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4600000003

第3章 贝多芬传(2)

在给韦格勒医生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过着一种悲凉的生活。这两年来我一直逃避和别人的一切交流,因为我不能和别人说话,我现在成了一个聋子。如果是其他的行业,我尚且可以从容应对。但对目前所从事的特殊职业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树敌过多,他们将如何对外诋毁我呢?在剧院里面,我不得不坐得离乐队很近才可以听得见演员们所说的话,一旦离得稍远点,就听不到音乐的演奏和演员们高昂的声音……如果别人轻慢点,还能勉强听清,可如果别人大声嚷嚷,我真是难以忍受……我常常诅咒自己为什么命运如此悲惨……普鲁达克普鲁达克:公元一世纪希腊著名的史学家和伦理学家,著有《希腊和罗马名人传》和《道德篇》。教我忍受这一切。但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直立起来反抗这命运。然而,在某些时刻,我觉得我是上帝最可怜、最悲剧的造化物……我不得不忍受命运的安排。是多么悲惨的避难所呀!但我却别无选择!据《贝多芬书信集》第14页。

这种悲剧式的心绪渗透在他部分作品中,在当时一部分的作品里也有所表现,例如十三号作品《悲怆奏鸣曲》(一七九九年),尤其是第一号作品之三的奏鸣曲中的广板(一七九九年)。但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带有如此忧郁沉重的情绪,还有许多乐曲,比如欢快喜悦的《七重奏》(一八〇〇年)、清明透彻的《第一交响曲》(一八〇〇年),都反映了一种青年人无忧无虑的天真情怀。毫无疑问的,让心灵适应疼痛也需要一些时光,但是它是那样的需要欢乐,所以实际上没有欢乐时就只有靠自己来创造。当“现在”太过于残酷时,灵魂就沉浸在“过去”中生活。往昔的美妙岁月不会转瞬即逝,即使当它们不复存在了,其光芒依然会悠远地照耀现在和未来。当贝多芬孤独一人在维也纳受难时,对抗这种苦难的正是他对遥远故乡的美好回忆。那时他的思想都印刻着这样的痕迹。《七重奏》中以变奏曲形式出现的行板的主题便是一支赞颂莱茵河的曲子。《第一交响曲》(C大调)也是和莱茵有关的作品,是青年人怀揣梦想微笑的诗歌。它是那么的欢快愉悦,给人以闲适的享受,可以从中体会到它渴望取悦人们心灵的愿望。但是在某些段落和引子里面,在低音乐器的明暗对比中,在神秘的谐谑曲中,我们可以多么激动地在那张青春的脸上看到未来天才的目光。那是波提切利所画的《圣家庭》中幼婴的眼睛,其中可以窥见他未来的悲剧波提切利是文艺复兴前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在《圣家庭》中所画的幼婴即为耶稣,隐喻未来的悲剧。

除了肉体的痛苦,别的痛苦也时常折腾着他。韦格勒说,他所见过的贝多芬总是抱着异乎寻常的激情去热爱一切。这些爱似乎永远是纯洁无瑕的,在贝多芬那里,激情与欢欲之间毫无关系。现代人常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实在是他们全不知道何谓爱以及爱是多么珍贵难得的关系。在贝多芬骨子里,或多或少散发着清教徒的气息,对于粗野的谈吐与思想,他是极度厌恶的,而对于爱情却抱着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据说他不能原谅莫扎特,因为后者不惜辱没自己的才华去写《唐·璜》唐·璜:欧洲传说中有名的登徒子,莫扎特曾写过歌剧题材的唐·璜。他的挚友辛德勒曾确言“他一生洁身自爱,从未有过任何的越轨行为”。这样的一个人注定是要受爱情欺骗,做爱情的牺牲品的。的确如此,他这一生,不断地如飞蛾扑火般去恋爱,如醉如狂般痴爱颠倒,不断地幻想着幸福降临,但现实总是如此的残忍,幸福幻灭之后便是痛苦的长期煎熬。如果你想探寻贝多芬最丰满的灵感源泉,那就必须在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骄傲地反抗的轮回中去追寻。直到晚年,他与生俱来的热情之火,才在时间的磨砺和悲风凄雨般的隐忍中趋于平静。

