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900000023

第23章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3)

解读

禅师语录云:“只教汝别求易,若教汝休歇最难。”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放下难,停手难,止心难。一样东西找不到,让你到别处去找,你会同意,因为你还不能死心;让你别找了,你会难受,因为你还认为你们之间真有什么缘。其实,得不到又放不下,刚好证明没缘。如果真有缘,总会千里一线走到一起。不用求的才是缘,不用找的才是灯。

二十二

一日龙湖夜坐,有宗师举本来具足,本来无一物,两则因缘示众,有僧对:原来具足。又有对:原来无一物。

师曰:既是无一物,问着便眼睁睁的,心怯怯的,却似有个说不得的物事一般。既是具足,如何开口成滞?恐怕说得不是。随语生解[1],到他人言下讨分晓。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2],似空谷应声,使大众耳目一齐俱见。且问大众听见么?若听见,又坐在是非箩[3]里。若不听见,又当面错过!且问大众如何参究。

注释

[1]随语生解:跟着别人的话生出所谓见解。

[2]月印千江:禅语,意思是心不走失。好比月亮照在千万条江河里,千万条江河里都有月亮,真正的月亮只有一个。

[3]是非箩:是非箩筐,形容烦恼身。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似空谷应声,使唤大众耳目一齐俱见。”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真正悟了的人,自性中见共性,因此说出了众人想说的话,大家都欢喜,大家都明白。“众生成佛”,这话意思是人要在众生里成佛,要揪出共性,印证出真知。一个人走的不叫道路,大家走的才是。从这个角度讲,修行是共修,主要是独修无乐,不能互见互补,反而害了修行。佛陀当初告诉雪山上一个人苦修的日子,回到山下寻找道友信徒,即是此意。

二十三

师曰:我终日与你说的是西影中现出来的,一个影相尽,大地众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蠢动含灵[1]都共这一个西影。大无边际,那里有踪迹等你看得他见。又曰:须知一切作务应酬[2],尽是游戏三昧,才得无事。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

注释

[1]蠢动含灵:是蠢动与含灵的省语,指无论愚蠢还是聪明。这是禅师自省语。蠢动,愚蠢冲动。含灵,聪明有灵气。

[2]作务应酬:工作与应酬。作务,做工。

解读

禅师语录云:“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真正的清净不只管一时,而是管永久。千万劫可视为一劫,无非是要肉身消灭;心地清净的人肉身也清净,劫也无所劫,灭也无所灭。“此时”是何时·忏悔即在当下。此时悠悠不久,始知长阔高深。

二十四

师曰:汝等若自不信,佛也无柰你何。所以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问如何?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1]。师曰:他见得众生是佛,你若不信,还是众生。

注释

[1]大地众生同成佛:大地众生一体成佛。众生成佛是因为众生有佛性并且互相成就,大地成佛是因为地是佛母(《地藏经》开示)。禅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意思是说地球带着众生一起成佛,这是一体化过程,所以叫一体成佛。地球本身就是方舟。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这话同样地不能照字面意思理解,其实黄檗无念禅师是在开示:只要相信就好,如果不信,佛也没办法。不是没办法,是懒得理。所谓“不能无缘”,指佛度有缘人,无缘对面错过。这个缘要自己结,自己求。心一真诚,就是缘分。这时无缘也可度。从这个意义讲,我佛专门来度无缘人,要你真诚地回归自我,勿作外在寻求。“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也当作此解,定业(定数)可免、命运可改,只要一心为善;众生尽可拯救,众生无非一人。只要人人自性觉悟,那么就没有不能成就的事。天地无弃儿,所以叫天地。

二十五

师曰:老实的便执着,老实的能巧的、便执着能巧的父母未生前不曾带得有老实巧拙的,都是习成[1],非是本元[2]。若是天机,岂用思量?变化无穷谁能测之?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3]。

