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41900000021

第21章 第廿四章 初读《金刚经》

下午夏方和朱五四拎着水桶回到寺里,五个大水缸已经满的快溢出来。两个人伸了伸懒腰,刚想在藏经阁草席上躺一会儿,就被食色和尚一边一个揪着耳朵拎了起来。

夏方和朱五四一边喊痛一边叫嚷:“大和尚,我们挑了水、劈了柴,为何还这样虐待我们。”

食色和尚一贯话不多,压着嗓子低低道:“带你们去见一个人,不要撒泼,不要无礼,不然有你们苦果子吃。“

夏方还要还手挣脱挣脱,无奈食色和尚的手就像一只焊在一起的大铁夹子,怎么也掰不开,朱五四更不用说,从一开始就放弃挣扎,举手投降了。两个人就这样被食色和尚拎着走。

光从窗户和门缝挤进房间来,这东林寺到处都是一派杂乱景象,罗汉堂被做了会客厅,藏经阁被用作厨房,大雄宝殿直接成了三个和尚的宿舍,这哪还是个寺庙,分明就是三个和尚落草的山寨,只是缺少了一些喽啰,少了三个压寨夫人。

蒙古人对这景象倒是很满意,毕竟越是像样的寺庙,就说明他们镇压的手段失去了功效。蒙古人要的就是汉人失去信仰,像一盘散沙,多干活,少抱团。

整个东林寺都是杂乱不堪的,唯独这间房子,收拾的一尘不染。

佛龛下面跏趺双盘坐着一个青僧衣青僧帽,浑身打着补丁的老和尚。老和尚面上不露声色,白须白眉的。

食色和尚按着夏方和朱五四,跪在青衣老和尚面前,夏方和朱五四耳朵被拎得痛了,顾不上反抗,反复揉搓着耳朵,确定耳朵还在,心下长出了口气,只是还反复揉搓着以缓解疼痛。

老和尚也不言语,食色和尚就站在一旁,双手抱在胸前看着。说是看着,其实就是监视着。

两个孩子哪里知道,面前的老和尚,可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全天下在都在搜罗着的宋少帝—赵昺。防止两个孩子唐突,赵昺又不会功夫,所以食色和尚就立在一旁没离开。

夏方揉得耳朵不痛了,才开始细细打量起来,没想到这个庙里,还有个和尚。只是这个和尚,看起来倒不像那三个和尚那么粗鲁,感觉好欺负多了,不然食色和尚也就不用在这“保护”着。

夏方看了看房间,屋子里没点灯烛,虽然关紧大门,但是光线照进来也与外边一样明亮不差。夏方这才看见自己和朱五四跪在两个蒲团上,老和尚盘坐在一个蒲团上,两只脚脚心朝天,夏方觉得有趣,自己改了跪姿也想像老和尚那样盘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做到,只一会儿就觉得双脚又麻又痛,再过一会儿冷汗都痛得冒出来,剧痛难忍之下,赶紧又换了姿势,疼痛才消掉。

再看那老和尚,仍旧这样两只脚脚心朝上盘坐着,面不改色,口中不喘,夏方不由得钦佩起来。

夏方折腾了一气,食色和尚面露不悦,恶狠狠瞪着夏方,夏方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几个和尚对手,脸上一半服气,一半不服,身子却老实多了。

朱五四却不一样,朱五四看到这老和尚的第一眼,就无论如何怕不起来,也恨不起来,只觉得老和尚就如同自己的爷爷辈一般,慈祥可爱。虽然老和尚并没露出半点笑模样,也没露出半点恶模样,脸上丝毫表情也没有。

夏方身子不乱动了,眼睛却还在滴溜溜转着四处打量,最后目光老和尚身上。

夏方心想:“莫非这老和尚是个哑巴?”