一八〇一年时,他热恋的对象是朱丽埃塔·居奇亚迪,后者因为贝多芬献给她的那首著名的第二十七号作品之二——《月光奏鸣曲》而闻名世界。他写信给韦格勒说:“我的生活又变得愉悦了些,和人的交往也频繁些……这种变化是一个可爱又有魅力的姑娘带来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第一次享受到的幸福的时光。”以上见一八○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信。可是他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感受到长期折磨他的残疾之痛,敏感的隐秘被再次戳伤,而境况的艰难,使他无法娶自己深爱的姑娘。其次,居奇亚迪是个风骚、幼稚而又自私的女人,这使贝多芬非常苦恼。一八○三年十一月,她居然嫁了加伦贝格伯爵随后她还厚颜无耻地利用贝多芬对她的感情,要贝多芬帮助自己的丈夫。贝多芬答应了。他在1821年与辛德勒的会见谈话记录中这样写道:“他是我的敌人,所以我更要尽力帮助他。”但因此贝多芬更加瞧不起她了,他用法文写道:“她到维也纳来找我,哭泣着,可怜兮兮的,但是我瞧不起她。”这样的爱情能给人心灵以毁灭性的打击,而像贝多芬这样早已被疾病折磨得异常虚弱的灵魂来说,这样的爱情无疑是一次灭顶之灾。他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到达了濒临死亡的崩溃尽头。此时,他正经历着一个绝望的苦闷时期。尽管如此,他还是从这个绝望苦闷的境地中回过神来。这从他写给自己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遗嘱——《海灵根斯塔特遗嘱》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其中详尽地讲明了事情的真实和细节,并注明:“请在我死后拆阅并执行”时为1802年10月6日。那是撕心裂肺式的呐喊,是困兽犹斗般的反抗。使人听之无不动容。他差点儿就要自杀,但是他那种坚毅的精神和顽强的道德意志挽救了他他在遗嘱里叮嘱说:“教给你孩子高尚的道德,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他又在1810年5月2日的致韦格勒的信中说:“假如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还能完成善的行为时就不该结束生命的话,我早已不在人世了,并且是我自行了断。”,不过他痊愈的希望也就此破灭了,“连一向支持我的卓越勇气也离我而去。噢,万能的上帝,请赐予我一天纯粹的快乐吧,哪怕就只有一天。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过遥远而又欢乐的歌谣了。噢!是何时呢?噢!上帝呀!什么时候能在人类和自然的庙宇中感受到快乐呢?永远不能吗?不!噢!这太残忍了!”

这是垂死的哀鸣,临终的哭诉,可是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年。他坚毅的天性使他不甘在磨砺面前轻易屈服:“我的体能和智力与日俱增,……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受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已经看到那个隐约的目标,我每天都能离他近些。……噢!如果我能摆脱疾病的困扰,那我就能拥抱世界!……除了睡眠之外,我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休息。遗憾的是我不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休息。但愿我能摆脱疾病的纠缠,哪怕能缓解一半也好,那时候……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也不能让我屈服。如果能够享受千百次的人生就好了!”据贝多芬《给韦格勒的信》,《贝多芬书信集》第18页。

这爱情,这痛苦,这意志,沮丧和骄傲交替的煎熬,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一八〇二年所作的伟大作品中。如:附有《葬礼进行曲》的第二十六号奏鸣曲;称为《月光曲》或《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作品第三十一号中的第二奏鸣曲——其中戏剧式的吟诵体恍如一场伟大而凄婉的独白;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第三十号作品——提琴奏鸣曲;第四十七号作品《克勒策奏鸣曲》;根据盖勒特的词句所谱写的六支悲情的宗教歌曲,即第四十八号作品。而一八〇三年的《第二交响乐》则更多地反映他青春的爱情,从中可以感受到压倒一切的坚强意志,一股积极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情绪的阴霾一扫而空,曲终处则涌现一股沸腾的生命力。贝多芬执着地持有幸福的信仰,不愿相信自己悲剧的命运不可逆转,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内心满是希望。

