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500000004

第4章 求索时光(1)

一、拜鬼谷子为师

不平凡的人总会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思想和做事方法,也会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经历。当他小的时候,他的不同之处就会渐渐地表露出来。孙武在十三岁这一年,父亲孙凭奉命出征,没有时间再教导他,只能由孙武自己学习。

在父亲出征的这段时间里,孙武不但没有荒废学业,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依然关心着战争的进程,关心着父亲的安危。终于有一日,前方传来了消息,父亲大胜而归。孙武高兴得活蹦乱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了小伙伴们。

几天之后,胜利的大军凯旋进入临淄都城,百姓欢呼,人声沸腾,鞭炮齐鸣,锣鼓震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而胜利的将士更是自豪,露出欢快的笑容。这种热烈的场面,使得孙武终生难以忘怀。父亲孙凭因为在作战中立了大功,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并获得齐景公以及朝臣们的极大礼遇,这一切令孙武无比自豪,同时也更强化了他对戎马生涯的向往。

公元前508年,十五岁的孙武到了该学习“六艺”中“射”、“御”两科军事技术的年龄。这两科都是他最感兴趣的科目。这时,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认真学习,努力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很快,他就在同辈贵族少年中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

孙武对军事技能的学习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整天沉迷于军事技能的训练。他成了一员名副其实的勇将,不仅掌握了高超的射、御技能,而且有足够的军事指挥能力。孙武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就冲昏头脑。他知道,单单只是掌握精湛的射、御技能,略通一些军事常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名将,必须精通韬略。因此,他更加刻苦地研究有关军事典籍,提高军事理论素养。

父亲孙凭看出了儿子的军事天赋,他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为了不埋没儿子的天赋,应该找一个好老师来教授他,那么他的才能才会充分显露出来,更加出色地发挥。

但是,哪里有这样的好老师呢?孙凭派人四处打听,找寻精通兵法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终于打听到蒙山深处,有一号称鬼谷先生者,精通六韬三略。于是,孙凭给鬼谷先生送去一份厚礼,然后又命人将孙武送到那里,在那里专心地学习。自此,孙武拜了鬼谷先生为师,在这里他的所有生活费用均由家里支付。

鬼谷先生究竟是何方高人?他姓王名栩,外表高大英俊,虽年近花甲,但头脑清晰,眸齿伶俐,腿脚灵便,隐于此间研究兵学已四十余年,世间各大战役他无不知晓,而且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他将这些战争成败的原因穷加研究,写成理论,著于简中,故其兵简已堆积了数个房间。传说如果把这些兵书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堆积成一座小山。

要成为一个圣人的徒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收孙武为徒之前,鬼谷先生已经考察了他的六艺,尤其仔细考察了他的书与礼二艺。鬼谷先生也明白孙武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绝对超过常人,认为此人将来肯定前途无量。

刚开始,鬼谷先生允许孙武翻阅他所著满室的书,并没有教他太多的用兵之道。孙武对此非常听话,没有半点埋怨,按老师指点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孙武一篇一篇翻阅这些书之后,不知不觉被鬼谷先生的思想所折服,翻看这些书就如走进一所知识的殿堂,总是会有一些新奇的思想冒出来,瞬间能够让他的灵魂变得活跃起来。

两年之后,孙武已经将这些书几乎全部熟读,不知不觉中已经学到了许多军事韬略,而对于书中的一些精华更是熟记于心,能相互融会贯通。

这天上午,天气晴和,微风吹拂,杨柳依依,鬼谷先生说道:“你已把我所著之书全部阅读过了,对兵法有什么看法?”

“略有一些见解。”孙武坦然回答。

鬼谷先生继续说:“你聪慧过人,相信你肯定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我问你答。当一个指挥作战的将帅,拥有数倍于敌的大兵,他能否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呢?”

“皆有可能。善于用兵者胜,反之则败。”

鬼谷先生听了孙武的回答,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掠了掠胡须,点了点头,用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孙武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于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桓公二年,齐国强大的军队向鲁国进攻,弱小的鲁国前往迎战,而齐以强败,鲁以弱胜。所以我说强胜弱胜皆有可能。”

“你明白胜败的原因么?”鬼谷先生问。

孙武答道:“齐,之所以兵多而失败,因为不善于谋略,不懂得用兵;而鲁国兵少,反而取胜,关键在于善于谋略。善谋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气。”

鬼谷先生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不由得双手鼓掌,高兴地夸赞道:“你对兵法大略已通,兵贵谋败,不在愚搏。”

