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500000031

第31章

“对……一百万……只好自认倒霉了……沃德雷克怎么能够在立遗嘱的时候,如此欠缺考虑,竟然忘记了世俗的眼光。他也不想想,这会置我于何等尴尬可笑的境地……生活中绝对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他若能将财产分我一半,事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接着,他坐下来,跷起二郎腿,开始不停地用手捻胡子。每当无聊、烦躁或者陷入痛苦的思索时,他总喜欢这么做。

玛德莱娜拿起平日里的绒线活儿,一边挑选绒线一边说道:

“我没什么好说的。你看着办吧。”

杜·洛瓦半天没做声。随后,他吞吞吐吐地说道:“谁都不会明白沃德雷克为什么会让你做他的遗产继承人,他们更加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会让你接受这笔遗产。以这样的方式接受他的遗产,对你来说,无疑就是承认……承认你们之间有不可告人的关系,而我也将成为人们口中‘以妻求荣’的无耻之徒……你难道不知道,人们以后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吗?所以,我们必须想个迂回之计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人们相信沃德雷克把遗产平分给了我们两个人:丈夫一半,妻子一半。”

玛德莱娜问道:“可是,怎么让人家相信呢?遗嘱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

杜·洛瓦回答道:“哎呀,这还不简单。你可以通过生前馈赠的方式,将遗产的一半分给我啊。我们又没有小孩,这么做不仅合乎情理,而且还能堵住那些心怀叵测之徒的嘴巴。”

有些不耐烦的玛德莱娜反唇相讥道:“既然遗嘱里写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有沃德雷克的亲笔签名,我们又怎能阻止人们不去议论纷纷呢?”

杜·洛瓦气急败坏地说道:“难道我们非要把遗嘱贴到墙上公布于众吗?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呢?我们就说德·沃德雷克伯爵给我们留下一笔遗产,一人一半……不就得了?没有我的同意,你无法接受这笔遗产。要让我同意的话,你就必须分我一半。要不然,我岂不成了世人的笑柄?”

玛德莱娜始终用一种敏锐的目光盯着杜·洛瓦。

“你想怎样就怎样吧,我无所谓。”

杜·洛瓦从椅子上站起来,又开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面对玛德莱娜那道犀利的目光,他开始躲躲闪闪,似乎有些犹豫不决。他说:“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彻底放弃吧……这么做更合适……更恰当……更体面……如此一来,谁也不会说闲话,就连那些最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也只能暗自叹服。”

他在玛德莱娜面前停下来,说道:“好了,亲爱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单独去找拉马纳尔先生谈谈,向他解释一下目前的状况并请教他的意见。我会告诉他我的顾虑,并对他说,我们已经决定平分遗产,以免遭人闲话。既然我也接受了一半遗产,那么就没人再敢嘲笑我了。理由很明显:妻子之所以接受,是因为我这个做丈夫的接受了,是因为我明白这么做不会让妻子的名誉受到损害。如若不然,这件事必定会闹得满城风雨。”

玛德莱娜只说了一句:“一切随你的便。”

杜·洛瓦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道:

“没错,如果遗产分成两半,事情就一目了然。我们共同继承了一位朋友的财产,因为他不愿区分对待、厚此薄彼,也不愿给人家留下这样的印象:生前更喜欢这位或者那位,死后亦是如此。当然,他更爱这位女士。可是,通过平均分配遗产的方式,他明确表明自己的这份爱是柏拉图式的。如果沃德雷克当初能够考虑到这点的话,肯定会这么做的。遗憾的是,他当时没有并考虑到这些后果。就像你刚才说的,沃德雷克每周都要送花给你,死后也想留点什么作为最后的纪念,只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

玛德莱娜有些恼怒地打断他的话头:“好啦,好啦,你的意思我明白。你不必说这么多。快去事务所吧。”

杜·洛瓦顿时面红耳赤,嘟哝着说道:“好,我这就去。”

他拿起帽子准备出门。临走前,他问道:

“我尽量用五万法郎把他侄子打发掉,怎么样?”