注释

[1]习成:后天形成。习,习气。

[2]本元:本原。

[3]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人生不可预设,代天行事,应当随缘精进。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是天机,岂用思量。”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做人是算计,学佛正是要你没算计,本真为人。人在天地的局中,要说算计,人算不如天算,精打细算不如不算,心搞累了,人搞疲了,金银满眼不过是晃一下,何曾有半分享受。禅师心事:宇宙间自有命定,不会提前也不会赶后,当来则来,智慧人当淡定。是福大家分,是祸躲不过。一劫自有一佛,学佛人放心跟佛走,平平安安,不用思量。

二十六

师曰:问无有问,答无有答[1]。世人不知,只在问答上作活计。如此行持情识,何年而得休歇?且道尽世间问,问个甚么尽?世间答,答个甚么?若然会得一切佛法世法[2],自然明白一切知见,自然泯息。又曰:学道人如铁壁石山相似,霹雳无情,方能断物。汝等若信得,及实无深妙处。我也只是个寻常无事的俗人。

注释

[1]问无有问,答无有答:问了也白问,答了也白答。意思是要少问多思。

[2]会得一切佛法世法:意思是佛法就是世法。世无二法。

解读

禅师语录云:“霹雳无情,方能断物。”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无情手段才能拯救有情众生。众生有情且多情,乃至不能自拔,必须借助一场霹雳才割得断。这场霹雳是内在的觉醒,不是说真正的雷打。如果有人借助法术救人,恐怕其人离魔不远。禅师说的“霹雳”是比喻佛法。佛法能断性断根,所以叫霹雳。

二十七

师曰:工夫不可疏懒[1]。若疏懒,便随世情流转。若谨慎,又是障碍[2]。有疑未尽,切莫自昧[3]。古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

注释

[1]工夫不可疏懒:意思是要精进,暗示该苦修就得苦修。

[2]若谨慎,又是障碍:意思是要放开手脚,不可死缠烂打。过分谨慎就是不谨慎,因为过分谨慎就会自缚手脚,帮了敌人大忙。

[3]有疑未尽,切莫自昧:有问题不能隐藏。自昧,自己隐藏。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黄檗无念禅师心事:藕断丝连是最可怕的,断藕能发芽,烦恼丝无穷,业也无穷。禅师心事:一丝不挂,才能见性。常人想:何惧一丝?殊不知一丝之后有无穷丝,所以不沾惹一,就不会招来千万。一只蜜蜂的背后是蜂群,一个麻烦的背后是一团乱麻。修行人快刀斩乱麻,不捡不拾不看不怜,就让他乱,就让他死,我自走开。赶尽杀绝一切毒,这叫慈悲,这叫净种。

酬问

问:性是自有的,为甚么不见?要仗师友提醒才见?

师曰:性虽是有的,不遇师友说破,决不肯自信。譬如栗谷种子,若遇水火损坏,要逢水土发生。一粒归上,发生无尽[1]。人之本性亦复如是,遇情欲而损坏[2],遇师友指出自信真常。世人愚迷,被情识恩爱管束,不得出头。岂不闻古人舍金轮王位[3],乞化他方,也只是求师友。仲尼鲤死,不妻,周流四方,也只求师友。如今学者多只在求名,不肯求人,纵求得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先圣求得一人,如获珍宝,方有付托。譬如传灯,灯灯相传,命命相续。而今学者,东窃西记,以聪明见解认为得道,醒眼人看来岂不惭愧!大丈夫出头一番,性命为重,不可泛泛而已,岂不闻船子和尚云:“三十余年海上游,水清鱼晏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注释

[1]一粒归上,发生无尽:一颗种子可以发出千万颗。归上,归位,到位。

[2]遇情欲而损坏:情欲损人性。

[3]古人舍金轮王位:指佛陀。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相传昆仑山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解读

