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61500000194

第194章 读《西南联大国文课》

延续西南联大的遗风,近日又重新读了这《西南联大国文课》一书。而这,又恰好勾起了我脑海里的一些,不得不解决和明确下来的想法。

而这时,我又在网上与人争辩了关于和书中记录的内容相一致的事情。所以,两者结合下来,倒是让我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这便是新旧文学之争。

这里不得不说些题外话。

打从上学,我就只有小学做过语文笔记,此后对于学习是从来不作笔记的。

这样一来,因为偷懒,所以我的重心就不全放在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了。而是把其中的一大重点放在了课本之外的生活实际内容上。

出来工作后,我也是在摸爬滚打中慢慢发觉自己对于文学的兴趣是一直延续着的。

而且如今我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工作后也慢慢地养成习惯。积累下来的越多,越想学的也就更多。

对于文学,我原以为自己不过就是个吊儿郎当的货色,现在好像也就那么一回事儿。

既不会过于看重推崇某些个人或群体的文学造诣,也不会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是个角儿。

正是因为不读死书(如上课做笔记之类,说真的我现在倒觉得做笔记这事儿多少对学习有点助力,但能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不过按我现在的想法,真要学,恐怕现在我会认真做好笔记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我现在的文学上的思维,才没能被应试教育束缚住,甚至于彻底困死在了某一个文学的圈子里。

这里,我倒是想起了上一章节中看到余秋雨先生《借我一生》一书中我所未谈及的一个情节。

就是关于其母亲带余秋雨先生去跟一位教书老先生读书时,那老先生列了一个绕开绕去的很长一个句子(包含了好几个人物关系的内容)来举例教学,颇有点鲁迅笔下孔乙己拿回旧文学(例如“回”字的几种写法)跟他人卖弄的影子。

她母亲事后便对余秋雨先生说道以后不要跟这位先生读死书了,因为这样只会把人教成一个真真木讷的书呆子。

同样地,因为不作笔记,我上学读书那会儿所记住的那些内容,绝大部分基本就是那些我自己所感兴趣和觉得有用的内容。

这样一来,我学的东西有了选择性之后,所学的知识也更容易活用起来。

之后想开了,对文学的态度也似乎正经了点。严肃而不失尊重,好学而不乏质疑与反思求证。

刚开始正经接触写作那会儿,我还曾担心自己课外书所读不多,古典名著更是一本没看过,会不会因此被专业从事写作创作的人看轻鄙夷?

所以,我这才正正经经地看了好些书籍。当然,这个举动是促使我得以醒悟的重要原因。

原以为文学只能在书籍里找,后来才发现在生活里,文学无处不在。

尤其在我把以往的回顾与反思全都写到这本书里的时候,我便不再纠结了——原来不知不觉中,我早已从生活里学到了很多。

因此,我深深觉得,文学本身就该是不拘束的,是一种在生活里存在的具有活力、灵性、理性和感性的事物。

读《西南联大国文课》一书,我便越发得赞同文中关于新旧文学的态度与评价。主要的内容则是集中在新文学(或白话文)运动上的那一部分。

这时还意外因为一首仿古诗,我同一位从事写作的同志起了一些争辩。我自是有自己的看法在。

比如,旧文学是“死”去的文学,这死有两方面。

一是表达上。因文学以文字为载体和工具来表达,而这种表达具有一种时代性。

随着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表达工具的内容也会更替,使得阅读理解上会产生类似于上下两辈人甚至几辈的交流鸿沟。

旧文学以文言文为载体,之所以死,是因为理解上存在困难。旧文学在古代之所以能活,那是因为有时代的大背景作为支撑。

因为那时的人们,就生活在以文言文或八股文一类为官方交流沟通语言形式的时代。

所以那时的人们对于旧文学或是文言文的理解上,比现如今生活在白话文通行的现代人是更容易,甚至是毫无阻碍的。

时代大背景死去了以后,旧文学也就慢慢地跟着消亡死去(或者准确地说,是退居到了历史的角落里)。而在此之上活过来的,就是顺应时代大背景而产生的新文学。

二是内容上。旧文学的死,有很大一方面就在于思想上的固步自封。只会不断循环往复地咀嚼死去的文学尸骸,所以难以指望有什么发展和进步。

自然而然,旧文学在近现代西方外来现代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因为旧文学已经随着旧时代腐朽得太久,在与外来现代文学的对抗中必定会惨败下来。