正想着,老和尚手心向上,伸出右手。食色和尚欠身施礼,走到老和尚身后的佛龛,双手捧着,恭恭敬敬交到老和尚手里一本书。

书被黄色锦缎包着封皮,看不见书名,老和尚缓缓睁开眼睛。不知和尚年纪多大了,双眼却炯炯有神,明亮透澈,与老和尚对视时候,夏方竟然有种不知名的不知所措,这种感觉与见到其他三个和尚时完全不一样,竟然是一种自己心事完全被人看穿的感觉,好像自己在这老和尚面前,竟是没穿衣服的,甚至好像连呼吸脉搏都逃不过老和尚的眼睛。

夏方错愕局促的样子被食色和尚看在眼里,食色和尚嘴角偷笑。

老和尚开口说话了。

老和尚道:“两位少爷连日来挑水劈柴也是疲惫,庙里没什么贵重钱物赠送,今日起,教习两位少爷一部《金刚经》,权作回馈。“

老和尚话语不卑不亢,声音清澈无杂,说起话来极为动听。

夏方在老和尚面前完全失了调皮样子,恭恭敬敬听着。

只是心中想:“原来把我们带来,是为了感谢的。“想到这偷偷瞪了一眼食色和尚,”臭和尚,感谢人还这么暴力,快掐掉了我的耳朵。“

老和尚接着说:“初诵佛经,难免晦涩难懂,还望两位少爷平心静气,莫要烦躁,领悟了这部《佛经》,两位少爷日后行事,自然如有神助。“

夏方本想张口问问:“老和尚,这部什么佛经,对我学习武功有帮助吗?“想想又把话吞了回去。

食色和尚见夏方不懂礼节,硬拉出夏方两只手,将夏方双掌强行合十,按着夏方的头重重一顿,压低声音说:“以后记得,再见到大师,这样行礼说话。“

夏方被按得痛了,嘴上挂着笑连连点头答应,心里却想:“臭和尚,等我学完了九兽爪,要你好看。“

老和尚摆摆手,食色和尚欠身施礼,又抱着双手在胸前,退到一边。

老和尚笑着说:“那我们便一章一章诵起,只是每学过一章,两位少爷需要将一章的内容复诵一遍,不知可否?“

老和尚慈眉善目,看得夏方和朱五四心花怒放,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不可两个字,连连点头答应。

老和尚双掌合十,嘴里笑着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说完翻开手中黄色锦缎包着封皮的《金刚经》,诵了起来。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夏方本是怀着极大好奇心和对老和尚的喜爱,虽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金刚经》,但却愿意听话。只是听老和尚念完这第一品,登时云里雾里,完全摸不着头绪。

老和尚看着夏方脸上的表情,解释说:“这《金刚经》第一品,还不到佛法要义,只是讲佛祖与众比丘宣讲《金刚经》之前的情景。舍卫国,就是佛祖所在的地方,祇树给孤独园是佛祖讲经的场所。“

夏方听了也没觉出什么,倒是朱五四听得一脸欣喜。

夏方看着朱五四的小脸,笑得红扑扑的,低声问他:“你笑个什么,你听得懂了?“

朱五四还笑着:“好像有点懂。“

夏方低声问:“你知道哪个是佛祖?“

朱五四说:“当然知道,就是三个和尚睡觉的地方—大雄宝殿中间坐着的那个,耳朵垂到肩上,微闭双眼,不怒自威,不笑自善那个。“

夏方吃惊:“学功夫慢,学这个倒是挺快。“

朱五四听得欣喜,不禁双手合十,看着老和尚,继续听老和尚说。

老和尚不怒也不笑,面上又恢复平静,接着诵道:“第二品,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老和尚诵完第二品。

夏方已经完全迷失,莫说完全懂了这经书所讲,连其中只言片字都难理解,转脸看看朱五四,朱五四依旧双掌合十,恭恭敬敬听着,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夏方心想:“若是些武功口诀还好说,自己参悟参悟,找找穴位,打上几套也就胸有成竹了,这佛经讲的,哪跟哪都不挨着,字句之间晦涩得很,实在无法搞懂。“

老和尚又解释道:“这一品,讲的是佛祖传经,答众弟子问‘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是佛祖座前十大弟子之一,是佛祖座下弟子证得阿罗汉果的第一人。“

夏方下意识问:“什么果子?”

老和尚答:“阿罗汉果。”

夏方迷茫,接着问:“这是长在哪里的果?”

老和尚也不犹豫:“长在心里的果。”

夏方锲而不舍,接着问:“心里还能长果子?”