鬼谷先生继续说道:“你明日就可离开我,前去查阅古今战史,走访古战场,向当地父老了解战斗过程,仔细研究导致成败的各种各样因素,结合我的理论,去创造你自己的理论。”

孙武得到了名师点拨,按照老师的教导开始了考察、走访、分析、侦察。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将来也一定要著一部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兵法巨著。

回去之后,孙武把老师的教导说给祖父孙书听,孙书也觉得鬼谷先生的做法有道理。于是,就上书齐景公,请求允许其孙儿孙武查阅“秘府”(国家图书馆)所藏列国军事图书。

齐景公对孙武的出众军事才能也早有耳闻,对于孙书的请求,他很快就同意了。于是,这年冬天,孙武进入了秘府。

二、迷上战争

齐国的秘府设在首都临淄东南,戒备森严,其中收集了天下各种图书,种类一应俱全,均用古籀大篆写就。孙武在这个“书籍的海洋”里,博览群书,与古人对话,然后与一些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的前辈切磋较量,在研究探讨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为以后的著书立说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秘府的环境优雅,清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各国史记、诸家所记大大小小战役,都被他一一翻过。这些真实的记载,血与泪的结合史,无不引起孙武的阵阵感叹,他时而叹气,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时而漫骂,各种感情都融进了书里,把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述的故事中。

这段时间,孙武的生活就是与书为伴,整个人除了书里的故事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扰乱他的心神,更没有人可以让他从那些战火纷飞、杀声震天的战争场景描述中回到现实。白天看过的资料,在晚上,就如一幕幕活的历史剧在他的脑海中重新上演一遍。有一天晚上,月色已经笼罩了整个秘府,周围寂静清幽,除了偶尔几声蟋蟀的歌唱外,别无其他声音。孙武回到自己休息的馆中休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孙武的床上,他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这时,白天所看的内容再一次在他的脑海中上演:

今天看的是一段关于周襄王二十二年的故事,那时他即位不久,晋文公就开始煽动秦穆公,两人各自率领强大的军队,想要联合消灭掉郑国。因为晋文公当年流亡在外、路过郑国时,郑国不但不以礼相待,还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晋文公此番邀请秦国共同出兵,就是为了报当年之仇。

郑文公知道秦、晋大军压境,绝非本国可以抵御,立即派人去与楚国联系,请求出兵援救。楚国为保持自己实力,拒绝了郑国的请求。当时的郑国,国小兵微,城池也不坚固,根本没有能力与晋、秦两个国家相抗衡。只要开战,肯定不费多大的兵力就可以得到郑国的土地。

当晋国与秦国的强大军队来到郑国的城下时,郑文公决定让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先劝走秦穆公,然后逼着晋文公撤退。郑文公相信烛之武的能力,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才,真可谓“三寸之舌,强于十万之兵”。

当夜幕笼罩了整个郑国的土地,只有对方攻城军队里有一点明火忽明忽暗,人影晃动。郑文公命人将烛之武用绳子放下城去。烛之武来到敌军的军营前,要求谒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仔细地分析了这次战争的利弊,让其明白真正获利的并不是秦国。烛之武说:“如果要打仗,郑国肯定是虎口之肉,毫无反抗之力。胜利之后,晋国许诺会给秦国一块郑国的土地,事实上秦国根本不可能得到这块土地,也根本没有能力管辖这块土地。因为郑国同晋国相邻接,而秦国却在晋国西方,不与郑国接壤,要隔着一个国家来管理另外一个国家,这个难度对于任何一个国君都是再明白不过了。与其要一块自己管理不了的土地,不如留着它,作为东行路上的接待者。何况,晋国向来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答应割出河北五城答谢秦国,事实上,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开始筑城抵抗您,毫无答谢之意。您难道觉得所受到的欺骗还不够吗?”

烛之武的这番话让秦文公明白了自己究竟该怎么做,立即跟郑国订立了盟约,留下人来帮郑国守城,然后率兵归国。晋国见秦国不打招呼就私自撤退军队,十分气愤,可又没有理由谴责秦国什么,而且晋国非常明白,只要秦国一撤退,楚军肯定会援助郑国,那样晋军便会腹背受敌,于是,晋军只能立即撤兵回国。结果郑国不战而解。

孙武把这次不战而胜的战争前后想了好几遍,最后终于想通了。他兴奋得从床上跃起来,激动地搓着手,脸上露出了笑容,自言自语道:“妙哉!妙哉!这一战例蕴含的道理真是太深奥了!”

