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600000004

第4章 河边的战争(4)

她是隔壁班的女孩。她有一张稚气的脸,她的鼻子上经常有细细的汗珠,那年夏季,好像细汗一直在她的鼻子上。但她的身体开始饱满起来,有了曲线。那是让人费解的令人充满好奇的曲线。我无法想象。

那时候,我已是一个初中生。我家前面的那条路是通向学校的必经之路。每天放学,我就快速地回家,站在阳台上,看同学们成群结队地走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几乎不用寻找,我就知道她出现了。她在那个拐角出现之前,我就嗅到了她的气息,那气息好像成为天地之间唯一的存在。然后,我看见了她。她低着头,从来不朝我这边看,而我贪婪地看着她,不放过她的任何动作。我发现她的脸红了,好像有些欣喜,她在追打另一个女孩。她的样子令我感到喜悦和宁静。我觉得生命中似乎有一个盼头,等待她的出现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她渐渐走远,马路上空无一人,我的心就像马路一样空荡,就好像我的心被她带走了。

她是我同学的堂妹。她家就住在那同学家的隔壁。为了接近她,我开始去同学家玩。在星期天,我背着书包去他家做作业。在乡村,大人们是没有星期天的,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里劳作。白天的乡村,只有老人和孩子,非常安静、自由,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喜欢黑夜,喜欢黑夜里那种天和地融为一体的神秘感。在白天,我们制造黑夜,我们关起门窗来,点亮油灯或者蜡烛,在昏暗的光线下写作业。我的同学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有时候可以一天不说话。他的皮肤很白,他们家里人皮肤都白。她当然也很白。我多么希望他和我聊聊她。或者,希望他把她从隔壁叫过来,一起做作业。

有一天,她过来了。她过来时,脸是红的。她来问一道数学题。她先问她的堂哥,他没解出来,又来问我。她就坐在我身边,我激动得发颤,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的。后来我终于解出来了。我讲给她听。这时她站起来,一只手撑在桌子上,另一只手在我解题的纸上移动。我碰到了她的手。她像触电一样缩了回去。我说话结结巴巴。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理解。她最后拿起纸,笑着对我说:谢谢。然后走了。我说,你同我们一起做吧。她脸上一下子飞满了红晕,摇摇头,说,不了。

我感到既幸福又羞辱。幸福就在我的手上。我的手滑滑的,感觉分外敏锐,好像全身所有的感知都集中到了手上,好像全身只有那只手是有意识的,会思考的,我感到这只手的陌生,好像它并不属于我。总之,它是一个异样的存在,是我身上最有价值的部分,那部分相当于万恶旧中国土地上的革命圣地延安。羞辱的是她没有留下来,那等于是拒绝了我,我于是觉得自己微不足道,像尘埃一样无足轻重。我的心头有一丝尖锐的痛楚。

我和同学的友谊越来越深厚。我们出双入对,时刻黏在一起。我一直和化学老师关系很好。他是外地人,一个单身小伙。他长得很丑,脸上有一小块黑记。他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我们的英语老师胖胖的,但非常白。我们的英语老师对男生非常好,对女生横眉冷对。化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住在学校里。化学老师喜欢英语老师,但英语老师显然并不喜欢这个追求者。我带同学去化学老师的宿舍。那天化学老师有点冷落我,他一个劲和我的同学聊天。后来,他开始赞扬我的同学的皮肤。他说,真白,像一个女孩。我的同学平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听了化学老师的话,早已面红耳赤。化学老师突然激动起来,捧住他的头,在他脸上叭地亲了一口。我看到他的脸上留着唾沫的痕迹,恶心得直想吐。

这之后,我的同学经常去化学老师那儿。我被冷落了。也许我也腻烦了和他在一块儿,或感到有什么令我不安的气息,总之,我和他渐行渐远。我的心思都在她身上。和他成为朋友也是因为她的缘故。关于我的这位同学,后来他一直没结婚。多年以后,我见到他,他的皮肤一直那么白嫩,他的眼神十分茫然。

很快就到了冬天。我们穿起了冬装,但由于身体长得太快,去年的冬装太小了,我们因此看起来有点可笑。可那段时光,我是多么爱美啊,为了使衣服看起来不太短,我穿得异常单薄。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我瘦弱的身体瑟瑟发抖。但一看到她,我就会感到暖和。