玛德莱娜傲慢地回答道:“不,就给他十万。只要你愿意,这笔钱就由我出。”

杜·洛瓦突然感到有些羞愧,低声说道:“不,不,算了,还是我们平摊吧。就算一人给他五万,我们还有整整一百万呢。”

随后,他心满意足地向妻子告别:“再见,我亲爱的玛德。”

杜·洛瓦跑到事务所,向公证人解释了半天。他说这些主意都是妻子想出来的第二天,夫妻俩签订了一份协议。玛德莱娜·杜·洛瓦同意将遗产中的五十万法郎转赠给丈夫。

走出事务所,天气晴朗,杜·洛瓦提议在大街上散步。今天的他看上去格外随和,对身边的妻子温柔体贴,呵护备至。他心情舒适,看什么都是那么兴高采烈;而一旁的玛德莱娜却显得有些严肃,始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秋意袭人,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杜·洛瓦把妻子领到一家店铺前,那里放着一块让他心仪已久的怀表。

“你想让我送你一件首饰吗?”杜·洛瓦问妻子。

玛德莱娜冷冰冰地回答道:“随便。”

他们走进店内。杜·洛瓦问:“你喜欢项链、手镯还是耳环?”

举目望去,店内四周摆满了各种金制小玩意和各类工艺精湛的宝石。玛德莱娜脸上的冷漠神情也随之一扫而空。她好奇地望着橱柜里的精美首饰,两眼放光。突然,玛德莱娜有些心动了:“看这手镯,真漂亮!”

这是一款造型奇特的手镯。每一节都镶着一颗宝石,品种各异。

杜·洛瓦问:“这手镯怎么卖?”

珠宝商回答道:“三千法郎,先生。”

“两千五,我就买了。”

那人迟疑片刻,说道:“不,先生,这不可能。”

杜·洛瓦又说:“那不如这样吧。我再出一千五百法郎买下这块怀表,一共四千法郎,我用现金支付。怎么样?如果不行,我就到别处去。”

珠宝商面露难色,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那好吧,先生。”

杜·洛瓦留下地址,并对老板说道:“请您让人在怀表上刻上我姓名的三个开头字母GRC,然后再在名字上方刻一个男爵的标志。”

玛德莱娜感到有些出乎意料。与此同时,她的脸上开始露出一丝迷人的微笑。走出店门的时候,她温柔地挽住杜·洛瓦的胳膊。她觉得丈夫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有魄力。既然他现在有了年金,弄个头衔也是应该的。

珠宝店老板在招呼他们离开的时候,说道:“男爵先生,请您尽管放心,我们保证星期四送过去。”

接着,杜·洛瓦夫妇经过一家歌舞剧院,那里正在上演一出新剧。

“如果你愿意的话,”杜·洛瓦说道,“今晚我们去看戏吧。现在就去订个包厢。”

于是他们挑了个包厢,并把它预订了下来。洛瓦又提议道:“我们去饭店吃点东西,怎么样?”

“好啊,太好啦!”

此时此刻,杜·洛瓦欢快无比,一心想着还有什么别的消遣。

“我们不如请德·玛莱尔夫人一起出来玩吧。听说她丈夫回来了,我很想见见他。”

于是夫妇两人来到德·玛莱尔夫人家。开始杜·洛瓦有些担心克罗蒂尔德还记着上次的不快,心想,如果妻子在场的话,就不用做那么多解释了。

谁知德·玛莱尔夫人早就把几天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她甚至极力怂恿丈夫接受他们的邀请。

晚餐是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的,每个人的心情似乎都不错。

这天,杜·洛瓦夫妇很晚才回到家。楼道里的灯已经灭了。为了照亮台阶,杜·洛瓦不时地划燃一根火柴。

到了二楼楼梯口的时候,忽然划亮的火柴照亮了迎面一块镜子,映出一片黑暗中两个若隐若现的身影。

镜中的两个人,看上去就像转眼就会消逝在茫茫夜色中的幽灵。

杜·洛瓦举起手,想让他们的影像变得更清晰,同时不无得意地笑着说道:“瞧,两个百万富翁。”

摩洛哥战事已于两个月前结束。法国占领丹尼尔后,侵占了整个非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直至黎波里。被占领国家的债务全部由法国政府提供担保。

据说两位部长趁机赚了两千多万法郎。其中,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拉罗舍一马蒂厄。

至于瓦尔特,他在巴黎一夜成名。首先,他的股票净赚三四千万法郎;其次,他经营的铜、铁矿以及土地买卖生意也取得了八百万至一千万法郎的收益。这些土地都是瓦尔特在丹尼尔被占之前以低价大批购进的,该城被法国占领后,他就高价把土地卖给殖民公司。

短短几天时间,瓦尔特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翁和金融巨头。现在的他,富可敌国。所有人见到他,都是一副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样子,人们内心的嫉妒、卑微统统暴露无遗。

