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上。
“三天之上,以道为尊。八方威神,使我自然,超三界三境,道气长存。急急如律令!”
此时,道长手执符咒,口念道术;修炼五千余年,飞升在此一举。
众弟子:“速速护法,以助师父飞升!”
......
轰!在此事将成之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便是不偏不倚,击向道长。
道长猝不及防,忽感天地昏暗,轰然倒下;唯余众弟子目瞪口呆。
......
道长之居。
道长经闪电洗礼,已昏迷十余天,此闪电非比寻常,乃是渡劫时饱含灵气之天雷,其攻击性比寻常闪电高上千倍,寻常之人若是受此一击,足以死上千万次。即便是修为高深者,也多半会魂飞魄散,如今道长仅是昏迷数十日,可谓不幸中之万幸。
“飞升之事非儿戏,此举逆天而行,需高深之修为加以气运才可成功,此次飞升老夫操之过急,所幸还未形神俱灭,还是待准备充分之时,再行渡劫之事......”
只听开门之声,道长之大弟子径直走来。
“师父,您醒了?可有大碍?”
“无妨,不过是昏迷罢了,为师近日为飞升之事过于操劳,正好休息休息......”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待师父再次作法,必然飞升仙界!”
道长不语,示意其退下。
“咳!”
大弟子还未转身,道长便喷出一口鲜血,痛苦不已。
其想运行真气,以调节五脏六腑,抑制鲜血喷出,却无济于事,待大弟子反应之时,道长早已失去气息......
......
冥界。
道长平生注重练体,身体一向健壮,虽未到“不灭金身”之境界,以其强度,顷刻毙命绝无可能,倘若因渡劫而亡,倒属寻常之事,然而如今逃过此劫,却又无端亡命,应为命数已尽。
冥界内鬼魂甚多,多为命数已至而投胎者。常人见此情况,若非胆大者,必会受之惊吓不已,然而于道长而言,此无非是低等鬼魂,道长降妖伏魔甚多,对付此等小鬼绰绰有余。
道长彻底对鬼魂失去兴趣,转而望向他处,毕竟是生平第一次到冥界,虽为不祥之事,然而既来之,则安之,何不一睹冥界风光?
道长所在之地,乃是鬼门关,许多鬼魂渡过此处,一但如此,便离开今生红尘,转而来世。
鬼门关之后,乃是黄泉路,此一路上开满彼岸花,此花无叶,传说若是于投胎前被彼岸花迷眼,下一世便可看见鬼魂。
而路之尽头便为忘川河,此河之上有一桥可供通行,为奈何桥。奈何桥上有土台,名曰望乡台,望乡台前为孟婆亭,此时孟婆正发放孟婆汤与通行者,饮后便会忘记今生一切;忘川河边有一石,名曰三生石。所谓三生,即指前世、今生、来世。于喝孟婆汤前,可于望乡台望人间最后一眼。然而,并非每人皆想忘记今生,只因有放不下之事,忘不却之人,此时,便要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痛苦万分。于此千年中,跳进忘川河之人可见一切熟悉一遍遍路过,饮下一碗又一碗孟婆汤,却不知其存在。千年后若苦心不灭,可带前世回忆重回人间。
......
道长观望四方,颇有兴致勃勃之意,实则是等待鬼差出现。
果不其然,不过瞬息之时,道长眼前便闪现出二位鬼差,其一身穿白服,另一身穿黑服。
身穿白服者满面笑容,身材乃是高瘦,面色略显惨白,其口吐长舌,官帽上写有“一见生财”四字,为白无常,名为“谢必安”,乃属阳。其吸男性之阴魂而散女性之阴魄。
身穿黑服者,面容甚为凶悍,乃是身宽体胖,其个小面黑,官帽上写有“天下太平”四字,为黑无常,名为“无赦”,乃属阴。其吸女性之阳魂而散男性之阳魄。
“一见生财”意为感激并予恭敬神明之人以好运,“天下太平”意为执法者对违抗法令身负罪过者一概无赦;不论在民间或冥界,此二位鬼差皆大有名头,其在城隍麾下之地位仅次于文武判官,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也常为阎王、东岳大帝等冥界神明之部将。
......
黑、白无常手执手铐等刑具,见道长不入鬼门关,甚为怪异。
“你且快入鬼门关,我二位忙得很,不想多费时间。”
道长仍在原地不动。
“老夫要面见阎王。”
黑无常见其口出狂言,方想勾其魂魄,却被白无常制止。
“你修为倒是高深,但要见阎王也要先过鬼门关,还是先行过去吧。”
“过鬼门关倒是无妨,只是,今日,老夫必见阎王。”
黑无常举起哭丧棒,神情凶恶。
“阎王并非人人可见,莫说你仅为区区道长,就是神仙来了,也得给其三分薄面!”
