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9000000003

第3章 成长(2)

两年前跟随旅游团来到新西兰南岛的皇后镇,下榻的旅馆就坐落在一片小山丘之中。吃过晚饭,大家不约而同来到大阳台上,才发现所有的阳台都是通的,渐渐大家都聚到了一起,围坐在阳台的圆桌旁闲聊起来。又像小时候那样,不知什么人说了声:“你们看那几颗最亮的星星没准就是启明星,这里没有北斗星,因为是南半球。”我还真没有弄明白,启明星是预示天亮的星星,当时是晚上八点钟左右,怎么成了启明星了?还没等有人回答我的问题,眼前异国他乡山区的夜景已经把我的整个身心融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对面的山丘一片漆黑,只能看到隐隐的轮廓,在山丘和旅馆所处的高地之间是一个干涸了的河床,却不知从哪里发出了汩汩的流水声,在寂静的山丘夜晚中听起来显得格外清脆响亮。远处的另一个山丘上灯火辉煌,抬头看看星空,再看看无数亮晶晶的夜灯,真分不清是天上的繁星落到了人间,还是夜市的街巷搬到了天上。这般梦幻似的感觉,使我又像小时候第一次发现星空很神奇一样流连忘返了。我发现异国的星空和在国内见到的星空有很大差别,这里几乎见不到银河,即使有好像也是隐隐约约的,星星不是密密麻麻的,而是稀疏无几的,但是那些又大又亮的星星可不是极少数。曾经听说过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这次发现外国的星星也比中国的亮。

《卓娅和舒拉》这本书是我在初中二年级时候看的,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本书至今能够清晰记得很清楚的是两段内容。一段是卓娅在执行烧毁德军仓库任务时被发现逮捕后,英勇就义的全部过程,另一个就是她上中学时,一个老师对她的教诲。有一次卓娅对老师安排的某一件小事情完成得不够好,老师对她说,你看到夜空中这么壮观的群星了吗?这都是由无数小星星,甚至有时都看不见的星星组成的,同样,一个人要想做大事,都是要从一件一件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做起,还要做好,只有首先把小事情做好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卓娅在老师的教导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正因为她认真做每一件小事,才会在保卫祖国战争的大事情上做到了最好。

每当星辰升起,满天星斗闪烁的晶亮,是温暖,是激情,照耀着我的心灵,如童年时一样。

印象白桦林

之所以用“印象”二字命名此文,实在是因为从未亲眼见过真正的白桦林,然而白桦树却是我最喜欢的树,白桦林也是最能让我动情的景象。追根溯源,恐怕这还要从儿时说起。

从我记事起,父亲房间的墙上就有两幅画,一幅挂在父亲的床靠着的那面墙上,是一幅表现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行驶的巨轮油画。父亲曾经告诉过我,由于当年留学英国时还没有民航飞机,他真是漂洋过海到英国,行程时间是一个多月,而且碰到了风浪时,和他同去的几个同学晕船呕吐得一塌糊涂,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任何反应,所以在风浪平息后,他就承载起了为同学们端饭到床边的任务,可见这幅画的意义深远,父亲对能够引起那段难忘的航海往事回忆的油画自然情有独钟。另一幅画是一幅摄影作品,挂在父亲的床对面长沙发上方的墙上。一个大约五六岁的俄罗斯小姑娘,穿着紫红色的上衣,头上戴着俄罗斯式的深色头巾,几乎整个身体都躲藏在一棵白桦树的背后,只露出一张眼神好奇、表情稚嫩的娃娃脸,画的后景就是一片深邃的白桦林。我当时只是觉得这幅画里的小姑娘很可爱,可只有在父亲过世后,当我回忆起这幅画时,突然想到在我五岁时照了一张单人照片,父亲送到照相馆放大成十寸左右,放在一个镜框里,摆在我和妈妈房间的五屉柜上,这张照片中的我不但长得很像那个白桦树后边的俄罗斯小姑娘,而且神态都酷似,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挂这样一幅画在自己的房间里。这就是我儿时的脑海里对白桦树产生的第一个印象,当时只是对这种树种有一种神秘感,后来也渐渐知道了白桦树是中国黑土地东北一带和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的盛产和标志。