他再也不是“犹太人瓦尔特”、“来路不明的银行老板”、“身份可疑的报馆经理”、“靠不正当交易当选的议员”,而是“瓦尔特先生”,以色列的有钱人。

瓦尔特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财富。

当他得知卡尔斯堡亲王最近手头有些拮据的时候,便提出要在一天之内买下亲王那栋位于圣奥诺雷郊区街道的豪宅(豪宅花园直达香榭丽舍大街);所有家具必须保持原样,甚至连扶手椅也不能移动。瓦尔特开价三百万。卡尔斯堡亲王受不了这高价诱惑,只得忍痛卖掉。

第二天,瓦尔特一家便迁入了新居。

可是没过多久,瓦尔特又萌发出一股强烈的征服欲望。他想和波拿巴一样,征服整个巴黎。

那个时候,巴黎城内的人们纷纷跑去欣赏匈牙利画家卡尔马科维奇的巨幅油画《基督凌波图》。该画当时正在鉴赏专家雅克勒诺布的家里展出。

艺术评论家交口称誉,说这是本世纪最杰出的一幅画。

于是,瓦尔特老头用五十万法郎把这幅画买下来。一时间,好奇的人们再也无缘观看这幅名画。瓦尔特也因此成为全城人议论的中心。有人嫉妒,有人责骂,还有些人拍手叫好。

然后,瓦尔特通过大小报纸邀请巴黎社会各界名流于某晚到他家欣赏外国名作,以免人家说他独占艺术品。

瓦尔特家的大门从此敞开。凡是愿意来的人,都可以一睹为快,只需要出示请柬就可以了。

请柬上是这么写的:瓦尔特夫妇十分荣幸地邀请您于十二月三十号晚九点至十二点,光临寒舍,观赏卡尔马科维奇的名画《基督凌波图》,且有灯光照明。

请柬下方附有一行小字:十二点以后举行舞会。

到时候一部分人会留下来,瓦尔特夫妇就可以从中结识新友。

另外一些宾客则在观赏完名画、豪宅,拜访完男女主人之后匆匆离去,就像他们来时一样。但是瓦尔特老头知道,他们以后还会再来的。因为这些人以前也经常拜访一些和他一样发迹的以色列同乡。

当务之急,就是要吸引那些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端、家道中落的贵族人士到他家来。瓦尔特想让他们看看这位在短短一个半月之内积敛五千万法郎的富商的真面目,想让他们看看他家是如何地宾客如云,以及这位以色列后裔是如何有雅兴、巧妙地将人们请到家中欣赏油画。

瓦尔特老头仿佛在对人们说:“瞧!为了马科维奇的宗教名画《基督凌波图》,我足足花了五十万法郎。以后,这幅杰作就永远呆在‘犹太人瓦尔特’家里啦!”

这份邀请在巴黎社交界,尤其是在贵妇人和富家子弟当中掀起一股轩然大波。谁要是想欣赏这幅油画,就可以随时过去,如同人们到帕蒂先生家欣赏水彩画一样随便。瓦尔特夫妇拥有一幅名画并盛情邀请大家前往观赏,这岂不是一件美事?

两个星期以来,《法兰西生活报》反复宣传这场将在十二月三十号晚上举行的盛会,想方设法激发公众的兴趣。

杜·洛瓦对老板的发迹恨得咬牙切齿。

他原以为从妻子那里骗走五十万法郎就已经很富有了,可是如今他却觉得自己穷得可怜。在他身边,百万富翁比比皆是;他的财富和别人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杜·洛瓦的嫉妒之火越燃越旺。他恨所有的人,恨瓦尔特一家,再也不愿踏进他家一步;恨自己的妻子,恨她上了拉罗舍的当,不让他购买摩洛哥股票;当然他最恨的,还是那个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拉罗舍部长。想当初,这位部长让他帮了多少忙,甚至每个星期还要跑到他家吃两次晚饭;可是他只把他看作自己的秘书、办事员和笔杆子。每当杜·洛瓦听其授意撰写文章的时候,都恨不得把这个春风得意的家伙活活掐死。作为部长,拉罗舍政绩平平;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极力掩饰自己利用职权中饱私囊的行为。但是,杜·洛瓦却觉得这位发迹的律师,一言一行都是那么蛮横无礼、大胆狂妄,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现在,拉罗舍完全取代了沃德雷克伯爵的地位,在杜·洛瓦的家中颐指气使。他对仆人说话的语气,就像家里的第二位主人。

