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龙浩:“目前他的探测距离不超过1公里。”
向龙浩看见杜凯山脸上有点失望,接着说道:“目前军用太赫兹雷达应用于陆军抵进探测。它不仅能够探测隐蔽在墙后的武器、伪装埋伏的武装人员,还能够显示沙尘或烟雾中的坦克、火炮等装备,从而有效提高部队战场防干扰和战时精准打击能力。如果把它装在装甲车和坦克身上,那可够外军喝一壶的。”
向龙浩的话,让木笙和梁凡频频点头,杜凯山又高兴起来,“我说嘛,肯定对我军有价值。”
杜凯山:“过长伟和我说了,一周前他们就已经确定入口了,但他为什么迟迟不动呢?”
向龙浩:“还是那个老问题,得搞清楚里面有什么他才敢进去。现在他们使用最先进的探测器,通过一系列的算法获得反馈数据,对所有探测目标形成高准确率的分析结果,再利用他们之前的数据库对这些算法、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但是由于采集的数据来源于多种探测方法,如何从中提取有用的数据信号,如何进行处理,如何形成可视化的、综合化的三维地质模型?这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的计算和分析过程,都需要时间。”
李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向总说的灾害预防。他们要想办法保证进入口开启后对这个空腔结构损伤最小化的方案,一旦穹顶坍塌就要出大事情,会不会引起次生灾害也是个问题。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几公里都是很小一段距离。所以,无论是为了防止空腔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是防范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对C点和基地的安全威胁,他们都需要做好预防。工程中心已经配合他们建造了一套防险井组,首先是一个定向垂直井连接他们选定的进入口,在这个垂直井的上方还有四个水平井作为安全缓冲区。因为未来要下水电线路和设备,这个井组需要一定的空间余量。常总他们现在就在忙这些事儿。”
杜凯山:“过长伟一个中校,带了十几个人,十八吨装备,到离山来探这个洞。这有意义吗?他的部门还是保密部门,叫什么信号科,这钻山打洞地找什么信号呢?”
李璐笑嘻嘻地看着杜凯山,“我告诉你为什么,你怎么谢我?”
杜凯山:“你要能把这事说清楚,我那把M11战术刀就归你了,你不一直惦记着吗?”
“说准了”,李璐开心地站起来,“大伙给我做个见证!”
杜凯山向木笙使了一个眼色,木笙立刻带着梁凡出去了。梁凡还有点不高兴,噘着嘴,本来嘛,现在已经到了今晚故事会的高潮阶段了。
看见杜凯山叫走两位低保密级别的战士,李璐立刻来劲了,他还煞有其事地走到监控室的门口反锁了铁门,“我先说清楚,我不是泄密,因为以下全是我的推断,但是,部分数据援引于未来我们这个级别都能看到的科研资料。我以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人格保证,我的推论八九不离十。”
李璐:“过长伟一来到基地,我就观察他了。他是首都军区下来的,一个中校,30多岁的年轻学者,身边那个萧北可是斯坦福的硕士高材生,这多大谱儿啊!这些天,他们在C点工作面上老常都让我陪着,我就是联络官啊。据我观察,他们不仅有太赫兹探测器,关于电性结构探测、密度及磁性结构探测也有一大批尖端设备,还有最新的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这说明他们就是专门干隐秘探测的。不仅是设备,连软件也都是自己写的,不是长时间的积累,到不了这个水平。军队为什么对地下感兴趣,他们要找水,还是要找矿?说不通嘛。只有一个解释,他们在寻找具有军事价值的东西。什么是具有军事价值的东西,枪炮弹药?不可能,绝不是这些显而易见的具有成熟形态的东西。另外,离山这儿是国土中部,不是国境线,也不是靠着海基或者高原,他们干嘛对这个洞感兴趣呢?”
杜凯山拍了一下桌子,吼了一声:“璐子你有完没完,说相声呢,你就说你知道什么?”
