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63100000120

第120章 满剌加港寻故友 中国山下鉴英烈

大明号离开了帽山,躲过了海盗。

三天后,一路顺风的大明号,已经看见了前方的大陆。船民们上岸补充了给养,老督军又下令起航。

“你们知道海盗船是不是跟来了,追上咱们就没好。”老督军一声令下,大船又满帆了。

这一日早晨,老督军算计满剌加应该到了,他站在甲板上向北岸看去,果然,远处痴癫景象正是满刺加。

岸边的码头上,已经有人在关注大明号了。岸边一只小船向大明号靠来,船上两个老人,向大明号喊来。

大明号的船民们一听有人用中国话向他们喊来,都往小船看去。老督军对铁拳头说:“你告诉他们,我们是古里来的华人,是回大明的船,在此停留一日。”铁拳头喊过,小船示意了岸边的泊位。

大明号靠上了码头。老督军宣布停留一天。早就盼着下船的人们听老督军发话了,一阵欣喜。

“有规矩无约束,你们高兴什么,下了船也要给我斯文些。”

老督军说了下船的注意事项和归船时间,又安排了李默负责船上的补给和守船,便带着铁拳头和宏正一起也下了船。宏正把太小儿交给李默。便和老督军一起向大街上走去。

刚刚小船上的两个老人也上了岸,迎住老督军见礼问候。

老督军看来人衣着郑和时的军服,六十岁的样子,也一抱拳,问道:“你们是大明的老兵吗?”

两个老人并肩站住,一个说:“我叫刘向,我弟弟叫刘往。我们俩是随郑和来这里的。在这里的留守物资转运站已经三十多年了。”

铁拳头笑道:“还是孪生兄弟俩呢。”

老督军这才看明白,原来二人长得一模一样,问道:“这么说,你们是转运站的官员,就是大明驻这里的官府了,老夫就找你们。朝廷还有人来吗?有船来吗?有船队的消息吗?”老督军似乎还有话要说下去,被铁拳头拦住,“爹,你别急。”然后冲两位留守道:“见过二位大人。他是我爹,随郑和下西洋的老兵,他官儿不大,管的宽,我们都叫他老督军。他就是这么个急脾气,说起话来什么也不顾了。”

两个人相互看了看,然后重新一抱拳,刘向道:“大人在上,我们这里的官员都没了,朝廷也派不来人,我俩自不量力,老督军面前有失体面,还请老督军多包涵。”

刘往也说:“我等尽职尽责,留守待命。不知大人驾到。”

老督军急忙打断他俩的话,“不必多礼。我问你们有没有大明的消息。”

“大人问我们,我们还以为大人能带来一点儿消息呢。”

刘往的话,让铁拳头的心凉了一半,又追问道:“你们离着大明这么近,也没有人回去吗?”

刘向说:“前几年有来往的船,也能带过来一点儿消息,可近几年,朝廷实行的海禁越来越严了。来往的船也就没有了。也有回去的船,都是一去不回。若是一般的商船回大明,恐怕都是这个结果了。”

宏正问道:“怎么又海禁,朝廷的官船也没有来往吗?不能连郑和的船也给禁了吧?”

刘向说:“我们也是听说,广东这边的规定,片板不许入海,外船不能靠岸。严禁民船出海,更不用说民间的海外贸易了,违禁者严刑峻法惩处。就连官方来往的朝贡贸易都没有了。”

老督军问道:“是不是朝廷又出事了?”

刘往道:“一个皇上一个令。这不是太正常了么。”

铁拳头又问道:“现在是什么年号了?”

两个人一听,眼神也异样了。刘往问道:“怎么,你们连这个也不知道吗?”

“我们那边一点儿来往和音讯也没有。知道肯定不是永乐年了,但是我们忘不了永乐。现在还是沿用永乐年号,已经排到永乐66年了。”

“要是从永乐论起,那皇帝都换了好几个了。”刘向说,“现在已经是成化年号啦,过去的年号也有五六个了。永乐完了就是洪熙、宣德、正统、景泰,现在已经过去五位皇帝了,现在是成化帝朱见深。你们既然回大明,想必也是回了大明,觐见皇上吧?”

