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600000026

第26章 中国当下的精神疑难(6)

艾:这是普通读者才会产生的疑问,你也是一位作家,不应该呀。至于我个人,我不把这个世界当成敌人,我热爱这个世界,但我确实对这个世界有悲观的看法。至于进入人物内心,也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我一直讲,作家去写某件事物,并不是对这件事了解得比别人多,只不过是他有愿望去了解,只要你有愿望,你就可以深入事物的核心和本质。你得承认我们的心灵有着巨大的能量。你还得承认如果思想和你的生命联结在一起,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时,思想也有着巨大的力量。至于你提到的绝望,其实这里有一个尺度在:因为我们都有盼望。当然,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彻底的文本。

姜:你主要玩得太像真的了。也就是你所说的比较彻底。读了你那么多的小说,我越来越觉得我最初对你的诗性的判断其实是一种错误,或者说,诗性是一种假象与误读。你的小说,似乎都在通向幽深渺远与不可知的境地。有时通向光明,如《越野赛跑》、《乡村电影》;有时通向黑暗,如《去上海》、《标本》;有时则通向虚无,如《爱人同志》。

艾:你要这样解读也行。在我这里,其实有着一致性的东西,比如我对这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并无多大改变,改变的是写作方式、写作元素、题材等因素,当然在某些方面上有逐步深入的问题。

姜:《爱人同志》的结尾,让人觉得深刻的悲哀。哭泣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声音。那么笑声呢?我们的笑声在哪里了呢?

艾:这只是表达对人生的悲观的看法。我肯定是个悲观主义者。但这并不是说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热爱,失去了热情,对具体的生活来说,一个悲观主义者同时也可以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里所说的悲观是对整个人生而言。生命就是这样,临到终了,你会发现你根本无话可说,所谓的悲欣交集。正因为这样,那些笑声欢乐才是虚无之上开出的花朵,显得尤为珍贵。

姜:再回到关系上吧。你与小说是什么关系?二而一?二合一?二者合为一体?你走在小说的无限之路上,以轻驾驭着小说文本,这一种小说美学的后面未尝就不是凝重,你说是不是?

艾:作者和他的小说是什么关系?呵呵,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这里有游戏的成分,有好奇的成分,也有严肃地对人的处境追问的成分。如果回到小说的出发点,那我想,小说是容纳及拓展人类经验及想象的一个容器,那么,当我们把现实生活中可能或不可能的事,通过小说的方式展示,呈现人类可能的“经验”的时候,这是有着巨大的冒险的乐趣的,这个过程有游戏性质。因为,我说过,写作的人并不比别人了解得更多,只因为他有了解的好奇心,由着好奇心的驱使,小说世界才慢慢呈现。当然小说里所展示的“可能”经验,肯定包含一些写作者的生命密码,这毫无疑问。我觉得“经验”很重要,是小说的基本价值,但小说不应该停留在“经验”这个层面,现代小说以来,小说担负着勘探存在之谜的使命。

姜:两部骇人夺目的长篇完成之后,下面有继续写作长篇的打算吗?如果想写,笔触伸向哪里?应该还是在关系中建立长篇文本吧?

艾:长篇肯定还会写。我的兴趣在于我们的“现实”。说起这个时代,我前面也谈到了,价值平台在一个极低的层面上,我们几乎是什么都不相信了。我想探究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失去这样的尺度?是一种轻快的市场意识形态的粗暴的控制吗?是我们这个时代全民想象中的一次轻快的逃逸吗?我们内心究竟有没有善与恶,罪和罚,责任和忏悔这样的界限?难道这个时代,我们的内心结构真的有了根本的改变?如果内心结构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那么是什么遮蔽了我们,让我们对一切采取怀疑态度?如果要写长篇,我会探究这些问题。也许没有答案,但即使是疑问也应该是真诚的疑问。

探求生存困境中的伦理变迁

——与马季对话

问:听别人说你是学理工的,当初怎么选择写小说的?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呢?

