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600000007

第7章 认识论总论(6)

又如哲学见解,佛教内部也不统一,有的主张在主观意识之外没有别的存在,如法相唯识派;有的主张在主观意识之外还有客观存在,如小乘毗婆沙部、经部、大乘中观派。是否各有各的理由,无法分清是非对错呢?并不是那样,还要看哪家的主张更符合实际经验的标准和理性的标准。

又如精神心理正常的人和精神心理不正常人所见产生分歧时,理所当然地应以精神心理正常人所见为准。总之,无论有多少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说法,但真理只有一种,并不是有多少哲学派别,就有多少真理。从认识真理的主观方面讲,人们对认识真理的方法、标准和对真理的定义各不相同。如有的宗教哲学宣称上帝就是真理,佛教则认为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真理。诸法本性是空,因此空理是真理。但佛教所说的“空”,并不是世俗眼光所见的“什么也不存在”,而是否定永恒不变的物自性,是真空虚有,是哲理意义上的“有”和“空”的对立统一。

由于什么是真理,如何才符合真理等观点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上的分歧。各种哲学体系和以哲理为基石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尽管各自观点不同,但在重视理性、都有通过思辨建立的系统理论这一点上是相同的。除了哲学和理性宗教思想体系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违背理性、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的学说和信仰。有的除了信仰本身,说不出信仰的任何理由;有的胡编瞎诌,施展欺骗的伎俩。如果说哲学和理性宗教是人类智慧和精神升华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些违背理性的胡说八道和迷信骗局就是人类的愚昧和精神堕落的象征。

人们虽然在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很难找到共识,但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还是有同一的认识。比如说,人都是从母胎中生出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气、温度、水和食物,人的生存空间环境、空气、温度、水和食物都是人体以外的客观物质存在,而不是想象出来的观念性的东西,真水真面包能解渴充饥,想象的水和面包解不了渴,充不了饥等等。无论有什么不同的观点,若是精神、心理正常,在上述这些问题上不会有不同的观点。人类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的同一认识,都是根据实践经验获得的,无论什么样的哲学理论,都离不开这种实践经验的认识基础,若离开这种经验基础,就会变成缺乏说服力的空谈。

《因明论》将直接经验当做比量推理的根据和检验标准,说“所量唯有自性物”,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自性物”指具体的事物。因此,什么叫正确认识?怎样才算认识正确?并非没有合理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

从因明认识论的角度讲,符合客观事实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因明逻辑是量学(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量”,藏语称tsed ma(测码),意思是“正确认识”。认识为什么称作“量”呢?“量”是度量、衡量的意思,是尺度和标准的意思。量学就是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和标准。

既然符合客观事实的认识是正确认识的话,那么,怎样才算符合客观事实呢?量学对正确认识的定义和标准,即正量的两条标准是:

(1)正确认识和被认识对象的情况必须相符,准确无误。

(2)正确认识和被认识对象在时间性上必须是同步,也就是说正确认识必须反应此时此刻的新情况,即“新知”。

第一条,认识必须符合认识对象的情况、准确无误的要求,排除了各种幻觉和错觉,如有胆溢症(今指甲肝,后同)的人看到的白海螺是黄色,有眼疾的人见重影,看到两个月亮,看远景小、近景大等错觉和精神错乱的人见神见鬼的幻觉现象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

第二条,正确的认识必须符合“新知”的要求,排除了时过境迁的重复认识。重复认识是指认识的第二刹那对已知状态的重温,既然是重温,认识就停留在已知情境。但客观事物在刹那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其第二刹那绝非第一刹那状态的重复,而是第一刹那的否定。因此,第一刹那的真知,进入第二刹那的重温状态时,客观事物又产生了第二刹那的新的变化,这时主观认识若仍然停留在第一刹那的认识重复上,认识在时间上和客观事物脱节而变得滞后,已成为过时的认识了。