长大以后很多年再没有机会见到白桦树,一直到“文革”结束后,偶然在一本杂志上见到了一幅以白桦林为主题的摄影作品。久违了的白桦树,也许是由于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再现,也许是因为白桦树是我最喜爱的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加之年龄使我的鉴赏力敏锐多了,白桦树白色的树皮、树干上总有些好似装饰物一样的黑树结、棵棵笔直却又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白桦林深深地吸引了我,无形中,白桦树和白桦林就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八十年代的电影《红衣少女》是根据现任全国文联主席铁凝的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剧中的安然是个很有个性、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更强的花季少女,当她发现路边白桦树上的黑树结,怎么看怎么像人的眼睛时,她也睁大了眼睛,问了身边的姐姐很多问题,这一情节使我在电影里第三次见到了真正的白桦树。这部电影荣获当年金鸡奖,由于很喜欢这个电影,里边的主题歌是编剧兼导演陆小雅写的歌词,我至今都还会唱:

我们刚踏上生活的旅途,唔,

总会感到真诚的心孤独。

虽然路途,路途遥远,

总会有朋友,

有朋友和我会晤。

一颗童心就是一个梦啊,

一颗童心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有一天,应一个朋友的邀请去家里做客,一进门,就被墙上挂着的一幅白桦林油画强烈吸引住了,尽管这幅画无论从意境还是从视觉效果都不够真实,但白桦树总能引起我的特殊兴趣,所以回到家,我突发奇想,取了照相机转回他家,恳请主人把画框从墙上取下来,搬到光线较强的窗户跟前,把这幅白桦林用照相机拍下来,然后送到图文店做成30/40的展板放在了书房里。这个朋友看我如此喜欢白桦林,就委托丹青人士专门为我画了一幅白桦林。我把这幅白桦林摆在客厅的餐边柜上,即可以趴到跟前观赏油画的笔触,又可以距离三米以上观赏油画的全景。虽然这幅油画的远景比较含糊,光感也有点儿欠缺,白桦树的造型不够丰富多样,但是整个构图非常合理,而且色彩和视觉效果,同那幅在朋友家看到的白桦林比起来,即真实又耐看得多,尤其是丰富而深沉的前景和中景的色彩很有魅力,却仍然没有失去白桦树的主题。这下我可是真的如愿以偿,天天可以看到心爱的白桦林了。然而这毕竟是一幅新的艺术作品,童年记忆中那棵白桦树连同俄罗斯小姑娘的一双睿智的大眼睛,也许永远没有别的白桦树可以取代了。

最让我为之动情的白桦林,就是音乐人朴树作词、作曲、演唱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的歌曲《白桦林》: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的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

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我第一次在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听到这首《白桦林》时,就被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这样执著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后来又专门买了CD光盘,在网上、电视里,不知道听了有十遍还是十几遍,每每听,每每动情,太感人了,既因为故事里女人凄美的真情,也因为对俄罗斯音乐风格的偏爱,还有故事的主线是可爱的白桦林。