答:我是90年代初期开始写作的。那时,我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不用上班,坐在家里等待分配工作。为了打发这段日子,我就开始了小说写作。当然,写作的心思一直都有。我大学里学的是建筑。在读大学的时候,对未来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有很多想象,有些想象有些不着边际吧,但奇怪的是竟然没去想象自己会成为一个整天戴着工程帽的工程师。我读大学时,正是80年代后期,那时关于文化和思想类的书非常流行,我也大致读这方面的书,后来,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百年孤独》,我也不是当小说借来的,还以为是一部心理学着作,奇怪的是我一口气把它看完了,看了后我相当震惊,第一次觉得小说的有趣,竟然可以这么胡说八道。这之后,我有了写作的心思,开始阅读并关注期刊上的小说。我从这些在期刊上走红的小说里看到了《百年孤独》的影子。

我喜欢作家这个自由自在的职业,写作的成本这么低,又不需要同太多人打交道。文学创作同别的艺术门类不一样,像绘画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技艺,有很高的门槛,但小说写作几乎没什么门槛了,只要识字就可以了。我曾问过一个学汉语的波兰人,问他汉语好不好学。他说,汉语开始非常简单,差不多半年就可听可说了,但越学越难,要精通非常不容易。我想小说写作也差不多,看起来似乎识字的人都可以试着去写,但要写好就不那么容易了。

问:你的小说集《水上的声音》主要叙述的是乡村生活,里面明显漫溢着乌托邦精神,特别是《乡村电影》,隐喻性手法初现端倪,你后来的创作有很长一段延续的都是这条路子。作为“文革”后一代作家,意识形态是不可能回避的存在,那么,你是如何处理这个存在的?换句话说,你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小说思想的?

答:考察意识形态下个人的处境可以说是我一直以来感兴趣的主题。这涉及我们对“人”的理解。在文学上,我们一直有一个永恒人性的说法,都以为人性自古以来恒久不变,所以,大家都有共识写人性的故事可以穿越时空,流传久远。但在我的理解里,人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性的情况相当复杂,时代的人性面貌至少同社会风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们这个时代,“恶”有那么一种理直气壮的气质,“善”倒显得遮遮掩掩,大家似乎也不愿相信还有善存在。正因为人性的差异性,每一代作家都有写作的可能性。当然,人的变化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人的内心结构从来也没有变化,我们的心里有善有恶,有向上的精神一面,也有向下的物质一面。但我们的内心结构,时刻受到时代意志的作用,在外在的张力下,这个内心结构或多或少会变形。

意识形态无疑是“时代意志”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这个时代的外在面貌当然同过去很不一样了,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实际上很小,这种带有革命色彩的意识形态,长久以来深入到我们对历史的叙述,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判断,同时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基石。当然,这个价值观可能已无人相信,但它依旧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标准,所以,在这个时代意志下,大家都变得口是心非,人的分裂不可避免。

我关心的是人在时代中的处境,人在变幻的历史中的惊惶失措、无助及勇气。这里“人”是主要的,但我认为也是不能离开“处境”的。

问:你的早期作品受先锋作家影响大吗,自己有没有尝试过先锋写作?

答:你所说的先锋作家大概是指余华、莫言、苏童这一代作家吧?我在学习写作时一直对他们是非常关注的,我对写作的热情同阅读他们的作品有一定关系。现在回过头去想,我首先是羡慕,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文学非常自由,几乎可以“随便”写,那时候作家们有一种创世的热情在,并且还有那么多人关心文学,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可惜我没有赶上。其次,他们的这种叙事方式或语言方式肯定会对后来者产生影响,这已经成了我们文学传统的一部分。我最早的一批作品,也算是比较“先锋”的吧。“先锋”喜欢写“白痴”,写“精神病”,这个我都写过。但我们写作的时候,形式革命已经结束了,所以,我大约更注重内容。

问:即使在“60年代出生作家群”当中,你的“个人化”叙述也是比较明显的,你好像既在其中又在其外。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答:相对于别的“60年代出生的作家”,我出来得比较晚,我在1996年才在《花城》杂志发表处女作《少年杨淇佩着刀》,而那个时候,所谓的“新生代”早已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这大概是你觉得我身在其中又置身其外的原因。事实上,“新生代”是个笼统的概念,这一代作家的差异性可能比其共性还要大。

“个人化”更是个似是而非的词,我至今都没有完全搞懂。我们写作的人,力求个性化的表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概每个人的写作都是“个人化”的。但我想,当初提这个概念,可能同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社会气氛有关,80年代以来的那个宏大的“理想”破碎了,大家只好回到个人,而不再热衷于80年代以来的思想启蒙传统,这里面或多或少有一种自觉疏离主流话语的姿态存在,至少是对80年代的一种逃离或反动。

“个人化”一度成为一尊文学之神,在这尊神的庇护下,似乎任何写作都合法了。当经验的洪流以“个人化”的名义津津乐道、泛滥成灾的时候,这个“个人化”可能成为“私化”,结果可能是其背后的深度被取消了。

问:我虽然读过你的大部分作品,仍觉得很难归纳你的创作。我的意思是说,你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在寻求一个新的开端,叙述方式在变,精神空间的走向也在变。比如说两部“爱人”吧,写作相隔时间并不长,但变化却是很明显的。这样的变化是你刻意追求的,还是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呢?

