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0000000038

第38章 大军出征(下)

早朝退朝之后,吴王公孙述、左太宰赵高斯在户部主使赵武朗的建议之下,三人联袂拜访秦王府。

侍卫将三人引进秦王府的时候,秦王龙方正在府里后花园的凉亭内品着一壶清茗,静静地赏着池塘里盛开的紫色睡莲。

“拜见秦王!”

吴王公孙述、左太宰赵高斯和赵武朗站在凉亭前,对秦王龙方一拜。

“诸位不必多礼!”秦王龙方语气波澜不惊,想必已经料到三人必会登门拜访。实际上,早朝结束之后,早有密探回府禀告朝堂上发生之事,秦王方才眼睛看着睡莲,实际上心思却早已飞向了幽燕。若非自己在龙驷即位当夜事变中遭受内伤,他才是出征幽燕的不二人选。虽说龙方年事已高,但是眼光见识俱是一流,军中威望更是无人能比。

三人在凉亭下石凳上坐下,早有家丁摆上了三套茶具,龙方端起紫砂壶,一人斟满了一盅清茗。公孙述等人见秦王没有发话,自也是不好开口。

“三位可是为北戎战事而来?”龙方满饮了一盅茶后,不慌不忙说道。

“不错,秦王,目下北戎出兵十万犯我边境,我等请王上旨意,命周江为大元帅,节制幽燕十六城所有军旅并帝都大营和骠骑营一万士兵,星夜驰援幽燕,此时怕是已经出发。同时,令青州府和大同府各出兵五万,直奔幽燕。”吴王公孙述将朝堂之上的安排一一报于秦王。虽说秦王可能早已知晓,但报于不报并不取决于他。

“吴王辛苦了!”秦王又倒满了一盅茶,“赵主使,兵器粮草现在如何?”

“回禀秦王,目下国库内暂时充盈,帝都粮仓储量可够十万大军一月之用。不过为防战事持久,本官打算再从江南粮仓紧急调运粮草三十万担,如此一来可够满足幽燕战事三月之需。”

龙方点了点头,“赵主使辛苦了,这打仗前面打的是人,后面打的是银子。若是粮草后勤保障不力,将士们在前面则无心杀敌。”

三人纷纷点头,“不错,目下战力不太好说,但若讲兵器钱粮,三个北戎也不是我朝对手!”

“秦王,我等三人前来,一来便是告知今日朝堂发生之事。二来是听听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三来便是请教我朝下一步该如何,还望示下。”赵高斯将此来之意挑明。

“朝堂之上发生之事本王刚才在你们入府之前已经知晓。并无不同意见。当日在王上面前本王已经说的很清楚,朝堂之上你等三人只要形成一致,便可做主,今日依然不变。”龙方喝了一盅茶,缓缓说道。

“至于这场战事,本王却是无法预料。本朝与北戎最近的一场战事也是在十余年前了,当时先王还在。”提起龙天,龙方的语气变得伤感,“为我朝之安定,避免将士无谓伤亡,先王派出了飞龙十八骑,一夜之间斩杀敌军先锋三千人。北戎举国震动,方才退兵。不过,本王听说这十几年来北戎厉兵秣马,便是为了一雪前耻。如今先王病逝,自然是北戎难得的好机会。”

秦王放下茶盅,见吴王公孙述三人静静地听着,当下又说,“我朝十余年未动刀兵,如今多数将士从没战场厮杀过。是以本王对这场战事并不乐观。”

公孙述三人面面相觑,实际上这一点他们何尝不知,一群从没见过血的士兵上战场,只怕有人当场便会尿裤子。但是新兵不打永远成为不了老兵,只有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成为帝国最精锐的将士。“那依秦王之意,我朝便是一点胜算也无?”赵高斯却是隐隐有点不服,毕竟周江乃是跟随自己之人。

