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回到工地,大伙就围了上来,七八嘴巴舌的问着他,“老道长叫你去干什么了”。
似乎大伙感觉李松身上要有好事发生。
李松回答道“就是教我识字”。大伙也看到李松手中拿这一沓纸,上面有字,可大家都不认得。这前前后后,不足一刻的时间,也不会再有什么事。
听李松一说,也就没什么兴趣,底层的百姓对识字本就没什么兴趣,在这里识字是一个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后,很难产生效益的事。
不要说老百姓短视,饭都吃不饱的人,只会看眼前。
胡老大倒是对李松十分关心,听李松这么说,就道“老道长,既然教你认字你就好好学,不要辜负了老道长”。
李松回道“是的,胡叔”。
胡老大自救了李松后就感觉李松特别,在这在这个小基建队,有亲戚有相邻也有师徒,一个外乡人是很难混出头的。
李松一开始连话也说不明白,可短短三个月,就能杂工晋级到小工,胡老大的一个堂侄子在工地干了三年还是干杂工,还时不时给他惹祸。
晋级这可不是胡老大一个人的意思,别看他在这个小队里是老大,可并没有明确的雇佣关系。
只是因为胡老大的技术和名望,大伙实际上更多是合作的关系。
晋级是个要拿工钱的,这就需要从大伙的总收入里面分出李松这一块。如果没有队里几个重要的师傅同意,晋级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李松已经变成不可或缺的人。
就是这样,李松在日常还在用心的学字。
队里许多老师傅,虽然不认字,但对自己的名字还是认得。
李松就把大家的名字,一一问来进行练习。
胡老大识的字算是最多不光名字,还有数字,因为他长要给大伙计算工钱。
第一个月还是有胡老大自己来算,可从第二个月开始。就由李松算好再报给胡老大。
在那老财主家,李松又找机会问了那识字的老财主,别看那老财主,话中多有讥讽。可这小子脸皮真厚。还是从那老财主身上。问到了十几个字。
李松要认字,时间也就早晨和中午这会儿。下午下了工吃了饭天气就已经黑了。夏季天长可中午太热。工作都会集中在早上和下午。
下午干完活洗漱吃饭,天就会黑了。干了一天的活汉子们多数会洗洗就睡下也不会有油灯给李松用。
大伙在一张通铺上休息。李松就只能在心里默念。
如果一个人从来就不会认字,基础只是认了一百一十三个字。要再认这四百字是十分困难的。
可李松是有文化基础的,虽然这个世界的字,与现代的字大不相同。但相同之处还颇多。
李松渐渐找到规律,认起来并没有太多困难。
这四百多字,除了重复的字,再加上李松已经认得的。新字也就不足二百。
这个二百字,李松听老道长过了一遍。虽然不能一下都记得,但结合上下文,还能记下一百多。
剩下的字,不是可以问人吗!人长了嘴可不光是吃饭用的。
学本事就不要不好意思,李松从上大学就开始出来打工,早就知道,你一个穷酸小子,哪来的那么多不好意思。
饿两顿肚子你就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白天练习,晚上默记。
在第八天李松就能通顺地背诵。
第十日中午李松再去老道长的那个小院。就已经认得那是那门上的牌匾,松竹居。
这两个字老道士没教,可李松自己记下,一问人就知道,松字,李松的名字就有,只是和李松知道的写法不同,竹字也好记,这两种还都是建房的用料。
松竹居大门开着,李松正要敲门。一声“进来吧”。
进门就见老道长正坐在那石桌石椅上。
李松进门就像老道长施礼道“老道长好”
老道长只是摆摆手,对李松道“都记下了”。
李松道“都已经下”。
“来这边你给我写一遍”。
“好的”。李松来到石桌处,桌上有笔纸,李松看这笔的样子与毛笔差不太多。
可有笔却没有墨,好像上次老道写字,也没有占墨。
李松只是见过毛笔却没有用过,但也知道有笔应该还有砚台。现在也不好去问老道。
就学着拿毛笔的样子,拿起笔写字。
老道眉头一皱,看他在地上写字到也没有这么难看,却也没有说什么。
李松的字自然是十分难看,这笔头柔软,李松难以控制。其实不是用毛笔,就是用钢笔,李松的字也是烂的一批。
字虽烂,好在毕竟没有错乱。李松写的十分慢,老道也没有不耐烦。
老道,写这些字指用了十张纸,还留有许多空白,而李松,却用了不下二十张纸。
虽然这笔的笔尖比钢笔要出大很多,但主要的是李松控制不好,不会如何运笔。
这文字笔画又很多,一个个文字,都快有核桃一样大小,一页纸自然写不下多少字。
字是烂,好在李松都默写下来,老道的眉头渐渐松开。
看了李松十分不好意思的样子,老道又道“背诵一遍”。
别看李松在这社会上摸爬滚打,脸皮练的已经十分的厚。
但这次还是有一些上脸,红扑扑的。
好在还是心理素质过硬,背诵没有一点卡壳。
四百多字,也就不足两分钟,李松轻松的背下来。
老道的嘴角轻轻的勾起,但也是只是那么一瞬,李松也没有注意到。
老道长又写了十页,还是叫李松去背。
一开始工友们还是很羡慕李松的,但后来发现,李松还是每天干活,中午早上,利用自己的时间背写。
就这样一连三个月过去。天德院扩建大殿一点点修高,李松的头发都可以在头顶扎住。
老道士还是每次检查李松十天前的功课。这时已经是中秋李松再次来到松竹居。
这次老道士居然叫李松把之前所有教他的字都要背写一遍。李松的字依旧很烂。就比程度来说,只是超烂与其他人之间的进步。
李书一写完,老道士拿出一本书线装书,书上有太上通玄经五个大字。
老道士道“你背的就是这本经书”。
太上通玄经是本世界中道家太上老祖留下经典,万年前太上老祖留传下这五千字的经文,是为每个道徒都要熟记。其论述修身、养生之道,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祖。
一直以来老道士对李松言语很少,几乎不假颜色,连道号都没有告诉李松。
李松一开始还十分好奇,但人家教他文字,有点个性破脾气,李松也不在意。
现在老道士突然道“你可愿入我道家门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