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600000013

第13章 狮子或跳蚤(5)

1967年,阿斯图里亚斯“由于……他的作品深深地植根于拉美印第安人的民族气质和传统之中”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在这一年,拉丁美洲的另一位作家的一部惊世之作出版了,那就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富有意味的,因为他们是同一块土地、同一条道路上两个醒目的标志。这是一条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之路,阿斯图里亚斯是道路的起点,而马尔克斯站在阿斯图里亚斯这辈子没法想象到的远方。这之后不久,“魔幻现实主义”将在全世界“爆炸”。这条道路甚至深入到古老中国的土地,给这块土地上的文学注入了活力。不管阿斯图里亚斯的作品写得怎么样,我认为这回瑞典文学院把诺贝尔奖授予这个人是富有远见的,因为在这个方向上,他们还会有更大的收获。1982年,文学院把奖金授予马尔克斯。他们给马尔克斯的评语是:“他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其实,这些话用在阿斯图里亚斯身上也是完全适合的。

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不是马尔克斯的首创,马尔克斯只不过是个集大成者。首创者也许也不是阿斯图里亚斯,而是印第安叙事文学。印第安叙事文学向来包括两个内容:梦幻和现实。“印第安文学作品中描绘可以感知的日常现实,与此同时也传达另一种梦幻的、神奇的和想象的现实,并将两者描绘得同样细致入微。”阿斯图里亚斯后来使用这种方法同他的经历有关。由于父母受到政治迫害,全家被迫迁居到内地山区,这里居住着印地安人玛雅部族。阿斯图里亚斯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因此玛雅-基切印第安民族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成了他一切创作的源头。在1946年出版的《总统先生》这部反映独裁者统治的小说里,作者大胆运用幻想、变形等方法,他让神话诞生于人们的梦想中,把人们“从严酷现实的狼嘴里救出来”。阿斯图里亚斯认为,表现被残酷现实扭曲了的心理需要一种扭曲的形式,梦幻与非理性的描写就是这样一种形式。到了1949年出版的《玉米人》这里,阿斯图里亚斯走得更远也更大胆了,小说中的想象已扩展到七成。这部小说有着难以抵御的吸引力,全书充满了迷人而恐怖的诗境。甚至有人认为这部小说美妙的前半部分已经超过其他拉美作品的总和。

拉丁美洲是举世公认的充满活力的大陆,那里居住着富有生命力的风格强烈的民族。那里流动着浓艳的色彩。表现在语言上,拉美作家往往富有冒险精神,喜欢那种像美洲舞蹈那样热烈、奔放、浓郁、新奇,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语言。这在拉美作家身上都是一脉相承的。语言是拉美文学活力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阿斯图里亚斯可以说是这种语言的开创者,他直接向生活探求更生动更有活力的语言表现形式,充分发掘了语言本身的潜力,使我们听到语言的音响,看到语言的色调,闻到语言的芳香。阿斯图里亚斯创造的这种美洲风格的语言同样影响了这条路上的后来者。

有意思的是马尔克斯从来没有谈起过这位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对他的影响。马尔克斯认为自己的影响来自福克纳,来自卡夫卡。马尔克斯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个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因为“美洲的现实……比我们想象的神奇得多”,他认为自己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无论从题材、艺术手法、狂欢式的语言,还是个人气质、经历都有相似性。比如他们都用西班牙语写作,他们都写过独裁者,他们的小说中有着相同的意象(热带、香蕉种植园、橡胶等),同样的斗争主题(拉美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又比如1923年,阿斯图里亚斯在巴黎学习并写作,二十年后,马尔克斯也来到这座城市做新闻记者并开始写作。因此,我想把阿斯图里亚斯说成是拉美文学的种子,而马尔克斯是这些种子成长起来的一棵大树。