“也不尽然,兵者,大事也,用兵之道,变化万方,首要在将,如今我朝周江统兵,想必各位也清楚,此乃我朝一员虎将,若能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与北戎当可一战,更何况我朝还有十万援军随后。”

“敢问秦王,我朝接下来该如何?”赵武朗急急问道。

“目下先王病逝的消息只怕早已传入西疆、东倭和滇国。恐怕三国很快便有来使。南方滇国一向与我朝交好,当今国王段玄礼曾与王上有一面之缘,料想还不至于此时对我朝用兵。东倭与我朝隔海相望,若是对我朝用兵于己不利,只怕所想的便还是通商以获渔盐之利。本王所担忧的乃是北戎与西疆联合。”秦王龙方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西疆目下离我朝尚远,只怕一时之间尚危及不到我朝吧?”赵武朗似是不信。

龙方看了看赵武朗,缓缓说道,“本王已得密报,西疆格拉达宫大主持了难已出发前往北戎,这了难乃是北戎国师净空的恩师,此等微妙关头,出使北戎,若说没有阴谋,便是三岁孩童也不信。一旦北戎与西疆联合,只怕我朝危在旦夕啊。”

秦王龙方说完,三人脸色巨变,他们一点都没有听到消息,看来龙方便是在北戎和西疆也安排了斥候。一想到北戎和西疆都要战事将兴,三人心情十分沉重。

“敢问秦王,那我朝该当如何?”

“当务之急,便是令西疆与北戎不能联合,以我朝国力,若是应对一方战事或可有胜机,若是两方战事并起,我朝毫无胜算。几年之前,西疆与滇国之间打了两仗,为此滇国损失了十余个城池,诸位不妨利用滇国钳制西疆,令其无法与北戎联合。至于东倭,有大海之隔,可开商贸之用,若是胆敢兴兵,大可待北戎战事结束之后便可平定。”

三人一听,便如同黑暗之中看了一束亮光,看来秦王虽然不出门,却是知天下事啊,当下便放心了。至于如何利用滇国钳制西疆,如何防范东倭便是他们之事了。秦王已然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自然不能再操心具体的事了。

秦王龙方说完却是已见疲惫,他本身伤还未痊愈,寥寥数语看似简单,却是龙方抽丝拨茧,心神耗费巨大。三人见此情形,便起身告辞,拜别秦王。

却说龙驷散朝之后,本想回庆祥宫,不过想到今日之事,加上父王今日便要入陵寝,一时伤感,就到了吉祥宫。

“皇儿给母后请安!”

赵婉柔虽贵为王太后,不过龙驷已经为王,当下执起龙驷的手,“王上现在身份不同了,以后便不要给哀家请安了。”赵婉柔脸色憔悴了许多,当是思念龙天所致。

“那可不行,皇儿虽为王,却依旧是母后之儿,儿子给母亲大人请安,有何不妥?”

赵婉柔扑哧一笑,“就你嘴甜,知道哄哀家开心!”

实际上,龙驷倒也确实想哄母后开心,是以才巧言相辩,如今见母后开心,自是高兴。

“绿竹,去给王上端碗银耳绿豆羹来,让王上消暑解渴。”赵婉柔对身边一个侍女说道。

“是,太后!”那侍女清脆的答了一声,福了一福就出去了。

“王上,今天朝堂之上可好?”赵婉柔轻轻问道。

“还好,母后。”龙驷不敢看赵婉柔的眼睛。

“到底发生什么了?”知子莫若母,赵婉柔对自己的儿子可谓是见微知著,一看龙驷的样子便知道有事发生。

当下,龙驷不再隐瞒,将北戎兴兵之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赵婉柔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北戎兴兵,哀家其实也料到了。当年你父王派出飞龙十八骑在燕水一战消灭了北戎三千人,才换来我朝十余年安定,北戎视为奇耻大辱。如今你父王病势,北戎兴兵也是情理之中。不过有秦王、吴王、赵高斯和你舅舅在,应该无碍。”赵婉柔宽慰起龙驷来,他还未加冠,还是个孩子,若是生在寻常百姓家正是青葱少年。不过他生在帝王之家,便要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虽然会得到很多东西,但也注定会失去很多东西。

“母后放宽心!如今我朝虽是战事已起,不过朝廷上下同仇敌忾,母后大可安心便是。”

就在此时,翠竹用玉碗端着银耳绿豆粥上来了,龙驷也觉得口渴,当下一口喝完,赵婉柔急得光在旁边说,“慢点,慢点!”

