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王逢振
当一年一度的科幻年选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写在前面的这点文字,与其说是序言,不如说是编选说明。
事实上每逢年末岁尾,各行各业都要总结一下各自领域一年来的成败得失,科幻文学界自然也不例外。只是由于出版工作的特殊性,这一总结工作稍有提前。总结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分析总体形势,一种则是直接摆出具体成果。在这里我们主要侧重后者。
很多年前,这一丛书系列在“年度”后面还有“最佳”二字。所谓“最佳”自然各有标准,虽说对于优秀作品业内总有基本共识,但在成书的过程中仍有主编的眼光和观点融入其中,因而未必能获得所有读者的认可,毕竟观念纷杂,众口难调。所以“最佳”二字后来就被去掉了。
但我们认为,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即便年选是主编意志的体现,也未必就能够收入主编认定的所有“最佳”作品——有些涉及版权问题,有些涉及作者意愿问题,有些涉及其他各种问题,所以所谓佳作依旧不能悉数网罗,尽入彀中,有时不得不忍痛割爱。
不过没有了这一限定,倒是让主编更易放开手脚。我们在选取作品时,基本标准也可以体现得更加多元一些。我们不但选择优秀作品,同时还尽量兼顾不同门类、不同风格甚至不同发表园地的优秀作品。
就目前我们选取的作品而言,有些科技基础比较坚实,有些人文情怀比较深厚;有些自然科学味道较浓,有些社会科学概念较多;有些偏重成人口味,有些适合少儿阅读;有些作品更多地反映出一种客观世界的冷酷,有些作品带有催人落泪的唯美与温情。在语言风格上同样也呈现多种态势:有清新、轻松、幽默,也有冷静、艰深、思辨,等等。
说到发表园地,似乎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眼下科幻文学大潮兴盛、风起云涌,一方面传统的发表园地却日渐萎缩;一些刊物不再发表科幻作品,所剩无几的刊物也多少有篇幅之类的限制。这就为我们寻找中短篇佳作带来了十足的困难。这里不妨说句题外话,传统刊物弱化的原因之一,似乎是很多人都去搞电影艺术了,科幻电影亦格外受到垂青;一夜之间,神州大地上突然涌现出无数优秀的电影人来,大有“虽说写文章我不会,但拍电影绝对没问题”之势。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为宽阔一些,诸如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影响的网站,对中篇连载在遴选上“网开一面”,在已正式出版的长篇作品中做一些节选,等等。而在选择时限上,此前年选严格遵循前一年11月至当年10月,现在我们把工作提前,改为去年10月至今年9月,但也不拘泥于这一时限,对有些作品做了适当的延展和放宽时限。
具体到每一篇作品,篇首已有简评,此不再赘述。值得特别推荐的有两篇:《天年》构思大胆,气势恢宏,为了保证读者相对完整的阅读体验,目前节选的部分并非原作最为精彩之处,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去通读原著。《太阳坠落之时》可谓中篇范畴里的鸿篇巨制,而且作者在描述那群反人类反社会的坏蛋时,刻意保持了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没有以简单的脸谱化来处理。
与往年相似,除了上述入选作品之外,2016年度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问世,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它们未能入选。我们只能借此部分科幻佳作,向各位读者展示一个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的大致面貌,还望作者与读者海涵。
2016年10月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一只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在城市街道上昂首阔步,你会做出怎样的表情,又会生出怎样的感想?
《见龙在天》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但是,这并非一个天马(此处或曰“天龙”)行空的故事。故事发端于灵异怪象般的突发事件,但旋即得到了颇具科学原理的详细解读,一切都符合我们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律。当然,最终还是有一些事情无法解释,但归根结底,这不是什么超常现象,而是一种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