我因此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爱情和婚姻不同的态度。我有个儿时邻居,长大后结婚顶多不到三四年,两人就因感情不合离了婚,她的家庭条件、本人条件都相当好,虽然离了婚却没有孩子,所以再婚的条件非常优越,而且她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在物色对象时肯定比第一次就有经验,不会再看走眼了,然而她从三十来岁离了婚以后的三十多年中就再也没有结婚直到现在。我理解这种女人,她们对婚姻的态度是追求真爱,即使爱错了,要么离婚,要么将就,决不会结第二次婚,这种女人绝不需要没有真爱的婚姻,而真爱在这种女人心里只有唯一的一次,她们绝不可能为了某种政治、经济或利益的需要而结婚,更不可能结第二次婚。无独有偶,朴树的这首《白桦林》讲的就是这种女人。但是很多女人并不是为追求真爱而结婚,有个亲戚居然说出了“要想怎样的话,就只能再婚”的婚姻观。更有甚者,有的女人就公开宣扬不要把感情放在婚姻的第一位,婚姻内容是政治,最无法容忍的就是以婚姻为跳板,结婚时的条件是不要孩子,为的是便于离婚,要不就是先进北京后出国,然后再离婚,搞成了真正的婚姻“三级跳”。

女人啊,女人,世界上的女人种类怎么那么多,女人的心就像电影《红衣少女》中的安然对一片白桦树上形状各异的黑树结感到迷惑不解那样令人费解——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天空依然阴霾

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两朵玉兰花

我记事比较晚,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事情是从五岁才开始的。那年我上幼儿园中班:吃带鱼第一次被鱼刺卡了嗓子时紧张的情绪;“六一”儿童节老师发大糖果包时丰收的喜悦;儿童节表演“铃鼓舞”时,因被老师安排在第一排心里美滋滋的感觉,林林总总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中午睡午觉,老师也许是出去上厕所,我趁机站在四边有围栏的小床上,开始高谈阔论地演讲,当听到走廊里老师的脚步声,就迅速卧倒假装睡觉,两只眼皮还一个劲地打颤。老师一开门就直冲我喊:“朱新华,一听就是你,赶紧睡觉!”我一向都是乖孩子,这次却把老师惹生气了,让老师直呼其名地大声喝斥了我,因此这件事情记得尤其清楚。

也许是因为刚刚有了记忆,所以五岁那年在我身上发生的几乎所有事情印象都特别深,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幼儿园大门正对着我家公寓楼的大门,中间只隔了一条不太宽的柏油马路,无论是上幼儿园还是放学回家,从来不用家人接送,俨然一个小大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一天上午,在幼儿园室外活动时间较长,一进教室,两只小手一遇室内热气,立刻肿得像两个小馒头。老师只好让我自己回家休息两天后再上幼儿园。正是这两天的休息时间,让我有了和保姆白姨儿亲密接触的机会。

听大人们讲,在我三岁的时候白姨儿就到我家了。他是个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脑后梳着旧式妇女的小纂儿,总爱穿浅颜色的中式大襟短褂,操着一口北京话,非常和蔼可亲。

白姨儿手很巧,也很有主人翁的态度。一天,在母亲的柜橱里发现了一块黑绒布,她知道是母亲做衣服剩下的布头,放在那里也没用,所以没有和母亲商量,没几天的功夫就给母亲做好了一双绣花鞋,母亲喜出望外。

白姨儿在我从幼儿园回家那两天中,总是抽空陪我玩儿,第二天,她找来纸和彩笔,把我叫到饭桌前,非常熟练地给我画了一朵花,边画边告诉我那是朵玉兰花,画完后问我想上什么颜色,我在一把彩笔中一眼就选中了黄颜色,她不假思索,拿起黄笔就给玉兰花上了黄色。接着又画了另一朵形态大同小异的玉兰花,然后又问我还喜欢什么颜色,我认真地在那把彩色笔中浏览了半天,还是觉得只有黄颜色最好看,别的颜色都不能引起我的最大兴趣,我嗫嚅着说:“还上黄色行吗?”她二话没说,给第二朵玉兰花也上了黄颜色。画完两朵玉兰花就到做饭时间了,她离开饭桌进了厨房。我独自一个人跪在大椅子上,趴在大饭桌上,仔细地品读着这两朵玉兰花,不仅因为第一次看到有人能把自然界中的植物画在纸上而倍感新奇,而且也知道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黄色。虽然两天没有上幼儿园,耽误了学唱电影《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小燕子》,回到幼儿园后,只好跟在小朋友和老师的风琴伴奏中轻声学唱,但是白姨儿的两朵玉兰花让我开了眼界。