刘往说:“这还用问,既然是朝廷的要员,回到北京,就得面见圣上。”

老督军说:“我们来这里,在路过的帽山岛,看见了一艘西方来的海盗船。”

刘往说:“一艘海盗船,有什么可怕的,自从郑和来南洋剿灭了海盗以后,这里便一直很太平。”

老督军说,“若是当年,老夫也不怕它,可是现在,能保一方平安,说的容易,没有炮船,没有御敌之兵,只能挨打。你们当职守责之人,还是上心了的好。”

宏正说:“这是武装起来的海盗,莫说南洋,就是大明,也难以对付这些强盗。他们的船上,炮位密集,船兵手里使用的武器,都是火枪,咱大明叫火铳,我听说过,中国元朝就发明了火铳,可是以后就没有了结果,朝廷里若没有这武器,也是要吃大亏的。”

刘向应承着,“道长这么说,那我们提醒咱们大明人注意就是了。”

老督军提出要走访满剌加的大明人,刘向道:“理当效力。现在老人儿没有了,我们这茬儿人,大人也许有认识的。”二人前面引路,几个人说着话,走上了大街,迎面一路结婚队伍,停在一处二层小楼下。刘向说:“那也是一个华人家的后生结婚。”老督军一看,新郎衣着中国传统的礼服,新娘的打扮也是一套传统的凤冠霞披。

“还不错。”老督军一边走一边说,“大明的礼数规矩还没忘。”

刘往说:“忘不了,这里是华人最早的一个聚居地,大明以前就有了,所以叫做唐人街,现在也叫成了大明街了,你看这街上已经起来了几处漂亮的楼房,既很别致。也有大明的风格,都是郑和来了之后才有的。原本这里连砖瓦都见不到,郑和带来了砖瓦泥匠,后来还有汗丽宝公主也带来了宫娥仆佣、艺匠乐工。这些能匠,成就了满剌加的宫廷建筑,国王建造王宫时使用的也是大明式的砖瓦呢。现在满剌加人也学会了制砖做瓦建造房屋了。”

几个人说着话,不觉走过了商业街,经过一小片丛林,来到了一座小山下,一条小河紧贴着小山,流向了大海。刘向说:“这里曾经是郑和的驻地,不过现在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华人的坟碑,先人的魂灵,不能回大明,只能在此安息了。”

宏正问:“华人怎么会拥有这座山的呢?”

刘向说:“这是当初,大明的皇上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了苏丹满速沙之后,苏丹专门为汉丽宝公主和她的侍女们特别划出的修建宫殿的小山包。赐给公主和她的500个随同定居,这座小山,便成了华人的特别集中的地方了。”

“公主的宫殿在哪?”

“再往前走,过了居民区不远就是了。眼前你看见的就是华人的居民住房区。”

一行人走过几处简陋的矮房。宏正见一户华人家庭似乎是在祭拜神灵,香火的烟色从低矮板房的门角处飘出,门两边贴着对联儿。宏正能感到刚刚过了大年的气氛犹在,再看贴在门两边的对联:

龙势腾海落异乡,游魂仍飘零。华运勋业有茂叶,落叶盼归根。

宏正心中掠过了一丝凄婉苍凉。他躬身低头,向小屋里看去,小屋的尽头,几块木板搭成的台面上,摆放着关公像和观音像。

刘向说:“供奉神灵没有庙宇,谁家有神龛,便热闹了,赶上好日子,家家都来人,给神灵上香,也给先人磕头。”

老督军也叹道:“我们当年的下西洋,浩浩荡荡,可现在的浩浩荡荡只能在大家的心里了。”刘向道:“在心里也是个盼望,这里与中国往来的航船,一千多年也没有停息。郑和只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让宋元时和汉唐时的华人,千百年的盼望成了现实。可是现在大明人滞留于此,谁人是郑和第二,是不是也要再盼过上千年,又不好说了。”

刘往看话题沉闷了,便引开了话题,指着不远处说:“那边还有一个水井。这是郑和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要喝水,便派人打的一口井,所以叫三宝井。船员们喝了井水,真是有病的治了病,无病的也爽了身。就是现在,这里的华人们都相信,用郑和留下的这井里的水,可防灾祛病;穿用三宝井水洗过的衣服,能保证自己死后灵魂能返回故乡。

宏正对老督军说:“既然这里是郑和走过的地方,咱们也都到处看看。”刘往对宏正说:“道长有心看看,我家也在这,就先到家坐坐。”说完用手往前面一指。宏正往前面看去,一片简陋的民房突出了一座砖石结构的瓦房。房前还有一根竹竿,高挑着一个红灯笼。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傻少爷的逆袭

    傻少爷的逆袭

    他生来是个傻子,父母不喜。与他定亲的娘子转眼就背叛了他。他活的卑微,却又活的自在。一朝觉醒,脑子却多了一段记忆。逃离苦海,改头换面,拿起刀枪,杀他个荣冠天下。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 八十年来:黄炎培回忆录(片断)

    八十年来:黄炎培回忆录(片断)