杜·洛瓦经常气得浑身发抖却又不敢发作,就像一条想咬人的狗却怎么也不敢张口。因此,他只能迁怒于玛德莱娜。而他的妻子只是耸耸肩,把他看作不懂事的小孩。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总是这么郁郁寡欢:“我真搞不懂,你为什么总是在抱怨?你已经够幸运了。”

杜·洛瓦转过身去,不理睬她。

很早以前,杜·洛瓦就扬言不会参加老板家的盛会,他再也不愿踏进这可恶的犹太人家一步。

整整两个月,瓦尔特夫人天天给他写信,约他去她家或者别的地方见面。她说,要把为他挣的七万法郎交给他。

杜·洛瓦从来没有回信,并将所有信笺都付之一炬。他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想要放弃属于他的那部分利益,而是想有意冷落一下瓦尔特夫人。瓦尔特夫人那么有钱,他想在她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尊严。

画展当天,玛德莱娜对丈夫说,如果他不去将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杜·洛瓦回答道:

别说了!我要呆在家里。

可是晚饭过后,他突然改变了注意:

“看来这趟罪是非受不可了,你快去准备吧。”

玛德莱娜早就料到他会去。

“我只要十五分钟就可以动身了。”她说。

杜·洛瓦一边换衣服一边嘟囔着,甚至上了马车还骂骂咧咧。

原卡尔斯堡亲王府的前院灯火通明,各个角落里都挂了一盏灯,恰如四个闪耀着淡蓝色光芒的小月亮。台阶上铺了一层华丽的地毯,每级台阶上都有一位仆人,他们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就像一尊尊雕塑。

杜·洛瓦嘟哝道:“真是会装腔作势!”他耸了耸肩,心中嫉妒得要命。

他妻子说道:“闭嘴!有本事,你也做做样子!”

两人走进房间,把脱下的外套递给迎上来的仆人。

这时,另外几位女士也随同丈夫走进来。她们一边脱下裘皮大衣,一边不停地赞叹道:“真是气派啊!”

宽敞的前厅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壁毯,讲述马尔斯战神和维纳斯女神的爱情故事。左右两边是气势宏伟的楼梯,到了第二层,便汇合在一起。两旁铁栏杆上的镀金因年岁久远而渐渐褪色,但在红色大理石台阶的衬托下,微微的光芒仍然若隐若现客厅入口处站着两位小姑娘:她们一人穿粉红色衣服,一人穿蓝色衣服;每当客人走进来,就向女士们送上一束鲜花。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安排别出心裁。

客厅里挤满了人。

女士们大多穿着随意,与往日并无不同。她们想以此表明,前来观赏此画就如同参观私人画展一样随意。而那些准备留下来参加舞会的女士们,全都袒胸露背。

瓦尔特夫人在第二间客厅接待客人。在她的身边,围着一群女友。很多客人都不认识她,他们就像参观博物馆一样,并未留意屋中的主人。

同类推荐
  • 秋

    英国退欧时期、特朗普执政时代,公共历史如何影响个人命运,书写13岁女孩儿与85岁老人的真挚情谊如何抵御时间的洪流,布克奖短名单作品;2017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榜首;英国大学艺术史教师伊丽莎白在少女时期与年长她许多的隔壁邻居丹尼尔是好朋友,两人经常探讨艺术和人生问题。丹尼尔年轻时是个艺术家,与20世纪50年代英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丑闻模特克里斯汀·基勒是好朋友。小说从一桩真实的政治丑闻出发,探讨了女性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天花板问题,将伊丽莎白等一众英国人民在脱欧时期的精神状况投射其中,全书由丹尼尔濒死的梦境和伊丽莎白少女时期的回忆交叉组成,共同交织出一幅当下英国社会生活图景。
  • 石田衣良作品3:骨音

    石田衣良作品3:骨音

    《骨音》里有震撼人心的电子音乐,流落街头的流浪汉,泛滥在青少年夜生活的毒品,这些都是与池袋的青少年息息相关的要素,或许也是中国的青少年正面临的现实。《骨音》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第三本。每本包括四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描述一个犯罪事件,展现现代城市中少年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主角真岛诚和他的朋友串联在一起。透过一椿杀人事件,主角真岛诚变成西口公园的金田一般,扮演众人的推理导师和和平使者,他理想化的性格和对池袋地区的心理依归感,加上他的天赋智慧,帮忙大家解决许多问题,重新寻回共同生活的这块西口公园的美好与公义。《骨音》包括《骨音》、《西一番街外带》、《黄绿色的神明》和《西口仲夏狂欢》四个部分。
  • 微笑背后的女孩:我与酒精的战斗