龙驷喝完之后,将碗放下,对赵婉柔说,“午时便要国葬,母后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悲伤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将两母子淹没,赵婉柔轻轻擦了一下眼角的泪,“王上去安排便是了,只要你能承你父王之志,便是对你父王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了。”

龙驷一想也是,当下便拜辞,还有很多大事要等着处理。“母后且安,皇儿告辞!”走过翠竹身边的时候,对几个侍女说道,“好好照顾太后!”当下便走出了吉祥宫。

赵婉柔看着龙驷的身影,眼泪又落下来了,“可怜我的王儿!”旁边的翠竹也不知道如何答话,只能默默守着太后。

午时刚过,龙驷身披孝服,从朝阳门走出,吴王公孙述、左太宰赵高斯,朝中诸位大臣和前来送葬的各位郡守、将军等俱是在龙驷带领下,从朝阳门一直走到了离帝都有二十里的京山近郊,太祖墓便在京山近郊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沿途所到之处白衣白幡到处都是,帝都早已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便是最热闹的红花楼都已经停业数日。虽然太祖墓乃是新修,但是宽阔的石道、高大的石兽无不说明了帝国的财力早已今非昔比。

礼部主使古太奇主持国葬大典,尊号、入墓、派兵驻守,牌位入龙家太庙,一切行礼结束已是日将西山,龙驷早已累的不行,加上王上早有旨意葬礼从简,一代帝王龙天国葬便落下了帷幕,只是依然还有百姓不愿离去,守在太祖陵前。

冰冷的石道、高大的石兽在斑斓的月色中显得神秘又静谧,似乎连青蛙也在哀悼,一代雄才起兵二十八年,挽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方才鼎定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如今走完了人生的历程,静静地躺在棺木里,留给身后的人们传颂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只是他已经听不到了,他已经看不到了,帝国的兴衰再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

同类推荐
  •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历史学亦可动情,读史治史也可以是一种审美。作者有志于改变史学研究埋首钩沉脱离俗世的现状,提倡一种动情的历史学,希望历史成为散发着温度的活生生的人的历史,由此,读史治史也可以是一种审美,一种品味,一种无用之用之学,潜移默化滋养我们的生命。
  • 烽火诸雄

    烽火诸雄

    单个人物故事巨碎,故事应该是整的,不怕毒的试试吧。
  • 佐君复汉

    佐君复汉

    宦官祸朝政,外戚绕洛阳,黄巾乱三州,民心失天下。当赵云在习武的同时又熟读百家,最终文武双全的下了常山时,亲眼目睹着千疮百孔的江山,不由得紧握着手中的长枪,并发誓要让天下再现盛世。举起最后的兴汉之旗帜,让汉室三度崛起。“云间雷雨骤,北望狼狗同骚动,南观鸟鹤齐破笼。一朝九州百家姓,左右无太平,好似秦王宫。待得大德拾运起,揽日月,俯身天下筑汉家,气势如虹。”——后汉童谣PS:辅佐刘备,非穿越。
  • 大明重兴

    大明重兴

    我来了,我见了,我做我想做的!那就是让我堂堂中华当让万邦来贺,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民族之巅。
  • 唐朝的事