    本书主要根据时间段来划分,共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78-1900年)、第二时期(1901-1913年)、第三时期(1914-1930年)、第四时期(1931-1949年),后附有《延安归来》,记录了黄炎培八十年来从出生、求学到追求救国救民之道直至新中国成立风云变幻的一生。本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体现了其拳拳报国之心。本书曾于1982年初版,此次作为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系列之一种出版,内容未作改动。
  • 高昌王国传奇

    高昌王国传奇

    作为两北边陲重镇,高昌王国深居大陆腹地,由壁垒而郡,再发展至国。在吐鲁番这块西域上地上,高昌依据它枢纽般的地理位置,先后历经高吕王同、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王国三个历史时期,既有汉族政权统治,也曾被回鹘领导。
热门推荐
  • 掘命者

    掘命者

    童年巧遇摸骨之术,天生大吉大利之命,有逢凶化吉之能,但被一老瞎子一言命中,家人却相反,造化弄人,且看携天命纵横世间。
  • 我要当秀才老爷

    我要当秀才老爷

    徐狗蛋一觉醒来对他阿爹说:“我要当秀才老爷!”徐阿爹大惊失色:“儿砸你可千万不要想不开跳进苦海,我再也不逼你娶媳妇了!”徐狗蛋无奈,我还能不能好好地崛起啦?
  • 女王葵葵

    女王葵葵

    架空历史,精灵古怪向日葵女精灵,一路坎坷,惊险与欢笑并存,终于抵达精灵国度,和自己的伴生植物一起,救出母亲,改革精灵国度,然后隐居人间,追寻真爱的故事
  • 寻走末世

    寻走末世

    上世纪的人类自食了恶果,还留给幸存的人们一个残破不堪的末世。学院城,我记忆开始的地方,霍普阿克,故事才刚刚开始。真相?阴谋?谜团。看厌世boy如何找到故事背后的真相。
  • 西厢有礼

    西厢有礼

    王筱西、陈礼易、邹森、李珠珠,是甜江三中的同班同学,从青葱岁月到步入社会,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拼搏奋斗与坚守,以及对婚姻爱情的取舍抉择,讴歌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坚强、隐忍、善良和无畏。献给我们早已逝去的青春年华,献给我们一起嬉戏玩乐寒窗苦读的同伴,献给我们为理想为现实而打拼的平凡人,献给我们所有有情有爱的红尘中人。带着前世的记忆,我们来到今生。曾经相爱过的两个人,不管相隔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劫,冥冥之中,都会被彼此心灵呼唤,再度相遇。
  • 明清小说:淞隐漫录1

    明清小说:淞隐漫录1

    《淞隐漫录》的体裁和题材都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但取材范围较《聊斋志异》广,包括多篇关于日本艺妓《记日本女子阿传事》、《柳桥艳迹》、《桥北十七名花谱》、《东瀛才女》和欧洲美女《媚丽小传》的故事。《淞隐漫录》是王韬“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歌可愕之事,聊记十一,或触前尘,或发旧恨……时与泪痕狼藉相间。”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清 王韬刻印于光绪初年(1875年)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各篇原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画报》,历时三年余。
  • 江山红袖

    江山红袖

    薛巍山八岁时就立志一定要登上那个位子,为此他千里迢迢拜师学艺,艺成却又不得昭示天下,只因他是朝堂中人,师傅说,你既已远离纷争不如独善其身,天下之大,不要拘泥于那一方天下。如要逍遥天下,为师鼎力赞成,但你若是执意回去,那从此不要报我的名号。只是你若回去希望你不要带走阿清,纷纷扰扰,不适合她这样直爽的性子。只是那时年少气盛,又素来是个喜欢运筹帷幄的性子,觉得一切尽在掌握,情爱相思这一套却好似没有开窍。阿清执意跟他离开,他感激,却没做多想,看着阿清为他劈荆斩棘,排除万难,他也是心有感触,默默的在后宫给她留了一席之地,登基那日,他畅想了很久的未来,却唯不见了那个女子,江山爱人我终是失去了一位……
  • 万界极品供应商

    万界极品供应商

    月老:老板,给我来瓶解决寂寞的良药。美女:小哥哥,听说你这里什么卖,我能问下,老板出售吗?林凡:……
  • 妆靥

    妆靥

    那年中秋他与她相遇还动了情跌跌撞撞兜兜转转他追了她一年她等了他一年最终凤冠霞帔十里红妆
  • 明星修练系统

    明星修练系统

    如果你准备穿越,想在异世成为一个大明星,那么,请看本书!它会给你带来无边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