作家之死

一、和虚构的人物为伴

死于:1850年8月18日(终年五十一岁)。

死因:心脏病,后期因动脉炎引起水肿和坏疽,病情恶化

地点:巴黎幸运路(今巴尔扎克路)14号

葬于: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1850年,巴尔扎克已病入膏肓。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已分不清现实和幻觉。幻觉中经常出现的是他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出现在他的病床前:在他的左边,可能是拉弟斯耶克,一个出身卑微的野心家,最后荣华富贵;左边的这位寡妇是个外省人,她是来巴黎找律师商量一件案子的;在那张写字台前,坐着一个穿撑裙的钟情女子,头发对中分开,在那里给她的负心情人写一封热情的信;那边还坐着一个性情暴躁的老头儿,穿一件绿礼服大衣,围一条硬领巾,正在怒斥他挥霍无度的儿子。

他是1850年回法国的。这之前,他去了俄国,同罕丝卡伯爵夫人结了婚,他变得富有,但行将就木。同一位贵族女子结婚是他一生众多梦想中的一个。他和这个女人相恋了十八年,为她写了二千四百封情书。可以说罕丝卡伯爵夫人曾经是他灵感的源泉,他的大部分着作都是因为她的爱情的激发才创作而成的。罕丝卡夫人在丈夫去世、女儿出嫁之后,终于同意与巴尔扎克结婚。巴尔扎克曾兴奋地说:“您知道我既不曾有过幸福的青年时期,也不曾有过繁花盛开的春天,但是我将会有最灿烂的夏季,最温暖的秋天。”

回国后,他一直住在幸运街14号。那是一座简陋破旧的房子。这房子原是德·博永先生的公馆,巴尔扎克买下了残留部分。这座低矮住宅的主要部分出于偶然才避免拆毁。他把这些破房子用家具布置得富丽堂皇,使之变成一幢迷人的小小公馆,大门面临福蒂内林荫大道,一个狭长的院子当做小花园,小径交叉地切割开花坛。他的楼梯上有扇门,能看到街角那座小教堂的圣楼。“钥匙一转,我就能做弥撒,我更看重圣楼而不是花园。”他曾对来访的雨果这样说。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保皇党。他对现有秩序是非常认同的。他尊敬并且认同贵族制度。他十分羡慕雨果的法国贵族院议员头衔,认为那是“仅次于法国国王头衔的最美的头衔”。他不能认同雨果的政治观点,他责问:“您怎么能这样平静地放弃这个头衔呢?”

但回国不久,巴尔扎克就重病缠身。为他诊断的四五个医生都认为,德·巴尔扎克先生活不长了。他因为写作,长年服用过量的咖啡,已咖啡因中毒,血管硬化。另外,他在一年半前得了心脏肥大症,身体迅速发胖。不久前,他不小心撞上一件有人像装饰的家具,皮肤划破了,伤口迅速化脓,生了坏疽。没有人能治得了他,医生们已经不来了。是呀,谁又能救他呢?他能想起的只有他小说中的人物:“比安松,快叫比安松……只有他能救我。”

巴尔扎克没想到的是,他小说中的“私人生活场景”在他的身上真实地演出了。在巴尔扎克病重的日子里,他的新婚妻子背叛了他。丰韵犹存的罕丝卡伯爵夫人,现在的巴尔扎克夫人,经常在隔壁的房间里,与她的情人——雕刻家让·吉古——同床共枕。巴尔扎克当然洞悉了这一切。在病危时唯一陪伴在身边的好友纳卡尔医生怜悯地问:“您不想见谁吗?”他一口回绝:“谁也不想见!”此刻,他似乎只需要虚构的人物来陪伴他。他神秘地说:“那个世界在向我招手,我已踏上旅程,再见了……”

8月18日白天,雨果去看望过巴尔扎克。一张床放在这个房间的中央。这是一张桃花心木床,床脚和床头有横档和皮带,表明这是一件用来使病人活动的悬挂器械。巴尔扎克躺在这张床上。他的头枕在一堆枕头上,为了让他更舒服一点,人们还从房间的长靠背椅拿来锦缎靠垫给他垫上。他的脸呈紫色,近乎变黑,向右边耷拉,没有刮胡子,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眼睛睁开,目光呆滞。从侧面看,他这样酷似皇帝。雨果掀开他的毯子,有一股难以忍受的气味从床上冒上来,他握住巴尔扎克的手,发现他的手布满了汗水。雨果捏紧这只手,但巴尔扎克对挤压没有任何回应。