答:我真的希望我的写作就像你所说的,每部作品都在变化,在寻求新的东西,精神空间在不断生长,拓展。写作的最大敌人是重复自己。当一个写作者有了一定的经验,他可能会躺在经验上滑翔,结果当然是不停地重复自己。可是,有时候,写作者是有命的,有些写作者注定一辈子写一个母题。不管形式上如何变化,他还是在写那个他最感兴趣的主题。

人一生中总会有一些问题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有谁能把人生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我曾写过一组《作家之死》的文章,我试图弄明白,这些作家在死之前关心的是什么问题。我以为,死之前关心的问题一定是作家这辈子最为操心的问题。我发现巴尔扎克关心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托尔斯泰关心的是信仰,而莫泊桑关心的是女人。

两部“爱人”之间的变化当然是有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形式上的,《爱人有罪》比《爱人同志》格局更大一点,人物和事件都复杂一些。但落脚点都放在人的内心世界及两性之间的阴影上,并以此出发来反思这个时代面临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精神问题。

问:在你已出版的三部长篇小说中,我比较喜欢《越野赛跑》,我觉得那是小说的理想状态。毫无拘束,天马行空,作家有这样的权利,让他的世界飞起来,如果“顶”得太紧的话,难免会露出痕迹来。能飞起来的东西,往往掌握在孩子们的手上,“童年记忆”对你的写作影响很大吗?

答:童年记忆对写作的影响肯定是大的。很多人都这么说,我通过我的写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大概有如下原因:第一,童年记忆没有刻意性,记住的肯定是对生命有重大影响的事,可以说,带着这个世界的原型的那种记忆。比如对亲人死亡的记忆,对疯子在油菜花开时发狂的记忆,这些记忆或多或少带有这个世界未解的神秘性存在,本身具备“文学性”。第二,童年记忆有其不确定性,是可以任意改装的,这些记忆更具创造的可能性。不像成年以后,我们的记忆会像一块石头一样坚固,不易改动。

关于“飞”起来一说,我在童话中学到了很多。童话是最不讲逻辑的一种文学式样,真是自由自在啊,比如,在《白雪公主》里,公主被巫婆用一个苹果毒死,结果,王子的一个吻把她救活了,公主把苹果吐了出来,吐出来的是整个的苹果。童话里发生的一切完全不受现实的逻辑的束缚。但孩子们从来也不去追究这些。孩子们什么都相信,你说什么他们信什么,你说鬼,他们信鬼,对孩子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不像我们这些成年人,总是用不信任的目光打量世事。

如果说,小说是一种关于可能性的艺术,那孩子们是天生的小说家。

问:有人说你是一个热衷于思考的作家。我觉得气质对一个作家来说可能更为重要。当然,这是两个向度的问题,一个是后天形成的,一个是与生俱来的。对你来说,或许两者并不矛盾,不过我还是想问一下,它们哪一个对你的创作影响更大呢?

答:作家的个人气质当然是很重要的。我想任何一个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他的气质,他的趣味,他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但我以为这个气质有时候也不能太露。特别是小说写作,你如果过分强调所谓的气质,那会使小说显得风格化。风格化会使一个作家醒目,但也会使作家路越走越窄。我希望自己是个相对庞杂的作家,这样会显得大气些,并且能使写作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世上有两类作家,一类更多地凭借经验写作,另一类更多地依赖于想象。我想,一个作家最初的写作一般来说都属于经验写作,是建立在个人经历基础上的,可能同生命中某个绕不过去的事件有关。总之,一般会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但一个写作者的经历即使再丰富毕竟也是有限度的。所以,从个人经历出发,去探询及理解这个世界,是一个写作者想要持续写作的必由之路,即从经验转向想象。

对我来说,写作同记忆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对记忆的想象的结果。我的《乡村电影》就是源于对“文革”时期斗争场景的记忆。这是我童年时期遇见的最为血淋淋的暴力。这个场景一直烙在我记忆的深处。后来,我根据这个场景写下了《乡村电影》这篇关于暴力与尊严的小说。很多时候,记忆深处的一些场景,其背后的现实逻辑也许早已淡忘,可场景本身总是被我莫名其妙地反复记起。我把这些场景当做我生命的某个密码。我相信其中一定蕴藏着这个世界的秘密。我还相信,这些场景还有其生长能力,它最终会按自己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叙事世界。

