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9600000002

第2章 诗坛追星录之同名家对话

——与《星星》诗刊记者一席谈

时间:1993年10月15日,秋雨绵绵的下午

地点:中国西南之一隅

记者:艾星

问:如果亲切些称呼,应该叫你吉狄,还是马加呢?

答:都可以,吉狄是姓,马加是名。

问:听说你的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是吗?

答:是的,最近我又有一部诗集获了奖,就是你提到的《一个彝人的梦想》。不过我想说的是,获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作品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价值,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一个彝人的梦想》是我将现代诗和彝族民谣进行融合的产物,许多朋友读后告诉我非常喜欢,说诗里有一种令人吃惊的深沉和单纯。把诗写得朴素而自然,这是我多年来为之而努力的。

问:能简要地谈谈你对诗歌的艺术精神的看法吗?

答:还是从我自己谈起吧,写作《一个彝人的梦想》时,我的心绪很复杂,就个体来说,多种文化的冲突在我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我的诗都是我内心体验的结晶,当我面对自己的历史,面对部族悠久的生活,我便想去紧紧地抓住祖祖辈辈血脉中沉淀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非常强调小说或诗歌的文化贡献,当然这是指小说或诗歌中隐含着的那种独特的文化基因。二十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交流很快,一方面加快了文化的融合和对话,但同时也使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体化。我历来认为个体民族的文化如不同别的文化进行对话,并注入一些新鲜的东西,那么这个文化就会走向自我封闭的死胡同。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作为个体民族的文化,一旦失去了自己对价值的判断,失去了自己文化的主流和“根”性,那么它也会被别的文化所淹没所吞并,这同样是一件令人遗憾、异常可悲的事。我们希望世界的文化也应该是多色调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由此可见,我强调诗歌的“文化贡献”是从这个意义上谈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文化贡献”,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其中有不少是形而上的,它带有集体无意识的色彩。比如说: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诗,除了在诗歌艺术上的特殊贡献外,还在文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类的诗人很多,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古巴诗人尼古拉斯·纪廉都是非常杰出的。他们的诗都有着神性的背景。现在拉美和非洲还有不少让人景仰的这类伟大作家,他们是一片土地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民族的文化,人类因为他们的存在和创造,才不断延续着地球上古老的文明。这是我诗歌追求的方向,也是我写作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的初衷。如果听了我这一席话,有朋友再去读《一个彝人的梦想》,我想他会更了解我的。

问:你能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青年诗界的看法呢?

答:你刚才要我谈谈对青年诗歌创作现状的看法,其实这个题目由你们编辑们来谈更合适。中国很大,中国的文坛和诗坛也很大。写诗的诗人很多,青年诗人尤其众多。这几年通过刊物我读了很多作品,也就认识了不少过去陌生的面孔。应该说中国青年诗人的创作态势是非常好的,其中不少诗人才华不凡,综合文学修养也相当好。他们对二十世纪世界诗歌的发展了解较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创新意识是他们具备的优秀品格,正因为有这样的开放精神,一批具有先锋色彩的诗,才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但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有不少青年诗人的诗,缺少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个性,读来大同小异。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这么一种文学现象,或者说艺术现象吧。有一种诗人艺术家,他们能改变一个时代的艺术模式和符号,同样也还有另外一种诗人或艺术家,他们更多的是丰富了这个世界的文化和艺术,这两句话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其实不然。前者如诗人艾略特,画家毕加索、马蒂斯等等;后者如诗人弗罗斯特、聂鲁达,画家怀斯(美国)、达玛耶(墨西哥)等等。对青年诗人们所进行的可贵探索,我是充满了敬意的,因为我相信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从探索开始的。但是那种能划时代地改变一种艺术模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大师,我想一个世纪也就那么几个。当然不可否认,更多的诗人和艺术家的作品,也同样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丰富和加入,而这种加入恐怕是更大量的、更具有广泛性的。

我敬佩那些对艺术具有献身精神的青年诗人们,是他们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我也还要指出,我希望一切探索,都不是单纯的探索,它应该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人道主义的精神不能在我们的作品中消失,对人类的同情和怜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二十世纪一切有良知的艺术家切切不可遗忘的。从这点讲,我渴望我们的青年诗人朋友们,能写出既有独特文化贡献、又有人类意识的大作品。可能是因为偏爱,我更喜欢深沉而恢宏的力作,更崇尚具有史诗品格的大家。

问:那么你认为目前诗坛上什么形式的作品代表了新诗繁荣发展的主流?

