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900000036

第36章 如法受持分(1)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 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 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 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 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 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从“奉持”说起。

到了这一品,我们一开头就看到, 南老告诉我们:“现在开始金刚经的修法了”。

南老的依据是什么?

毛病就在对“奉持”二字的解释上。

南老解须菩提的问话时, 把“我等云何奉持?” 随口翻译为:“我们将来看了这个佛经,怎么样依您所教来奉行,怎么样修行?”

这样解这句话,也无不可。作为须菩提这样的大菩萨,也未必完全知道佛的秘密。在他们看来,讲了经就是让我们修持奉行的。问题在于南老是如何解释下文的。我们应记住南老此处开篇的第一句话“现在开始金刚经的修法了”。看来,南老和须菩提的观点是一样的,就是要找出一个“修法”来。

妙,实在是妙。

释迦在说完了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的同时,立即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明确回答:“如来无所说”。

看来须菩提没有错解释迦牟尼的意思,他说的“奉持”,不是问的如何修行的“法”,因为他知道如来无法可说,而是南先生错解了释迦牟尼的意思。如来没有让人去修的法。为什么南老要说,现在开始《金刚经》的修法?

在这里请读者注意此品行文上的一个特点,关于“般若波罗蜜”、关于“微尘”、关于“世界”、关于“三十二相”,在说明其是“非般若波罗蜜”、 “非微尘”、“非三十二相”之后, 都要再否定一次。“是名般若波罗蜜”,“是名微尘”,“是名世界”等等,而一说到“法”,释迦与须菩提在充分否定之后,不再否定,只说“如来无所说”。这便证明我们的解释是符合经文本意的:无法可修。

如果真有什么无法之法,可让你拿去修,拿去行, 释迦会说明的。他就怕后世人,错解了他的本义。在此品的最后一段,又重复了一遍“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没有法可供你去修、去行。只要你哪怕只是知此经中任何四句,同时对人说,你的福就太大了。

人们只要仔细查阅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是直解经文,像一位语文教师一样,就文解文,就字解字,决不在原文本意之外,再加任何其他的东西。原因是,我们不相信像释迦牟尼这样的人,对后人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后人之所以要对经文强行作出自己的解释,就是由于他们忽略了第三品是全经的核心。他们总以为释迦牟尼一定会教自己什么“密法”,不然讲这部《金刚经》干什么?

恕我直言,持这种想法的人,完全不理解释迦牟尼普度一切众生的心怀。他不是什么教主,也不甘去当什么教主。只是在古印度那样一个充满了宗教色彩的文化中,他不得不以一种教主的面目出现。如果是现代社会,他可能默默无闻于人间,因为他不需要宣传什么。“大愿”也可以说是对“宇宙—生命”系统的预测。成不成是“宇宙—生命”系统的事,作为个人的悉达多干予不了。

真正的释迦哪里去了?千万不要相信哪一个人是释迦的转世真身。一旦成了佛,就是“大身非身”,入了一切众生心,入了一切众生的因缘。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时代的人,受了唯物主义教育的人,似乎不算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肉体一旦灭亡,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对于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的一个修道者,这是不可想象的。古印度文化的主题便是生死问题,就是如何战胜死神。有人修得可以一“定”数万年,有人可以修得掌握自己的转世,知道自己的来生会如何。这样的时代能出现一个要主动灭了自己的“人”,不想长生,不想转世,那是不可想象的。

古印度人关于“长生”、“转世”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释迦牟尼是第一个敢于灭了自己的人,这实在是一种无法说的大无畏。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论如何难以了解体会这种大无畏。事实上,大量的所谓的学佛人,虽然满嘴佛说,但骨子里还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或者是自己控制转世。这种根深蒂固的“我执”、“贪心”,使得他们总是想从字缝中寻找到一种释迦的密法,这就不能不肆意篡改,以至牵强附会。

释迦自始至终坚信自己的发现,所以他才会灭了自己。

“灭度”也不是“灭度”,“灭度”便是永生。因为释迦令自己的愿力入了一切众生心,入了众生的一切因缘之中。当他自己说“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而实无众生灭度者”时,他已经把自己的缘分“散”入一切众生心了,他“灭”了现在的这个自我,他不再“转世”轮回了,他也没有了,但他永生了。每一个众生都是他,都是他的愿力的化身。 他放弃了自己个体的“长生”、“转世”,得到的是一切众生的“永生”。

释迦认为当他想到这一切时,众生便已经度完了,那么还有什么修行方法可以给众生的呢?