老和尚说:“心里有很多果子。”

夏方大笑:“老师傅开玩笑,心里要是长了很多果子,那很多果子熟了离了枝,岂不在身体里砸坏了自己。”

食色和尚伸手握着拳头就要砸在夏方头上,夏方吓得一闪,老和尚摆摆手,示意食色和尚停手。

老和尚说:“心里的果不是树上的果,树上的果熟了便落在地上,或被人吃了,或风蚀为泥,只是不管是人吃了还是风蚀了,最后都要成泥;心里的果熟了,却就无形中消失了,果越熟,心越空。所以心里的果不怕风蚀,也不会被人吃了。树上的果要成泥,人的身体终有一日也要成泥,但是心里的果,却不会。”

夏方苦恼着摇摇头。

朱五四却越听越欢喜。

老和尚见两个孩子悟性各有高低,解释道:“这一品是须菩提发问,下一品是佛祖作答。须菩提问‘云何降伏其心,佛祖答‘如是降伏其心’。两位少爷可知何为‘降伏其心‘?”

夏方头摇得像拨浪鼓,朱五四却点点头。

夏方吃惊地看着朱五四。

老和尚欣喜,指着朱五四说:“那你来说说‘何为降伏其心‘?”

朱五四欢喜道:“降是方法,伏是自己,所谓降伏,就是清净自己的心。”

老和尚大喜,夏方和喝酒和尚大惊。

老和尚很满意,接着问:“那你有方法降伏自己的心吗?”

朱五四开心地说:“没有。”

老和尚和喝酒哈哈笑起来。

夏方也笑得前仰后合。

朱五四被众人笑得害羞,也红着脸一起笑起来。

老和尚接着诵起来:“下面就讲讲,佛祖所说的,‘如是降伏其心‘的方法。”

老和尚说完接着诵起来:“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一品诵完,夏方已经昏昏欲睡了,只有朱五四还痴痴听着。

老和尚见状,干咳了两声,夏方听见,摇头晃脑挺了挺精神。

老和尚解释说:“一切众生之类,均在佛祖此言中。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尽是六道众生。你们二人谁知道,何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夏方依旧苦恼着,朱五四依旧听得津津有味。

老和尚笑着指着朱五四问:“你还能答吗?”

朱五四歪着头想了想说:“卵生简单,鸡鸭这里一类动物,就是卵生的。”

老和尚点点头。

朱五四接着说:“胎生嘛,人就是胎生的,我们放的羊也是胎生的。”

夏方恍然大悟:“原来卵生胎生是是这个意思,那么我知道了,湿生就是水里的生命,鱼儿就是湿生的。”

朱五四皱着眉毛不说话。

老和尚笑着问朱五四:“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夏方胸有成竹看着朱五四,心中想:“这么简单,当然是了。”

朱五四却摇摇头说:“小六哥哥说得好像不对,鱼儿虽然生活在水里,确实像是湿生的,但却不对,因为鱼儿是卵生的。”

夏方一拍头:“对啊,鱼儿是鱼卵孵出来的,应该也是卵生的。”

老和尚笑着点点头,接着问:“那么哪一类众生是湿生的呢?”

夏方和朱五四闷头想了很久,苦苦思索而不得,齐齐看向老和尚。

老和尚说:“所谓湿生,是湿暖二气相合而生的众生,茅厕中的蛆虫,就是湿生。”

两个人虽然觉得又脏又臭,但是不觉恍然大悟。

老和尚接着问道:“何为化生呢?”

朱五四受湿生启发讲到:“夏日里面的飞蛾,是树上茧子化身而来的,这个算是化生吗?”

老和尚点点头:“这个算是化生的。”

夏方看着朱五四惊得瞪大双眼,心中想起黑衣大叔讲过的:“虽然并不知道你的弟弟到底擅长哪一样,但是一般掌握洞悉术的,都是一些看似资质愚钝,自己本身武学毫无造诣的人。”

老和尚接着问道:“那什么是有色、无色呢?”