这是一种历史上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就包含了文学的内容。

而这里,还涉及到文学与文化的区别。有些人时常会混淆两者的内容,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逻辑认知。

文化与文学是两个不同概念上的事。文学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旧文学(一般都只是理论概念而已)的死去,不代表文化也会死。而文化(理论与生活实际)之上,则是文明(包含科学与文化)。

只要现代文明一直存在,那文化始终是不会消亡的。

文化一直才是需要延续传承的精神内容,文学不过是记载工具或储藏文化的场所而已。

所以即便旧文学已死,但文化的内容却依旧能通过新文学继续活着并传承下去。

另外,不得不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回归传统文化的现象。这点无可厚非。

可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走起了回归旧文学的道路。这点却是有些双面效应的。

首先还是在于旧文学这外壳虽死,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与精神却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生机。

我们要学习的只是旧文学里面的精神内涵和其中所储藏的文化底蕴,而不是要让现代人都仿效学习旧文学这一工具本身。

其次,文学毕竟是需要发展和不断创新,进而改变得更好的。仿效旧文学在我看来,除了观念上的倒退与保守之外,鲜少能发挥对于现代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发起旧文学所谓的“文艺复兴”中,人们的本意无非是不忘旧文学的内容,从而重拾文化上的自信,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旧文学已死是既定的事实,人们容易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走弯了路——以为不忘传统文化,就该普及旧文学教育(照搬套用,迫使他人认同并学习旧文学)。

可是,旧文学不过是个死去的外壳。即便旧文学曾经辉煌,但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不过是一种比较虚荣的荣誉而已。

文学应是大文学,我们所说的新旧文学之分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而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哪一种才是更适合作为当代文化的传承载体?

这一点上,新文学毫无疑问要比旧文学显得更合时宜。

只要传承的文化内容与精神不变,用旧文学来记载或者新文学记载其实没有多大区别。

可能因为教育上普及力度和其中出现短暂的断层,所以导致现在的人看不懂旧文学。这许是促使旧文学消亡的另一个客观因素。

自然,在现在人认知里,过去旧文学的内容理解认知是存在着不小的困难的。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关于旧文学的学习与使用,无非就是像考古一样。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与智慧罢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文学里,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容和丰富的内涵,有不少是我们至今还未意识到的宝藏。

说到底,这也无非是一种传统文化上的积累与熏陶罢了。

但又不得不承认,过去的文化(注意不是文学)对我们现代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包含精神力量上的支撑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

西南联大碑文上撰写着这样一句话: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

重新认识旧文学是有必要的,发展新文学也是必要的。两者并行学习本来就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许是我个人认为当务之急应先巩固发展适合现代的新文学,先立基础再谈其他。而后才是温故而知新。

因此,我确实无法给予发展旧文学一个肯定的支持态度。旧文学可温故,但要说发展这死去的文学(例如仿古诗文言文体写作之类)多少有点钻死胡同的感觉。

我们能做的,更多是以新文学解译旧文学,把里面的内容传承下去罢了。真要让文学走回头路,恐怕不现实。

这也是我目前在新旧文学之中中站在新文学这一方面的原因。

同类推荐
  • 酒醒了 就散场吧
  • 繁星拾忆

    繁星拾忆

    如星星的美梦,如冬日的暖阳……这是一个短中篇小说集,篇幅短小却隽永非常。这是一个作者从最初执笔走到现在的苦与泪。
  • 听见了遇见

    听见了遇见

    初中生活有时感觉心情忽起忽落有的人来来往往后来有一群人依然在不过不知道会是多久。幸好的是,有一群可爱如众生的人。从这里希望可以看到你自己
  • 瑾瑜共此生

    瑾瑜共此生

    高冷学霸好不容易被痴缠学妹追上,却不想她突然消失。几年后,变成商场精英的学妹再次遇上学霸精英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蜕变地少年