当然没有。

问题的可怕在于,后世人无法理解他的深刻,但又不敢公开否定他,于是就把他说的“无法之法”作了牵强附会的“有为法”的解释。

南先生就是这样干的。

南先生的一部《金刚经说什么?》以“善护念”为主旨展开, 把释迦的“无为法”,一条条全变成了“有为法”。这就使得《金刚经说什么?》一书有了似是而非的特点。

“船子”为何敢死?

南老先生为了讲好这一品一共给我们讲了好几个公案,黄山谷的两个, 夹山一个。我还是要说,我这个人是死也悟不了的,这些公案,我是越听越糊涂,不过我明白船子和尚为什么敢死。这恰是南老没有给我们说清楚的。

南老说船子和尚敢于自沉河中死去,只不过是为了给夹山增强信心,相信自己传的法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南先生的臆测,根本不足以说服人。南老自己敢死一回,来证明你讲的《金刚经说什么?》是正确的吗?我现在也相信我的这本《金刚经到底说什么?》是正确的,但我绝不去死,那是因为我相信我早死过了,而且已经再生,我已经转世再来人间了。

暂时我们不去提南先生对这一品的解释,我们还是依照经文的原文来进一步阐解。

解这一品,一定要和第十二、第十四品结合起来讲。

这三品事实上是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来、佛到底在哪里?“法”到底在哪里?佛,法,是如何存在的?

如果要简单地说,便是一句话,佛早已入了一切众生心,入了众生的一切因缘,无处没有佛,无处没有法,看你认得不认得。不过,认不得也没关系,只要“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即只要你与《金刚经》有缘,又把这个缘布出去了,你会得到很多很多的福德,这个福德的主要内容是第十四品所说的“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其实,承认自己认不得佛在哪,法在哪的人,才是真正认得了佛在哪,法在哪。 那些自以为开了悟,自以为玄妙无比的人,实是根本没有悟到。

南老给我们讲了夹山的故事,这个夹山讲法可以讲得“天花乱坠”,“遍地开莲花”,“万人空巷”, 其实是真不懂法。 他又来给船子打禅了。船子和尚问他“大德高栖何寺?”

他好好回答了就行了,人家问什么回答什么,就是开悟,那是真悟,但他偏不这样,只害怕人家说自己没开悟,不懂佛法,不懂佛学,非要酸文假醋地说一句:

“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纯粹是自作聪明,欺人自欺。你能真的不住在寺庙里吗?凡是寺你都不住,还算哪门子出家人?难怪船子要一篙子把他打到水中,因为他说的就不是人话。

到了水里,人要生存的本能,逼得他非往上抓不可,船子非不让他上来,再把他按下去,一共按了三次,船子一方面按他,一方面还要问他什么是“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这一则公案使我们想起前面提到的庞蕴见马祖的公案。 马祖就是掐着庞蕴的鼻子反问他,“不与万物为侣者”在哪里?

夹山只好求饶。在这种生死关头哪里还有什么道理可说呀!其实,人家让你死,你就是不死,非要活下去,这种直接的近似于条件反射的求生要求,就是实相。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说得非常明白,即如“好好色,恶恶臭”。船子就是希望夹山能够真正做到“好好色,恶恶臭”,除此之外,就是非自然非因缘的妄想了。

可惜的是,释迦一再说“于此经中, 乃到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就把一部《金刚经》说完了,我们偏要东解释,西解释,左解释,右解释,不是和那位只会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的夹山和尚差不多吗?

到了这里,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船子为什么敢自沉而亡了。他已经知道,“心”就是那么一点点知,是天地宇宙因缘合了的一个“知”,“我”的肉身灭了,“知”不会灭的,知“死”不也是一种“知”吗?死,本身又是不能体验的,知死已是死,既然是知中死,死中知,知就不泯灭,何死之有?

不过,这实在是难过的一道关。仅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并不是真正的开悟,非得如释迦那样,“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才是真正大彻大悟。不过船子总算是入门了。如果你不信,便请回忆一下释迦临终之时,那种强烈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死是自然之法,不许弟子们哭泣。

我们这不是也在讲修心之法吗?是的。不过我们说的“修心”,和南老说的修心不一样。我们认为即便是船子这样,也不是他自己开悟修心的结果,而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运动使然,是释迦的大愿使然,也就是说“宇宙—生命”系统已经进入了“明明德”这个阶段,船子个人无特殊的开悟可言,本末不可倒置。像船子这种水平,到了未来的时代,将是一切人都可以具备的水平。我们寄希望于历史的进步。

像今日的社会,绝大部分人不再相信“转世”的鬼话, 你说这是对还是不对?是唯物主义的胜利,还是唯心主义的胜利?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释迦的大愿——“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在起作用?我以为二者是一致的。人,只有了这种“心”,才能不受后有啊!