    唐朝的事

    武德殿。“父皇,退位吧。”李世民一身戎装,跪在了李渊的身前,浑身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看着眼前衰老的不像样子的唐高祖李渊,声音低沉的说道。“事情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罢了,罢了”李渊绝望的摆了摆手,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看上去仿佛随时会死掉的样子,眼底流露出的那种哀伤,动人心魄。即便是无情的帝王之家,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骨肉相残的丧子之痛,也不是能轻易承受的。
热门推荐
  • 万恶萌妃

    万恶萌妃

    三年前。“我纪慕寻对天发誓,就算我从这里跳下去,死外面,也绝对不要嫁给那个面瘫王爷!”尚书千金不惜跳崖拒婚,一时轰动朝野。三年后。“嘻嘻,夫君你真好看!”昔日的落跑新娘逃不过真香定律,真相究竟为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 楚江风华录

    楚江风华录

    天初帝楚温沨在世人眼里,不拘言笑,威严赫赫,雄韬伟略,杀伐果断,说一不二,年纪轻轻就有千古一帝的架势。直到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悄悄藏了个人,一藏就是七年的事败露,众人才知帝王动情,是何种模样。凤郦妖妃暮江虞在世人眼里,祸乱朝纲,蛇蝎心肠,祸国殃民,人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谁知,天初帝霸气绝伦,偏偏被亡国之妃迷了心智。楚温沨:自己花尽心思坑蒙拐骗回来的媳妇儿,除了宠着只能宠着,藏起来谁也不给看!暮江虞:哼~娇软单纯貌美不谙世事小傻子×霸道腹黑坑蒙拐骗大醋精(ps:文案废,1v1,前期慢热种田)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外挂超神

    外挂超神

    “路靠自己走,命靠自己搏!”“任务:请宿主自行寻找铸魄方法,踏上修行路。”面对外挂发布的新任务,陆离眼中迅速弥漫出了炙热的光芒。……这是一个身怀外挂,却不单纯依靠外挂,最终超神的故事。
  • 江湖剑客情

    江湖剑客情

    江湖不是千百年来,挑灯看剑的世界,却是少年成为梦想的舞台。江湖中的剑客,少年轻狂,热血满腔。江湖是浪子的归宿,一入江湖深似海,魂转梦萦回不得。一杯酒下肚,高玉成眸子散发出光芒。他的剑跟眼睛一样光芒锐利。三月初三,春雪初晴。
  • 难一

    难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灵鸡汤大全集

    心灵鸡汤大全集

    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温暖和力量,给你的生活带来爱和希望。王宝华主编的《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精心选取了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亲情、婚姻、财富等诸多方面,结合鲜活的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缺少爱的心灵重新得到爱的滋养,正确面对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将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美好的片断组合成完美的人生。每日展读《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日积月累,人生的快乐就在这一页页文字里显现出来,人生道路上的许许多多心结,就会一个个被解开。心境,由此而渐趋于平静;人生。从此无忧。
  • 只嫁人上人

    只嫁人上人

    古城相悦情两难,伊人回眸一瞬间。镌刻灵魂叹别离,愁肠唱断数千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间末世

    阴间末世

    (无女主,不圣母,黑暗文,玻璃心勿入)在人间末世生存十三年之后,陈桥意外穿越,来到冥界。面对另一个世界的末世,陈桥,唯有以铁血和冷酷生存。这一天,地藏飞升,阎罗失踪,十八层地狱崩碎。这一天,鬼门关碎,奈何桥塌,阴阳两界彻底分割。这一天,恶鬼横行,鬼兽出没,冥界秩序消亡。轮回投胎?善恶有报?不,阴间只剩下弱肉强食。你听说过人间末日,可是,你见过鬼魂的至暗时刻吗?
  • 大运河传

    大运河传

    大运河的长度是世界运河之首,它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联结了五大水系。作为一条人工开凿的长河,它见证了春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它曾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也浸透着黎民百姓的苦难;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它由繁华转为衰落的过程中,可以观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大运河传》挖掘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视、整合,以“时间篇”“空间篇”的结构,完整地勾勒出了大运河两千多年来从开掘到更道的军事史和漕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