我对这个空腔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当杜凯山和吴晓恩交谈的时候,地下27层的过长伟团队正在紧张的工作。
大量的物资在仓库里堆积,这些不同包装形式的物资表面都带有条形码。他们三人首先组装好了5台机器人和一只“机器马”。其中的两台机器人开始分拣物资,拆箱,并按程序摆放。
另外两台机器人和那只机器马挑选出它们想要的物资运往工作室,一台装配机器人已经开始组装各工作面的支护框架。
汪杰为他们派来的12个战士因此“无所事事”,正好奇地看着机器人们的敬业“表演”,而机器人的主人们已经赶到了轨道甲号线C点临近“穹顶大厅”的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