答:这个题目也比较大,不大好谈,勉强谈谈我的一点感想。首先我认为,中国新诗能发展到今天。并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无疑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无论是胡适、郭沫若,还是后来的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等,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应该说,新诗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优秀传统还是很深厚的。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切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我最讨厌那样的评论,谁谁谁的诗超过了谁谁谁,其实就作家个体而言,都有着不可替代性,何况有的重要诗人和他的作品代表的是一段历史,或者说是一个时代。当然对诗人的作品进行艺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今后还应该大力加强。中国新诗正在日趋走向成熟,许多具有实力的诗人尤其是中青年诗人,他们除了对诗歌的艺术形式进行更广泛的探索外,还力图让自己的诗获得更新的文本意义。我相信代表中国新诗发展主流的还将是那些关心人类命运、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因为就本质而言,这些作品描述的将是人们的悲泣、爱恋和对世界及人的处境与命运的思索。我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问:我们换个实用点的话题吧。你认为《星星》诗刊该如何加强理论方面的建设呢?

答:我不是理论家,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谈一点感想。理论建设对创作的繁荣很重要,同样对刊物的建设也很重要。一个刊物要有一个主张,我想这个主张应该是构建在理论之上的。《星星》过去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比较起创作的实绩来,总还是略显不够。法国的新小说派,并不是一批作家在一面文学主张的旗帜下写作,理论家们根据这批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大的历史背景,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类,使这一小说流派蜚声世界。我希望《星星》今后能组织几位视野开阔的理论家,不是就诗论诗,而是从社会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创作思想以及文本的角度,为刊物写一些扎实的理论文章。我想这类文章,主要是研究重要的文学现象和诗歌现象,对诗的本质性问题做出解答。作为一个有影响的诗歌刊物,选发各种风格的优秀作品仍将是首要的大事,不能为门户之见限制了编者的眼光和视野。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都很重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祝《星星》越办越好,谢谢你们给了我这样一次谈话的机会。

1993年10月15日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最美元曲:用一个故事留住你

    最美元曲:用一个故事留住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富有盛名的七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讲诉那多年之前的疼痛与寻觅。
  • 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

    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

    2012年岁末,受台湾中央研究院谢国兴先生之邀,我第三次来中研院进行学术访问。此次访问除参加由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举办的“十字路口的明清研究”座谈会为“规定动作”外,其余时间均属“自选动作”了。“朝读易一卦,时钞史数行”,如此闲适的学术之旅不仅使人感到摆脱喧嚣日常后的放松,而且似乎体味到了那种信马由缰思绪飞扬的内中自由。随谢先生一起去台南考察民俗、到位于台北市中心的诚品书店购书、再去台湾大学及台大周围数不清的小书店看看,再就是在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近代史所图书馆和档案馆查资料看书了。
  • 情谊·名人·美文

    情谊·名人·美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情谊·名人·美文》包括名人的生平小传、婚恋故事、友谊往来、经典作品以及家书。
热门推荐
  • 斩魔风暴

    斩魔风暴

    千年前的一场大战,人族惨败,魔族大胜被魔族统治的神风大陆,一片生灵涂炭,人族成为魔族统治下的奴隶,被肆意欺凌,毫无地位可言!一位自大山中走出的少年,不忍人族如此遭难,誓要除魔卫道,还人类一个家园,开大陆太平盛世!当众神已经无能为力,便由我来解救世人!当魔雾弥漫整个大陆,便让我来除魔卫道!
  • 快穿之浮华三千

    快穿之浮华三千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床前白月光,另一个是心头朱砂痣。”薛阿钗活了三千年,见识了太多的痴男怨女,她于黑夜自虚空中降下,化身为人,品尝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眼见之处,才是真的。
  • 不得不动心

    不得不动心

    宝玲是在拐角的非机动车道上看见于红的。于红扒在把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隔开的那种抹了一层蓝油漆的铁栏杆上。铁栏杆有点年头了,上面早已锈迹斑斑,露出灰黑的生铁的本色来,显出一种老城区的沧桑。那会儿雨下得有点飘,于红的头发有点湿了,一层一层的,像刚上了啫喱膏或喷了摩丝一样,头发卷的花儿翻转着,像一颗又一颗的葡萄,妩媚而别致。宝玲握着车刹停了下来。“你在这里干什么?”宝玲有点严厉地问。自己的女儿,一个大姑娘家,在雨地里,就这样整个身子伏在光天化日的四道栏杆上,太丢人现眼了。于红的身子仍歪在栏杆上,凄楚地对宝玲说:“妈,我肚子疼,难受死了。”宝玲看了看表,再耽搁下去,她要晚了。
  • 盗墓皇妃