白姨儿的身世无从考证,但从她那样心灵手巧,又会画画,估计解放前不是个大家闺秀就是个小家碧玉。

“文革”前,在她离开我家后,母亲先后又请了两次保姆,都远不能和白姨儿相比,尽管在我家只有四五年,但她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保姆,又给我留下了那样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一直都在想念她,尤其是那两朵黄色的玉兰花,一直绽放在我的心里,那是我混沌初开的童年最初对幸福的感受。

每当早春时节,小区里的玉兰花盛开,我总能想起我的白姨儿,想起那两朵栩栩如生的玉兰花,黄莹莹的……

阁楼

十二岁那年的夏季还不像现在这样高温酷暑,我正在家里收听收音机里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为前苏联电影《白夜》的配音声音很特别,所以听得津津有味。正听得入神,邻家的阿佑来找,我很惊讶,因为我们经常在路上或楼下见到,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他怎么想起敲我家的门?他一进门就开门见山:

“咱们这个楼唯一能上顶层阁楼的入口就在你们家。”

“入口在哪里?”

“就在这儿。”

他用手指了指房里门口上方的天花板,我一抬头,果然就在我的头顶上方有一块方木板,他要是不来,我恐怕永远不会发现家里的天花板上还有这么个板子。我问他:

“上去干吗?”

“掏鸟窝。”

“有鸟窝吗?”

“肯定有。”

我和小哥给他找来一只大椅子,一只方凳,还有一只小椅子,从大到小摞在天花板方板子的正下方。一顶开方板,厚厚的尘土落了下来,弄了他一身土,但他还是先上去了,紧跟着小哥也上去了,我虽然年纪小,也不甘示弱,让小哥硬是把我拽了上去。

同类推荐
  • 蓝蝴蝶

    蓝蝴蝶

    本书是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集,收入作者所写电影剧本六部。作者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历史与现实,地域与风情。有现今繁华都市的复杂爱情,也有早期电影名人的曲折人生。有江南古镇破落子弟的欲望,也有岭南民国侨乡演绎的奇情。有坚守人生准则的草原画家,也有决意复仇的徽州弱女。蓝蝴蝶飘忽着儒林幽魂,红碉楼隐现出人性之谜。作者写作技巧娴熟,剧本内蕴丰厚,渗透着诗性的特质。同时文学性强,具有可读性,亦可作为电影小说欣赏,非常适合各种层次读者的案头阅读。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木槿花

    木槿花

    夏天过后是秋天,唯有季节一如既往,这个秋天我去山里,姐在山里,安静是她的全部,几个朋友轻声商议。
  • 喜欢就表白 不爱就拉黑

    喜欢就表白 不爱就拉黑

    人生不可假设。在我们的生命里,不存在“如果”这个问题,只有结果和后果,将“如果”改成“现在”,这才是最坚强的,也是最为聪慧的。本书是身、心、灵三位一体之作,送给在犹豫纠结时光里的你——治疗恐惧的办法就是行动,毫不犹豫地去做。再聪明的人,也要有积极的行动——比如,喜欢,就表白,不爱,就拉黑。
  • 亲历五月

    亲历五月

    这是一本难得的纪实散文。对于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来说,它能牵动你那段对爱与死最为集中与敏感的记忆;对于没有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来说,其中的故事和场景极具震撼力;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是一本优秀的救灾类读物。
热门推荐
  • 执手成悦莫相离

