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984年除夕夜
“大家过年好,老三生日快乐!”难得高建国可以回江州过年,此时的高亦瑶已经13岁,高亦磊已经11岁,老三高亦涵也7岁了。
“爸爸,你一走就是三年,这期间你才回来一次,这些年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真的很辛苦。”父亲长年不在家,老大高亦瑶已经相当懂事,买菜,烧饭,洗衣服这些家务活她全都会做。
“是啊,爸爸,这些年我们都特别想你,但是妈妈让我们把对爸爸的思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所以这几年我非常地努力,爸爸,你看,这是我的成绩单。”11岁的高亦磊把全部是A的成绩单递给了高建国。
“老二真棒,将来一定会考上最好的大学!”
“爸爸,我也很棒,我能吃又能睡。”7岁的高亦涵塞了满嘴的蛋糕扑到高建国身边,挨着高建国坐。
“对对对,你最棒,我的小胖妞哟!孩子们,这些年爸爸的确委屈你妈了,但是你们的苦日子到头了,这三年爸爸在广州赚了一些钱,现是广州酒家的大厨师。爸爸还另外开了一家酒店,规模不是很大,但员工也有四十多号人。除此之外,爸爸还在广州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打算过完年后就帮你们办理转学手续,把你们仨都转到广州去读书,我们一家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了。”高建国看着妻子李淑娴,妻子因为长期操劳,已经长出很多的白头发,脸上的皱纹也深了,但却特别的美。
25
“建国,我们真的可以一家人一起生活了吗,我,我这是在做梦吗?”刚刚建国说什么来着,是要把他们一家都接到广州吗?李婆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等了三年,盼了三年,终于盼到建国回家的日子,不仅如此,他们一家还将迁到广州生活,这是她多少次做梦梦到的事,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是的,淑娴,我会在江州多住一些日子,和你一起把孩子们的转学手续办好,然后我们一起去广州开始我们一家的新生活。”高建国的眼睛红了,鬼知道他这三年在广州有多苦,每天天不亮就踩着三轮车去买菜,然后择菜,洗菜,开档。
为了多赚一点些早点接老婆孩子来广州,他一个做了四个人的活,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广东天气潮湿闷热,再加上劳累,有段时间高建国总在生病,但他没有请一天的假,咬着牙熬过那最辛苦的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熬出来了。
“那爸妈呢,也和我们一起广州吗?”李淑娴回头看了看她的公公婆婆,高建国不在江州的这几年,婆婆虽然会时不时地骂她,但好在有公公,公公是一个非常讲道理的人,他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他只会以理服人。
“建国,淑娴这些年又要照顾家又要照顾我和你妈,她真的太辛苦了,你接她去广州好好享福,我和你妈年龄大了,经不起舟车劳顿,我们就不去广州了。你们放心好了,你们一家走后,我们会叫你姐一家过来住,照顾我们以后的生活。”
26
高家爷爷点了点头,从建国这些年寄过来的信中,他深深感受到了他儿子为这个家所付出的努力,他知道高建国一家两地分离的苦日子已经到头了。
“是的,建国,淑娴,你们一家就安心地到广州,你姐家的房子三月份就要拆迁了,她们正愁着没有地方住,现在正好搬过来住你们那屋,两家并一家。解决你姐家的燃眉之急,她们又可以照顾我们,陪伴我们,让我们不会寂寞。所以建国,婆娴,你们就不要担心我们了,安心去广东过你们的幸福生活。”
高家老太太点了点头,高建国刚去广州的时候,她的确会趁着老爷子不在家的时候找机会欺负李淑娴。李淑娴也不是省油的灯,有段时间婆媳俩的矛盾一度达到沸点。
但话又说过来,她再讨厌李淑娴,也只能咬着牙和李淑娴在一个屋檐底下生活,这些年,她和老头子的身体每况愈下,都是李淑娴在照顾他们,人心毕竟肉长的,她看到了李淑娴对他们的付出和包容,她也渐渐包容了李淑娴。
“爸妈,你们已经安排得这么妥当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来,孩子们,我们敬爷爷奶奶一杯,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长寿,爷爷奶奶苦了,干杯!”大家纷纷举起了酒杯,屋内是推杯换盏的温馨,窗外是满天绚丽的烟花。
27
孩子们的转学手续并不复杂,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高家五口已经在广州安家了,高建国每周有三天在广州酒家当大厨,剩余的时间就在自己开的酒店里当大厨,李淑娴到广州才一个月就闲不住了,她跑到高建国自己开的酒店里当掌柜。
老板娘亲自监督,员工自然是埋头苦干,高建国的手艺好,加上菜品新鲜,用料考究,酒店的生意特别红火,开业才半年就收回了所有投资成本。当时的高建国每天都会开着小四轮汽车到乡下采购最新鲜的蔬菜,一个来回都要花去半天的时间,不仅耗时间而且耗油钱。
于是,高建国和李淑娴商量租下广州乡下的几亩田,开发成一个小型的农场,雇用当地农民种菜,养鸡,养鸭,养猪,养鱼,并且每天给酒店送货,这样以来,他们的经营成本还有采购成本就减少了,同时还保证了菜品更加新鲜。
除此之外,农场还供货给广州其他酒店,这样一来,高建国还能从同行们那儿赚了不少钱。当时的广州没有专门卖生鲜食物的店,所有生鲜类的食品都要到菜市场才能买得到,高建国想着既然有自己的农场,农场每天都会往市区送这么多的农副产品,为什么不能多送一些到市区呢?
于是,高建国在市区的一个大型菜市旁边开了一家农场专供店,专做高端客户的生意,广州有钱的老板多,自然高端客户也多,高建国的生鲜食品店开业没多久,生意就火爆到每天下午三四点就卖断货,这些年高建国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毕竟只有一个人,靠他自己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高建国决定让老大老二高中毕业后都去读商科,将来可以继承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