白天,公社的礼堂要放电影了。公社的礼堂没有窗帘,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它的光芒比电影放映机发射出来的光线更强烈。总有使白天变成黑夜的办法。礼堂的窗子上糊上了涂成黑色的报纸。人造的黑夜就出现在礼堂。我已记不清那天放映的是什么电影,为什么公社的礼堂突然放映起电影来。我们没有票子,好不容易才钻进礼堂。在座的都是公社的头面人物。他们的座位后面已挤满了人。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她。她被挤在一个角落里,她的周围是几个毛孩子,他们不会感到她的存在,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在银幕上。可是,当我看到她就在不远处时,电影就消失了。电影变成了一团缤纷绚丽的色彩,声音也显得极不真实。在我的感觉里,别的一切都退到很远的地方,好像影院里唯有她存在,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我在慢慢靠近她。不知过了多久,我就和她靠在一起了。温暖的感觉迅速传遍我的身体。但我的表情却像一个傻瓜。公社的礼堂十分破旧,天花板上有几缕光线像箭一样射下来,有一缕照在她的脸上。我知道现在不是黑夜,礼堂外阳光灿烂。这个感觉像梦幻似的。她在转动她的脸,我看到在那缕阳光下,她的脸上有一层婴儿一样的茸毛,金黄金黄的,软软的,我有一种抚摸的冲动。我不能这么干,除非我是流氓。我没看银幕,我长久地看着她。我希望时光就此凝固。

第二天,在学校的一个拐角,她突然塞给我一包东西,然后就跑开了。我预感到这包东西里有我期望的一切。我的心狂跳起来。我把这包东西塞进了自己的衣服里面。北风很大,气象预报说,过几天就要下雪了。我虽然衣着单薄,但这会儿一点也不寒冷,就好像那包东西是一个巨大的热源。事实上,我那时对外界的感知完全消失。我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一看她给我的是什么东西。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匆忙走进教室,木然坐着。那一节课老师讲了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我感到一切都远离了我,时间过得非常缓慢,就好像我进入了某个真空世界。

包里面是一封信和一条围巾。那是一封充满了革命词汇的信,当然,充满了情感。她在信里叫我哥哥。她勉励我为革命为四化学好本领。读着她的信,令我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激动,相反,我感到全身发冷,就好像我落在了一个冰窟窿里面。我内心的狂喜早已被恐惧占据。

一条轻飘飘的围巾和一片薄纸把我压垮了。我还没准备好,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事情。我心很虚,好像干了见不得人的坏事。那天放学,我再也没有站在阳台上等待着她走过。我躺在床上。我想象着她路过时的模样。平时,她是不会朝阳台看一眼的,今天呢?她会向阳台顾盼吗?她会为那个没勇气的家伙失望吗?她能明白我身上这千钧重担吗?她不会明白,她比我有勇气。她一定不会想到,我是这么容易被击垮。我的心有一丝隐痛。

我不知如何处置围巾和信。我不可能把围巾围到我的脖子上。我又不知道把它们藏在哪里。我不能让任何人发现这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现在像两枚炸弹一样令我感到危险。我暂时把它们压到床垫下面。

她大约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回音。但我假装什么都不曾发生过。我开始热衷于和男孩子混在一起,开始远离女生,就好像女生是危险品,必须敬而远之。有时候,我会和她迎面相遇,我会对她微笑,我希望用微笑暗示一些什么,但是她不再理睬我。她不再看我一眼。后来,她提前退学,去城里顶替父亲的工作。再后来,我就把她忘记了。

有一些新的电影被拍了出来,由此诞生了一批电影明星。我在一本叫《中国青年》的杂志的封三上,看到了她们的照片。她们是:刘晓庆、张金玲、陈冲……她们成了我的梦中偶像。我最喜欢在电影《乡恋》中扮演寻找哥哥的陈冲,我弄了一张她的年历,在画片中,她显得稚气、单纯、朴实,但她的胸脯饱满。她们慰藉着一个少年热闹而寂寞的日子。

我考上了一所着名的高中,它离县城有十余里,坐落在一个山岙里,面向一个巨大的湖泊。那里安静,风景优美,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我的中篇小说《穿过长长的走廊》里的相关场景,留有这所学校给予我的至深印象。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曾聚集着李叔同、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一大批文化名流。至今这所学校里都保留着他们的故居、手迹和字画。它的建筑依旧保留着上个世纪20年代建造时的样子,是中西结合的建筑式样,有着长长的围廊。90年代初期,根据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关于三闾大学的戏就是在我们学校拍摄的。

我感到这个安静的学校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气息,多年以后,我想,这种气息更多的其实是一种自我想象,这种想象当然来自这个学校的传统,想想这里曾经接纳过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就会感到骄傲,好像空气里依旧回荡着当年的气息。一种对我来说朦胧的价值判断开始在我的心里形成:因为景仰这些文化名人而开始景仰文化,并认为文化是这世上最值得为之献身的事物。

