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700000020

第20章 让世界了解南京(1)

【下篇 青奥会金陵乐章】

南京,简称宁,别称金陵。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既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后庭,又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出海的门户,地扼南北交通。这座具有东西合璧、南北交融之独特魅力的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既有虎踞龙盘的山川形胜,又有钟灵毓秀的南国风物。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共同构筑了南京独具特色的城市面貌。南京将举行2014年青奥会——世界青少年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青春盛会,使古都南京成为世人关注的城市,推进了世界了解南京,加速了南京走向世界的步伐。

南京经历了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兴衰荣辱,承载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业绩。南京现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由240多艘海船、27000多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巨大舰队,从南京起锚,开始了壮丽的七下西洋之旅,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走出去”将南京这座城市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600多年后,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少年奥运会的承办,又一次将南京这座城市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座博爱之城正在向即将“请进来”的全世界人民展示自己人文之都、经济之冠、科教之窗、旅游之珠、体育之苑的魅力。

【第一节. 人文之都】

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与西安、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有距今50万年的文明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1700多年跨度的建都史,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有1000多处文化遗产。

自远古以来,南京孕育了自己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文化,夏、商、周时期的湖熟文化,六朝文化,南唐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博爱文化、秦淮文化、都城建设文化等。它们源远流长,一脉相传,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南京也正因此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和独特地位,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傲然跻身于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之都。

一、历史变迁

南京数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江宁汤山出土了30万~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京先民创造了北阴阳营文化和湖熟文化。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南京跨入了青铜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于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在南京江北建棠邑;吴国于周景王4年(公元前541年)在市域南部固城湖畔建濑渚邑,为南京地区最早的政区设置;越国于周元王4年(公元前473年)在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楚国于周显王36年(公元前333年)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主城区建置之始,金陵之名因此成为南京最知名的别称。

秦汉时期,南京地区共设置了棠邑等6个县级区划。东汉末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并于公元229年建东吴后定为首都,此为南京建都之始。西晋改建邺名建康。其后,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隋唐时期名称屡变,使用时间较长的有蒋州、

州、江宁、上元等。宋元两朝,先后改名

州、江宁、建康、集庆。朱元璋取集庆改名应天,于1368年在此称帝,建大明,始定名南京,南京首次成为南北统一的政治中心和世界级大都会。清以后,南京复称江宁。1853年,太平军占领江宁,改名为天京,南京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心。

1912年1月1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南京成为国民党政权统治的大本营。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是13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3年1月江苏建省,改南京为省辖市,定为省会。1990年,南京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二、六朝文化

历史上,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相继建都于此。在这段前后延续300多年的历史中,社会提倡个性解放、精神自由,被称为文化艺术的“自觉时代”,人文精神得以弘扬,推动了六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文学

干宝的《搜神记》、裴启的《语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志怪小说,记录了六朝时代的诘议玄谈、奇闻轶事。范晔、庾信等人的骈文或散文,不仅营造了文体形式的外在美,而且传达了内容蕴涵的内在美。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诗赋之都,上承魏晋,下辟隋唐,蔚为大观。孙绰的玄体诗,以诗谈玄,体悟老庄之道;陶潜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反映出文人超凡脱俗、放情山水、返归自然的精神特质;鲍照的七言诗体,直接抒发了对人生自由追求和美好人生向往的情怀;沈约、范云等创造的“永明体”诗,解决了诗的节奏与音律的关系,营造出一种音韵美;而齐、梁、陈三代的帝王及文人则钟情民歌,完成了诗歌由深至浅、由古至近的变革,使诗歌向通俗流畅方向发展,《文选》也编纂问世。

2.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使官府保存的资料纷纷散失,当政者更无暇顾及修史,于是私家修史之风兴起,而较为安定的南朝都城建康又是学者云集之地,名史相继问世。其中刘宋时范晔所撰《后汉书》因为资料翔实、文才横溢,被后人称为“良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用书籍多至200余种,有关三国的重要史料几乎全部保存下来。南齐时沈约编撰《宋书》、梁时萧子显撰《齐书》,都是有关南朝历史的佼佼者。

3.绘画

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等的人物画线条流畅,潇洒传神,栩栩如生;戴勃、孙畅的山水画虚灵通幻,变化无穷,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另外王献之、丁光等的花、鸟、虫、鱼等,也逼真传神、充满情趣。

4.书法

王羲之、王献之等人,使笔墨直抒胸臆,张扬自我,“二王”所创新定型的楷书、行书、草书为后世万代所宗。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的书法从朦胧发轫走上飞速发展,使作为汉语言符号的汉字化为抒发个人情感及美学追求,和绘画、雕塑等并列的一门艺术。

5.音乐、舞蹈、杂技

乐曲《梅花三弄》、《采桑渡》、《江南曲》等传达着清新高雅的美学理想;歌曲中以清商乐歌为代表的《华山畿》、《青溪小姑曲》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爱情与幸福的执著追求。舞蹈《鸲鹆舞》、《拂舞》等活泼、清丽、高雅,足以体现一代风气。杂技《凤凰衔书伎》、《登莲上云伎》则将乐舞、幻术、杂技等融为一体,开杂技发展之先河。