客观事物在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主观认识若不紧跟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仍停留在已知的状态下,怎能符合客观的、现时的状态呢?比如说,一刻钟前我看见某个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一刻钟后我仍然停留在已知的印象上,认为那位同学仍在教室里写作业,其准确性会有多大呢?也许那位同学虽在一刻钟前的同一个地方而做另外的事情,也许已不在教室里了。又如某某人昨天在电视上精神焕发地发表演讲,以此断定那人今天还在某地,或活在世上,都没有很大的把握,对这样的判断也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判断。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上述这种判断缺乏充足的理由。

正确的认识——真知,必须与客观情况相符,必须反映变化中的此时此刻的现实状况两条原则,充分显示了佛教认识论的科学性。正确认识必须准确反映客观认识对象,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的原则,显示了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量论反映论,与客观是主观意识的“外现”或者“假象”的唯识论的区别。正确认识必须与认识对象在时间上同步,反映变化中的此时此刻的现实情况的新知原则,充分体现了量论的客观对象和主观意识的无常变易相符原则,与持万物静止不变的形形色色的常见和认识处于静止状态的错见的本质区别。

《菩提心疏》中说:“心无缘而不生。”“缘”指外缘,即客观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外缘——客观事物,就不会产生主观意识。佛教哲学各派在“外缘”和“意识”的关系上,无一例外地都承认“识从境生,无境便无识”的原则,只是在“外缘”的性质上观点不一致。小乘二派和中观应成派认为,“外缘”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唯识论认为“外缘”是意识的“外现”,犹如梦境。

唯识论所谓的“外缘”是意识的“外现”,也不是现在有些人所讲的那样庸俗可笑——说什么“屋里屋外没有别的,统统都是我们的心”,说什么“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一切东西,完全是‘我的心’变现出来的”等等。屋里屋外的“一切东西”,如果都是心的话,这个所谓的“心”肯定和佛经上所说的“意识”不是一回事。佛经上所说的“心”——即“意识”,是一种人身上的感知功能,本身无形无色,属于精神范畴,绝不是物质类的东西。但人住的房屋,包括屋里的桌椅板凳和说法听法的人,屋外山河、马路、汽车、行人都是有形有色、看得见、占有一定空间的物质色相,怎么会是“心”呢?难道说法人自己就是自己的“心”吗?除了“心”,难道连肉体也不存在吗?难道说法人和听法人都是无形无色的无色界精灵吗?

唯识论也讲色法和心法,心法又分心王、心所,在佛教经典中从未出现过色法就是心法,肉体就是心的说法。假若人的肉体和意识是同一样东西的话,要么人永远不死,因为肉体可以长期保存下去;要么人死后,肉体也转世,不会留下尸体。我不知道这些庸俗唯识主义者如何自圆其说。另外,“天地万物,我心所变”的说法和外道的“遍及一切的神我”说有何区别呢?真正的唯识论是一种高层次的哲学理论,对外境和内识的统一性的解释,也并非上面所说的那样一种粗浅而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说法。唯识论的某些主张,从更高层次的中观见衡量,有它不足之处,但作为哲学理论,它肯定有“存在不离识”和“相分见分皆属心相”等巧妙的思辨方法,绝不会违犯连不懂哲学思辨方法的老粗也能一眼看出的违犯常识的错误。因此,要把某些人对唯识法相的错误的理解、庸俗的解说和唯识哲学要严格地区别开来。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显现其哲学的本来面貌,是佛教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用未经过特殊思辨培训的世俗自然意识对待哲学问题,除了闹出笑话,不会有别的结果。

二、现量与比量

《释量论》中说:“所量有两类,能量识有二。”所量指认识对象,能量指主观认识。因认识对象有实体性的具体存在和观念性的抽象存在两种,因此,相应的主观认识方法也有了面向具体事物的直感直觉现量真知和面向观念性抽象事物的分别思维性的比量真知两种:

“现量”是感官体验范围内的认识,其对象是具有时空和自性特征的具体存在。

“比量”是超感觉经验范围的分别理性思维,其对象是事物的共性、共相、关系、规律等抽象存在。当然事物的共相、共性、关系、规律等本身并非观念性的存在,但这类存在并非感官直觉的认识对象,它必须通过抽象分别思维才能认识。这类事物无形无相,如果说有什么形相的话,也只是一种观念中的虚构和模拟形相。