    盗墓皇妃

    一段被史书遗忘的历史洪流,一个离奇失踪的国度,一个嗜血残暴的君王,一段凄婉悲怨的情感纠缠。冷血无情的霸主,撼动中原的王者,周慎王,我心目中的完美墓主。温如春风,暖如朝阳,俊美无铸的滇越未来之王,他又将成为我生命中的谁?忧郁如水,性情温柔的泽,他的自残为了谁?他守护的人又是谁?春阳下,柳絮横飞,如冬寒浩雪,飘散人间。两抹身影,那举起的利剑,饮满了感情的血泪。梦中情节,蓦然出现,我究竟该怎么办?原来那飘飞的柳絮下伫立是自己的身影,为什么是我?难道,是我埋葬了这段中原往事?是我手刃了这个繁荣盛世?一个盗墓的女大学生,一段生死相缠的爱恨情仇。票票啊,支持本大的请帮忙投票票啊!注:本文纯YY之作,历史方面也是自误自编的,不能参于考究,所以,读者尽管看内容,不要追究朝代,呵呵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虚空极变

    虚空极变

    这里没有一人荡尽天下的豪气,亦无洞察天机的加持,有的只是走不尽的江湖路,道不尽的朋友事。毕竟游戏,从来就不属于一个人。一名“普通”青年,巧合进入游戏,却意外用西大陆的法师职业,步入了东大陆武侠江湖。真是巧合所致?亦或人为安排?他却发现这空间之中既无七大元素直接可用,而自己的角色情况,又恰好是NPC口中的天生绝脉,无法修炼内功。在这个玩家无法轻易判断对方是玩家还是NPC的世界,这个官方资料不到10%的未知江湖,前方路途多阻。唯有以心解之,携诸多良友,游走于天地之间,共一世悠然而渡...可正当一行人意气风发之时,一场阴谋正渐渐拉开帷幕..(慢热--剧情--另类武侠网游文--)
  • 菜农逍遥行

    菜农逍遥行

    豪门阔少、世家贵子、门派翘首道:死光头,你要模样没模样,要身材没身材,就是一个刨土的货,有什么资格和我们抢女人?言守道:不对吧!我从来没有和谁抢过女人,是女人在抢我!且看言守,从微末到巅峰,兄弟相随,红颜相伴,弦歌挂锄走天涯!一锄在手,谁与争锋?
  •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韩国的眼睛》《灵魂饭》等13篇。
  • 醉红妆

    醉红妆

    宁晓,本是小小门派中透明一般的存在,一朝成名却是武林尽知。隐藏甚深的身世总是将她扯入一个个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阴谋之中。藏宝图,圣女宫,武林盟主,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而在江湖中,总有无法湮灭,无法消失的争端。“哪怕世界都离你而去,我会一直守候,可否换的卿回眸一笑,无需风华,无需绝代,只要,眼中有我,便好.....”“无法放手,曾经那样纯真的你,哪怕付出一切,也只想要守护。”不说爱你并不代表--------“我不爱你”(新文求支持,女主微呆萌,男主稍腹黑,O(∩_∩)O~~~)
  • 催眠师很困

    催眠师很困

    当21世纪的植物人姑娘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新纪元的莫礼躺在浴缸里睁开了眼睛,开口的第一句话是:好困……“话说……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催生植物是个什么?”于是——“莫礼。”“嗯?老师有事?”“以后催生植物的时候再自己睡着了的话,就自觉关禁闭训练吧,别祸祸别人了。”“……哦,老师你知道这样挺扎心的吗?”“知道,可知道你是我挑出来的学生这一事实更让我扎心。”
  • 宅门异梦

    宅门异梦

    宅门千金陆书沄生在南寻最富贵的商贾之家,自小被养在深闺,被父母禁锢在一方宅门。十八岁那年,她随母亲去佛寺求签,意外得到了一串佛珠,从此她便坠入了无限梦境。佛珠造梦,她一梦十五年,尝尽悲欢。