6.文学艺术理论

文艺理论的产生,是文学艺术走向全面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系统文学艺术理论成熟于建康。大批南朝文学批评巨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的文学创作从“坎坎伐檀”式的原始随性走向日渐法度森严和成熟理性。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艺术理论著作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

7.雕刻

南朝帝王陵墓石刻主要有麒麟、辟邪等,从汉代雕刻重气势发展而来,具有气韵灵动、雕饰精细、气势宏伟的特点,开启了后代石刻写真精美的先河,是中国中古时代石刻艺术的珍品。栖霞山千佛岩被称为“江南云冈”,佛像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圆润,风格典雅秀丽,被公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六朝时期南方的佛教艺术珍品。

三、南唐文化

南唐时期,南京继六朝之后,再一次作为国都担负了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又一回扮演了中国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南唐文化体现了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期的文化特色,在诗词、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石刻等领域继承了唐代艺术的成就,开创了自己的一代风气,词作、绘画成就空前,书法、音乐、舞蹈、石刻也成果斐然,成就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1.词

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以及臣僚潘佑、张沁等人都有词作传世。在他们的推动下,不仅词的调名日多,格律日严,形式得到发展,而且词的内容日丰,风格日富。南唐词还一改唐时兴盛的“花间派”华艳雕琢、脂粉甜腻的习气,形成了情感真实、清丽多彩、委婉感人、意境深远的风格。以南唐后主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作则开一代词风,承唐启宋,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绘画

南唐设有国家级画院——翰林画院,云集了一批造诣颇高的画家,如卫贤、曹仲元、赵干等。后主李煜及许多臣僚,如徐熙、董源,以及僧人巨然也都是丹青高手。南唐绘画摒弃了唐代浮华富丽的画风,以顾闳中、王齐翰为代表的人物画家,讲求画风真实传神;以徐熙为代表的花鸟画家,追求画风的野逸生动;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山水画家,注重画风的气韵高古,意境幽深。南唐的绘画对宋代画风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开启了北宋画坛300年的兴盛,达到了中古绘画的新高峰。

3.书法

李璟、李煜、宋齐丘、冯延巳、韩熙载等,在书坛都有一定地位。李煜是南唐书坛最有影响者之一,他博采柳、欧、颜众家之长,自创了“金错刀”之体(即撮襟书),极富造诣。冯延巳、韩熙载、徐铉等人书法,也都成就很高,名噪一时。

四、明清文化

明初,南京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的双重中心,成为四海来朝的世界级大都会,明城墙、《永乐大典》、大报恩寺琉璃塔均是这一时期的杰作。明代迁都后,南京民间文学得以发展。清代,南京的文化与明代一脉相承,民间文学继续发展,通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为活跃的乃是小说、戏曲、绘画、曲艺及音乐等。到了清中叶,南京的戏曲、小说、曲艺、音乐、舞蹈等已是十分兴盛。同时,南京的印刷业与丝织业也继续在全国领先,被称为雕版印刷高峰的“饾版”彩色套印技术广泛应用,织造的云锦更是南京丝织业鼎盛期的明珠。

1.文学

明末到清代,南京产生了许多知名的文学家,如诗人袁枚,以吴敬梓为代表的小说家,以李渔、孔尚任为代表的戏剧家等;产生了许多一流的文学作品,如《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及大量的传奇、话本小说、笔记杂著等;产生了南唐词派、桐城派等众多影响当时文坛的流派。

2..绘画

明末清初,南京以龚贤和谢荪等“金陵八家”为代表的画家,在画坛上占有显著地位,世称“金陵画派”。而在中国画坛上施惠无涯的教科书《芥子园画谱》也出自清代的南京。南京还是中国木刻版画的发源地。

3..民间通俗文化

明中期,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后,宫廷文化和士大夫文化已走向衰落,下层社会的民间通俗文化则显得生机勃勃。在南京,民间的传奇、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不仅得到大众的喜爱,而且还冲击着上层社会的宫廷文化和士大夫文化。一批文人和士大夫也积极充当民间通俗文化的传播者,创作、整理、改编了大量的传奇、曲艺、音乐、舞蹈等作品。一些文人创作出一批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历史话本小说和市井话本小说,如《杨家将通俗演义》、《封神榜演义》、《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在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努力下,上层社会的文化在向通俗化发展并被下层社会欢迎和接受,又促进了下层社会通俗文化的总体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活跃,并形成了明代中、晚期南京的文化向通俗化、商品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这种文化形态一直绵延至清代。

五、博爱文化

南京被誉为“博爱之都”,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处,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地处中国南北交汇之处的通衢重镇,时刻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和文化,形成了“宽容、热情”的城市形象和“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市民精神。