就这样,我高中时就成了一个文化至上主义者。每周,学校都会放一场电影。天晴的话在篮球场,天下雨,就在礼堂。在这所中学里,所有的孩子都住校。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没有太多的娱乐,生活单调、刻板。那时候,台湾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刚刚传入。邓丽君甚至还是非法的,被官方当成靡靡之音。学校广播站放的基本上是台湾校园歌曲。我们就在这些清新而健康的歌曲的陪伴下读书。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就寝,几乎被淹灭在题海之中。所以,每一次放电影,对我们来说依旧像一个盛大的节日。至少,这天晚上,不用做习题了;至少,这天晚上,我即使不看电影也可以让脑子空下来想些遥远的事情。学校放映电影秩序井然,不像乡村电影那么嘈杂,在星空下,我们盯着银幕,光影在脸上变幻。

黑暗中,万物生长,银幕如梦。我感到自己身体里的声音。有一些暧昧的气息在人群中弥漫。那些和女生坐在一起的男同学挺着腰,他们目不斜视,整个晚上像一个木偶。但我是多么羡慕他们啊。他们一定很累吧?可电影结束后,你会发现他们精神振奋,双眼炯炯,好像有无穷的精力无处发泄。他们会突然搂住某个男生,并把男生抱起来。当我被他们抱住时,我会感到汗毛倒竖。

一天,看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一个秘密。他让我看最后一排。我看到生理老师和一个女生坐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专注于银幕,但又像是灵魂出窍。那女生我有印象,她是二年级的,长得非常丰满,一头黑发下面是一张可爱的娃娃脸。那人说,每次看电影他俩都坐在一块儿,她还经常去生理老师的宿舍。那天我有一种非常怪异的感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暧昧关系给人一种类似乱伦的感觉,更显深不可测。

班长成了我的朋友。他看上去很内向,笑起来温和,甚至有点儿类似女性的羞涩。他说话不多,但喜欢同我讲个不停。他是一个城里孩子,读过很多书,有很多奇怪的知识。这些知识令我感到震撼。他告诉我关于百慕大的故事,他说那个地方躲藏着一些外星人。他说,飞机和船只通过那个地方,就会失踪。然后在几千公里的海面或天空就会发现那些失事的飞机和船只。

我开始读一些关于这种奇怪的知识的书。他借我一本《众神之车》。这本书有着神奇想象力。照这本书的观点,我们人类是外星人和地球生物交配的结果。这之前,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都是达尔文的观点,认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伟大导师恩格斯也这么认为。可我也不是没有疑问,猿怎么进化成人类呢?虽然说很漫长,但恐怕也是不容易的吧。再说了,从历史书上,我了解到人类的文明好像一开始就很成熟,远古的人类似乎也都很聪明,什么阴谋诡计都想得出来。像金字塔什么的,造得这么宏大,又完全没有机械设备,智商高得今人都无法想象。

神秘的世界把我吸引了,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是啊,这世上有那么多无法解释的事。比如人死后会变成什么?人有灵魂吗?灵魂不死吗?有没有鬼呢?我自然会和他讨论鬼的事情。他说,他见过鬼,在他老家的井边,人们经常见到一个白衣女人在移动,他说,移动的女鬼没有脚。

学校里放映了一部科幻电影,电影的名字我忘了,内容至今记得。那是一部关于捉鬼的电影,影片试图解释人为什么会遇见鬼。电影中恐怖的影像把我们迷住了。

几乎是他在引领我的兴趣与阅读。有一天,他对我说,他在写诗,他一直在读文学书籍。他同我说起歌德和普希金,还同我说起艾青和朦胧诗。他说,艾青正在批判朦胧诗。

在他的引领下,我开始阅读文学期刊。那是一个文学的新时期,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井底之蛙,有一些青蛙,小心地跳到井沿上,看到外面世界的风吹草动,就告诉还在井下的蛙,井底之蛙开始疑惑,不安,兴奋,冲动。那是个诗歌时代,面对这么多令人一惊一乍的东西,我当然也是似懂非懂。“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我很喜欢这句诗,这句话既简单又繁复,像绕口令,又如一句废话,但我却感到这诗有着无限深意。

那年春天,我们的班长不想睡觉了,他成了歌德。他不但背诵电影《生死恋》中的片段,他还背诵歌德的诗句。“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他在宿舍里朗诵,像五四青年一样意气风发。熄灯铃早已响过,他还在宿舍里闹腾,他一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平时说话也不是太多,但现在,他滔滔不绝,一首一首地背诗歌,古诗新诗并举。“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后来,他实在背不出新的情诗了,他就开始歌颂祖国。他吼道:“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

那天,他闹了一夜。当别人闹腾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会变得十分冷静,不容易被人带动。我感到班长已不正常了,亢奋得像一个精神病。我很担心,他这样下去,会进入精神病院。我碰到过那种亢奋型的精神病,在我们的村子里,那个光棍,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这样没日没夜地闹事,他不用睡觉,不用吃饭,但力大无穷。他发作的时候,村里的妇女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躲避他。我们都叫这个光棍为花癫。我担心我的班长是不是也得了那种叫花癫的疾病。他的精力真是充沛啊,我觉得他的整个身体在黑暗中发光,像一团燃烧的火。他这样下去会成为一团木炭吗?我几乎已经看到了他的白骨,就好像他是白骨精再生。