我的感觉是,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人生经验相当重要,但对生活的看法也同样重要。我想,一个人如果既有生活,又有思考,还有艺术感觉,那一定会写出好小说。

问:你的作品里有种凝重的挥之不去的东西,《爱人同志》是这样,《爱人有罪》就更是如此了。《爱人有罪》还有更多的意蕴,你似乎在尝试一些突破,我在阅读的时候甚至觉得,你是冒了一定的风险的。

同类推荐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 邹韬奋作品集(1933-1934)

    邹韬奋作品集(1933-1934)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发表百多年后,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西方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个版本已成为英译本经典版本。故事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远航;第二部分,第四次出海,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第三部分,回到英国后的种种遭遇。
  • 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此生喜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此生只读纳兰文:倾我一生一世念》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经解、文、序、记、书简等,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热门推荐
  • 博物汇编神异典二氏部汇考

    博物汇编神异典二氏部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界等着本尊

    神界等着本尊

    混沌界大战,鸿尊者遭人暗算,幸保得一丝真灵带着传承转世……看似呆萌的小女修带着一只秃毛鸟,从小灵界、到仙界、到混沌界、再到那奥妙无穷的神界……一路披荆斩棘,斩杀出一条无上大道……
  • 药征续编

    药征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屈身求爱

    屈身求爱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屈身求爱》是英国剧作家奥利弗·高尔斯密的代表性喜剧作品,讲述了一个传统背景下的英国式爱情故事。上门求亲的男主人公表面风流倜傥、巧舌如簧,却被假扮成女仆的小姐吸引,在一连串误打误撞中,小姐也渐渐认识到了男主人公的真诚和正直一面,决定“屈身求爱”……最后——自然是一个传统式的喜剧结局。本剧体现了高尔斯密一贯的幽默、戏谑风格,充满诙谐的意趣和精彩的对白。剧本围绕着各个矛盾点,处理得很集中而巧妙,让读者不得不一直看下去,就为了知道作者最后究竟如何化解这些不大不小的误会与不和。
  • 万无一失

    万无一失

    那是她雇来替她做那一切的人吗?是他……或者不是他?从他走进餐馆的那一刻起,她就满心疑虑。也许她应该等等。也许她应该改雇他人。可是现在太晚了,现在,她丈夫已经不是她的首要问题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才能解决问题。《万无一失》是一部精彩的犯罪悬疑短篇小说,篇幅虽短,但它的魅力丝毫不减。
  • 国民老公有点暖

    国民老公有点暖

    叶冰,C市胜轩集团万人不及的四少,鹰歌影视霸道总裁,却是个“怕水”、喜欢美黑了在自己戏里客串绝不拍吻戏的小龙套!佟欣,C市美食街佟氏巧香鸡店秘方的唯一继承人,会散打,善经济,最嫉恶如仇,且三观正到炸裂!一辈子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人,却因为拆迁事宜,定了协议。爽文,一对一,佟欣和叶冰,看着冷淡,实则是甜甜蜜蜜的小夫妻!
  • 极品皇后太抢手

    极品皇后太抢手

    (福满天下第二部)世间有传言,百年前一统天下的传国玉玺和凤佩重现民间。她一觉醒来,天下已是乱世,无意中得到的那块血玉,竟让她成了三国争夺的目标。她一夕之间成了抢手货,而那些男人,竟然都要立她为后!江山霸业,快意江湖,谁才是她的真心人?
  • 一错成婚,总裁太难撩

    一错成婚,总裁太难撩

    遭遇恶婆婆和渣男,晓菀选择出逃。和顾子亭因为一场误会而结缘,紧接着谈婚论嫁……进展太快,让晓菀觉得不靠谱,但是顾总却用无比高超的宠妻技巧,让她获得了幸福。
  • 骑木桶的女巫

    骑木桶的女巫

    你知道TMM学校吗?在TMM学校读书的,都是全世界特别的学生。比如聪明的、善良的、邪恶的、淘气的……如果你收到快递员送来的一份煎饼,先別急着吃,打开看看煎饼上有没有用甜面酱写着的TMM入学通知吧!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好再决定要不要加入TMM,因为这里不只有幸运的金枣子,也有疯狂的校服、神秘的图书馆,你还得时刻小心提防那些脾气暴躁的家伙们。《骑木桶的女巫/冰心儿童文学奖新生代典藏馆》由郝天晓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