他抑制住自己心情的激动,急忙拿来笔墨,飞快地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句话,成为了日后所著兵法中的精要,至今仍为各国政治家、军事家所重视和运用。

时光如梭,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在“秘府”苦心研读了两年后,孙武已经出落成一位英武青年,对于兵书也是熟记于心,有了很大的收获。他从所阅读的各国战史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战争经验。他把这些经验与战例一一记于简端,足有一百余卷,命人运回孙府,留待日后参考。

孙武回家后,亲人都恭而敬之,举家欢欣。大约十天过后,孙武得到了父母的同意,也遵循老师的叮嘱,离开家庭,开始了古战场实地考察的艰苦历程。

孙武考察的第一个古战场就是位于今天山西安邑境内的鸣条,这里是著名的商汤率军灭掉夏桀的战场。这里是一片宁静,一片和谐,山青水秀,红花绿叶,鸟鸣鱼戏,完全感觉不到当年曾是万马嘶鸣、兵刃交接、尸骸覆地、鬼泣神愁的征战之地。

孙武无心赏景,他仔细地考察着这里的山势地貌,询问当地父老,然后翻阅一些古书来具体了解当年商汤灭夏桀的那场战斗经过。最后,孙武惊奇地发现,当地的百姓各自说法不同。孙武对各种说法进行总结,然后根据古书的记载,对当年的战争有了一个系统的阐述和概括,而且从当年的战争中,总结出了一些用兵打仗的技巧。

孙武将自己第一次考察古战场的情景详细地记录下来,其中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的分析、当地居民不同版本的叙述,以及自己总结出的一些兵法韬略。

孙武考察的第二站是葵丘。它位于宋国国都商丘北部的农村,从宋都到葵丘需走五天的路程。这里地势陡峭,柳树成荫,柳絮纷飞,环境清幽。大约公元前651年,以齐桓公为首,鲁、宋、郑、卫等国诸侯会盟于葵丘,缔结不改变黄河堤坝的盟约。

这次盟约是最特别的,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以动物为牺牲、举行歃血的传统仪式。而是采取了道德的一种做法,把一纸盟约供奉在捆绑的动物身上。在这次缔约之前,这里曾经是一个是非之地,无数次大小战争、黄河水肆无忌惮的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家园,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这次缔约是非常成功的,一百多年来,参加缔约的各个国家都严格遵守缔约的规定,黄河之水不再用于战争。这说明尽管战争连绵,天下不宁,但人世间还有可以依赖的东西存在。

在这里,孙武并不能得到过多的历史资料,也并不能得到更多的可以记载的有价值的东西。孙武一边就地考察,走访当地父老,一边翻阅史册,努力从史册中得到一些关于当年的有价值的材料。

几天后,孙武又来到了黄河支流的泓水河畔,这里是当年宋楚争霸的场地。周襄王十四年时,宋襄公觉得自己的国家已经非常强大,兵力也非常精锐,它不甘心有其他的国家与之同时成为一个地区的两个强国。

这时,惟一可以与宋国相抗衡的只有楚国,于是宋襄公把目标集中在楚国的身上。他先去攻打依附于楚的郑国,引诱楚国派兵前来救援郑国,分散楚国的兵力,然后再挥师与楚军交战。宋襄公在泓水河北摆好了阵势,准备在这里与楚国进行决战。而楚国这时正在忙于渡泓水河,在队伍还没有完全登陆时,宋军司马子渔请求宋襄王趁此良机赶快下令攻打楚军。谁知宋襄公以君子不乘人之危为由,拒绝了司马子渔的请求。待到楚军完全上岸,所有的士兵已经养足了精神,摆好了战争的阵势,宋襄公才攻打楚军。由于楚军早已养精蓄锐,士兵斗志昂扬,战斗刚一开始,所有的士兵都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而宋军已经坚守阵地好几天,士兵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根本没有力气反抗楚军的进攻。宋军大败而归,所有的士兵都狼狈撤退,就连国君也身负重伤。

这个故事,孙武早就听祖父、父亲讲过多遍,也从老师鬼谷子和秘府的藏书中读到过。但此时身临当年的战地,感觉又大大不同。孙武看着滔滔而去的河水,思考着当时的战争场面,为宋襄公坐殆战机而惋惜。他认为:兵以利动,善于作战之人,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机会。

告别泓水河,孙武又去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在周襄王二十年,晋楚曾经为了霸主之位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晋军选择了楚军薄弱环节,先击溃由陈蔡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再让自己的主力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头夹攻,杀得楚军大败而逃。这次战争完全是一个智谋与兵力的较量,双方的兵力和武器都是相当的,结果之所以会如此悬殊,主要是由于领导者聪明的谋略运用。