禅师语录云:“灯灯相传,命命相续。”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佛法无尽,轮回有尽,斩断因果,成就此生。好比灯火相接灯盏可以换,不灭的是火。好比性灵相通,肉体要更新,不死的是精神。学佛要有伴侣,无侣不成道,无人不成佛。

僧问:常人日用乐得来,我日用临事之时许多不乐。

师云:求得的乐非真乐也。不知千古圣人,尽是为己[1]。若不真为己,终难出头。或遇善知识,将一则公案,或一奇语问你,只拔你知见病根。若是个真无事的人,随机应答,无有思量[2]。若是佛法知见不忘[3],虽口不言,面上带色,却有一物妨碍。此个病根最难消释。

注释

[1]千古圣人,尽是为己:意思是认识人的本性。

[2]随机应答,无有思量:随问随答,也作谁问谁答。不用思考,即兴接引。根据提问者的问题引导他自己回答。

[3]佛法知见不忘:忘不了佛学见解,反成障碍。

解读

禅师语录云:“求得的乐非真乐也。”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外在的快乐是表面快乐,徒具其形,没有实质内容。求来的乐是可怜的欢乐,与欢乐的本性背道而驰,不是真乐。欢乐的本性是什么?是自性觉醒后为人处世的解脱。注意,是为人处世的解脱,而不是为人处世更高明。天真的人们,为人想“成熟”,处世想“圆满”。所谓的成熟是更虚伪、更盲目、更狠更毒,所谓“圆满”其实是圆滑。为了贪欲得满足,到处求人;若人来求我,又一味装大。芸芸众生,理解的快乐不过如此。更有甚者,以欺压人为乐,不忍提他。禅师心事:回归真我,才有真乐。极乐世界并非极苦转极乐,而是根本没有苦乐,只是一个寻常。水不知道自己能解渴,所以她是水。

问:用何工夫?

师云:莫生妄想[1]。

曰:如何是妄想?

师曰:求觅工夫[2]。

曰:如何得无事去?

师曰:莫生厌心。日应万端,未见疲劳,便是真无事的人。

注释

[1]莫生妄想:不生妄想。已经生妄想要想生妄想的是谁,不生妄想要想不生妄想的原因是什么。

[2]求觅工夫:找来找去。苦心但是盲目寻求。

解读

禅师语录云:“日应万端,未见疲劳,便是真无事的人。”黄檗无念禅师据佛法开示:真身不疲,真心不累,佛之所以叫佛,在于他不毁坏、不动摇。人处世上,待人接物或轻松或劳累,总的来说劳累;做事或成功或失败,总的来说失败,最后运转不灵人就卡死在各种关系中。人都是累死的,心累不堪。禅师说“真无事的人”做人“未见疲劳”,说是他心不累。怎样才能不累?心不随世界走,就可以不累。累的原因是转太快、越太频繁,好像陀螺。修行第一课是什么?就是把心停下来。

师弟问:如何是善知识?

师曰:善者善达无为[1],所说法语[2]不从文字中来。通达无量[3],妙义不用思议。知者混古今事,天地未剖,日月未光,威音那畔境界,无不知之。识者能辨邪正,不被境惑,顶天立地,达佛心宗[4]。广演无上,大法普利群生,大开不二法门,天下独尊,是名善知识。

如何是法师?

师曰:法师者,证九地果位,八风不能动,说法不属有无,不落文字。汝今错会以讲文字者便谓是法师,不知正是谤法。何以故?一切学人只在文字上注解,背自心宗,丧佛命脉。

问:弟一生立志不起,望兄提携。或抱公案?或持经咒?