    执手成悦莫相离

    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一样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扮演你生命中的看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渴望依旧是慢慢地溶解。神,妖,魔,纵横千百万年,依然逃不过一个“情”她因“爱”,被天地所驱逐,后因恨化魔他因“爱”,破釜沉舟一举称帝,只为一人,注定孤独一生他因“爱”,被灭全族,受尽屈辱,竭尽一生,爱——是你不愿轮回的理由,也是你万劫不复的宿因如何选择,一念之间
  • 真心相对的爱情赛事

    真心相对的爱情赛事

    伊胜雪说完就快速地蹦跑开来,其实沈若赫已近知道了伊胜雪说的什么,只是还想认真的听一遍,在追逐的路上,沈若赫大声的呼喊,“从今天开始,伊胜雪就是我的人了”。
  • 飞吧,鸽子

    飞吧,鸽子

    在湖南黄家镇有三个人在怀想他们的青春,他们分别是作家、画家和教授。他们都有过各自的理想和爱情,但都在时间的长河里遗失了,他们老了。他们还能重新获得理想和爱情吗?黄小民李作家来电话,告诉我马教授从长沙回来了。我放下话筒,目光移到窗外,窗外是十月里一个金灿灿的下午,黄灿灿的太阳照在街对面的红砖墙、青砖墙和白墙上。汽车从街上驶过,鸣着喇叭驱赶横穿马路或走在街中的行人,街上一片嘈杂的叫卖声和音乐声。我的画店是街上最安静的商店,只有我和我老婆。
  • 武炼巅峰之逍遥长生

    武炼巅峰之逍遥长生

    我的优点,即使缺点。善良。魔刀千刃唐门第一次刺客“柒”因一个人而被唐门追捕。蓝巧!你想知道为什么可以使用魔刀千刃!为什么可以召唤奇衡三!为什么有希望斗罗的伊思德尔!因为你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 废土残存

    废土残存

    当辉煌跌落为昏黄,生命依然在泥泞之中光耀。
  • 抢人

    抢人

    下午五点之前,王关吉就驱车一百公里赶到了平湖县城。他在城里转了几圈,找到一家很上档次的酒店,定了个单间。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就掏出手机给沈燕子打电话。然而,电话没有人接。王关吉想是不是自己拨错了号码,摁一下重现键看看,并没有错。他想,不会错的,因为自己已经对这号码烂熟于心。没有人接,大概是沈燕子还没下班。于是就等。服务员小姐给他和司机沏上茶,自作主张地打开VCD,想让她的客人欣赏一会儿音乐,却被王关吉喝令关上了。他想,这小姐真是不识相,她不知道我正考虑事儿呢。这事儿那么重要,不好好考虑考虑怎么行呢。
  • 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

    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

    这是一部简略介绍拉丁美洲几个国家奉行“社会主义”情况的普及读本。分别介绍了古巴、智利、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六个国家。奉行“社会主义”的背景(或者说其之所以奉行这种模式的来龙去脉)、主导思想、主张以及实践等。同时也介绍了各国执政党及其领导人在奉行“社会主义”中的举措等,以使读者大体对南美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有个概念性的了解。
  • 荣耀之路YNWA

    荣耀之路YNWA

    一年一度的FIFA颁奖盛会在瑞士举行,在过去的一年里陈诺不仅带领俱乐部走上巅峰,更是近乎一己之力让国足告别笑话。享受着盛誉全球的荣耀之时,他兀自想起了那些过往,从一个穷山沟的放羊娃到一个给口饭吃就什么都干的打工仔,再到无依无靠的梯队生活......十年风雨,岁月沧桑,好在一路贵人相伴,永不独行。
  • 走婚

    走婚

    云桂西部有一个特殊的村子叫做麻姑村,麻姑村里全都是女人,而我和我的朋友就是因为这群女人,妄图贪香享受,最终却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惊魂之旅......
  • 凭栏处听风沐雨

    凭栏处听风沐雨

    她是神医谷的弟子,嫁与他为王后,多年冷落之後,一道圣旨便把她发落冷宫!她从未懂得如何爱人,便被他教会了如何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