    微笑背后的女孩:我与酒精的战斗

    由于童年时期母爱缺失留下的创伤,凯西只能在自我伤害和犯罪行为中寻找慰藉。她就开始对酒精上瘾。作为一名演员兼模特,隐藏在迷人微笑背后的凯西,开启了前途光明的职业生涯,整天与皇室、富豪、名人打交道。但凯西最大的敌人是她自己,她对酒精的持续依赖令她自毁前程。她经历了吸毒、滥交、厌食、贫穷,还差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在这一连串悲惨而真实的故事中,凯西从没有失去幽默感,也没有失去战胜酒精的决心,更没有迷失自我。
  • 荷尔蒙之恋

    荷尔蒙之恋

    希尼·斯通做梦都没想过,自己的小爱好最终能成为她的事业。由于某个大名人的偶热提及,她的恋爱指南博客几乎是一夜成名,变得赤手可热。不久之后,她就出了本书,为了宣传她和交往了很长时间的男友斯科特一同上了国家电视台。在直播中,希尼决定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为准则,大胆地向男友求婚。但出乎意料地,她的男友并未给出她所预期的答复,原来斯科特一直都是在欺骗她。希尼感到既心碎又丢脸,眼瞅着自从电视台求婚遭拒后,自己的图书滞销、自己美国国民爱情医生的名誉也一去不返了。为了帮助希尼,她最好的朋友引荐了一名很有才的公关人员德鲁,不过德鲁给希尼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然而在商场里与德鲁不期而遇后,俩人陷入了爱河。
  • 牤牛河

    牤牛河

    这是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和纪实的手法、幽默恢谐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故事,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为一体,讲述了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中国东北农村,一个懵懂少年不同凡响的追求个人奋斗的成长历程,并从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的触摸体验,对当年生存在特定背景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校园文化、同窗密友,以及道德情感等进行了生动描写和深刻剖析。
热门推荐
  • 乍见之欢不如处久不厌

    乍见之欢不如处久不厌

    人生中总会遇到几个对你好的人,但、最后只是匆匆过客,留下的不过是回忆!
  • 呆萌小甜妻:男人请住手

    呆萌小甜妻:男人请住手

    她赤着脚,身上镶了无数颗钻石的米白色礼服已经被雨打透,狼狈地贴在她身上。“乔小姐,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是:放下枪乖乖回去向BOSS认错,而非用枪指着我。”秘书表情淡定,一副置生死于度外的样子。“你真是一个封建帝国主义的皇帝!整天搞这么多仪仗队。”女人对于男人每天前呼后拥的人十分不满。“如果我是皇帝,那么你是我的皇妃!”男人嘴角浮现出一抹浅笑……
  • 青山屹立总不倒

    青山屹立总不倒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一凤一龙,想要趁着大好时光,做些事。在经历多种不同人生时,相守相知
  • 请你爱我别放手

    请你爱我别放手

    “我离过婚,生过孩子,你何必在我身上浪费时间?”“我就喜欢那些离过婚生过孩子的离异妇女,可以吗?”——遇见你,是所有幸福的开始。
  • 风帆阴阳

    风帆阴阳

    (每周五更)墨离尘:“喂!下面的哪位校友,我爬上树后下不来了,你帮我一下,我有恐高症,等会导师来了就完蛋了!”上官风当做没有听见一样,走了过去。“喂喂喂,别走呀,你也知道,进了穆里尼奥学院的,修灵都被封了,要是没有被封,我也不会找你了,拜托了,帮帮忙好不好。”墨离尘不死心,想要挽留住上官风。可上官风却当他是空气,“要不这样,就当我墨离尘欠你一个人情。”……
  • 亡车

    亡车

    孙龙被公司开除了,发小在5号结婚,他又想借此机会回老家散散心,却发现所有的车票都被抢购一空,被同公司老乡程明显告知,有一辆私家客车可以回老家,可是坐上这客车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 万界委托接收员

    万界委托接收员

    穿越到了异世界?…………还能继续穿越!!!
  • 重生始于1990

    重生始于1990

    1990年的夏天苏伟重生了穿着大马裤的青年微微一笑:“再来一次,可能我要的比较多!”
  • 恶魔少爷你太甜

    恶魔少爷你太甜

    “这里.......是哪里啊?放肆!我乃清河公主,你们想干什么!”慕容瑶玲,燕国公主,穿越到现代,“你还想杀我?哼,没那么容易!”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