师云:抱公案、持经咒,要识得那个是我汝?今我尚不知是谁做人,且看父母未生前,一着子是何相貌?忽然觑破,方知天上天下,古往今来,恒沙劫事,无不明了,才不被天下人瞒,方是出世丈夫。

注释

[1]善达无为:借用道家无为概念,指:善于从虚无中发现实有,又善于从现有中发现消无。

[2]法语:有佛法的话。

[3]通达无量:通晓世事与佛法。无量,无限。《无量寿经》中的无量有两个含义:一是有量的无量。二是无量的无量。有量的无量,是指数的到却无上限,或说无限,无数。无量的无量,是想不到、说不出的无量。不可思,即禅宗的“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言语道断”。无量的无量实际上指的就是“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明代高僧莲池大师说: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佛性,比如涅盘,比如平等,任何对待都是建立不住的。

[4]达佛心宗:到达佛性根本。心宗,核心。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被天下人瞒,方是出世丈夫。”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不去骗人,就不会被骗。不去害人,就不会被害。天下人互相欺瞒已久,互相编造故事,靠谎话为生,一天不说谎话就不自在,一件事不说谎就觉得不是事,非要搞出假、大、空来不可。修行人立志做“出世丈夫”,就要从自己身上打掉撒谎的恶习。不参与骗局,不编造套子。修行人真诚第一,有几分说几分,自己拿不准实说拿不准,可以不做,可以停下来。不打诳语的不仅是出家人,所有积极向上的人都应该过“无隐瞒”的透明生活。做个坦荡人,成个光明佛。

问:今人不得圆通,未审病在甚么处?

师曰:或病在穷今博古[1],歌赋诗词,事事要通,言言要妙。不知蔽真智[2]而求外慧,被知解遮障。或病在取舍二边[3],忧厌生死,贪乐涅盘,知教是尘[4]。执吝不舍不知爱[5],一文不值一文。或病在断恶修善,不知背真宗而向知觉[6,认识神而作元明[7]。古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注释

[1]穷今博古:希望穷尽一切知识。

[2]蔽真智:保护真正的智慧。蔽,荫蔽。

[3]取舍二边:生死取舍。二边,指生死两头。

[4]知教是尘:知道终归尘土。知教,教人知道。

[5]执吝不舍不知爱:执着吝啬但并不自爱。

[6]不知背真宗而向知觉:不知道抛开门户之见求真知。真宗本指法脉,人人自夸是法脉,就应该保持冷静,所以说背真宗,这是禅师反话。

[7]元明:道家语,指元气神明(元子)。本处借指本我。

解读

禅师语录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学会运用,比学会发现更可贵。事实上是,我们不是没发现,不,各人各有明眼处,假使你静心中人讲话,不得不承认哪怕是最平常的人也有独到见解,人人都有生存之道路;然而另外一件事实是,人们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发现运用自如,于是出现明珠暗投,或者金子闪错了光的情况。金子怎么会闪错光呢?闪在盗贼面前,岂非闪错了光?还有因宝自伤的情况。禅师说“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意思就是说金粉虽然名贵,落在眼里就成了眼翳疾病。禅师深意是:眼睛不是藏金子的地方。可以发现金子,但要把金子放到大众所宜之地,不可自宝。这就叫自宝成翳,是修行人要克制的。佛法其实并不神奇,关键在于运用。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即是。

库头问:如何是日用神通变化?

师曰:你二六时中,治事待客,上下酬应,何处不是神通变化[1]。

注释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一行禅师大合集: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

    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一行禅师经典作品,一套写给普通人的佛学入门书,让你在生活、工作中感受佛学的真谛。无论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这些书都是一次充满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他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万神乱纪

    我的世界之万神乱纪

    濒临高考的学神华玖,在一次难得的自我放松的一个夜晚,突然穿越到了MC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白眼的神,红眼的魔,黑色的怪物......面对一切数不胜数的危险,华玖和另外穿越过来的校友该如何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 这里曾经是汉朝1

    这里曾经是汉朝1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以刘邦为代表的草根阶层,于战乱中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没落贵族后裔项羽,于绝境奋起,力克群雄,争霸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韬光养晦,重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关中,与项羽逐鹿天下。一时间,英雄为决胜负,拔剑相向,天下如煮水鼎沸,血流成河,天地黯然无光……
  • 苏东坡的创业秘笈