这样的作品有好几部,它们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充满战斗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这种特色在《第二交响曲》的“快板”与“终局”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奏鸣曲的第一章,更富于英武壮烈的气概。这种音乐所特有的战斗性,令人想起产生它的时代。大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也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中。骑士赛弗里德说:“他和亲密的朋友一起,很畅快地讨论时局,能够准确判断、目光犀利且观点明确。”他同情并倾心于革命党人。在他生命晚期和他最亲密的朋友辛德勒说:“他推崇共和的原则。他主张公民拥有无限制的自由,希望能早日实现民族的独立……他渴望大家齐心协力地建立政府、管理国家。渴望法国实现普选,希望拿破仑·波拿巴建立起这个制度来,替人类的幸福奠定基石。”他仿佛一个受着普鲁达克的熏陶的、热爱革命的古罗马人,梦想着由胜利之神建立的英雄的共和国,而这个所谓胜利之神便是法国的首席执政。于是他接连写下了和帝国有关的史诗:以波拿巴为题材的《英雄交响曲:波拿巴》最初的乐曲手稿上还写着“波拿巴”这个题目。但是在此期间,他得悉了拿破仑称帝之事而大发雷霆,嚷道:“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盛怒之下,他撕掉了献词,换了一个报复意味很浓但是又很栩栩如生的题目:“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个伟大的遗迹”。辛德勒说他以后对拿破仑的恼恨也消解了,只是把他看做一个值得同情的可怜虫,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伊加”。(希腊神话中的伊加用蜡把翅翼粘在身上,从克里特岛上逃出,飞近太阳,蜡为日光熔化,以致堕海而死。)当他在1821年听到幽禁圣埃莱娜岛的悲剧时,说道:“十七年前我所写的音乐正适用于这可悲的事件。”他很高兴地发觉,在《葬礼进行曲》对拿破仑这个英雄角色的命运有非常敏感的预感。因此很可能,在贝多芬的思想内,就像第三交响曲的第一章所表达的,是波拿巴的一幅肖像,当然和实在的人物不同,但确是贝多芬理想中的拿破仑,换言之,他要把拿破仑描写成为一个革命的天才。1801年,贝多芬曾为标准的革命英雄,自由之神普罗米修斯做过乐曲,其中有一主句,他又在《英雄交响曲》的终曲里重新采用。以及光荣的叙事史诗《第五交响乐》(一八〇五至一八〇八年)的终曲即C小调交响乐。这是一章真正的革命的音乐:其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和灵魂,那么强壮,那么纯洁,在孤独的巨人的心中,当代巨大的变故总是显得强壮与纯洁的,这种印象即使在与现实接触之后也不会丝毫受到损毁。贝多芬艺术灵魂的面目,也染上了这种史诗般的战争色彩。在当时的作品里,处处都可以寻觅到这样的踪影,也许作者连自己都不曾觉察到,但在《科里奥兰序曲》(一八〇七年)内,有狂风暴雨的呼啸之声,而第十八号作品《第四四重奏》的第一章,和上述的序曲异曲同工,俾斯麦曾经这样谈论过一八〇四年的第五十七号作品《热情奏鸣曲》:“如果我能经常听到这首曲子,那么我勇气之源将永远不会枯竭”罗伯特·特·科伊德尔曾任德国驻意大使,著有《俾斯麦及其家庭》(1901年)一书。以上事实即引自该书。1870年10月30日,科伊德尔在凡尔赛的一架破旧的钢琴上,为俾斯麦奏这支奏鸣曲。对于这件作品的最后一句,俾斯麦说:“这是整整一个人整整一生的斗争与哀恸。”在所有音乐家中,他独钟情于贝多芬,他常常说:“贝多芬最能抚慰我的神经。”还有《哀格蒙特序曲》,以至于在第七十三号作品《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一八〇九年)中,最需要精湛技巧演绎的部分都是壮烈的,犹如万马奔腾而过的气势。而这也不足为怪,在贝多芬写作品第二十六号奏鸣曲中的“英雄葬礼进行曲”时,比《英雄交响曲》的主人公拿破仑更值得他讴歌的英雄——霍赫拿破仑曾攻陷维也纳两次。霍赫为法国大革命中最忠诚、勇敢、纯洁的军人,为史所称。1797年战死科布伦茨附近。将军,正战死于莱茵河畔,他的纪念碑像至今还屹立在科布伦兹与波恩之间的山冈上,即使当时贝多芬不曾知道这件事,但他在维也纳也已目睹了两次革命的胜利。一八〇五年十一月,当贝多芬的歌剧——《费德丽奥》首演时,在座的便有法国军官。于兰将军,巴士底狱的胜利者,当时就居住在洛布科维兹家里,作为贝多芬的朋友兼保护人,贝多芬将《英雄交响曲》与《第五交响曲》题献给他。一八〇九年五月十日,拿破仑驻扎在舍恩布伦贝多芬的寓所在维也纳的城堡附近,拿破仑攻下维也纳时曾炸毁城墙。1809年6月26日,贝多芬致布赖特科普夫与埃泰尔两位出版家的书信中说道:“何等野蛮的生活,在我周围多少的废墟颓垣!只有鼓声、喇叭声,以及各种惨象!”1809年有一个法国人在维也纳见到他,保留着他的一幅肖像。这位法国人叫做特雷蒙男爵。他曾描写贝多芬寓所中凌乱的情形。他们一同谈论着哲学、政治,特别是“他的偶像,莎士比亚”。贝多芬几乎决定跟男爵上巴黎去,他知道那边的音乐院已在演奏他的交响曲,并且有不少佩服他的人。不久贝多芬便憎恶了法国的征略者。但他对于法国人史诗般的功绩,依旧狂热欣赏和崇拜着,所以没有他这种有切身感受的人,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他用来歌颂军功和胜利的作品的涵义。

同类推荐
  • 男角

    男角

    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本书中,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14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专访,讲述这些明星人物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
  • 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长期坚持读书学习的故事,通过他们,让读者感受到领袖们的热爱读书、追求进步、尊重知识高尚情操。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血洒虎门的抗英将领关天培