夏方抢着说道:“有色无色好说,牛是黄色,羊是白色,夏方看看了自己说,我也是白色,我的弟弟”,说着指向朱五四说:“我的弟弟他是黑色。”

喝酒和尚偷笑。

老和尚也笑起来:“是这样吗?”说完看着朱五四问。

朱五四思索一下,嘴里重复了几遍:“有色,无色,有色,无色。。。”

念叨了几遍开口说:“老和尚您说有色无色,应该不是说颜色,而是说有形无形的。”

老和尚佯装不知“哦?”

朱五四思索了一下接着说:“就是有形无形。比如人是有形的,牛羊也是有形的,这一类就叫做有色。”

老和尚接着问:“那么无色呢?”

朱五四答:“无色的就是无形的,既然是无形的,我就说不出来。老和尚您说茅厕里面生出的蛆虫是湿生的,生出后的蛆虫却是有形的,而催生出蛆虫的东西,却是无形的。”

老和尚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个例子并不能算全对,但也仅仅是因为你现在年纪尚小,日后你阅历更丰盛,就会有真正的答案了。那么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呢?”

夏方摇摇头,几个人齐齐看向朱五四。

朱五四被看得略显紧张了,思索一下说:“所谓有想,就是人。小六哥哥担心我吃不饱,我担心小六哥哥受伤,这个就叫想。所谓无想,就是蛆虫,粪水里生活,不惦记谁,不挂念谁,就叫无想。至于非有想非无想。。。”说到这朱五四也思索起来,思索了一会儿,苦恼地摇摇头说:“这个非有想非无想,我是真的想不出了。”

说出那两样,夏方已经是十分钦佩了,夏方开心地搂着朱五四说:“真是个好弟弟,想不到你这笨脑瓜子里面,还有这么大的功夫。”

朱五四挠挠头也笑着。

老和尚大喜:“很好很好。只是这非有想非无想确是难了,这个留作以后在讲。刚刚讲了几品?”

朱五四说:“三品?”

老和尚问:“都讲了什么?”

朱五四说:“第一品讲佛祖讲经之前的场景,第二品讲须菩提问佛祖‘云何降伏其心’,第三品是佛祖开始作答,讲‘如是降伏其心’。”

短短时间,朱五四就把三品《金刚经》大意记下了。

老和尚十分满意,转脸问夏方道:“你可记住这三品《金刚经》大概讲什么了吗?”

夏方这一晌只觉一会儿在云里,一会儿在雾里,一会儿若有所动,一会儿又完全迷茫,上上下下直被折磨得五内翻腾。

老和尚吩咐食色和尚另外拿了两本《金刚经》来,只是两本都没有封面,老和尚一人一本交给夏方和朱五四:“若有不认识的字句,记在心上,可找人细细问来。也可下次说经时候,来问我。只是下次说经时候,两位少爷要把今日说过的三品,诵与我听。”

朱五四一脸欢喜,双手接过经书。

夏方却是一脸无奈,这经书若是让夏方理解,实在是件头疼事。

老和尚接着说:“这经书里藏着天下第一秘密,两位少爷切莫将经书弄丢。日后无论学习武功还是考取功名,亦或种田,亦或从商,都大有裨益。今日来这里诵经之事,也不要对外人讲起,好吗?”

朱五四连连点头,夏方心里犯起嘀咕:“身边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古怪,一个教自己练功夫,却不许自己外传,一个教自己读经书,也是不许自己外传。”夏方心想:“若是这样,不教不是最好,何必这样东躲西藏,像做贼一样。”

朱五四学得倒快,双手合十,深深施礼,夏方也想起来刚刚喝酒和尚按着自己头施礼的样子,也是双手合十,鞠了一大躬。

夏方虽然被三品《金刚经》折磨得体无完肤,但是老和尚说:“对学习武功,大有裨益。”却让夏方十分心动。心想:“可能就是一门比较高深难懂的功夫口诀,自己慢慢领悟,一定也能领悟。”