    苏东坡的创业秘笈

    一向清贫的苏洵既喜且忧起来。喜的是娃儿们有了出息,忧的是两娃儿上大学的学费尚没着落。于是,苏洵开始四处借钱。可怜他在一帮穷亲戚中忙活了三五天,也不过借到千儿八百块而已——杯水车薪啊!苏东坡思索良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不去上学了。这是一部充满清新气息的书。它们笑嘻嘻的,仿佛从一群深沉、稳重的老者丛中钻了出来,带着轻松的表情和明媚的格调,穿着很青春的服饰,很阳光、很灿烂地向我们走来。依据以往的经验,我判定它们很浮浅、很肥皂剧。
  • 我们来玩捉迷藏吧

    我们来玩捉迷藏吧

    最初的最初,她只是单纯的想救回弟弟,可哪想竟惹出这么大麻烦?!WTF?她缺的是记忆吗?不,她缺的是把她那颗作死的心割下来的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铃之恋

    星铃之恋

    回国第一天来就收获了一大帮粉丝,真开心,谁知道老爸居然说要给我订婚,还是5大家族的人。要知道,我可是一个男的都没见过,见过的都忘了啊!最后只好牺牲一下我的闺蜜来让老爸先让我’们‘和他们相处一会。谁知道他们一个太花心,一个太冰山,一个太腹黑,都还是校草!妈呀!谁来救救我’们‘呀!
  • 影后都是老婆粉

    影后都是老婆粉

    【娱乐圈、双强、逆袭、爽文、爆笑】震惊!国民“老公”竟然是影后云初染!影后一出场,全场粉丝欢呼“老公大人!老公大人!”而云初染和叶止寒影帝公开恋情后,两人的老婆粉们集体失恋,每天吃狗粮勉强维持生活这个样子。——日后。两人被问到对彼此的第一次印象。云初染拖着下巴想了想,“他眼中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叶止寒摸摸她的头,冷眸含着宠溺,“她,是个漂亮的小笨蛋。”【《男装大佬的电竞生活》母女篇】
  • 消失的萤火虫

    消失的萤火虫

    北信浓地区是被高山围绕的小镇,东西跨度大约三十九公里,南北跨度十二公里,海拔高度从十三崖的四百二十四米到里岩菅山的两千三百四十一米不等。小镇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几乎都被原始森林覆盖。此时,正值春意渐浓的时节,黑部由希专门从东京赶来游玩,住在小镇的峰泉旅馆里。峰泉旅馆的自动门还没打开,就听到了小川早曜子的声音,“哎呀,由希前辈,想不到您真来了,欢迎欢迎!”
  • 爱与病娇

    爱与病娇

    牡梦谯是谁?育阳小霸王。只一个意外相遇,从此便对乔施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可有回响?乔施不喜欢牡梦谯这种人,偏执,霸道,占有欲太强,掌控欲太强。只是偏偏遇见了,被惦记上了,可逃的掉?(避雷:病娇占有欲有病男主/固执白兔敏感女主/狗血角色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作者的话只代表当时看法!PS:放心入坑,本作者劳模已经码完本书,绝不断更弃坑。)
  • 那二爷的战争

    那二爷的战争

    那二爷原本是北京八旗子弟,因沉湎玩乐不理财,家道衰落。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携全家南逃到江西婺源。为了生存,那二爷一改往昔玩世不恭的陋习,利用自家过去经商的资源和婺源的优势,艰苦创业,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1938年,日本入侵婺源,为了不当汉奸,他散尽家财,并和乡亲们一道,利用婺源的地形和气候等有利因素,坚壁清野,团结对外,形成铜墙铁壁,令侵略者无法攻占婺源,最后怏怏而走。而婺源也就成了抗日时期中华东南数省难得的一片未沦陷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