现量直觉属于直接认识其认识对象必须是现时的显现之物,如眼识的直觉对象必须是能见度范围内的可见色相,远距离的和被遮盖的以及黑暗中的色相都非眼识直觉对象。

比量思维是一种抽象性的间接认识,它的认识对象有两种:一种是事物的性质、规律、关系等纯理性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直觉经验的对象。另一种,虽然是直觉经验对象,但在具体条件下变成了无法直接感知的间接认识对象,如山后面的火,对山后面的人来说是直接认识的直觉对象,但对隔山的人来说,并非直接感知对象,只能靠烟和火的因果关系知识,凭山后生起的烟的现象断定山后有火。从山后生起的烟,得知山后有火。这“火”:

(1)是间接认识,对山前的人来说,并非直觉经验对象,但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情况的,有烟必然有火。

(2)从烟推知“火”,是利用因果规律的共性推出的抽象的“火”,并非具体的“火”。也就是说只能断定有火,无法确定是什么东西燃烧的火?是否正在燃烧?以及火的具体形状、位置等等。

(3)这种思维比量的直接对象,虽然是抽象的“火”,但它间接指向对象是具体的“火”。因此,这种抽象思维比量推理,才具有真实经验效果。

同类推荐
  • 妙因寺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妙因寺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妙因寺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查干湖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吉林省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妙因寺史话》一书,作者根据历史档案、地方文献资料的记载,通过对当地实地调查,详细记录了清初藏传佛教传入前郭尔罗斯后,妙因寺的兴建、传承、毁坏及恢复重建的历史过程;妙因寺活佛的转世和影响,以及重建后的妙因寺寺庙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壁画艺术等。
  • 星云法语

    星云法语

    一部哲学通俗读物。本书系星云大师佛学励志文章的汇编。借用古今各种寓言、典故、巧喻,融入佛理的解读,开示人们生活、工作、修身的智慧。这些小文风格清新,设喻、说理通俗易懂,皆是入世的、积极的文章,大有补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热门推荐
  •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一书,系统的表述了余秋雨先生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除了一篇文章之外,其他所有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崩坏世界的执笔人

    崩坏世界的执笔人

    前方高能预警!非战斗人员速速撤离!排排坐,躲猫猫,跟着陈思一起看世界崩碎的过程!
  •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洛克菲勒回首往事,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本书是一部深入挖掘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
  • 嗨!咱们这个班

    嗨!咱们这个班

    嗨!我们班像五彩万花筒,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可是有故事的班级哦。你看,我们有多才多艺的同学,有为班级默默付出的同学,也有经常出囧令老师头疼的同学,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长着可爱的面孔,相信你了解了会喜欢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尽大道

    无尽大道

    当黑暗降临。在这浩瀚无尽的道域之中,在这充满迷雾与艰难险阻的道路之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向辰,能否找到属于他的一条道路?是在这无尽之中找寻一方净土,还是消亡?
  • 墙角的月光

    墙角的月光

    人生会遇见很多想不到的人和事。如果不是月老那根看不见的红线,普普通通的英语老师,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和外表帅气,温暖专情的偶像明星经历爱情的美好。
  • 莫塔

    莫塔

    我说不清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就连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朋友吗?不像。他俩同吃同住,做些只有情侣才做的事情。恋人?也不像,二人彼此互不来电,各自有心仪的对象,还带给对方互相参谋。可是,每当那个新疆女孩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上,我的老同学都会尽量帮她,用他的话说。小姑娘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不易。而那个新疆姑娘也把他当成无话不说的大哥,说他是她在北京唯一的亲人。
  • 重生之女皇你赢了

    重生之女皇你赢了

    沧月王朝的女皇苏柒夏,风流,邪魅,强大,聪慧以及……自恋,手残。但是,她重生了!苏柒夏:发生了什么?然后,手机,不会用,电脑,不会用……苏柒夏微笑道:这是什么东西??本文偏搞笑,隔日晚上八点准时更新,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