    血洒虎门的抗英将领关天培

    本书介绍了爱国将领关天培的生平,内容包括:一代名将的成长经历、海运漕米、督建虎门三重门户、查禁鸦片、重振虎门雄威、整顿训练水师、激战英夷等。
  • 一代枭雄张作霖

    一代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原本出身寒微,生活无着,只能混迹社会,伏于民间。但风云际会,他乘势而起,逐步走到历史的前台。张作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本书材料翔实对张作霖一生的刻画力透纸背。本书虽是张作霖的传记,但通过对他一生的描述,同时也刻画了许多民国人物,可谓是一幅民国人物的众生像。
热门推荐
  •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该书系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曲艺的成果精选,共收录文章35篇,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对民国期间繁荣的城市曲艺活动的观照,从艺人、艺术、作品这些代表性的方面入手,描绘了该时期曲艺的兴旺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涉及弹词与评话、鼓书与评书、相声的发展与传播、各地曲种的进一步发展、曲艺的战斗传统、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状态、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等。附录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20世纪的鼓词研究、20世纪的弹词研究、曲艺传承中方言保护问题、曲艺音乐的腔词关系与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曲种的音乐分类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 浪漫时代

    浪漫时代

    《浪漫时代》是一部凝聚着光荣与梦相心的浪漫小说。并不遥远的记忆,尚未褪色的青春……蓦然回首,85新潮美术运动亲历者讲述那一代文艺愤青的理相心与激情、躁动与忧伤,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激动人心的文化场景。
  • 空间之途

    空间之途

    家门口多了个老爷爷,想要收自己为徒家里多了个美少女,说要带自己去学魔法拜了个不得了的师父有了一群不错的朋友晋级之路无比顺利似乎就这样走向了人生巅峰?这不过是无数次的选择中做出的最优解,现在该面临新的选择了。
  • 器宗武神

    器宗武神

    炼器宗师叶寒重回少年时代,携带逆天至宝炼星塔,炼化天地,这一世要将所有敌人踩在脚下,守护自己的亲人,问道无尽星河,碾过无尽枯骨,炼化无尽星辰,凝练至尊神魂,掌控诸天万界。
  • 英雄联盟之江湖传说

    英雄联盟之江湖传说

    还记得我们喜欢上英雄联盟的原因吗?或许只是因为英雄联盟是平时的消遣,明明有那么多游戏,可你偏偏选择了英雄联盟。就连平时我们会选择看英雄联盟的比赛,也都是别人在舞台上获得鲜花和掌声,或者是悲伤与失落。可是,我们都只能去观望别人的生活。因为没有人,想在年少时成为一个普通人。至少,我,不甘心的要死。
  •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她本是21世纪一位天才学者,穿越之后却变成了大家取笑挖苦的对象,说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廉耻,竟敢窥视邪尊。某女微微一笑:“从现在开始,邪尊脱了衣服追我三十里,我要回头看一眼,我就跪舔他。”邪尊摸了摸下巴:“她真是这么说的?”某手下:“属下亲耳听见!”不久之后,某女跪在邪尊大门前:“开门啊开门啊,我知道你在家!”
  •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是个多省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省份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每个区域的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性,使今天的社会群体变得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也让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 魔君的懒妃

    魔君的懒妃

    ★★简介:她很宅,宅到能不出门绝不出门。她很懒,懒到一天至少有十五个小时都在睡觉。能坐着绝不站着,能坐车的时候绝不走路。这并不表明她很糊涂,她只不过想省事而已。能不亲自动手时绝不亲自动手。她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无人烦无人扰。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穿越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朝代,还嫁了个皇帝。就在她以为可以悠哉一生时却成了劳碌命,一直在劳碌奔波,某人还不知好歹,很是欠扁呐。★★泪有点咸有点甜你的胸膛吻着我的侧脸回头看踏过的雪慢慢融化成草原而我就象你没有一秒曾后悔爱那么绵那么粘管命运设定要谁离别海岸线越让人流连总是美得越蜿蜒我们太倔强连天都不忍再反对深情一眼挚爱万年几度轮回恋恋不灭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心疼一句珍藏万年誓言就该比永远更远要不是沧海桑田真爱怎么会浮现待度过斜风冷雨春暖在眼前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斗破之无限穿越系统

    斗破之无限穿越系统

    萧杰,原名秦杰,地球二十一世纪青年,阴差阳错的穿越斗气大陆,随后发现斗气大陆才是开始。在无尽穿越之旅中萧杰想的就只是回到原世界而已,终于在最后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可萧杰发现,这一切仿佛安排好了一般,无奈,萧杰只能重新披挂上阵。674909734为本小说的QQ群,喜欢的可以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