在雨果离开后不久,巴尔扎克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的死亡,让整个法兰西陷入悲痛之中。他是帝王,但靠的不是强有力的武力的统治,他是一个精神统治者。8月20日,老天似乎也很悲伤,天气阴晦,细雨霏霏,送葬的行列穿过整个巴黎。巴尔扎克将安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灵柩的右边是雨果,左边是大仲马。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宣读了由他撰写的悼词:“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最后,雨果庄严地宣称:“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他一生创造了三千多个人物,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有长长的一生,因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有意思的是,他把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安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如今,他和他虚构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吗?那肯定也是个生动的世界,在这个被称为“人间喜剧”的世界里,充满了野心家、好色之徒、吝啬鬼,还有各种各样贪婪的资产阶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人物比芸芸众生更真实,更不朽。这世界就是这么残酷而虚无,对平民百姓来说,生命归于尘土后,一切烟消云散,不着痕迹,但巴尔扎克虚构的人物至今活在成千上万的人心中。

二、身心之毒

死于:1893年7月6日(终年四十三岁)

死因:神经性梅毒

地点:帕西贝尔东街(今安卡拉街)17号

葬于:巴黎蒙帕那斯公墓

莫泊桑显然并不隐满他身患梅毒这件事。在一般人那里,这可是难言之隐,但在他那里,这却是一种荣耀。他宣称:

“我得了梅毒,而且是货真价实的梅毒,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便热,也不是尖锐湿疣。不,不,都不是,而是梅毒,就是导致弗朗索瓦一世死亡的梅毒。我因此而感到自豪,因此而可以傲视一切,尤其是蔑视资产阶级分子。哈利路亚,我患了梅毒,因此,我不再害怕染上这种毛病!”

莫泊桑得梅毒那一年是1877年,他还只有二十七岁,但他已有了厚厚的一本风流史。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的朋友,床铺就是我们的一生!我们生于斯,爱于斯,死于斯……”“理智地看,既然有那么多妩媚动人的女人,我们总不能至死只忠于一个女人”,“让我们轮流地去追求”。

从这些表白中,我甚至觉得追逐女人像是他一生的事业,而小说写作倒是在其次的。莫泊桑临死前几年还养着多个女人,这些女人像“吸血鬼一样”纠缠着他!也许耽于美色不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但莫泊桑的私生活的确极端糜烂。

莫泊桑家族可能存在精神病基因。他的弟弟埃尔韦也是得精神病而死的,当然,他死于莫泊桑之后。现在看来,莫泊桑最终精神失常也不是件奇怪的事。这个有着斯大林一样胡子的作家脾气可不好。他三十岁那年开始吸食毒品乙醚,至死未断。梅毒加上毒品令莫泊桑的精神经常失控。他变得喜怒无常、性格暴躁、狂妄自大。1892年,他割喉自杀未遂,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

莫泊桑临死前的那段日子,充满了幻觉。他思维混乱,神思恍惚,谵妄不止。他经常认为自己是个富翁,因为害怕病毒,他用矿泉水洗澡。实际上,他因长年吸毒和梅毒这种疾病,需要大量金钱,他基本上算是个穷光蛋。他生活在自己的幻觉里,他提出修建现代设备齐全的陵墓,让人哭笑不得。当然,这幻觉并不是全是“美妙”的,比如他经常觉得自己脑子里有盐,还认为自己身体周围麇集无数昆虫。

他的症状像是典型的妄想症。当然,他的说话方式还是保持着他一贯的作风。

2月3日,他说:“我要把可怕的梅毒传染给上帝,置他于死地。”

3月29日,他声称:“不要把尿撒掉,小便里有首饰。我要戴上这些首饰去拜访全世界的女人。”

他曾试图用一个桌球砸死另一个病人。

从1893年开始,莫泊桑几乎独自一人,面壁自言自语,痉挛反复发作,就这样度过了他的余生。

1893年5月,他又一次癫痫病发作,昏迷不醒。两个月后,即7月6日,他死于医院。临终前,他曾有几个小时的清醒,他轻声说:“黑暗!噢,黑暗!”