通过实地考察,孙武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兴起了著书立说的念头。

可是,俗话说:想着容易干着难。要自成一家之言,使其所立之“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并非易事。很多时候,为了阐明一个规律或者说明一件事情,足足要反复研究思考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但孙武不怕困难,埋头苦干。他决心写出一部兵法上的宏观巨著。

三、潜心著书

著书立说是孙武少年时代即已萌生的梦想。只不过,那时候,他学问有限,只能想想而已,并不能实际实施。

自从蒙山求学和秘府苦读后,孙武又遵循老师的叮嘱前往古战场进行实地考察,寻访百姓,分析地形,查考史册,得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著书立说的条件成熟了。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她的写作,还是她的生活,都可谓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太多的人,沉醉于她笔下的故事中,却忽略了那些故事的背后,她若隐若现的寂寞身影。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爱玲的众多作品,追溯了张爱玲似若传奇的一生,并挖掘出了诸多关于张爱玲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年少恐怖的遭遇、结实炎樱、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大洋彼岸与赖雅相识相恋、老年孤老他乡……比期现有的对张爱玲的各种记述,本书更为完整、详细、清晰,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张爱玲。作者用凄美的文字还原了那个民国第一奇女子的一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将独属于她的时光,刻成一段新的传奇。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热门推荐
  • The Uncommercial Traveller(I) 走进狄更斯(英文版)
  • 神曲:炼狱篇(英文版)

    神曲:炼狱篇(英文版)

    《神曲》是但丁1307年至1321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全诗分为三部《地狱篇》(已经收录并出版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一辑里)、《炼狱篇》(本辑已收录)和《天堂篇》。每部33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诗,共100首,描绘了诗人但丁在维吉尔和贝阿特丽采的指引下,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写出《神曲·地狱篇》的但丁是个战士。说但丁是“战士”,是由于他早年积极参加反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并为此被判处终身流放,拒绝屈服,直至客死他乡。说《神曲》是“梦幻现实巨著”,是因为它不仅借助了梦幻中神游三界的文学形式,而且极其广泛地包含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描写了诗人幻游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对政治党争、教会罪恶、哲学、神学、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堪称欧洲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此次,“最经典英语文库”出版的是第二部分《炼狱篇》,也是《地狱篇》改恶从善历程的继续。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通过精确的理解,将《神曲》翻译成英语,现在这个英译本已成为英语世界里的精品。法国19世纪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古斯塔夫·多雷,通过精确的理解,为其作了充实饱满、质感强烈、精美异常的插图。通过阅读这部《神曲》,我们可以了解但丁,了解“地狱”,了解“炼狱”,也可以了解“天堂”(将出版)。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一生涉足广泛、著作甚丰。他的散文气势浩荡,清丽、浪漫,富有艺术魅力。自传性构成了郭沫若散文明显的特征,是作者个性张扬的产物。他的感时型散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咏物抒怀型作品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诗的意境。
  • 涅灵

    涅灵

    自古尘世之中,如若怨气岁淤积,就会有不甘于死亡的魂魄四处游荡,女娲留下的一盏七星筒灯,又会给执掌它的女子带来怎样的命数?……
  • 快穿心愿:黑化boss别生气

    快穿心愿:黑化boss别生气

    羚七已经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快穿任务了,但是她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快要结束时反派暴走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七世情劫

    七世情劫

    轩辕情殇,一个被情所伤的男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让他拥有许多回忆的地方。在到前女友想去的五川时,误进了深山。被困之下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修真者大战。修真者明心自爆元婴,魂魄进入了轩辕情殇的身体,轩辕情殇的命运从此改变,在都市中修真的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
  •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不仅象征古典诗歌的成熟,继承了汉魏民歌与乐府传统;也开创出新的面貌,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历来皆不乏唐诗选本,尤以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最为突出。收录作者共七十余位,皇帝、和尚、歌女、无名氏皆见于其中。选入作品计三百余首,篇目适度,体裁兼备,内容丰富多样。自选定以来,《唐诗三百首》对中国文学有极为深远、广泛的影响。《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是著名古典文史大家金性尧晚年大成之作,他的注释“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通俗易懂的特色使本书自初版以来重印无数,发行数量超过三百万册。金性尧令唐诗再次进入今人视野,让当代读者能欣赏唐诗的艺术性、思想性与真正价值。
  • 天风飞雪

    天风飞雪

    这小子很懒,什么也没留下。(试写第一本,前面很平,望喷)
  • 快乐教育学

    快乐教育学

    追求快乐是孩子的天性,管教孩子则是父母的职责。若能在快乐与管教中寻得平衡,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书为父母提供一套快乐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