以博爱精神致力国际友好、共筑和谐世界。三国东吴时,南京与越南、柬埔寨等国进行了通商等方面的友好交往,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大帝孙权接见过自海路而来的大秦商人秦论(东罗马帝国)。

东晋时,日本、朝鲜等国曾派使节到建康访问,与东晋王朝建有外交关系,特别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东罗马帝国于穆帝(公元345~361年)曾派使节来建康,东晋政府还派使节进行了回访,促进了中国和欧洲早期的联系往来。

南朝初期,以建康为目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受到官方重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已有跨海越洋的商品交换。梁朝成为南朝建康与海外交流最频繁的时期,主要交往国家有天竺、扶南、波斯及马来半岛诸国。

明初,南京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1405年7月,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从南京始发,开始了壮丽的七下西洋之旅。从1405~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的舰队穿越印度洋和红海,直达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有关国家和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1408年,泥(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领王室成员150多人访问中国,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其病逝于南京后修建的浡泥国王墓成为中国历史上中外友好交往的实物资料之一。

近现代首提“博爱”一词,倡导博爱精神的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安葬于南京,中山陵博爱坊的“博爱”二字为孙中山所题。南京已成为最受世界欢迎的中国名城之一。到2010年,南京先后与名古屋等15个外国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六、秦淮文化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和“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内河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民居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会集之地。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十里秦淮所孕育的书卷气息浓厚、雅俗文化共生的秦淮文化,成为南京的文化标志之一。

同类推荐
  • 课程改革:新世纪的国际视野

    课程改革:新世纪的国际视野

    本专著主要对新世纪以来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别从其课程改革的背景、进程、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等方面开展系统探讨,并对国外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乃至课程论的学科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本书从四个方面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酒店风云之雨后晴天

    酒店风云之雨后晴天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有开心的,有难过的……时间,真的会教会我们很多道理,同时一定会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也许在当下的那一刻,我们并不会发觉我们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就会渐渐发觉,其实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
  • 快穿之巅峰系统来敲门

    快穿之巅峰系统来敲门

    校园里的寡言少年“你出现的那一刻,就别想从我身边离开”;皇宫里的废弃太子“孤不为王,如何护你一生周全?”;福利院里的弱小孤儿“父亲是我活着的希望”;流落人间的孤独恶魔“善又如何?恶又如何?我只是你的”;终于,被逼疯的男人抓着郁言问道“你说嫁我,何时兑现这承诺?”
  • 老总·师哥·女助理

    老总·师哥·女助理

    去顺义的路上,师哥拿出一个存折对刘占五说:“你的企业,我给你管了将近两年,因为身体越来越不行,让别人管我又不放心,最后我把它卖了,现在一个浙江人在那里当老板。我把卖厂的钱都放在这个存折里,足够你下辈子享用的了。你要用它赎回你的厂子,可能也差不多。”刘占五突然抱住了师哥,大声地喊道:“师哥,这都是因为什么呀?本来,咱们可以过得好好的!”
  •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本书精选了莱蒙托夫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抒情诗数十首。《莱蒙托夫诗歌精选》的翻译再现了原诗的形美、音美、意美、情美,求得形似、神似、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有强烈和醉人的艺术魅力。莱蒙托夫,俄罗斯高贵的忧愤诗人,其情恋苦涩,诗情沉郁,充满忧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府重生落府嫡女

    将府重生落府嫡女

    落戠燕,落家嫡女,西陵国闻名天下的女将军。奈何前世将真情错付,遭人陷害,庶妹设计。今世必将奉还!当一双杏眸再度张开,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当命运的齿轮再度转动。当她与通国之神秘之存在在抬头间的对视,这一切都将改变,变得不平凡。只手遮天,覆手为云,看她怎样成为一代皇妃,盛世长安。
  • 茗笈

    茗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美皇妃:拐个帅哥做老公

    爱美皇妃:拐个帅哥做老公

    她,堂堂伊家大小姐想找个帅哥做男朋友而已,可是为什么全是青蛙?穿越古代的她遇见他,不可一世的太子。遇见他,邻家大哥的三皇子。遇见他,花心自恋的二皇子。遇见他,冷酷默然的大皇子。她在纵多帅哥之间游走……她将如何抉择?伊浅云懊恼的嘀咕:“古代为什么不可以一妻多夫呢?害她要这么浪费脑细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唐烟云3:破阵子

    盛唐烟云3:破阵子

    安西军出征,在犍陀罗国内以逸待劳,击溃大食东征军,威震西域。封常清本欲乘胜追击,却被监军太监边令诚擎肘。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王洵悄悄向封常清请缨,愿意带领少许士卒,前往联络药刹水沿岸的各路诸侯,共讨大食。封常清也看出了边令诚有置王洵与死地的企图,答应了王洵的请求,并暗中部署力量对其进行保护。
  • 本盗又来打劫了

    本盗又来打劫了

    误入魔族的莫禾只想做个逍遥自在的散仙,奈何天不遂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