生前,莫泊桑曾要求死后不用棺材,就土埋葬,但他的家人没有满足他这一愿望,他的遗体被安放在分别用松木、锌和橡木制成的三层棺材里,并按教规举行了葬礼。有意思的是,他的母亲没有出席。他的母亲就是在莫泊桑生病期间也没来看望。她觉得参加一场葬礼太累了,她派她的女仆代表她参加了葬礼。莫泊桑家族在人情方面似乎比较冷漠。

莫泊桑在写作的十五年间,发表了近二十卷作品。他的同代作家左拉在悼词中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

确实令人惋惜,莫泊桑在人生的韶华岁月去世,只活了短短的四十三年。

三、黑暗中紧紧偎依

死于:1910年11月20日(终年八十二岁)

死因:肺炎

地点:俄罗斯联邦梁赞州阿斯塔堡

葬于:俄罗斯联邦雅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死后,葬于雅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庄园距莫斯科二百公里,是一片草木茂盛的丘陵地带。沃朗卡河环绕庄园,庄园后面就是一片一片的树林。

托尔斯泰童年是在这庄园里度过的。在他五岁的时候,他和哥哥尼古拉曾做过一个游戏:他俩躲在桌子下,然后用窗帘遮住。他俩在黑暗中紧紧地偎依在一起。托尔斯泰十分喜欢这个游戏,每次做这个游戏,他就会莫明感动,心里充满了一种特殊的爱。

“黑暗中紧紧地偎依”可以说是托尔斯泰思想的核心。

根据托尔斯泰的遗愿,他被安葬于扎卡斯峡谷旁、大树之下——他童年游戏的地方。他的墓非常简朴,没有墓碑,当然也没有墓志铭,只不过是一堆泥土。托尔斯泰晚年,痛恨自己的财产,他认为世上有那么多人生活在困苦中,自己拥有财产是一种罪过。另外,他认为他的作品属于“人民”,而他却在利用作品收取版税,这与他的原则相违背。他起草了一则声明,决定放弃现在及将来所有作品版权。当然这会遭到夫人索菲亚的反对。晚年托尔斯泰一直希望自己像农民一样简朴地生活,离家出走然后隐居的想法已在他的心里萦绕几年。

同类推荐
  • 人生处处是青山

    人生处处是青山

    近两三年来,宁夏化工厂、宁夏水泥厂、青铜峡铝厂、大武口电厂、太西洗煤厂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工地,雨后春笋般的崛起了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塔、广厦。它们雄姿勃勃,耸入云天,骄傲地展示着自身的价值,郑重地向人民报告着它们的建设者们——青年突击队的光辉业绩。
  • 谁也不知道,爱情和明天哪个先到

    谁也不知道,爱情和明天哪个先到

    纪之梵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找她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然而事业有成的她到了而立之年却仍未谈婚论嫁。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纪之梵及其闺蜜齐格格、回璇一路悲伤着寻寻觅觅,对自己的择偶标准涂涂改改,终于修成正果。小说通过纪之梵讲述的几个爱情故事,揭示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生活观。
  •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张焕军将多年来对生活中的人与事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结集成册。书中共收录了47篇文章,内容既有对生活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对老人与子女的亲情流露,还有对当下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作者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次经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文字朴实,贴近生活。
  • 落风的街

    落风的街

    王松,男,祖籍北京。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历任教师、记者、杂志编辑、电视导演等。1983年开始文学写作,以写小说为主,曾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十月》《当代》《花城》《大家》《钟山》等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春天不谈爱情》《歌·谣》《鱼》、《动机》、《夜·色》等10余部,中篇小说自选集《阳光如烟》《蟾蜍怒放》《王松作品集》(四卷)等。迄今出版、发表小说作品1000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以及国内各种文学选刊和选本转载、选载。2004年曾获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中篇小说《红汞》曾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双驴记》曾获《小说选刊》“2003-2006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选刊》“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优秀小说奖等,并被改编为电影。其他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各种文学奖项,并被改编成影视作品。2005-2008年开始从事以“后知青”为题材的小说创作,试图以全新角度阐释和表现那段特殊历史,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大家》等杂志发表了《后知青的猪》《葵花向太阳》《一河红旗》《眉毛》《双驴记》《蟾蜍怒放》《猪头琴》《秋鸣山》《哭麦》《木鸡·竖吹》《葵花引》《我们的故事》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同时创作有大量的小品、相声和歌词作品。小品、相声作品曾在国内央视春节晚会和各大电视台文艺晚会上播放、演出,并多次在国内获奖。
  •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运城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一笑泯恩仇