道长缓缓举起阎王令。
“此番又当如何?”
阎王令,乃对鬼魂所用,平常之鬼魂多受黑白无常勾魂,然而若是动用阎王令,则大为不同,虽仍受审判,其审判之人非黑白无常,乃是由阎王亲自执行,其所受之刑罚亦大有所升。
此令多用于制裁罪恶深重而祸害苍生之鬼魂,由于需阎王亲自执行,其数量乃是少之又少。
“阎王令?你要对何人使用?”
“自然是对老夫自身使用。”
至此,二位鬼差万分震惊,以往受阎王所制裁之鬼魂多半形神俱灭,即便无魂飞魄散,也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你疯了?居然冒着如此风险去见阎王,你到底是何居心?”
“带老夫去面见阎王便是了。”
二位鬼差无法,只可带其面见阎王。
......
阎王殿。
此刻,阎王正处理大量公务。
“阎王大人,有人要见你。”
几乎每日皆有鬼差、冥界其余执法者要面见阎王,对此,其早已习以为常。
“今日公务甚多,不见客,请其改日再来。”
“可是,其被施加阎王令,需您亲自审判。”
听至此处,阎王稍抬头。
“有意思,这么多年没见过要我亲自审判之人了,想必又是罪孽深重;且带其进来。”
“是!”
......
道长之形象与往常之鬼魂大相径庭,其如今虽为一缕灵魂,然而却一身正气,其道骨仙风之气势逐步逼退冥界之戾气,让阎王也惧三分。
“你便是那罪孽深重之人?不曾想是位修道者,真乃树大必有枯枝,有辱道门。”
“老夫并非罪孽深重之人。”
阎王大笑。
“多年来,我见过许多为自身辩解之人,你却最为直接。”
此时,黑无常却于一旁开口。
“其确乎非戴罪之人,我二位观察过,此人生前行善积德甚多,所行之事亦符合天道。”
“那为何会被下阎王令?”
“此人一直不入鬼门关,我二位劝其,其却执意要面见您,便对自身使用阎王令。”
阎王甚为疑惑。
“还没见过如此使用阎王令的;你且解释清楚,此处非你自家之居,并非随意可进出之地。”
道长抽出阎王令,扔至阎王手中。
“阎王自行观看。”
其仔细一观,知此令之后乃写有“老子”二字,字迹并非伪造,其所含之灵气独特,行笔自成一脉,若非老子本尊,断不会有此笔迹。
“此笔迹,你从何而得?”
此乃道德天尊第十八次化身,老子之笔迹,一般为天尊所举荐之人所得。
道长仰天而望。
“当年,老夫曾与老子先祖有一面之缘,老夫与其论道,越发投机,在其临别之前,赠与老夫阎王令,并于其之后写上字迹,言老夫命数已尽时,可持此令面见阎王,必受特殊之待遇;然而,自此之后,再无会面。”
阎王观此令,陷入沉思。
“道德天尊之脸面,本王自然要给,只是,冥界一向规定严明,给你还阳断无可能,然而,你可选择下一世之身世,如何?”
道长叹气。
“唉,天意如此,老夫认命。”
阎王拿出大叠公章。
“下一世,你当高官如何?”
“所谓高官,无异于争权夺势,人云伴君如伴虎,乃万分凶险,不妥。”
“那,让你当皇帝如何?”
“明君过度操劳,昏君遗臭万年,不妥。”
“普通之人如何?”
“若老夫欲当普遍者,何至于如此?不妥。”
......
阎王连续问其十余次,仍是不妥,阎王大怒。
“这也不当,那也不妥,你到底想如何是好?”
道长见其怒火攻心,便收敛些许。
“咳咳,老夫还是再为修道者;只是,能否换一世界?”
阎王仔细思索,终得合适之地。
“咳咳,近来东方仙界与西方神界倒是共创一世,其东方之地乃由仙界创出,然而,由于我等管理疏忽,此处甚为腐败,如今已历时三千一百四十年,你生为东方之人,自然投入该地。”
“老夫修道多年,倒想看看其余世界;便如此。”
......
去此界之方式极为特殊,阎王带领道长前去无底深渊。
“他人总对阎王敬而畏之,实则,阎王并非无通情达理。”
阎王不语。
道长转身,望向黑白无常。
“老夫之居内除道符外,还藏有大量冥币,如今老夫命数已尽,便赠与二位了。”
说罢,道长一跃而下。
阎王见其身影逐渐消散,准备离去。
此时,孟婆到来。
“方才之道长何在?”
“已而投胎,有何贵干?”
孟婆叹气。
“无妨;只是,忘记给他灌孟婆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