南先生乃至那些大佛学家们,你们理解这一点吗?自然科学的进步,唯物主义的进步,就是“佛光普照”啊!

佛学不是哲学规律

我们不能否认南老是当代着名的佛学家,但也只是佛学家。“佛学家”这块牌子,用在他老人家身上,太合适不过了。

南老解《金刚经》的思路是很明确的,佛学就是哲学,佛学说的就是哲学上说的宇宙观、世界观,即是对宇宙规律的揭示,当然是正确的揭示。而我们这些人呢,就要一步一步地修,布施,精进,持戒,忍辱,禅定,直到般若,修到最后,我们也会如释迦一样,大彻大悟,了生脱死。用南老的话说,要一步步证得。比如修布施的时候要知无相布施,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布施给别人什么了。在修的过程中,“无所住”的善护念是关键的关键等等,不一而足的原则、方法……

我们可能是把南老的观点简单化了,但在基本思路上,我们绝没有歪曲他老人家的观点。

请看南老的具体观点。

“从第一品到第十品已经告一段落,佛已经告诉我们一个修道的方法,就是应无所住,一切不住的这个方法。你做到了一切不住,你就懂了般若波罗蜜。十三品说修法之前,插进来十一、十二两品,说明这个重要性,以及要如何尊重……”

好了,任何一个明眼人,好好对照一下原经文,便可以看出南老是不是可以自圆其说。

按照南老说的前十品是介绍了一个“应无所住”的修道方法,那第三品“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而实无众生灭度者。”是什么“应无所住”的修道法?

请人们翻到《金刚经说什么?》第三品的释文。我们上引的如来大愿,南先生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心愿”,一种“愿望”,一句话,一钱不值的一种心态。真是这样吗?这个大愿是第三品的全部内容,非常明确地讲要“灭度”一切众生,这里有什么东西可以解释为“应无所住”的呢?明明确确说灭度一切,“无住”在哪里?

好吧,就如南老所说,前十品讲了一种“应无所住”,这是一种修道方法,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一种药方。一句话,只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东西,那十一品十二品为什么要大讲“尊重”的呢?而且是“如佛塔庙”一般的尊重呢?南老是破除迷信的,这又该怎么讲呢?

南老是这样解释的:“尊敬方知无可疑”。到底先无疑再尊敬,还是尊敬之后无疑呢?如果是前者,这是当代人的态度,后者正是迷信。

其实,对于《金刚经》及“大愿”,你尊敬也罢,不尊敬也罢;疑也罢,不疑也罢;该救你,还是救了你。尊与不尊,疑与不疑全是缘,有缘就度。为什么?因为《金刚经》是实相的描绘,大愿是法身本有之愿,在释迦这里不过是集中了一下,明确了一下。没有这个集中,没有这个明确,实相还是这么运动,集中了明确了,实相也还是这样运动。所以,释迦说“实无众生灭度者”“如来无法可说”。

对《金刚经》不明白到这一步,就不能算是明白。《金刚经》什么方法也没教你,只不过是把你视而不见的东西告诉你了,提示你尊重一下也可,不提示你也行,用唯物主义的话来说,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的主观意识与实相只能是对立的统一,不这样,世界就不成世界了。

历代真正开悟的大师,反对人们对经文咬文嚼字的胡解乱解就是为这个。“实相”不可能完全变成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却离不了实相。古贤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这个意思,就是不要对客观存在的东西主观臆断加以阻隔。这里的灭人欲,不是说非吃素不可,非断淫不可,非不赚钱不可,非像梁武帝那样把一个国家的财富包括自己,都布施给庙里不可。正常人的“食色本性”不是人欲,正好是天理。那些曲解先贤的观点,让人们不要贪、不要痴、不要嗔,不要结婚,不要近女色;不要想享洪福,只能享清福。对于人性的正常需要,东设禁忌,西设阻拦,把人人都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这才是真正的“灭天理、存人欲”。

佛法讲的是客观实在,所以不是哲学。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第十三品讲的什么?