    一笑泯恩仇

    她是九五之尊最宠爱的公主,他是邻国最霸气的王者,她不认识他,却因为一个水瓶中的纸条相识,他知道她国家发生的一切,她却对他一无所知,以为他只是一个市井骗子,她的国家暗流涌动,他本可以落井下石,可是他出手相助,是爱恋还是阴谋?
  • 此世我为仙

    此世我为仙

    金手指?不是啦,是金坷垃啦,没有金手指的小说....嗯,有这种小说吗我要干嘛?肯定是要成仙啊,干嘛要成仙啊?我好像不知道诶,但是只要活着,总会找到活着的理由的嘛你说是吧那个是什么?!!信赖进化者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不仙侠啊!!!一个凡人,带着一个农场,在异世界追求仙路,虽然不知道目标,但是没有目标也是一种目标吧只是踏上仙路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那个名为信赖进化者的东西
  • 都市之掌门你惹不起
  • 超炫封神

    超炫封神

    《幻石神游记5·超炫封神》,女娲用五色石子补天遗漏的一块神石,历经千年沉睡后,化身为21世纪一个时尚、炫酷、睿智的初中二年级光头学生——幻石,他天质聪明,悟性极高,又通神仙法术,将世间的诸多知识汇集到了自己幻化出的一台万能笔记本电脑中。春雨纷纷时节,幻石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酒馆,巧遇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十个作者。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幻石一一通过名著作者,穿越到了名著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展开了无数搞笑、惊险、正义等探险旅程。原著中的人物命运会因幻石的到来改写吗?幻石进入古典原著中又会有怎么的改变?神游中,又有多少离奇惊险的情节和谜底等待我们去发现?一切尽在精彩的《幻石神游记》
  • 能言善辩

    能言善辩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政治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强调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原则,使读者获得更广泛的学科内容。同时,针对高校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的实际,力求提升大学生的公关意识与公关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
  • PG2500号星球

    PG2500号星球

    生活在宇宙主轴中的莫斯利安星人,研发着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当他们开始想创造一个有生命的星球,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受挫。每一个创造失败的星球,都被他们编号后抛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当这个项目结束几千年后,一次宇宙游巡中,他们发现PG2500号星球,开始诞生了生命,这重新启动了他们的研究热情……
  • 所有的温柔都给你

    所有的温柔都给你

    苏卿儿都快烦死了,只是一次正常急救,却惹到一只狼狗,总是喜欢撩她逗她……顾少辰也没想到,偶然情况下,会遇到一只纯纯的小兔子,一撩就脸红,简直是可爱死了…… 苏卿儿真想一掌拍死自己,喝醉酒主动投怀送抱,还说出想一辈子抱着香香的他睡觉这样的混话! 顾少辰更是没想到,电梯门一打开,心心念念的人儿就扑到他怀里,还说想抱一辈子。 既然都这样说了,那他就光明正大求娶,正好他也想抱着香香的她一辈子。 婚后小剧场 苏卿儿:好痒,别蹭了,你快把胡子刮了。 顾少辰:卿儿给我刮。 苏卿儿:不要。 顾少辰:(撒娇)我就要卿儿给我刮,谁让你是我老婆的嘛。 苏卿儿:晚上要吹干头发才能睡。 顾少辰:那卿儿帮我吹,嗯呀,谁让你是我老婆的嘛! 苏卿儿撩过他的发丝,这手感也太好了吧,好滑好柔呀。 顾少辰:(深意一笑)嗯?顺毛吗? 苏卿儿:我不是你老婆的嘛,摸一下还不行了。 顾少辰:(揽过怀中的人儿)摸多少下都行,这可是只有我老婆才有的特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