同类推荐
  •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期散文大多篇幅短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生活剪影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在他笔下,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跃然纸上。《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收录了茅盾的经典散文力作,既有战争年代的时代感怀,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人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茅盾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
  • 笑忘书

    笑忘书

    《笑忘书》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是由著名作家王朔亲自整理、主编的,并写了悼词作序。书中收录了许多梁左未曾发表过的小说和散文随笔,从中可以窥探出梁左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是当代相声作家中少有的兼具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文人自由创作的根基和文化复兴的景况。王朔、刘震云、冯小刚、葛优、英达、姜昆、马未都、陈佩斯、梁天、梁欢……近30年来最影响力的文化精英,与梁左割不断的因缘。其中王朔、刘震云、英达、姜昆、梁天、梁欢等亲友所写的怀念梁左文章,也收录在书中。另,书中收录王朔、刘震云、马未都三篇追忆文章,作为新版序言。
  •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2015)

    尼泊尔4·25地震亲历记(2015)

    2015年4月25日16点,我从拉萨市的尼泊尔领事馆前出发,沿318国道去往尼泊尔。旅行社安排的是一辆金杯车。当时车上同行的大多是喜欢穷游、徒步之类的青年,共十二个人。还有两个藏族司机,年轻的是那种健壮的康巴汉子形象,那个老点的司机看上去脏脏的,你无论说什么他都哈哈大笑。他一戴上那副酷酷的墨镜,我们说他帅到没朋友。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贩牛的商人。车上有个瘦瘦的男孩小白,带着两袋水和啤酒,他说要去尼泊尔找他的女朋友,给她个惊喜。金杯车一路前行,藏歌悠扬,大家说说笑笑。
  •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情僧苏曼殊的爱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情僧苏曼殊的爱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舛的命运。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个日本女子,生下他三个月便离他而去。他从小就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苏曼殊是情僧。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
  • 诗经评点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诗经评点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在全面挖掘与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对明清两代三十余位评点者的《诗经》评本进行了梳理论述,探讨其文化成因、发展脉络、文化传递作用及文化影响,能够填补古典文学研究的空白,同时也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漫威的刀塔玩家

    漫威的刀塔玩家

    安德鲁:“托尼,满意你的新武器吗?这可是基恩一族可再装填的武器。”安德鲁:“队长,试试这个盾牌?我保证比振金好用的多。”这是一个普通人逐渐成长为一个英雄的故事。
  • 2016中国散文年选

    2016中国散文年选

    “花城年选”中的一种,由小说家,两届短篇小说奖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世旭选编。所选名家作品居多,更注重文章的美文色彩,可读性及历史厚重感。如:李国文的《李国文谈古论今》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洞察世事的睿智,于混沌的时世激浊扬清;叶兆言的《诚知此情人人有》是对掌故旧闻的娓娓解读;毕淑敏的《一念3000里》诠释着对生活的识见和温情;刘小川的《庄子的逍遥游》以活泼的叙述而使故纸堆中呆板的亡灵有了趣味;鲍尔吉·原野的《大地诗》其文字幽默而不失朴实,豪放而不失细腻。
  • 宠妻为上

    宠妻为上

    听说,白娆把单身贵族徐瑾安睡了!不稀奇。全国的女人都想睡他。听说,白娆把他当鸭子睡了!握草!她是要上天?徐瑾安捏着结婚协议,求追猛打,“签。”没多久,白娆拍下离婚协议,准备带球跑!徐瑾安:“婚是这么好离的么!”白娆一脸懵逼:“啥意思?”徐瑾安:“睡,就得睡我一辈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盼君一生一诺

    盼君一生一诺

    孟纾自小就知道,她喜欢许廷安。为了他,她可以不顾性命的将他的毒引到自己身上,宁愿忍痛放弃孩子,甚至毁了容貌。可他却用死换来一句,欠了你的我还清了,你忘了我吧……
  • 家里蹲的异世界幻想

    家里蹲的异世界幻想

    穿越到魔法世界,然后进行冒险,更为了返回自己那个安稳的家而努力着!QQ群:650427200
  • 魅之患

    魅之患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任小玲披挂上阵,利用自己的智谋和手段,游离在各大势力当中,身为一个女孩的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 刀尖上跳舞

    刀尖上跳舞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悬念推理系列之三,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悬念推理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悬念推理类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这本《刀尖上跳舞》收录的 都是悬念推理精品力作!故事悬念迭起,峰回路转,让热爱悬念推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

    《词学通论》是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专著。作者系统地介绍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以及历代代表性词人词作,并对唐五代以至清季词学的源流传承和诸大家词作的利病得失做了精当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