就是告诉你,“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的本愿,就是不需要你去掌握的“大法”、“密法”。

须菩提问这部经叫什么名字。

释迦告诉他“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宇宙—生命”系统本身,“一切众生”全体,“十方诸佛”的全部,谁也灭不了它,所以是“金刚”。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探源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探源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探讨其禁忌和戒律的形成及其背景,是研究伊斯兰教很好的途径和切入点,也有助于揭开历史蒙在伊斯兰教身上的神秘面纱,有助于人们了解伊斯兰教本源的基本面貌。本书在《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一书的基础上,运用“宗教语言”和“学术视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禁忌学的通用原理、伊斯兰教在确定禁忌时的原则,以及100个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的起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妙因寺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妙因寺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妙因寺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查干湖畔,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吉林省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妙因寺史话》一书,作者根据历史档案、地方文献资料的记载,通过对当地实地调查,详细记录了清初藏传佛教传入前郭尔罗斯后,妙因寺的兴建、传承、毁坏及恢复重建的历史过程;妙因寺活佛的转世和影响,以及重建后的妙因寺寺庙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壁画艺术等。
  • 如何渡难关:智慧

    如何渡难关:智慧

    本书分为思想津梁、退一步想、智慧之喻、教导后学四卷,重点讲述佛家的慈忍精神,而且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列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事物的两面、去除而后有、小不可轻、藏的大用等等。这些智慧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们确实能增进生活信心和转化困境的勇气。
热门推荐
  • 轩心谷

    轩心谷

    爱情是世间永恒的旋律,人也好,仙也罢,所有生灵都会为了爱情,而付出自己的一切。叶轩本是仙界最强大罗金仙,因爱怒战天下,因爱兵解重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若生若世之幻情

    若生若世之幻情

    “曦儿,你可知这轮回道一开,你就是一介凡人。”此话出自一白衣男子,语气清冷,但却有掩饰不住的担忧。一双琥珀色的眸子看向了一身简淡白衣的女子,“祝弦,开吧。”女子无甚话语,只是黑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坚毅。“唉唉唉!今日是九夜与司晨两国联姻之日。”商贩甲激动的说。“对啊,是咱九夜的太子殿下与司晨的公主殿下大喜的日子。有传言说这位司晨公主曾与太子在战场上对阵,却丝毫不输太子,还有传言说她巨丑所以每次上战场都带这白玉面具。”商贩乙连连叹气好似在替他心目中那位天神一般的太子殿下惋惜。此时九夜东宫新房中,这位丰神俊朗的太子正在揭开晨曦的挡珠,虽已见过晨曦的倾世容颜,但再见也是令九夜宸惊叹。眼前璧人肤似白玉,一双黑墨色的眼睛格外的明亮勾人,小嘴微点朱红。九夜宸一袭黑衣站在苍云山顶,任风吹动他的衣角。红色的瞳孔中带这无限的沧桑与怀念,妖冶的脸孔除了冷漠再无其他表情。微小的脚步声从他身后传来,风吹的身后人的衣角作响。“九夜宸你等她三千年了,她不会回来了。你,还等吗?”一袭白袍的祝弦,三千墨发只用一根白玄玉簪束起,君子如玉。“等。”
  •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魂记(全集)

    海魂记(全集)

    郑芝龙少年时代写起:年少坠海流落澳门,无奈进入葡萄牙炮厂做工,继而被骗至爪哇为荷兰色酋相中,至死不屈,同乡相救,历经千辛万苦方才逃脱,巧逢晚明大海商李旦,从此成为海商集团冉冉升起的新星……直至日本成亲,力战海盗,荡平荷兰远东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清新富有闽南特色,以电影分镜头的形式,一帧帧一幕幕,让读者恍若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云际会、激荡人心的时代。
  • 冠心病科学保健指南

    冠心病科学保健指南

    冠心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从而导致了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的主要病症。本书主要从冠心病的基本认知、科学保健、科学养生、科学饮食、生活细节、运动保健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希望读者可以对冠心病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 凤于九天:傲娇帝君太撩人!

    凤于九天:傲娇帝君太撩人!

    她重获新生,再次执剑指苍穹,逆天而行,凤于九天,实至名归。他风华绝代,却为她掀起腥风血雨。他步步逼近,她却唯恐避之不及,千方百计避开他。他彻底动怒,却仍保护她毫发无损。他从未输过,但唯独与她,满盘皆输。
  • 犬语缉凶

    犬语缉凶

    我叫林轩,是一名警犬训导员,我能听懂它们的语言。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