    蜕变地少年

    蜕变地少年,是一篇长长地日记,里面写了好多小故事!这是“蔡唯一”通过亲身经历总结的一些东西,或者经验吧。(希望大家看了能得到一些帮助!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收获。)
热门推荐
  • 她过去的爱情

    她过去的爱情

    《她过去的爱情》是用智慧征服欧洲的文学鬼才朱利安·巴恩斯重要作品。作者朱利安·巴恩斯荣获包括布克奖在内的17项文学大奖,2枚法国荣誉勋章。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文坛真正不可不提的人物,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她过去的爱情》描绘了爱情的另一面,它如此危险,却可能正在你我身边重演。你不属于我的每一段过去,都让我嫉妒成狂。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格雷厄姆终于能和第二任妻子——年轻、活泼的演员安成婚,生活似乎开始变得甜蜜而美好。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安曾经出演的爱情电影,变得疑神疑鬼,怀疑妻子对她的过去有所隐瞒。格雷厄姆嫉妒成狂,他开始搜寻安过去爱情的各种痕迹。安的过去,真的不可原谅?或是……嫉妒将它扭曲,使它变得不可原谅?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铜钵盂(郭小东文集)

    铜钵盂(郭小东文集)

    本书是一部以潮汕地名命名的长篇小说,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与独特的文学风格。小说人物众多,包括清末民初文化学术界、政商界大佬,如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等百余人。诸多潮汕人文,小说多有表现。瞽师、水客、革命党人、掮客……纷纷亮相,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 龙族没落的王

    龙族没落的王

    同人同人,《龙族》同人,我们的名言是,拯救绘梨衣……如果有要修改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哦(?-ω-`)。
  • D君之墓

    D君之墓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篇纪事性题材的小说。因为D君真有其人,她是我的朋友,也是许多人的朋友;她曾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悄然而悲壮地走了,早早去了那本不该她去的地方。岁月流逝,我常思索以某种方式纪念她,以表达我和很多人对她的哀思。思来想去,还是以文学的方式比较好,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当然,我不想写成一篇哀悼文章,那样太沉重,太刻板,太故作,她泉下有知也会不乐意。最恰当的方式还是小说。小说可以天马行空,表达起来随心所欲。但我深知,写小说不是我的强项。
  • 网游之懒人记事

    网游之懒人记事

    到底是BT的人组成了纯良的人生,还是纯良的人组成了BT的人生?键盘网游,有点非传统。但是注意了,这绝对是一群有爱的人!
  • 宇宙的神秘

    宇宙的神秘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会怎么办,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实?未知的宇宙究竟藏着多少奥秘?
  • 爆笑穿越:皇上,跪安吧

    爆笑穿越:皇上,跪安吧

    一穿,她要家财万贯,结果两天就一命呜呼;二穿,她要美男无数,结果丑男漫天飞,她被奇丑的自己吓死;三穿,她要做大官的——一睁眼,一个宫装的女人对她说道:“九嬷嬷,该你去送饭了!”14岁?纳尼?还是个嬷嬷?好吧,嬷嬷就嬷嬷,好歹也是个芝麻大小的官!于是乎,九嬷嬷就拿着鸡毛当令箭,在一个架空的古代开始了她的做官生涯!★权大势大之当朝皇帝——龙逸轩:“九嬷嬷,朕肚子饿了!”“奴婢这就帮您去拿糕点——”“九嬷嬷,朕口渴了!”“奴婢这就帮您去倒茶——”“九嬷嬷,朕累了!”“奴婢这就帮您捶背捏腿——”“九嬷嬷,朕尿急!”“奴婢这就帮您去茅——房——”
  • 易烊千玺我在掌心找到你

    易烊千玺我在掌心找到你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