老和尚双手合十还了一个礼,回到里屋去了。

食色和尚领着夏方和朱五四走出屋门,转身将大门合上。

同类推荐
  • 刀神传说火遍银河系

    刀神传说火遍银河系

    笑傲江湖已成空,千古刀神无影踪。蓬莱石上刻传说,古镇悠悠人间红。
  • 归燕寻侠

    归燕寻侠

    先帝病故之后,新帝尚幼,无法掌管朝政大权,再加上大臣各心怀鬼胎,一时间竟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武林中第一大侠萧泊舟本已归隐,却不忍百姓受苦,重出江湖,带领一众有识之士,一边平复各地叛军,一边欲北上前往皇城手诛奸佞。但行至鄀城时,却惨遭暗算,全军覆没。他的徒弟燕不归侥幸逃过一劫,但始终无法面对师父的死去和师妹的失踪,自此一蹶不振,只求回到旧居,为师父修筑衣冠冢,从此不问世事。可就在他返回凝愁谷的路上,却遭遇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情,萧泊舟死亡的背后,竟是一桩更大的惊天阴谋,牵引着燕不归不断追寻真相……
  • 少林剑侠传下

    少林剑侠传下

    “姑姑,是你吗,易儿好生想念师父!”“什么姑姑,我叫绝情不复。乃镇南大将军的义女,你见我应当敬我三分。”骏马载她一骑红尘而去。“褚贤姊姊,一别多年,没想到你还如此挂念着易儿!”当年之事,贤儿断不敢忘,哪知春草明年绿,王孙却不归。
  • 凌宵九绝

    凌宵九绝

    当你发现你的路是别人早已设计好的你会怎么办?当你努力走自己的路到最后确发现还是回到了别人早已给你规划好的你会怎么办?没有办法改变,那就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还好这条路上还有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国家。这条路我林若然走了!
  • 风尘晤

    风尘晤

    茫茫江湖录,悠悠刀剑篇。素衣红尘外,名马紫陌边。恩仇萍水事,悲欢雪泥缘。白头复相顾,一笑风尘间。
热门推荐
  • 豪门公主的逆袭

    豪门公主的逆袭

    经历背叛,家庭受挫,逆袭成功。〃你最好给我记住了今天,既然你不给我活路我就自己给自己创路。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跪下来给我道歉〃就这样背负这使命一步步的成功
  • 洪荒魔帝

    洪荒魔帝

    “生于蓬蒿本平凡,韬光养晦锁尘缘。待到风云催世变,化龙腾空傲九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何为道!何为魔!何为正!何为邪?天不仁!我灭天!生于21世纪的一位普通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之下,开始了他修真的生涯。一步一步,会在战斗中陨落,还是成为天地的主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犹太人忆上海

    犹太人忆上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2万的犹太人为躲避希特勒的屠杀,历尽千辛万苦从欧洲辗转来到上海避难,这些登上“诺亚方舟”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开启了一段令他们终生难忘的新生活……本书收录了诸多经历了那段难忘岁月的犹太人所写的回忆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在上海的生活与经历。
  • 意千宠

    意千宠

    父亲是崩坏版陈世美,继母是典型白莲花。叶浔一生都在和两个人渣较劲,伤人伤己。重新活过,躲过算计,沿途风景流光溢彩。前世无言守候的有情人,此生得以常相伴。不曾奢望的千般宠溺万般深情,尽在手中。
  • 天上神仙河畔草

    天上神仙河畔草

    若有一天再相见,那时我定扶摇直上九万里,再不做小人物!
  • 求生三国

    求生三国

    在乱世能白手起家吗,世人会认可一个无名之人吗?现代高中生周易穿越到三国成为周仓,他会怎样求生,又会改变哪些人的命运?历史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吗?
  •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顾默没有想到,她来这世间二十一年,会有一天为了钱,把自己送上一个陌生男人的床。“做我的女人,给你想要的一切!”男人醉醺醺的,将她抵在医院漆黑的楼道内。“苏少,我们银货两讫,希望以后不要再有瓜葛。”“银货两讫?”男人邪魅的挑挑眉,“你真以为你值一百万?”
  •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用易经的观点读透西游记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好书确实是要多读几遍才行的。多次阅读之后,很多人发现《西游记》里面不仅有神仙妖怪、风花雪月、刀光剑影,而且还蕴含着一种超强的、超绝的、超越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易经!易学是中国文化生活的根源,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文明的历程,对中国文史学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一代大文豪,博览群书,他正巧通晓阴阳五行和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