李璐拉拉裤带,对杜凯山翻了一个白眼,“尿都差点让你吓出来!说了,说了,这就说了。”
“一切的谜底就在我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报告上。”李璐得意地说道:“萧北擅长的是地球科学和电气工程学,可这篇报告需要从工程力学和电磁学方面进行论证。兄弟不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应用力学专业,顺手帮他们加了个夜班。由此我发现,这个洞绝非一个地质空腔那么简单。”
李璐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从他们给到我的数据和建模来看,这个面积41万平方米,体积4500万立方米的穹顶大厅里没有一根柱子,也没有发现其他的高支模区域,力学结构匪夷所思。穹顶正中心有一个半径三十米的圆形区域,用途不明,640个三角锥形凹格整齐排列在这个圆区的周围。四面墙体的高度都是100米,墙体由最高处和最低处两端向中线位置阶梯式内凹,递进方式都是规则的:墙体的最上边和最下边高度一致,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每2米高为一阶,次一级墙面就向墙体内部缩进50厘米,上下各递进25阶后,中间那两块相邻墙体之间高度持平。”
说到这里,李璐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笔,从桌上拿了一张白纸开始画图向杜凯山和向龙浩演示,“我刚才说了,每面墙100米高,分成50个区域,中间两个区域是等平的,从剖面看是一个‘V’型。每面墙的宽度是640米,被分成2米一段。每段中间的1.4米有造型,目前看不出是什么,两边各有30厘米的隔距。这样4平米的一个方格在每面墙上就有16000个。每片墙中心的4个方格合成一个4米乘4米的大方格,这样算的话,每面墙有15997个方格,四面墙在一起有63988个方格。大殿中心的地面有一个六角形的高台,高台周围有一圈4米宽的类似护城河一样的深沟,沟上有6座石桥。高台的对角线长度都是64米,六角位置外侧有6级台阶,和石桥相连。高台上有无序摆放的两个物件,四分之一圆弧状,半径30米左右。高台上空没有塌陷,这两个物件到底是什么,只有进去才知道。”
李璐又用笔在图上指了指,“大厅的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出入口,出入口是一个长36米,宽16米的长廊。这两个长廊的尽头和大厅中心高台下方的这三个区域均为探测不可知区域,管你太赫兹波还是赫兹太波都无法与之形成任何物理层面的互动,你们可以理解为‘神秘虚空’。”
向龙浩:“内部构成方面呢?”
李璐:“空气稀薄,进气通道还没有发现,但肯定不是墙上和顶上进来的,要么是长廊,要么就是地面有空气循环装置。没有辐射,还存在不明物质引发的强磁场。”
杜凯山:“不明物质引发的强磁场?”
李璐:“这是地面中心高台和两个走廊尽头的探测数据显示出的结果,具体成因还不知道。常总目前围着这三个未知区域的外侧在打隧道,看外围数据,两个走廊外的空间类似圆盘状,高台下方的是球状,最大直径都在1公里以内。”
“所以”,李璐总结道:“这个洞是被建造出来的,绝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工艺水平极高,建筑工艺可以用‘精致’来形容,而且联通着现代物理学无法探知的虚空,这些都是过长伟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目前我的推论就是,他们能从这里找到他们需要的‘信号’。而且我发现给到我的数据库中删掉了一些内容,被删的数据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构造柱这类和结构力学相关的东西。他们目前选中的入口位置就位于大厅南侧长廊附近,一周后他们将打开入口。”
杜凯山和向龙浩都惊诧地说不出话来。
精致的大厅,神秘的虚空,这有限的信息描绘出的无限的场景既让人期待,又让人害怕。
……
周一一大早,按昨晚和唐会明电话里商量好的,万海峰开车接上了石小林,前往薛家畈。
石小林上车后,发现后座上还坐着一名中年男人,万海峰立刻向他介绍了陈亮。
因为上次的三仓货栈之行,万海峰从佰草坡上捡到的药瓶意外地和唐会明家中的石拱、文奁联系在了一起。那个铁皮盒的主人和小木屋里的“不速之客”会有密切联系吗?还有那两个奇怪的大脚趾的来历。循着这条线往下,是否可以找到和韩青背后的组织有关系的线索?万海峰觉得有必要去薛家畈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